ABCDV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50|回复: 0

聊聊学德语的那点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7 12: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章来源:我的公众号
欢迎关注



祖籍浙江,吴语作为第一母语的我,从小学到大学,都浸润在吴中英三语熏陶的环境之中。 语言学家提过一个概念,叫第二语言习得,也就是学会母语的我们,开始学习外语的我们会不仅仅从语言本身层面,而是从深层次的文化层面更多地了解这门语言。

我的大学专业学的社会学。有次老师让我们读原著写读后感,是马克思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虽然我是中文母语者,但也终究摆脱不了可怕的翻译腔德语。那既然原著是德语,索性学个德语吧。这个理由就漂亮地用在了我申请各所学校的动机信里。其实吧,还是因为德国对外国人不收学费,那就吃点苦学门新语言吧。

第一次接触德语是在大二,老师说德语是一门严谨的语言,单从每个词的个性化定制,结构化的语法就可以看出来,指代清楚,不容易出现歧义是德语的第一要义。性数格,静三动四,动词框型结构,中国人的确善于总结规律,心法口诀一个不缺。现在想起来都觉得饶有趣味。
然而副作用也就是不容易给人浪漫朦胧的美感。想想夏目漱石在翻译课说的,把 “我爱你” 翻译成 “今晚夜色很美”。在德国人看来,应该只是真的觉得夜色很美罢了。中国人也常说“下次一起吃饭啊”, 谁也不知道下次是什么时候。就我粗浅的理解,德语应该是工笔画,力求精准,东亚语言是写意画,讲求意境。习惯于东亚高语境含蓄文化的我们,在学习德语本质上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跳出自己的思维惯性。

当然我自己的个人经验而言,来德国后接触到的最多的书面德语莫过于专业文献,新闻报道,合同条款,跟人聊天也就是吃喝拉撒睡,各种实用话题,几乎很少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的确这些,并不需要什么优美的辞藻,华丽的谈吐。在找合租房面试的时候,室友回whatspp说,Es ist kein Aufsatz.既然不是写作文,言下之意就是看懂了就好。

那既然只求达到表意清楚,看懂了就好,那学多久的德语才能达到这么水平呢? 官方给出的答案是800-1000学时,达到德福考试4x4级别。不乏有天资过人者,半年内通过并在ABCDV上分享备考经验;也有学了数年甚至在德国泡在德语的环境里还是开口也要犹豫一下。

在北京的语言学校上课的时候,一个班级坐得满满当当,快有百来号人了吧。老师打赌里面真的能去德国的也就10%,的确最后一语成谶。 从初级班嘻哈打闹的我们,到坚持到备考班超负荷学习,或者是来了德国再见面的,真的寥寥无几了。那些抱着必去的决心,苦了一年的同学,跟想来体验猎奇的同学,恍如一群踏上梦想号的邮船,在单词,变位背不下来的夜晚,在过了百遍听力材料也不知所云的夜晚,在挂过德福考试APS面试的夜晚,用梦想给自己不断打鸡血,后来他们会发现新大陆不过是11小时直航触手可及的地方,是却在那个时候是他们开启人生新篇章的地方。

说来也有趣,在北京某大户培训机构跟上海某高校预备部都上过课的我,语言学校变成了最快最直接的留学社交网络。暑假的高级班结束,当然还收获一群好朋友,大家一起学习,相互鼓励,课间一块吃饭,叫外卖,这种革命友谊升温特别快。 在德国看到中国同胞,问完个人信息,都不忘再多问一句,你在哪学的德语啊? 哦,那个某某某老师的课我也上过。适度的八卦让彼此的距离从信息互换的弱关系过渡到情感交流的强关系。国内培训出名的培训机构也有这么多,各种小道消息有时候也成为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有通过自己努力成为的名师,也有让人心甘情愿交智商税又被打脸的网红。德语圈小,该有的江湖还是样样不缺。



