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V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122|回复: 11

【】我的留德之路 --- 尚未完结的旅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13 14: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波拿巴烤牛排 于 2014-10-18 06:36 编辑

留德一年已经过去了,也是时候该给自己一个交代。其实这篇文章的大部分早在年初就已经完成,只是适逢留德征文活动之际,自己的人生经历簿上又添了几笔,也就随心将文章略作改动并加长发了上来,希望能对自己这一年的经历有所总结和反思,也给其他留德学子一点经验与参考。


1.语言学习篇(上)。

之所以从语言学习开始写,是因为这才是我留德的根本原因,是我梦想最初萌发的地方,同时,语言也是诸位留德学生必须攻克的难关之一,甚至可以说是最大的难关。我的德语学习从2011年2月开始。那时的我面对许多专业选择,选择语言是出于自己从小对它的兴趣,而选择德语则是因为在学校开设的四大外语专业中,英语完全可以自学,日语毫无兴趣,法语则因为自己对法国高等教育制度的不了解而放弃,最终选定的德语,是我相对了解并且神往的国家的语言、是哲学家的语言、也是记录我当时所痴迷的国家的历史的语言。

决定学习德语之后,第一步便是了解它的语音。当时自己对德语教材毫无了解,就随手挑了一本《德语语音速成》作为练习材料。虽然自己后来感觉德语的发音并不算难,但当时它可给我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不要说让许多人苦恼的小舌音,就是日后看来再简单不过的Diphthonge, Allophone,当时都觉得及其难以掌握。不得不说,在语言初学阶段没有专家指导,是很容易走弯路的。比如我在自学阶段就没有搞清楚e和i的区别,一些长短音的规则也是不了了之。

语音学习粗步(嗯,没看错,就是粗步)结束以后,第二步本来是了解基本对话和短文的,可是德语的语法实在太复杂了,对于一个不知道为何在这个名词前的der为何变成那个名词前的das、不知道此处的ein为何变成了彼处的einen,甚至连句子中哪个是动词都搞不太明白的人来说,读德语对话实在是如同天书。于是我转而从语法入手,这也是很多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的习惯,至于效果好不好,就见仁见智了。

对于当初的德语小白而言,即使是语法也大多只能verstehe nur Bahnhof,无奈,只得去图书馆挑了一本《简明德语语法》。而我的学习方法也很简单甚至很笨拙:抄。 书里不懂的生词一概略过,一时难以理解的结构也囫囵吞枣,反正抄在本子上就是自己的。这样坚持了一两个月,德语里最基本的语法我倒是基本掌握了,不但能逐渐读懂基础课文对话,甚至连简写版的《变形记》,我也能连猜带蒙地读一读(不过这也和我读过中文版变形记有关,换个题材的同级别小说我就不怎么懂了)。之后由于还有别的学习任务,再加上暑期长假,我的德语学习也就暂停了。所以在正式开始专业学习之前,我大概自学过三个月的德语。成果就是基本搞懂了四个格的作用、主从句的结构、名词阴阳中性、简单动词变位这些粗浅的德语知识。

从2011年9月到2012年6月是我的德语专业学习阶段。虽然我的3年德语主要以自学为主,但如果没有这1年的专业学习,没有各位老师特别是富豪朱的指点,那我对这门哲学家和思想家的语言恐怕终究是盲人摸象、不得甚解。和自学一样,专业学习也是以集中训练语音开始(不得不说,在基础教育方面,中国确实比欧洲要重视的多。我在德国买的法语教材压根就没有集中训练语言的模块,而他们的语言班也是注重交际为主,不重视基础发音和语法的训练。这样的好处是欧洲学生的表达能力比较强,但是很多人发音不准,也不会写)。之后的课程便是循序渐进地教授对话、语法等等。虽然《当代大学德语》这本书的排版很2B,书的设计有种让人打瞌睡的感觉,但通过对它的认真学习,还是能给自己的语言打下一个比较牢固的基础。我的学习方法主要就是背课文(训练思维,储备素材)、多写作文给老师批改还有高强度背单词(抄德语单词写中文解释-看着中文解释再写出德语单词-每个单词自己造句,通常这样复习一课的单词要半小时-一小时左右)。现在回想起来,自己德语语法极少出错都要归功于那时的学习,而自己很多aktiver Wortschatz也是那个时候积累下来的。

