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V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16|回复: 0

【我的留德路V征文】高中毕业留德一年&较全面的梳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27 18:4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QXYang 于 2015-7-28 23:35 编辑

文/杨祺轩


个人背景资料:

95年生南方人,男,2014年从国内某外国语学校高中毕业,通过DSD II考试顺利拿到C1(满分96得分93,听力口语写作满分)。2014年10月起获得DAAD(德国学术交流中心)全额奖学金并且在近期顺利延长一年。

申请德国康斯坦茨大学(Uni Konstanz),柏林自由大学(FU Berlin),曼海姆大学(Uni Mannheim),不来梅大学(Uni Bremen),海德堡大学(Uni Heidelberg)政治科学相关专业并全部收到ZU。现在刚刚在康斯坦茨大学结束本科一年级的学习,专业Politik- und Verwaltungswissenschaft (政治科学与公共管理)。第三学期开始走更细化的专业走向Umfrageforschung (Survey’s research)。


作文目的:

这个论坛的访问者和用户大部分都是国内已经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不过随着国内高中德语项目的推进越来越多的高中生可能也希望能够得到一些相关信息。另外,在德国攻读社会科学的同学也比较少,所以也写着一篇文章分享一下学习的心得。最后,我不敢妄论我个人学习德语,申请和在德国学习生活的经验有借鉴之处,但是是可以拿来交流讨论的。望各位不吝赐教。

DSD II项目背景介绍:

DSD II 是国内非常特殊的一个高中毕业生留学德国项目。学生通过六年的学习掌握B2 — C1的德语水平并且参加高考,之后以高考成绩和DSD II 证书可申请德国所有的高校和专业。另外,DAAD为DSD II项目的学生提供读本科的奖学金,不过这个项目官方网站上没有提及,属于半公开的项目,除了此资助计划外没有任何提供给本科生的奖学金。每年该奖学金在全球录取120人左右,中国地区按照历年来的经验是4 -7名。

德语学习阶段:

相比论坛上很多的速成和脱产学习,还有很多大学德语系的学生,我个人学德语的历程相对独特,不过还是有一些共性的。我在外国语学校从初中到高中共学习六年德语,通过DSD II考试和德语高考。我所接受的是六年一贯制的小班学习,配备一名外教和一名中教。我以德语为第一外语英语为第二外语,德语一个星期大概七节课,英语两节。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都是引用教材,初中的教材是Cornelsen出版的,高中的是有外研社引进的EM的教材。六年相对系统性的学习和训练下来,我现在的德语在听说读写方面都非常好,基本上不犯任何的语法错误,日常交流,一般德语演讲,上课理解和阅读严肃报刊没有问题,基本上不需要借助词典阅读文献。写这么一段并不是自夸,而是为了说明大量的训练对语言的娴熟度和语法词汇基础是多么的重要。

而后期学德语的时候,我已经不像在初中那么依赖老师的教材练习和课堂训练方法了,而是更积极地自己做大量的阅读和听力。在高中我每天保持看ARD新闻的习惯和阅读Spiegel和Welt,有时候甚至尝试翻译。我个人的经验是,一开始整段视频你可能只理解几秒,一篇文章可能只看懂两句三句,但只有这种大量的通过严肃媒体的训练你才能慢慢地学到当代德语的表达技巧。通过这种大量的阅读和听力本身对语法和词汇的巩固就是一个很好的帮助,越到后面你遇到的生词越少,越到后面你遇到不懂之处时更倾向于自己通过语段分析和上下文猜测进行理解而不是通过字典。我个人认为当时这样的训练为我现在在大学读社科提供了一个非常优秀的基础。

而上文写的都是语言输入的部分,而输出,即说和写的训练就比较难做到了。一方面我利用课堂上的机会多说,当时我们的外教一句话就要打断我两三次,不是发音不够准确就是词尾说得不够鲜明。而这种近乎魔鬼式的训练让我在口头的语法越来越好,特别是在格数切换,从句和形容词词尾变化形成条件反射。高二我有幸参加了全国中学生德语辩论大赛并且拿了地区冠军入围全国决赛,另外我也得到了两次被派遣去德国交流的机会,这对我口语水平的提高也提供了非常好的训练。

而写作就是我自己个人的爱好了:我特别欣赏一句话就是“写作就像吃饭”,每天都要做,对语言本身表达技巧和逻辑训练都非常有帮助。当时在高三的时候我每周至少一篇600词以上的德语议论文,三个小时内写完自己修改完拿去给老师批改,让自己的语法更精致,文章逻辑更有条理。当然,论点和逻辑的提高与大量的外文阅读也是息息相关的。

所以我建议各位正在准备C1考试活着已经拿到C1证书的各位还是再多听多读多写,形成一个固定的习惯,让自己的语言应用更加自如。

这里我可以写一下当时准备DSD II考试的过程(此考试难度参见DSH):我大概是从三个月前正式开始,每一个星期至少两篇Deutschlandfunk的长听力(至少5分钟新闻正常语速)和三篇德语新闻评论(至少1000词);每一个星期至少一篇600词以上的议论文;每个星期至少两次和同伴做1个多小时的口语模拟,并将演讲过程录像录音下来分析。到考试前一个月暂时把高考放一放,加大训练强度;最后一个星期注重对Altklausuren错误的分析,然后轻松应考。

