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曾经在这里写过,我不喜欢德国人的死板和冷漠.我以为我对于德国人的感情一直处于降温之中,我以为我良好地控制了自己与这个国家的距离,可是我从未想到我仍然被喜欢和关注.
被德国人喜欢和关注.
我承认我不是一个主动的人,至少在我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不是.我也承认我只会被动地接受或者拒绝邀请,因为一年365天里头我大概有330天都忙得像个陀螺.现今社会科技发达,Email已经成为最便捷的通讯方式之一.至少在我的印象里,我的那个圈子里的德国人每天都会发上一沓邮件,互通有无,或者是邀人喝酒闲聊.这些邮件多得让我没法一一阅读,我也很少回复.我必须承认在这一点上我有点落后于现代年轻人 – 就像我现在几乎不怎么使用手机一样 – 可是我还是要厚着脸皮地辩解一声我真的很忙,忙到很多时候一天要学习12个小时.
不过像是对于Silvester这种重大的节日,我还是应该真诚地回复一下那些接踵而来的邮件 – 去年是礼貌地应邀,今年则是礼貌地拒绝.今年圈子里的人搞了个网上的Umfrage,给圈中所有的人都发来了邀请,让我们仔细填写Silvester那天晚上的计划.如果准备去参加圈子里的聚会,则是要填写想吃什么东西,想玩什么牌,想看什么片子之类的;如果不准备去 – 比如说我 – 则要详细说明不去的理由和回答一堆不相干的问题.我呢,一年到头没怎么正儿八经地回过邮件,于是便耐心地回答了所有的问题.末了,还主动负荆请罪,列举了一堆在我看来挺牵强附会的理由.
后来事实证明,这些看来虽然比较扯蛋的理由最后还是被友善地接受了,因为本大小姐被郑重邀请参加今晚的家庭聚会.既然是家庭聚会,必然是去德国人家里,而且还专车接送呢.同去的有一些关系特别好的朋友,见面了自然要嬉闹一番.说句实话,我老长时间没见过他们了.因为他们和我一样,最近忙着考试.偶尔打个电话,也都是互相抱怨学习要人命,然后再互相勉励同赴战场.聚会当然要有个主题.今天的主题是什么呢,我就不在这里赘述了,总之谈话气氛很热烈,大家吃兴也很高.我并不太喜欢德国人的晚餐(因为没有太多热的东西),可是看在女主人精心准备的份儿上,也象征性地吃了一些.好朋友的爸爸开了瓶葡萄酒请大家喝,最后竟然没有一个人沾,原因是怎么来的还得怎么回去 – 开车当然不能喝酒了.
话也谈了,饭也吃了,茶也喝了,时间就到了晚上快9点.大家要散场的时候,好朋友突然特别不舍.她就拉住我说,”你有时间吗?下个礼拜咱们去看电影吧.”我听她这话心里一惊,想起上回提出要一起看电影的人还是我呢.大概是10月的事儿了吧.我那阵子一直说有时间就挑部好电影,大家一起去看,可是一忙起来早把这事儿给忘得一干二净了.于是觉得特别对不住她,就马上点头如捣蒜,连说好好好,还顺便拉了身边俩人作陪.
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虽然大家平日里各有各忙,但是一直没有疏于保护彼此之间的情谊.我想起那些堆积如山的邮件,突然觉得很感动.或许就是因为忙碌而不方便用电话联系,大家才会在稍微空闲的时候在电脑上写几句.这是一个邮件组,无论谁写了一句什么,圈子里所有的人都能同时收到.
偶尔我会私下里给某个关系好的朋友通风报信,说哦,我看到你们的邮件了,我有空,我可以跟你们一起去某某Party.十分钟后,就会有邮件进来,上面写着Update之类的,而我的名字则赫然被列进了参加Party的名单里.
我不知道其他中国人是否习惯德国人的这种交往方式 – 高度的组织和计划性.就我个人而言,我有时候的确会觉得他们太谨慎,就像一个小时之前我又收到一封邮件,内容是讨论Silvesterparty的沙拉到底用什么材料.德国人习惯于把能够想到的都周密地写进他们的计划里,并且绝对乐在其中.我以前总以为这是一种民族个性,现在才渐渐了解这也是他们维系感情的一种方式 – 一丝不苟但不乏人情味.
我想,我的那些德国朋友大概是真的喜欢我吧,至少在我的印象里,主动打电话的绝对不是我.但凡饭局或是聚会,我绝对可以享受被人邀请但是最后才作决定的快感.我今天才意识到,那是朋友们对我的重视.他们对我是友好的,热情的和充满耐心的.
这似乎违背我对德国人的整体印象.奇怪的是,我一边在讨伐德国人的自我和冷漠,一边却在和他们中的某些人成为不折不扣的死党.他们和我打闹嬉戏的时候,我从未觉得陌生和尴尬;他们临走前一一给我拥抱的时候,我反而觉得温暖和感动.我不知道我是不是在寻找一种距离中的安全感.如果是,那么我想我在最大程度上已经得到了.
对于德国人,我早已过了试探性的阶段.我宁愿把和他们的感情不温不火地保持下去,无须太热烈而淡漠传统的距离感,也不必太冰冷而抹煞珍贵的人情味.
感谢我的那些可爱的德国朋友.他们给我带来了许多快乐的时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