按照国内的教学标准,大学德语专业学生在专业四级考试之前,也就是学完当代大学德语第三册之前,应该达到欧洲共同语言标准的B2/C1水平。不过作为语言爱好者又何必把自己限得那么死(说实话,个人觉得国内的德语专业不能叫Germanistik,勉强叫Deutsch als Fremdsprache还可以:头两年基本就是语言班的节奏,后两年来点文学语言学的入门就算了。当然,以国内的外语教学情况,搞得太深也不现实),所以我利用假期就把第三册学完了,并且按照之前所说的方法全部复习了两边,也就是德语该掌握的语法,我都已经掌握了。那个假期我还利用一个叫Interpals的网站积极和母语者进行对话交流,就这样,在我决定出国读本科之前,我的德语已经达到了C1水平。

之前有同学对我把国内的德语专业称为DaF持不同意见,我想说的是这样的称呼并没有贬低的意思,即便是在德国这个以德语为母语的国家,一样存在这DaF这个专业。个人感觉DaF和Germanistik除了学习难度与深度(当然包括对语言的要求)不同外,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更注重德语作为外语的习得与教授、后者则专注各种德语语言学、文学甚至中古德语的理论研究(DaF也有语言文学理论课程,但难度的差别我觉得在选用的教材上就可以看出);此外,DaF毕业生主要还是以德语教师为职业,Germanistik的毕业生,德国人主要是从事新闻工作或者留校研究,外国人恐怕还是得回国任教。个人窃以为,除了德国外,只有在东欧国家大学里开设的德语专业才可以真正称得上是Germanistik,因为这些国家的很多学生早从小学就开始学习德语,上大学后可以跳过语言学习阶段直接开始专业学习。就像国内大学的英专可以算得上是Anglistik一样。一家之言而已。


2.出国动机篇

如果说对于国内很多自身具备条件的大学本科毕业生而言,出国是一个不错的给自己镀金、充实自己、甚至改变自己命运的选择的话,那么对于本科生而言,似乎还没有那么多人愿意冒险国内的文凭直接到国外重新开始Bachelor的学习。除了部分家里有钱、家长有眼光的孩子借助高考进入国外大学、甚至在高中阶段就已经接受国外学习训练之外,本科生出国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似乎并不是一个很常见的选择。当然,不管是本科生、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生,出国的意图、动机都不尽相同:比如为了在自己的学术领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体验异国生活、移民、为后代的教育着想、男/女朋友在国外、为了给自己的CV上添上让人羡慕的一笔、炫耀、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而决定自我放逐、父母的要求、受不了国内的教育/工作气氛 等等。

不管动机如何,一般都分为拉力(对方的吸引力)和推力(这边风景不好)两种,不过能使动机本身转化成明确目标的主要还是拉力。我决定放弃国内985本科,直接从德国重新开始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我的专业:德语。不管是提高语言本身的水平、还是了解这门语言主要使用民族的风俗文化、社会制度、还是对这门语言的深入研究,都没有什么地方能比德国本身更好。更何况我又对欧洲其他语言感兴趣,相比于国内只有简单的语言班、甚至大学专业都只是比较simpel的语言班+语言文学专业半成品组合而言,德国大学对欧洲许多语言(英法俄等等)的研究都具有相当的水准。再加上德国大学专业组合、选课组合和时间安排的自由,以及近水楼台先得月的资源便利,对于我这个打算从事欧洲语言研究的人而言,肯定要比在国内浪费四年的时间要好得多。这里要说明的是,国内许多外语专业的学生并没有选择在本科阶段出去,是因为他们未来的目标并不需要他们做出这样的选择。有些人可能只是想从事一般的翻译工作、还有很多人则根本不会再从事与德语相关的事业。总而言之,每个人的选择都有他们自己的理由和考虑,没有最好的选择,只有最适合自己的。

