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V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涂鸦者

一些德国新表现主义画家及作品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3-6-30 02:04:54 | 显示全部楼层
Jerusalem, 1995 (126 x 92cm) 1
 楼主| 发表于 2003-6-30 02: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3-6-30 02: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 Korn, 1982. Oil on canvas, 98 1/4 x 78 3/4 inches
发表于 2003-6-30 02:5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3-6-30 04: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Gerhard ·Richter
《Betty》1991年
收藏:ifa德国对外文化交流研究所
发表于 2003-6-30 04: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简单地说,德国画家格哈特·里希特(Gerhard Richter,1932-)是个画照片的画家。这听起来好像不太好听,但他的绘画作品确确实实直接以照片为素材,他从不同来源得来照片并加以挑选。但是,与那些以照片代替速写、只拿照片作参考的画家不同,他的画源于照片却又不同于照片;他也不同于那些以精细描写为能事的照相现实主义画家,他把照片中确定的影像最后画成一个像是摄影错误的图像。然而,在这样的“挪移”中,在照片变成绘画的过程中,相应地发生了许多变化;里希特在画布上对照片的“摹写”会在“什么是摄影”与“什么是绘画”这两个问题之间引发许多关于视觉表现的丰富联想。因此,他虽然是个画家,但他从绘画的角度对摄影的理解对于我们理解摄影的本质也会有所启发。而他在“画”照片时引出的关于绘画的思考,对理解绘画本身也同样重要。实际上,他是一个以画论画、以画论摄影、以摄影论画、以摄影论摄影的画家。

  里希特1932年生于德累斯顿,1948年开始学习绘画,1952年考入当时东德的德累斯顿美术学院,主要学习壁画。1959年,他有机会访问第二届卡塞尔文献展,为抽象画所打动。1961年,在柏林墙建起之前不久,里希特移居当时的西德,到著名的杜塞尔多夫美术学院学习。1964年,里希特的第一次个展在慕尼黑举行。此后,他以自己富有特色的绘画在欧美举办频繁的展览活动。1978年,他成为加拿大哈利法克斯大学的客座教授。1985年,他获得了奥斯卡·柯柯什卡奖。1991年,伦敦的泰特美术馆为他举办了大型回顾展。1993——1994年,当时的联邦德国首都波恩的德意志美术中心、法国的巴黎市立现代美术馆、瑞典的斯德哥尔摩现代美术馆等,都为他举办了大型回顾展。1995年,在东京国立现代美术馆举办“绘画——唯一的事物”的展览。从2002年到2003年,一个名为《格哈特·里希特:绘画40年》的大型回顾展将在美国的纽约、旧金山、华盛顿、亚特兰大四座城市轮流展出。

  问:你在绘画时使用现成的照片与文本是受了波普艺术的影响。波普艺术把谁都能使用的、大众化的照片从它所在的语境中解放出来,把它放在新的组合之中,想要以此制造出一种完全不同的图像来。

  答:是这么回事。不过波普艺术家们所做的这一切,也可以被看作是人们很早以前就已经开始在做的事,是吧?人们拿来某个事物,把它放在另外一个语境中。这并不是什么新事物。

  问:在你把照片画成绘画作品时,你把它画得模模糊糊已经成为你的典型手法了。

  答:是的。虚化的技法是迅速获得普遍性的唯一可能的办法。在我这么做之后,照相现实主义的画家们是以不厌其烦的精确描写来获取普遍性。可是,对我来说,第一,我没有这样的耐心;第二,如果这样做,成为知觉障碍的要素就会进入作品。也就是,我佩服他们的是,一是作品巨大无比的尺寸,二是要花上一年时间作一幅画。这样画好后人们会送上惊叹,“哇,画得简直跟真的照片一样”。而我呢,就是想要用一种简陋的手法来回避这一切。我想让人明白,这虽然画的是照片,但并不是辛辛苦苦照着照片画下来的复制品。当时我的这个意图是成功的,这样的绘画作品保持了与照片的一种本质上的类似性,但又不觉得只是照片的复写。

  问:你说过“在生手的照片里,有着远比塞尚的画更美妙的东西。”这种说法单单是一种挑衅,还是你的照片绘画(photo painting)的纲领?