所以这里总结一下,我并不认为速成之后的德语,即使是在考试中达到了C1的水准,就能符合在德国学习生活的语言要求。因为考试毕竟是考试,应试技巧还是占一定比例的。如果没有大量的系统训练和对当代德语表达方式的熟悉,在德国你很难进行高效的学习和文化融入。


大学申请阶段:

由于我并没有在国内接受高等教育,所以我不必通过APS,而是通过和大抵德国学生一样的申请流程,只不过我要提交德语证书。我的申请从高考后(2014年6月9日)正式开始,一直到当年7月10日把所有文件寄出。接下来我分三点论述:1. 申请材料准备 2. 签证材料准备 3. 个人选择高校及专业的流程

1. 申请材料准备:

由于我在2014年3月已经有申请DAAD奖学金的经验,所以简历和动机信等一般材料都已经准备就绪。由于获得了奖学金,所以我也不需要到银行开户,不需要办保险(奖学金已经包含保险的部分)。其他的材料和ABCDV上大家所讨论的大同小异,不过这里还是要提醒两点,就是申请表一定要签名,所有的文件必须按照高校的要求准备。
而有时候德国高校要求的文件抑或是文件格式是难懂的,所以各位遇到这样问题的时候,我建议
(1)先到大学网站的申请FAQ(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中找答案,一般80%-90%的问题都能在这里得到解决;
(2)实在找不到答案的时候,可以问校友或者直接上studis-online,也就是全德最大的大学生论坛寻求帮助;
(3)最后实在没有办法的话再发邮件询问外办。我个人认为该麻烦外办的时候才去麻烦外办,不应当一遇到问题不经信息搜索和思考就一个劲的发邮件。
(4)另外到德国的邮件最好走DHL,走EMS有时候非常的不安全。接受ZU的话尽量让在德国的朋友接受,否则国际平邮非常容易寄丢。

高三毕业的同学如果有需要文件清单和办理文件的参考时间表的话可以发邮件给我,我能够将一些表格发给你们。我母校的德语班每年都会出一本针对高中生的《留德攻略》,欢迎有需要的学校或者同学来找我们洽谈。
关于动机信这里我想给一些建议:
(1)不要写得太长,控制在两页A4纸之内;
(2)不要有任何拼写或者是语法错误,这会让大学教授对你的印象大打折扣;
(3)突出自己对高校和专业的兴趣和学习该专业的强项,以真实的例子为支撑,不要假大空;
(4)句法结构应处在适当复杂的水平,不要一个从句都没有;(5)词汇和表达方式多变化,多使用被动态和“Es gibt”结构。


2.   签证材料准备:

签证材料具体看每年使领馆的文件要求,DSD学生每年都会有一个特别的说明文件,需要详细阅读。所有文件最好都至少一式四份,以防有特殊情况出现。另外零钱要带足,听说是不找钱的。奖学金获得者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
关于去广州签证的经历可以参考我去年八月的一篇博文:https://qixuanyang.wordpress.com/notes/visakanton/

其他更详细的填单,催签等等,论坛上已经有更好的文章了,大家不妨更仔细地阅读那些作品,这里就不再赘述。


3.   个人选择高校及专业的流程:

这方面其实因人而异,所以我只写一些比较大体的想法。去德国学习的最终决定是在高三开始之前的暑假确定的,当时我刚刚结束在德国一个月的交流,利用这一个月我在德国得到了不少好的咨询,并且拿到了一本德国教育文化联席会议出版的,免费提供给德国所有高中生的《学业和职业选择手册》(“Studien- und Berufsauswahl”)。这本书里面有所有德国认可的高校和专业,还有很多形形色色的特殊培养计划,如果有兴趣大家可以托朋友将此书带回国。没有的话也没关系,各位可以通过DAAD的网站同样找到这些信息。

其实不少人反对我在德国学习政治科学,认为“没有用”。确实我现在还处在本科一年级,并不知道这个专业对以后“有没有用”。不过我必须承认,经过一年的学习之后我对这个专业的兴趣有增无减,从这个专业得到的思维训练让我受益不少。回顾一年前的选择,我当时主要有两个原则:一是兴趣,而是强项。我对社会科学的兴趣强过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我的语言能力和阅读能力比较强,所以我就选择了社会科学这个大类。

而社会科学的大类还需要进一步的精细化:比如是要选择社会学还是政治学?还是跨学科?我当时的第一步是先上CHE的排名看,将社科大类中各类专业的前几名确定下来(CHE排名是通过不同变量产生的,大家可以根据自身选择觉得重要的变量)。这样一来,我的名单上只剩下20个左右的Studiengänge。