说到推力,那便是我不喜欢国内大学的学术气氛。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下学生一来缺乏主动性、二来没有自我意识。之前所写的德语教学进度也算得上是一个反映吧。这里就不多写了。

有人问我这样走有没不舍?当然有。虽说自己并不喜欢国内的学术气氛,但这所大学的老师和同学大多都是非常不错的,相比国外大学的自由,这里更多了几分热闹和人情。对于一个在这种文化下长大的人,无论自己多么反叛,离开了都或多或少会不适应甚至会怀念的。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吃。对一个吃货来说,哪里比得上国内呢? 在国内大学几大饭堂昼夜提供各种中西点心和饭菜的同时,这边只有两个饭堂和少的可怜的自助餐和套餐。

不过,我的事业心最终还是战胜了种种顾虑。我是相信先苦后甜的人,现在选择的道路和做的事在很多人看来就是自虐,但我相信当下的努力终究能让自己在未来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


3.语言学习篇(中)

之所以再次写到语言学习,是因为在决定出国的那刻直到登上飞机前,它都是我生活的重心之一。更何况对于很多人而言语言学习只是打造工具、而对我来说它更是事业。

鉴于国内大学的德语教学进度和自己当时的德语水平,我决定独自一人前往北京,在歌德学院加强自己的德语。之所以选择歌德学院是因为自己当时的语法和读写问题不算很大,但是听说的训练却不够,而歌德学院是比较注重听说的训练的。此外歌德的课堂很欢乐,老师同学的互动多,对语言的综合提高也会比较大。当时的我更需要的是综合能力的提升,而不是简单的应试。我在歌德的分级考试前已经掌握了基本语法和许多aktiver Wortschatz,和母语者也有了一定的交流,所以最后考到C1并不是太意外,但可惜C1由于人数不够不开班,于是只好上B2.2。

给我和班上其他同学上课的是一位来自保加利亚的老师,从初中开始便在瑞士学习,并且已经有了十多年的德语教学经验。课堂节奏一般是围绕某一话题讨论,老师在同时传授一些相关的语法和国情知识,并且几乎每节课都有配套的听力/阅读/写作练习。每次作业完成后老师都会认真批改,刚开始我还挺有挫败感,因为自己的写作还从来没有那么多的圈圈点点。不过从中也可以看出尽管我的语法错误不多,但很多时候表达不当,这也是外语学习者所面临的一大难题。于是我一边总结老师纠正的错误,一边自己多读多背课文(歌德的《新标准》教材绝对值得推荐,从A1到C1,课文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表达方式绝对地道,而且配上彩色插图和生动的对话,让人毫无瞌睡感),到期末结课的时候,自己的德语表达也流利地道了很多。同时我也明白,自己准备留德绝不是语言学习那么简单,而是要在外语学习这一过程中完成在母语习得时还不曾自觉完成的任务:用准确的词句表达和描述事物、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语言。

在上课学习之余,我最常去的地方就是歌德图书馆,那里的藏书不算特别多,但大多都是德国原版,对于德语学习者的词汇积累、阅读训练和知识储备都有着很好的帮助。除了之前提到的背课文积累素材和语感,另一个重要的学习环节就是背单词了。我为了背单词用了三本本子:两本是用来积累德福考试词汇的,里面的单词不光要抄中文解释,更要能造句;另一本则是用来对付日常阅读中遇到的各种生词,只是抄下来解释和例句即可,平时在坐地铁或者坐车的时候随时翻开看看。前两本的精背扩展了自己的aktiver Wortschatz,而后一本的泛背则保证自己有充足的passiver Wortschatz,以至日后在阅读中不会遇到太大的麻烦。