  答:这首先是一种方法。而且主要是对抗学院派的,是对学院强加于我的压抑人的临摹的一种对抗。我想从中解放出来。摄影要比美术史更令我感到震撼。影像里写出了我的现实,我们的现实。对我来说,所谓摄影不是现实的代替品,而是走向现实的必不可少的拐杖。

  问:你曾经说过,利用照片是因为照相机比自己的眼睛更客观。然而,你也知道对照片做手脚的事吧?即使如此,摄影也能够说是表示了客观现实吗?

  答:不。所谓艺术作品,首先它本身就是物体、也就是客体。在制作作品的时候,不可能不作操作,这是前提条件。不过,为了修正自己的看法,更为客观的照片是必要的。比如说,对某个对象写生,我在这个过程中开始把写生对象样式化,并根据自己的看法与美的规范开始作一些变更。但是,在对着照片画的时候,就忘记了所有这些规范,可说是违反自己的意志来作画了。而且,我感觉到这种做法使自己丰富起来了。

  问:你并不是单纯地照抄照片,你制造了虚化、焦点不实的像照片一样的印象,而且也对照片作了变动。为什么采用这种虚化、模糊轮廓的手法?

  答:因为这才是最为摄影式的,几乎与绘画没有关系。我并不想作画,所以愿意使用任何妨碍形成绘画特点的手法。当然以后我的手法也还会变化,因为这不是一种意图,只是一种方法而已。这种方法总会在什么时候用旧的。

  问:但是结局总是你画出一幅四方形的画。

  答:还算幸运。因为想要画出作品来。

  问:绘画与摄影表面的同一性,也就是说,被拍摄下来的事物与画出来的事物在表面上相同,这是了不起的努力。但这不是无谓的浪费吗?人家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要用绘画来制作照片,为什么要走这样的弯路呢——从机械性的工作倒退到需要超人技巧的手工?

  答:这确实是辛苦的。因为在制作作品时不知道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再怎么样想要使照片成为照片的样子,得到的结果却常常悲惨(版画是一个例外,是另外一个领域。此外,大致上与照片原来尺寸一样大的画也是例外),由于经过了描绘这个迂回的过程,到手的通常是不能以直接放大的方法得到的照片,把它做成画。绘画,怎么来说明我说的意味才好呢?斯坦拉、莱曼、莫里、巴勒尔莫、要激动了,太感动了,说不出话来了。

  问:尽管对象就在那里,但会没有话说的情况。那个对象虽然模糊,但一看还是表现得非常具体。

  答:那只不过是知道了对象的名字而已。而这是必须忘记的。

  问:不过,描绘某个对象的作品本来就是抽象作品吗?

  答:也许是吧。不过什么是抽象,我却不明白。总之,我们通过给所有事物命名来歪曲、扭曲许多事物,而且也非常简单化地定性现实,就这样把事情做完了。

  问:马格里特所说的语言的绘画,就是用这个方法来表现吗?

  答:是的。也许是吧。你现在才注意到这个。

  问:你的作品虽然表现的是我们司空见惯的东西,但同时又给人一种现实不确定的印象。这是不是作品的一种悖论?

  答:不能以我们所看到的现实来对号入座。因为人所看到的只是眼睛这个镜头偶然传达给他的,而且是经过日常生活经验订正过的影像,那是不充分的。我正是抱着这样的好奇心,为着所看到东西的真正形态是不是都是另外的东西,才作画的。

  问:也就是说是一种认识论的绘画,是检验具象性的绘画。你是想要展示被看成是现实的、被叫做现实的事物从本质上来说是不确定的事物吗?

  答:是的。至少确定性是危险的。比如说这样的想法:“这个事物是这样的,只要把它画下来就成了。”“可以完全正当地把握事物。事物只能是这样的,不可能成为其他事物。”在预测事物与现状时也是如此,这种确定性是不可相信的。

  问:开始于1960年代的照片绘画有着反艺术的特点。它踢开了笔触、创造性或者说独创性,也就是说,在这一点上,你追随了杜尚与沃霍尔。此外,通过不经意地选择题材,你也否定了绘画的内容要求。

  答:不,不经意地选择题材的事一次也没有过。为寻找可以用于作画的照片,一直都要大费周折。

  问:如此说来,你在选择题材时是非常精心、明确的吗?这么一来,在巴黎的图录里所写的被你所摹写的照片基本都是你无意间选择的说法是错误的?