接着,我就上网查找不同专业的公开课和对该专业校友的访问视频,并且上Studis-online看大家的讨论和评价,综合自身对城市的喜爱程度,又刷掉一半的Studiengänge;最后就上这些高校和专业的网站,比对他们的教学模式,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最后剩下文章开头所提到的五所高校。当时我选择康斯坦茨的原因是这里我可以把政治学和管理学结合起来学习,现在事实证明是很对的一个抉择;另外就是我会有半年30个学分的实习,这是绝无仅有的。于是我就选择了康斯坦茨作为首选校。至于我们大学在社科方法论上特别强,那是我在这里学习之后才感受到的。

这里我想讲一下城市:本科阶段其实各个大学都差不多。有时候你对一个城市的好感度是非常重要的,能够促进学习。现在我整天在博登湖畔学习生活,其实心情是非常好的。

这里我做个小结:我个人认为兴趣和强项是最重要的,否则德国高强度高难度的学习很容易让人心灰意冷;另外建议大家用理性的方式选择高校和大学,最好有纸笔的记录。


德国学习和生活:

这里就简单写写吧:其实我还蛮享受这里的生活的,毕竟自己学了六年德语,来德国学习也算是完成一个小小的里程碑。我从大学的外办得到了相当不错的WG-Zimmer,离学校很近,所以在住的上面是很舒适的。

我是我们系唯一的一个中国人,所以很多人都很好奇,一个在德国学习政治学和管理学的中国人到底是怎么想的,或者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也和这里的同学一样,Work hard play hard,一年过去基本上没有人把我当作中国人看待了。而我的社交圈也以德国朋友为主,我们互相的交流非常丰富,特别是一些很要好的朋友时常会来讨论我博客的文章,特别对德语文章提出很多很好的建议。

我大概在德国两三周就适应了这里的学习节奏和德语听说。虽然第一学期在考试时仍然有一些艰难,不过成绩还算不错;刚刚过去的第二学期成绩非常好,所有考试一次过,而且学分累计拿到了75分(正常60分)。

我在大学也积极参加很多学生活动,比如模拟联合国。我现在在我们学校的模拟联合国协会担任媒体总管,负责对外联系和各种设计,和很多德国朋友合作得非常开心,也渐渐让我喜欢上这里的一些合作模式;另外我刚刚结束了一个替难民小孩设计户外教育的项目,和另外其他四个德国人和一个西班牙人合作,也是非常好的一个经历。在德国大学有非常多的机会,大家不妨在学习之外好好把握一下。

我在大学很难见到中国人做Studentische Hilfskraft的身影。其实每个月赚赚小钱,顺便锻炼一下自身的职业能力也是很不错的。我八月份一整个月将在大学的暑期学校工作,下学期开始做一门大课的助教,很有挑战性,德语英语要过硬,不过已经很期待这种半正式的兼职工作了。

另外在这里的年轻人生活,也就是酒吧啊夜店啊什么的,我觉得适当就好。现在我并不是很愿意去夜店,而更喜欢和三两好友去小酌两杯。我个人是认为友情感情是不分国界的,最重要的是交流能力。总之,在康斯坦茨将近一年的生活让我挺享受的,也让我学到了非常多不一样的东西。

我觉得在德国很好的一点就是,我的自由非常多,这意味着我要有一种很强的自主性去安排自身的生活。一开始难免难以适应,不过现在的日常安排越来越顺了。社交圈的深化也非常重要,这带给我非常多的快乐。


最后的一点碎念:

这篇长文算是我对我这一段时间来做的一个总结吧,可能很多思想还非常的新鲜。(毕竟自己还年轻)。这里我想给我们大学的政治系和管理学系打个广告,有志来德国读社科的同学不妨考虑一下,因为这里的定量研究算是欧陆难得的高质量与成熟!

另外,我必须强调英文的重要性。我在高三考完德语证书几个月后就赶在高考前考了一次托福,没有任何准备拿到了92。虽然成绩不算很好,但是已经达到德国纯英文专业的入学要求。在德国,英文文献越来越重要,比如我现在读的文献90%以上全部都是英文。由于我从高中开始有经常阅读英文报刊杂志的习惯,特别是《经济学人》我现在在德国还在订还在读,所以英文在阅读和写作方面都很不错,甚至速度快于德语。如果英文不好的话,特别是在社会科学会落下别人一大截,因为德国大学生的英文普遍都不错。

大概就先码字到这里,如果有什么再想起来的会再更新。另外也欢迎各位多多交流,我很乐意回答各位的问题。


以下是我的联系方式:

邮箱:qixuanyang@daad-alumni.de (我比较经常使用邮箱,所以发邮件我的回复会比较快)
微博:@湿文
个人博客:qixuanyang.wordpress.com

2015年7月27日
于康斯坦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ABCDV网站,版权所有:北京佳景时代文化有限公司 ( 京ICP备19037940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322 |||| 工信查询网址: https://www.beian.miit.gov.cn )

GMT+8, 2024-5-9 08:28 , Processed in 0.083824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