4.准备申请篇

有了足够的语言积累,接下来便是准备申请了。对于所有外国学生而言,德福和DSH都是申请大学所必须的敲门砖。于是从北京回家后我就开始了应试的准备(没办法,就算是国外大学也要应试的)。我准备的兵器是:《德福词汇红宝书》(之前基本已经抄在自己的本子上了,这段时间不断复习并且深入学习最重要的词汇)、《德福真题集》(官方出版的必备复习资料,考完一个月开始做)、德福备考教程(同济出的,循序渐进,也是不错的复习资料)、德福口语高分突破(对自己口语还是有点没底,里面的练习用来做不同话题的模版还是不错的),还有就是自己当时在歌德学习期间积累的材料了。

关于德福我并不想写太多,因为我觉得只要自己语言基础扎实,又经过系统周密的复习,要通过这个考试并不是什么难事。而且尽管我最终考了满分,但是德福的水平相对于德国大学生特别是人文学科的学生所需要的水平,并不怎么高。如果说托福和雅思考试涵盖的知识面和要求的语言水平多少还与英美大学相近(再加上大家学英语已经很多年)的话,那么德福就更像是一个纯粹的语言测试。以我之后的经验来说:德福20分+在国内长期自觉的语言积累和训练,在德国大学的头一个星期可以说是基本听不懂的,但是之后就会好很多。

再说中国学生由于某些前辈造假行为申请大学所必备的APS证书。由于我是申请本科,所以只需要考一个笔试(TestAS)就可以了。这个考试的成绩也不怎么重要,于是我基本就是裸考的。

有了德福成绩、APS证书、以及之前公证翻译的各种材料,申请所需的东西也就集齐了。关于申请,我个人是不推荐依赖中介的,而且我也从来没有靠过中介。就我曾经帮助过其他人的经验来看,中介的作用无非就是:1.帮忙看网页;2.帮忙联系学校;3.帮忙包装申请者。第一项,我觉得如果自己连德国大学的网页都看不懂,那么贸然决定去德国留学不一定是个正确的选择,而且如果申请者能在德福阅读中拿到4-5的成绩,那么大学的网站要看懂就是小菜一碟。要知道,到了德国以后,还有很多用词高深的学术文章和随意地道的学生论坛等着你看呢。第二/三项,同一,如果自己在国内都还不具备与学校沟通的能力,或者是像学校介绍自己的能力,那又怎么保证去了德国就一定能会呢?要知道,沟通不顺畅是会带来很多问题的。而很多人都有这么一种错觉,就是自己在国内学不好德语,来到德国有了语言环境就能够学好了。但实际情况是,成年人已经不具备孩童在环境中自然习得语言的能力,而到了德国之后等待你的将是繁琐的手续和繁重的学业,你是没有什么机会在去集中系统地提升自己的德语能力的。我自己的感受就是出来后的德语水平提升速度还不如在国内休学自学的那个阶段,当然,这也和我第一学期不适应、心态没有调整好有关,此处暂时按下不表。

我申请阶段获取信息的经验就是:一定要自己亲自去看德国大学的官方网页,不要看中介的网页,也不要看其他中文的关于大学申请的网页。因为只有对方官网的消息才是最可靠、最及时的。作为国际学生,第一部一般是在Studium-Bewerbung-Internationale Bewerber下面找到适用于国际生的申请流程(Bewerbungsverfahren)和申请材料(Bewerbungsunterlagen),然后在Studium-Studienangebote里面找到自己心仪的专业,在专业网站可以了解到本专业需要什么特殊的申请材料或者条件(比如雅思成绩、德福18分、在其他国家的学习经历etc)。如果还有不明白的,直接写信问外办(Akademisches Auslandsamt/International Office)。一般中国学生申请本科所需的材料是(带*表示通常情况下必需):

1.高中毕业证的翻译公证件*
2.大学在读证明的翻译公证件*
3.高考成绩单/大学录取花名册的翻译公证件*
(注:德国大学有Hochschulzugangsberechtigung的说法,即大学入学资格,德国学生的入学资格是Abitur,而中国学生的则是以上三项加起来)
4.大学成绩单的翻译公证件*
5.德语成绩(DSH2及以上或者德福4x4及以上,最好是认证件)*
6.APS证书原件*
7.如果已经在德国某大学注册入学过,需要提供相关证明
8.会考成绩(没有的不用提交)
9.护照照片
10.护照复印件
11.简历
12.TestAS成绩证明
13.动机信
(若有遗漏欢迎补充)