2013年的4月,我险过了考试,8月拿到了大学的通知书,9月来的德国。学了1000学时的德语考过德福考试又能说明什么,开学之后的现实很快就以越前龙马的口气告诉我,远远不够。第一学期真的什么都是半蒙半猜,刚刚背完八股德福的400字模板作文,被老师告知要拿学分得交片30页的课程论文。上Seminar的文献周周不差,看不懂那些复杂的句子,勉强看完,下周上课仍旧听不懂听不懂其他人讨论什么,自己该说什么。想想当时说为了看懂原文文献学德语,还是老老实实去尽量找到翻译版比对理解。

直至有一天,我忍不住去问老师了,我说老师我压力很大,文章都看不懂还看得慢。那位老师给了至今都让我受用的话,如果是内容看不懂,没事,德国同学他们也看不懂;如果是语言看不懂,也没事,那么多补习的机会,你也可以去找个语伴,找学术辅导机构,过一阵就好了。那个时候,我是第一次放宽心,还好看不懂的不止我一个。

后来才知道,所谓自然工程科学的高深在于,是真正的技术创新或者新发现;而人文社科的高深,更多的是用把一般人懂的道理用更复杂的表达包装起来,看起来的高上大。清楚了套路,就不怕被套路。


而要说我德语第二次真正突飞猛进的时候,是认识了德国朋友的时候。每次聊天都被有意无意地灌输德国人的价值文化观念,俚语俗语。比如基本版的喝酒碰杯不看对方眼镜会有7年的不好性生活,到进阶版的俚语教学Hätte hätte, Fahrradkette (早该如此,后悔当初)。教科书只教会标准语,现实生活中才充斥各种有意思的对话。有多少人知道除了 Sehr gut, 还可以用Supi, Logo, Hammer,Bravo。礼尚往来,我也教会了他们 no zuo no die 跟 666. 同时我开始对文化比较充满了兴趣,中国人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德国人用 Nie Ohne Seife Waschen。对温度的感知,我们习惯说天气热的时候,他们只说sehr warm,aber nicht heiß.

生活跟学术两个场域混得如鱼得水的时候,办公商务环境下的德语又是一个新挑战。第一次做学生工不知道打印机墨盒是Patron,老板让我换我却连换啥都不知道;实习的时候跟同事们一块午饭,中文语境下话痨的我,在德语语境下内向地听他们侃侃而谈而有时还跟不上节奏。办公室用语,发邮件用语,行业词汇,商务文化,这些跟我在课本在校园学的毫无关系,我俨然又成为一个从零开始的初学者。好在同事友好耐心,领导也愿意时不时教我点,如同一个养成类游戏一样,我开始跟他们无障碍汇报工作,反馈问题了,也可以看懂Briefing跟合同自己学东西了。我也很是愿意当做他们了解中国的窗口,乐于回答他们的问题。

跟德国人聊天的话题也随着词汇量的增加,文化知识的了解跟友情的升温,开始跟中国朋友一样摆脱标准问答的相亲式对话,开始无话不聊话题百无禁忌。德语水平进步的另一显著标志就是不单单可以应付跟德国朋友的一对一谈话,而是在被拉进德国人群聊的环境下,跟着笑跟着嘲讽,时不时插个话吐个槽。


每次问自己德语学的怎么样了,感觉自己的确是比之前进步了不少,但又觉得每次解锁一个新的领域,又有需要学习的德语。现在每次跟同事聊天,又都会学几个新单词,吐槽工作的发泄不满类话题的单词哈哈。学吧,反正那四个字太出名,从小看到大,贴在家里,贴在教室里。每次抬头都可以看到 —— 学海无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ABCDV网站,版权所有:北京佳景时代文化有限公司 ( 京ICP备19037940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322 |||| 工信查询网址: https://www.beian.miit.gov.cn )

GMT+8, 2024-4-20 01:10 , Processed in 0.075844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