  答:看上去是不经意地选择的就可以了。

  问:作品的图式虽然独特,但到底是以什么标准来选择照片的?

  答:当然是内容了。我的做法也许是对无视内容的做法的一种否定。

  问:那么是怎么样来选择照片的?

  答:我在寻找反映了我自己现状的照片。也就是说,给予我冲击的照片。此外我选择黑白照片。这是因为黑白照片要比彩色照片更强烈地诉诸于人。黑白照片远为直接,也不艺术,因此可以信赖。另外我也喜欢生手拍摄的照片,拍摄腐烂事物的照片和抓拍的照片。
发表于 2003-6-30 04: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3-6-30 04: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3-6-30 04: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3-6-30 04: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3-6-30 04: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8个护士学校的女生
发表于 2003-6-30 04: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3-6-30 04: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3-6-30 04: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3-6-30 04: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3-6-30 07: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顶!希望多些这样的帖子。可以不只局限于自由艺术!
应该再开些建筑,设计,传媒,音乐电影,戏剧等等的楼!
建议艺术论坛的斑竹考虑!
发表于 2003-6-30 14:54:52 | 显示全部楼层

达利之后 伊门道夫带来新表现主义

在毕加索版画展、达利艺术互动展之后,由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主办的世界艺术大师系列展的第三个展览《德国新表现主义大师——伊门道夫绘画雕塑展》昨天在世纪坛举办。与毕加索、达利这两位已去世大师不同,现年57岁的约尔格·伊门道夫大师依然活跃在世界画坛。此次他带来了140多件绘画作品和20多件雕塑作品,展期1个月。

昨天上午,展览开幕前,在记者采访伊门道夫时一段对话表达出许多他对艺术与人生的看法。采访后听他的随行人员说,伊门道夫在来北京三天前,他的家刚刚被盗,而且是洗劫一空,就像是搬家公司刚刚来过那样,所以他的情绪一直不好,不过伊门道夫在被采访时却没有流露出这些,在中国媒体采访后还有一些国外媒体继续采访,伊门道夫都一直平静地说着。

记:你知道中国曾有一些杂志介绍过你的艺术,还刊登过你的作品照片吗?你对此次展览有什么期待吗?

伊:是吗,你能否给我找来看一看?我非常高兴中国观众知道我的作品。1993年我曾来北京举办过一个展览,但是那次交流仅限于在专业艺术圈中,可能没有太多的观众知道。这次再来,展览的时间会长一些,我希望通过我的绘画和展览能加强中德两国政治和文化的交往,艺术是为大家服务的。

记:从20世纪60年代到现代,你的绘画风格曾有过几次非常显著的变化,而不断地变换自己的风格对艺术家来讲是非常艰难的,你为什么要不断改变呢?

伊:我从来没有说过艺术创作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艺术就是辛苦的。虽然我的绘画样式有所变化,但都是表达着我对社会、对艺术的看法,这些是不变的。

记:你是一个世界公认的大师,你认为在自己身上有什么与普通人不同的艺术气质吗?伊:艺术家不一定都有特殊的气质,我同大家一样关注社会,关注着文化和政治的大事件。而且说自己的气质是个很主观的话题,我自己不觉得有什么特别的。晨报记者高文宁

新闻链接

艺术成就:约尔格·伊门道夫是德国当代著名画家和雕塑家。伊门道夫的艺术观念率先摆脱了抽象表现主义和既定的“题材”及“美学规范”的束缚,使德国绘画艺术获得了新的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这对德国绘画的进一步创新及社会思想变革曾起到一定作用,同时也将架上绘画及雕塑艺术推向了新的境界。

伊门道夫曾自称自己的绘画为新表现主义风格,这一风格定位得到了艺术界世界范围的认同。

艺术风格及代表作:伊门道夫尝试着用富于表现力的现代艺术语言和多样化的传统艺术形式表达当代人的各种体验和认识,在他的作品中,形象的含义是丰富的多层次的,既有抽象变形的图像,也有简洁明快的符号,而他的雕塑作品则更多地表现出幽默和睿智的特点,显示了他驾驭造型的能力和开拓求新的精神。《德国咖啡馆》、《丑恶的德国人》、《堆积物2》是他不同时期的代表作。