部分大学可能还有比较特殊的要求,比如海德堡要求提交国际回邮券,曼海姆要求用文件装订夹把申请材料夹在一起等。而各专业的特殊申请材料则可以在专业网站查看。

申请材料寄出后,收到zu的时间也因学校而异,像奥格斯堡当时一个星期就给我zu了,弗莱堡也不过两周,而海德堡、莱比锡和柏林自由则让我足足等了一个月。在此期间我主要还是以读德语原著、积累单词和表达方式为主。


5.准备出发篇

应该说,在之前的几个阶段,我都可以算是正能量满满地朝着德国前进,但是,从这个阶段开始,我开始陷入了一个低谷。

首先是签证。虽然海德堡大学在8月中旬才给我发zu,但是从七月底开始预约签证,也只能约到八月底的时间了。这样一来我就不得不做出了一件奇葩的事:未拿zu,先预约。这样做还是有风险的,因为如果签证当天zu还不到,那么拿着异地城市的签证去原本心仪的学校,有被拒绝的危险(有过先例的),可我当时也没有别的办法了,谁叫我就是想去海德堡呢(奥格太屌丝、波鸿德语专业不强、曼海姆的也一般、弗莱堡也是课程不喜欢,莱比锡、柏林的zu那可是比海德堡还慢)。预约完后,就去广州的德意志银行开了户,并且邮件让猫哥帮忙办了保险,这些手续相对简单,就不详细写了。

递签之前,海德堡的zu终于还是从德国寄到了我手上,其他材料也已经准备好,于是我就在八月底递交了签证申请,一切都很顺利。可是之后事情的发展却出乎意料(难道是人品用完了?):签证迟迟不下来,机票也不得不改签。说真的,这段时间是我留德之路中最难熬的时候,因为对于自己努力可以改变的事情,我从来不退缩,可是遇到自己无能为力的事、又是那么重要的事,我就有了很强的挫败感。而同期递交海德堡签证申请的几位同学也迟迟拿不到。后来听一位朋友的分析说,这是因为海德堡作为许多学生的梦想之地,外管局会收到很多材料,在无法全部细看的情况下,他们会抽一部分申请者的材料详查,于是倒霉被抽中的就只能慢慢等了。从这件事得出的教训就是:在选择学校的时候,如果几个学校在专业水平上相差不大,那么签证时间,甚至包括之后的生活成本、找房难度等等,都是要列入考虑范围的。我事后还经常想,如果当时我选择的是同为文科名校的莱比锡和柏林,那么也许就不用遭这一劫难。不过,要最终修得正果,劫难是必须的,此处不遭遇,它还会在下次的某处等着。

最终,我还是拿到了签证,怀着并不那么积极的心情飞往德国(不祥的预兆,和当初反差多么大)。


6.初到德国篇

这是我留德路上最黑暗的时光,是我留德路上最无助的时光,也是我留德路上最堕落的时光。

从一开始就因为飞机晚点错过了行李,到后面找不到海德堡的房子被迫住在曼海姆(尽管很多学生都是如此),到开始的上课听不懂,到真正接触德语学术教材的无助,到各种手续的繁琐带来的烦躁,到一个人的孤独......

其实,这段时间经历的事情并不算多,也不算大,只不过它们让我这个完美主义者感到很挫败很恶心。我并不是坐等天上馅饼的人,但我已经习惯了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路扫平,当我发现有些东西通过努力也扫不平的时候,我就会感到很挫败、很无助、很伤心,以致于颓废、迷茫。后来和几位朋友交流后才知道,这些破事并不是只有我运气不好才遇到,而是大多留德学生初来乍到的必修课,我在能力上并不差,只是心理素质和一些前辈们相比实在差得太远。就像微博上某位德语高手曾经说的:完美主义并没有错,但因为完美主义和自己过不去就不值得了。

一年后自己也有了一些生活经验,这里分享一下:

关于房子。最好不要去WG-Gesucht上找,顾名思义这个网站就是德国人寻找室友共建WG用的一个平台,虽然上面也有Einzelappartment和Haus的空房提供。这个网站上找房,很多时候就是大海捞针的感觉,一来是僧多粥少,二来希望过WG生活的德国人还是希望能找到能一起谈天说地和谐相处的室友,作为外国人,语言上首先就隔了一层,生活习惯和文化差异也是个问题,所以往往会遭到对方的各种婉言拒绝,这也无可厚非。那么房子该去哪里找呢?最好的选择当然是学生宿舍,月租便宜自不必说,而且一签就是两年,还没人像私房房东那样来管你。虽然大学往往说要等多久多久才能拿到宿舍,但实际上只要你是该校学生,申请了,拿着申请表和资金证明去和宿管交流,实际结果往往比你想象的好很多:我是第二学期末申请的,然后下学期初就可以正式搬入了(德语在这里扮演的角色也很重要);还有一个好选择就是房屋公司建的公寓,这个申请方式就各地不一了,一般月租也比宿舍要贵,但是日常一般没有人来打扰,住的比较自在。至于私房,就看运气了,人品好点,老奶奶热情地帮你做饭洗衣服,人品不好,让你天天做家务也说不定哦。

关于钱。国内开户时的存款证明要带好,过去后有了大学注册证明、落户证明就可以一起拿着去银行激活银行卡了,可能很多地方还要提前两天预约,然后卡和密码寄来也得两周左右的时间。注意:留学生的卡是有每月支配限额的(670欧元),但超出自保金的部分是不在限额范围内的,也就是说在激活之后,家里往自己卡上存的钱可以自由支配。假如你一个月花费超过了670但还需要钱怎么办呢?让家里赶紧转账就可以了,不要去找外管局或者银行要求打破限额,一般是没用的。但是不是家里存的钱就可以毫无顾虑地使用了呢?错!德意志银行卡是有取款限额的,好像是每天不超过300,每周不超过700,这个与自保金无关:即便你家里一次性给你转了1000欧元,你一次也不能取出超过300。当然,一般人平时也用不了那么多钱,但旅游或者买机票什么的时候就要注意了,不然很可能会造成尴尬的局面。假如在旅途中钱不够用了怎么办?这个可以直接去柜台要求提高日取款限额,很快就能办好。鉴于Deutsche Bank银行卡如此让人蛋疼的设置,建议大家办好一切手续后,去Postbank或者Sparkasse开个个人账户,就不用常受限制之苦了。

7.语言(专业)学习篇(下)

这里的语言学习,已经不是当初简单的语言习得和应付考试,而是我大学生活中的学业、生活甚至是生命。

海德堡的Germanistik im Kulturvergleich专业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在入学之初选择自己的学习重点,而我选择的就是自己最感兴趣的语言学(文学看看还行,暂时不想研究)。第一学期主要学习的课程就是Einführung in die Sprachwissenschaft, Angewandte Phonetik以及Kulturwissenschaft。在语言学导论和语音学的学习中,自己在国内所学的基础知识很快就被细化和升华了,比如以前只模糊地知道变位变格,现在才知道Flexion里面又分为表示性、数格变化的Deklination和表示时态、人称、语态等变化的Konjugation;以前只知道元音分长短,现在才知道这样并不准确,而应该分为gespannte和ungespannte Vokale,等等。在这个阶段,我感觉自己通过母语所建立的知识背景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人觉得来了德国就要以德国人的方式学习,要完全看德语的解释,这不假,但是在繁重的阅读任务下,如果自己在国内就在某一领域有了相关的背景知识,那么理解起来也就会容易很多,甚至可以跨越一些生词的障碍。比如我对德语的语法比较了解,所以即使在学Syntax、Morphologie,Phonetik的时候就轻松了很多,尽管以前背的大多是中文写的德语语法,但在接触德语原文的时候,这些Vorkenntnisse就会被激活,也并不影响再了解以德国人的方式去解释专业概念。同样,在Kulturwissenschaft的前半部分,由于讲的是历史,所以我在背景知识充裕的情况下可以比较轻松地应付,而后半部分的许多抽象文化概念我却毫无了解,感觉也就吃力许多。