背景资料

1945年,伊门道夫出生于德国易北河西岸的布莱克德。

20世纪60年代,伊门道夫在十几岁时就开始艺术创作,曾在杜塞尔多夫美术学院学习。60年代也是他形成自己艺术风格的时期。

70年代至80年代是伊门道夫走向成熟和成功的阶段,1976年参加威尼斯双年展,1977年他开始创作代表作《德国咖啡馆》。

1996年,成为杜塞尔多夫美术学院教授。

1998年,德国联邦政府为表彰他的艺术成就及对祖国和世界的贡献颁发给他德国功勋勋章。

2000年,获得“多特蒙德文化艺术基金会造型艺术奖”。
发表于 2003-6-30 15: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达利之后 伊门道夫带来新表现主义

约尔格·伊门道夫(Jorg Immendorff)1945年生于布勒克得,1961年开始其艺术生涯。1964年就读于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60年代末参加约瑟夫·博伊于斯为首的"行为"艺术运动,1977年开始采用绘画形式表现自我对社会现状的独特见解,1978年首次在科隆举办个人画展,此后一举成名。

  人们常说50年代是以美国为首的抽象表现主义时代,60年代是以美国为首的波普艺术时代,70年代流行的观念艺术还是以美国为代表,而到了80年代则是以德国为首的新表现主义时代。

  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巴塞里兹(Baselitz)、吕佩尔茨(Lüpertz)、里希特(Richter)、彭克(Penck)、伊门道夫、西格马·波尔克(Sigmar Polke)、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r)为代表的德国新表现主义不但展现了德国的民族文化特质和强烈的历史、社会意识,也挽救了濒临灭亡的架上绘画艺术。

  20世纪初,德国的画家为抵御法国"艺术中心"殖民文化的影响,曾出现了表现主义思潮。1912年画家基尔希纳(Kirchner)公开发表声明:"德国美术必须用自己的翅膀飞,我们有责任把自己和法国分开。"(见罗伯特·休斯:《新艺术的震撼》刘萍君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251页。)一时间,德国成了独立于法国的又一现代艺术中心。然而,遗憾的是,在德国纳粹执政期间所有的现代艺术遭到了禁止。希特勒提倡"德国化、民族化"的口号不仅背离了德国民族文化自身发展的轨迹,也与国际现代艺术发展的总趋势相脱节。"二战"结束后,德国艺术家极力想摆脱"战败国"所留下阴影;同时,又想极力摆脱纳粹统治在文化艺术上所造成的损失;并且,尽快地形成既与国际主流文化接轨又与以美国为中心的"抽象表现主义"、"波普艺术"、"观念艺术"相对峙的局势。70年代至80年代,随着德国经济的复苏和崛起,一大批酝酿已久,一直处于边缘的青年艺术家在柏林、科隆、汉堡脱颖而出,成了德国当代艺术主流。这一"主流"带有明显表现主义倾向的绘画样式既不同于20世纪初的诺尔德(Nolde)、基尔希纳为代表的"表现主义",又迥异于以美国为中心的"抽象表现主义",故被人们冠以"新表现主义"之称。

  以巴塞里兹、吕佩尔茨、里希特为代表的既非纯粹的具象,又非抽象的"纯绘画"创作率先摆脱了抽象表现主义和即定的"题材"及"美学规范"的束缚,坚持架上创作与以美国为中心的后殖民霸权相对抗,使濒临死亡的德国绘画艺术获得了新生。

  如果说巴塞里兹、吕佩尔茨、里希特的艺术为避免"观念艺术"主题的引诱而使绘画走向了纯形式的探索,那么,伊门道夫为代表的更年轻一代的画家则在纯形式的基础上又赋予"新表现"绘画以精神和政治性的意义;如果说前者为80年代德国绘画的崛起奠定了形式的基础,那么伊门道夫等艺术家的艺术则为80年代德国绘画在精神与社会层面进一步创造性的表现和社会的变革起到重要的作用。我们从伊门道夫创作的十几幅《德国咖啡馆》系列组画可以多次看到纳粹的徽章,那种狂乱、醉态、淫荡、摇滚乐……光怪陆离的情景不难看出是德国历史、现实、政治、神话传说和艺术家自身经历的有机结合,是生动、复杂而又极富创意的图像符号的组合,也是典型的用绘画反映社会现实的德国"新表现主义"式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