第二学期语言能力则提高了不少,上课基本能听懂90%左右, 反正老师讲的都是标准德语,而且表达符合我这个学霸的习惯,而且课前课后预习复习的工作做足,了解学习的节奏,再也没有第一学期那种迷惘与手忙脚乱的感觉。选课本着贵精不贵多的原则,没有给自己太大压力,而且语言关要说完全过了也是浮夸,文科生的阅读量和应有的语言输出能力固然是很重要的方面,但是德语日常用语、德国人的思维习惯和文化背景,若是不能深刻理解,那作为学人文社科的人也难以真正体会到乐趣。外语对思考的局限性我还是深有体会,那种中文表达流畅自如而德语怎么也憋不出的感觉我不是没有过,而且外国人日常说德语,信息传递的重要性与频率远大于感情表达,可是缺乏了感情又怎能真的用德语自由思考。不过想想自己也是刚来不到一年,而且时而骄傲自大,时而碌碌无为,有所缺陷又能怪得何人?

对于一个留德学生,最大的挑战当然少不了期末考试了。由于还处于本科阶段,目前的考试都是考很基础的知识,个人觉得只要日常多做工作,好好复习预习,不懂的词赶紧查清楚,不理解的知识点及时搞通,然后考前一两周集中背重点,过都不是问题。我第一学期的平均分大概也有1.5左右,第二学期成绩只出了一门,没有评分,只通知我过了,然后得知该学期参加这个Seminar的同学竟然有一半挂科,但我考的时候除了时间有些紧,并不觉得太难。所以只要自己勤奋努力,该有的信心还是可以有。

早在寒假的时候,自己就开始制订了一个“磨刀计划”,就是通过读不同的德语读物并不断查里面的生词来扩大词汇量。专业课的专业词汇主要记在该门课的笔记本里,而应对日常阅读则有另外两本厚厚的本子。应该说通过这个计划,我的阅读问题算是基本解决了,至少教科书的生词率已经大大降低。然而自己还是走了一个弯路:除了教科书外,读的古典小说太多,对当代通俗作品却没什么涉猎,结果尽管积累了一堆高雅的词汇,却被德国人嘲笑为说话像老学究,或者像十七八世纪的诗人。不过勇于面对暴露出来的问题才能有进步,现在自己就开始有计划系统地阅读当代小说了。

阅读进步迅速,但口头表达能力,不要说德国人,就是比起许多欧洲留学生都还要逊色不少。学习德语时间尚短算是一个方面,缺乏自信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而且先天不足带来的无奈感也很强烈(欧洲内部语言相似度比较高,而且不少欧洲学生都有双语家庭背景)。上完Fremdsprachendidatik后,自己也再也不敢夸口说懂6门语言了。不过这学期法语在老师的指导下进步甚快,还是挺欣慰的。

关于专业,自己也有了新的认识。首先是第二专业放弃了英语,虽然海德堡的确是研究英语的好地方,只是不知道学完了这个能有什么竞争优势。在放弃的过程中我也对自己的眼光和选择有所反思。如前所述,先天不足的劣势很难用后天努力弥补,即使自己不畏艰难一路走到底,又怎能保证之后是一条康庄大道?虽然最初的时候自己留德的目标就是学习语言、就是日后能留在学校搞研究,但老爸的话点醒了我:不要把自己的眼界限制地那么窄,留校教语言不是什么坏选择,但有些事如果不尝试怎么知道自己没有兴趣?就像我在很长一段时间表示对罗曼语族不感兴趣,但学了法语后却迫切希望还能学好意语和西语。所以,利用我德语在留学生里还算不错的优势,我决定不再那样限制自己的未来,有些选择也许要求自己更多的汗水和付出,但这一切必然会是值得的。

日常除了上课基本也就是书斋宅男的节奏,不过世界杯还是给了我一个小狂欢的机会。作为一个五年的真球迷和七年的半伪球迷,第一次不用受时差之苦看球的感觉还是很爽的。那些日子去图书馆少了,几乎每晚都在在住处吃着亚洲方便面或者自己煮的意粉、倒上一杯饮料看球。可惜这次和06年一样是一届令我失望的世界杯,因为喜欢的球队都没有打入决赛:荷兰七场不败却依旧戴着无冕之王的帽子,而巴西更在自己的家门口尝尽了受辱的滋味。有人问我为什么人在德国,读的是德语专业,却不支持德国队?我只能说,自己看了12年球,早有了支持的队伍,而且喜欢的我会一直喜欢下去,怎可能因为学了一门语言就轻易改变立场。唉,怀念大罗、小罗、里瓦尔多、卡福、埃德米尔森、范尼、博格坎普、范德萨的身影,当然还有曾经喜欢过的欧文、斯科尔斯、克雷斯波、齐达内、维耶里等球员。时光荏苒,陪伴自己童年的60-70一代球星早已老去,现在80后也开始逐渐淡出绿茵场。

五月底自己收获了一个惊喜,当然也有随之而来的纠结, 不过快乐对于我来说还是主要的。其实有些事情自己努力过就可以问心无愧了,顺其自然吧,再明亮的眼眸也望不尽未来的每一个细节,就像再灵敏的手也抓不住飞逝的时间。


8.感想总结篇

记得半年前写这篇文章时用了近四个小时,今天的改动也花了两个多小时。也许心中还有许多要说,只是语言能力有限,暂时表达不出来了。

写了那么多,最后想总结几条留德的感言吧,我还远不是成功人士,只是愿意把一些心得给大家分享,也希望和大家相互学习:

1.基础打牢。虽然自己在第一学期走得磕磕绊绊,但在学习方面不算遇到太大困难,主要还是归功于自己之前打下的基础。如前所述,我们成年人已经不能像孩子那样在环境中自然而然习得一门语言了,而来到德国后面临的压力更会让语言训练无从谈起。因此在国内就应该打牢语言基础:语音,尽量在老师的教导下学标准;语法,不要忽视,作为外国人,语法的规范是对本国人的优势;词汇,从准备考试开始积累,在日常阅读中不断积累;交流,多听多背多说。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经验,大家自有最适合自己的经验。

2.心态摆正。来德国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学术研究,还是娶个洋妞?还是买车、找工作、镀金、体验?不管目的是什么,认准了目标就不要怕困难。我曾经以为自己足够坚强,可是刚来那阵还是感觉很挫败、自己很没用,就是因为心态不好。这世上不是自己努力就能改变一切,相反,不能改变的困难总是不断,而在这个时候我的心理素质总是不够强,有时甚至什么事也做不了。所以,不管你德福考了满分也好,申请到什么牛校也好,心态好才能笑到最后。

3.坚持到底。从当初下定决心走到今日,自己也不知过了多少关,实际上不管是在北京、广州,还是初到德国,我都遭遇过难以言喻的痛苦,只要一步放弃了,前面的路就算白走了;而现在,如果我顶不住压力,后面也不会有好的学术氛围等着我。由于我还并没有笑到最后,因为我只能鼓励各位同道,大家一起坚持,坚持,坚持。

破清规,弃戒律,汝能“持”否?

未完待续
发表于 2014-10-24 19:25:07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次我在留德的路上失去方向的时候就来这儿看看!真是励志大作啊!楼主好棒!!!Gib alles!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12 16:26: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13 14:4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3 14:42: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7 01: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历很棒,文字叙述的很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29 12: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跟楼主比起来我真是太懒惰了太随意了,向楼主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30 22:5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30 22:5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梨子树下 发表于 2014-8-29 12:17
跟楼主比起来我真是太懒惰了太随意了,向楼主学习。

共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ABCDV网站,版权所有:北京佳景时代文化有限公司 ( 京ICP备19037940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322 |||| 工信查询网址: https://www.beian.miit.gov.cn )

GMT+8, 2024-5-8 06:53 , Processed in 0.089894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