  以巴塞里兹、吕佩尔茨、里希特、伊门道夫、基弗、波尔克和彭克为代表的德国新绘画运动不仅为德国后现代艺术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也带动了欧洲其他国家以及美国濒临灭绝的架上绘画艺术再度崛起。

伊门道夫先生与天津美院油画系研究生进行交流
发表于 2003-6-30 15: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回复: 达利之后 伊门道夫带来新表现主义

来中国办展览的也有几位世界级大师了,像毕加索、蒙克、达利、罗丹、亨利·穆尔、霍安·米罗等,但他们的作品来中国时,他们都已仙去。2002年9月12日,一位“活的大师”在中华世纪坛举办了个展,他就是约尔格·伊门道夫。

    约尔格·伊门道夫1945年生于德国布勒克得,1964年就读于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是欧洲后现代大师约瑟夫·博伊斯的得意门生。20世纪60年代末,伊门道夫参加了博伊斯倡导发起的“行为艺术运动”,“后发现自己的才能更多地在别处”,于是放弃了海报宣传画的“涂抹”,转而于1977年开始了“架上”的“真正创作”。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伊门道夫与巴塞里兹、吕佩尔茨、里希特、基弗、彭克等人共同创造了德国新表现主义美术潮流。伊门道夫继承了德国“传统表现主义”的一些画法,比如深刻有力的笔触,浓艳厚重的色彩,和从印象派与野兽派继承来的一些光影与线条。伊门道夫发扬光大了德国表现主义,他以极端概念化的写实手法和大容量的画面信息,书写“心理真实”———对德国当时社会生活状况的朴素而极具想象力的描述,丰富了德国绘画的内容和语言。


我第一次见到伊门道夫是去年在上海,由方力钧介绍,一起喝了顿酒,只记得他当时胸前挂了个某会议的牌牌,神采奕奕。再见伊门道夫是几天前,方力钧说晚上一起吃饭,伊门道夫来了,来办个展。饭桌上伊门道夫一身黑色的皮衣皮裤,好像是来北京炎热的夏天度寒假的。伊门多夫喜欢黄金,金表金戒指和金项链,据说他家里收藏了更多黄金制品,说黄金万两也不为过。伊门道夫的手颤抖得厉害,连夹菜也要助理帮忙。听翻译讲,前一天伊门道夫在德国的家刚被小偷光顾,损失了上百万家产。不过那天伊门道夫的心情好像不错,喝酒而且健谈,饭后我们还一起去了什刹海的一个酒吧,他的笑声爽朗。第三次见伊门道夫是在凯宾斯基酒店。我和《三联生活周刊》的舒可文小姐约他做采访。伊门道夫太能说了,常常是我们问一个问题,他恨不得把一生都招供了。



政治上的左派

伊门道夫的作品有很强烈的政治倾向,政治是他绘画中的一个重要元素。他的著名系列作品《德国咖啡馆》就是他对德国历史和现状的概括描述和批判。

伊门道夫说他年轻时就是一个左派,甚至还是“毛派”(崇拜毛泽东和“红色中国”),他在提到美国的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的时候,说沃霍是“彻头彻尾的资本主义艺术家”。

伊门道夫说他比他的老师博伊斯更激进,更有社会责任心,更接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来北京办画展是他最大的心愿(1993年他曾在国际艺苑做过一个小型展览),他说他还要去俄罗斯。

评论家曾给他扣上了很多冠冕,比如“政治卡通大师”、“无政府主义画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画家”等等。他说这一切都只是标签,会随着时间而消亡,但作品本身永存,作品会替他表白。他又说,一个艺术家应该不断地积蓄革命的能量,这种能量应该可以时刻改变艺术家的道路。艺术家的责任是能够唤醒人民,不能总让人民在一种状态下昏睡。

伊门道夫说,艺术和政治有时是矛盾的,因为它们所遵循的原则不同,所以当艺术与政治接触时,有些艺术家会恐惧,其实这大可不必,因为艺术和政治都不是孤立的,都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当艺术与政治发生关系时,应强调它们积极的一面。


艺术家应该是文化的舌头

伊门道夫说,“德国咖啡馆”这个系列主要表现的是艺术在社会和政治环境下所受的影响,是一个政治题材,是艺术家在这种环境下的一个态度。当时,“分裂”是一个前题。从小的范围说,东西德分裂,他有朋友在东德,他却不能去看望他们。而从大的地理环境看,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把世界一分为二。在这种环境中,艺术家是消极地适应环境,还是积极地使环境变得更好,是当时的一个重要问题。

“艺术家应该把自己放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上,是社会文化的边缘,还是体现一种文化传统的延续?艺术是什么?艺术是用来干什么的?艺术应该是连接灵魂的桥梁,艺术本身很个性很私人化,但要不断地超越自身的个性和私人化被别人接受,任何艺术家在自己的兴趣之外,都应担负起对社会的责任。艺术家应成为文化的舌头,艺术家应超越自我爱好的局限,使艺术更广泛地被接受。”

伊门道夫说,画家作画时选择的颜色,与他生存的社会的颜色有关。

“画到山前”

伊门道夫为他的此次个展取名为“画到山前”,他说这是借用了中国的一句话———“车到山前必有路”。他将他自己比喻成“画”,而将中国比喻成“山”。

伊门道夫此次带了100幅油画作品(其中15幅是为中国展览特别创作的),30件雕塑作品(其中13件为首次亮相),包括了从1974年至今几乎所有的重要作品。他说,不把最好的作品带到中国来是愚蠢的。

伊门道夫为中国的展览已经花费了5年的时间,很多作品是从收藏家和博物馆那里借来的,还有许多作品从德国出境需要高额保险金(约400万美元),所以他非常感谢他的赞助商,还有他的合作伙伴、国际艺术展览代理公司的总裁拉尔夫·浦来恩先生,他说你们也应该多报道一下他们,没有赞助商,国际上任何大的艺术行为都没有可能。他说这个展览是空前的,是欧洲艺术家在中国举办的最大的展览,是一个历史事件。

伊门道夫说他开始策划这个展览时,没想到要把它放在中德建交30周年之际,但两国的官方却把它放在了这个重要的时刻,他认为真是太好了。他说,官方选择用艺术庆祝建交30周年是值得赞赏的,没有比这更好的方案了。

伊门道夫曾经在1965年创作了一幅油画,画的是中国和欧洲的两个婴儿。他说,这真是巧合,现在这幅作品成了中国和欧洲艺术交流“婴儿时代”开始的象征了。他说他这不是在讨好中国,而完全是历史造成的。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黄燎原
发表于 2003-6-30 17:4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回复: 回复: 达利之后 伊门道夫带来新表现主义

约尔格·伊门道夫
发表于 2003-6-30 17:5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回复: 回复: 回复: 达利之后 伊门道夫带来新表现主义

丑恶的德国人(多愁善感)(1990)
发表于 2003-6-30 17:5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回复: 回复: 回复: 回复: 达利之后 伊门道夫带来新表现主义

新德国(1998)
发表于 2003-6-30 17:5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回复: 回复: 回复: 回复: 回复: 达利之后 伊门道夫带来新表现主义

黄皮肤和白皮肤婴儿(1967)
发表于 2003-6-30 18:0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回复: 回复: 回复: 回复: 回复: 回复: 达利之后 伊门道夫带来新表现主义

无题(2002)
发表于 2003-6-30 22: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JORG IMMENDORFF

Surrealistisches Tribunal
Subject: Linoleumprint
Info 1: Linoleumprint
Info 2: Edition 33
Size (''): 28 x 35
Size (cm): 72 x 9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ABCDV网站,版权所有:北京佳景时代文化有限公司 ( 京ICP备19037940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322 |||| 工信查询网址: https://www.beian.miit.gov.cn )

GMT+8, 2024-4-28 06:20 , Processed in 0.095635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