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V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334|回复: 44

讨论:外行vs内行——我们是在自娱自乐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18 00: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国啦。

清华设计学院的新楼,前两天和一个学建筑的朋友一起去晃了晃。
很有意思的是,我完全在里面被带晕了,如果没人带估计很难找路。可是学建筑的姐们说,很好啊,几个不同大小的中庭,通风透光。周围动线怎样怎样,在她看起来非常明晰,感觉不错。
听到我的评价,她也是愕然。

这就带出来一个问题: 内行做的事情,对外行有没有意义?

一个在建筑师眼里很好的建筑,能不能对外行人也舒服?
我们工业设计师做的事情,到底能给用户带来什么?
我们是在自娱自乐?

大家觉得如何
发表于 2007-11-18 14:3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说大众审美的提高,就靠你们内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8 19:47:47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青城]回国啦。

清华设计学院的新楼,前两天和一个学建筑的朋友一起去晃了晃。
很有意思的是,我完全在里面被带晕了,如果没人带估计很难找路。可是学建筑的姐们说,很好啊,几个不同大小的中庭,通风透光。周围动线怎样怎样,在她看起来非常明晰,感觉不错。
听到我的评价,她也是愕然。

这就带出来一个问题: 内行做的事情,对外行有没有意义?

一个在建筑师眼里很好的建筑,能不能对外行人也舒服?
我们工业设计师做的事情,到底能给用户带来什么?
我们是在自娱自乐?

大家觉得如何[/QUOTE]
带来美感。 带来未来的气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8 20:3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个人觉得,作为外行要对于一个物件作出评论的话,他首先应该是一个使用者,这样才能跟内行产生共鸣,你第一次进到一所建筑对于他的看法不能代表你是他的使用者,你也不可能马上能体会到内行设定给外行的使用时所具有的感受。论题不是很成立地说
美院大楼还是很有人文关怀和创意的,虽然我们大家都觉得很像美国高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9 00: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建筑不是死的,还在成长,别在人家刚出生就看死一生了,最终这个建筑会变成什么样,是里面的人和人的活动决定的;因此,缺乏整体概念的建筑就类似现在很多中国农村盖的小楼,对外、对内、对人、对物都是个奇怪的存在,也是国内建筑和室内脱节厉害的另一个写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9 09:38:38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yangzimo59]我个人觉得,作为外行要对于一个物件作出评论的话,他首先应该是一个使用者,这样才能跟内行产生共鸣,你第一次进到一所建筑对于他的看法不能代表你是他的使用者,你也不可能马上能体会到内行设定给外行的使用时所具有的感受。论题不是很成立地说
美院大楼还是很有人文关怀和创意的,虽然我们大家都觉得很像美国高中……[/QUOTE]

  :lianhong: 让初次到来的游客同样感受到设计者的关怀不也是一个好的建筑应该具有的品质吗?工业设计也是同理~让初次使用者同样没有障碍的设计也是大家追求的目标之一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9 19:42: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
但是凡事抓主要矛盾吧。
我们低年级的课程曾经就是給新美院找毛病,我看过其中的一些颇有见地的看法,也觉得是笑笑就过就得了,更何况所谓关怀游客。其主观上是希望能有很好的指示系统的,事实上已经在每个主要转角和电梯口布置好了,只要细心观察还是能找到目的地。
五楼的说法非常同意,看的深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0 00: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yangzimo:
哦。。。我在室内空间上一般是满找不到北的,又被德国泛滥的指示系统宠坏  :lianhong:
你们日常使用起来觉得布局怎样?
当天我还觉得有点气闷,不过据说是临时供电的问题。

倒是看过的国外学生都羡慕你们硬件条件好。清华的,要好好珍惜了。

qqbeast:
建筑在生长。。。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0 02: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青城]
qqbeast:
建筑在生长。。。不错[/QUOTE]

拿同济建筑城规学院的明成楼(红楼)来做个例子:
最早是贯彻西方设计教育模式的产物,每楼就一个通畅的大教室,方便各高低各年级相互交流;之后马上被现实的教育模式否定,全部隔成小教室,内部变的相当拥挤;然后为校庆建造钟厅和新的会议厅,大楼中部的绿化带消失,原来工设经典的扔鸡蛋的项目也就此取消(不过这练习是老了点);随后随着扩招,高年级全部给赶出红楼,朝北的教室全部改成教师工作室,为适应越来越多教师的使用需求;随后在边上扩建新楼,为了从立面上有相互呼应关系,在朝南的立面竖起充满现代风格的横向隔栏……真不知道现在又有些什么新气象了,估计重心都转到新楼去了,老红楼就开始走向“风烛残年”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0 21: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清华的新楼,空间留得相当的充裕,现在还没有这种挤来挤去的需要。
不过个人认为,在拥挤的压力下,更能看出“生长”的倾向:挤得好,或着挤出难看的来了。
Essen的空间没那么大,但是我满喜欢的,乱并快乐着,内容大于形式,管用。像藤蔓溢出篱笆的感觉,生气勃勃。

扔鸡蛋太经典了。我初中什么创造思维课就扔一次,大学又扔一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0 22:29:34 | 显示全部楼层
lz干吗要拆开对立的看这个问题,工业设计师首先应该是一个使用者,像许多普通使用产品的使用者一样,我记得我们老师说过我们还缺乏在生活中对于产品的感悟,我想除了这个东西你用得多熟,知道功能。还要在使用时候对自身行为的体察和心理的需要感受吧,或是观察到的,还有就是我们所掌握的技术,这是内行和外行有区别的地方,可首先我们还是要做个外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1 00: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zhus]lz干吗要拆开对立的看这个问题,工业设计师首先应该是一个使用者,像许多普通使用产品的使用者一样,我记得我们老师说过我们还缺乏在生活中对于产品的感悟,我想除了这个东西你用得多熟,知道功能。还要在使用时候对自身行为的体察和心理的需要感受吧,或是观察到的,还有就是我们所掌握的技术,这是内行和外行有区别的地方,可首先我们还是要做个外行[/QUOTE]

这段话最终会将你引向比楼主更迷茫的境地,因为脱离的方式和方法的思维是空虚的,一如你这段话的逻辑,让人不知所云……你能说说你所谓的“技术”是什么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1 03: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曾经说:当“功能主义”变成一个外观特征,就可能开始脱离功能(比如钢架玻璃房子,开头是很实惠的办法,现在变装饰了吧,尤其在国内)。这也许算一种风格,有好多人追捧,但是我不欣赏。

设计方法也是这样。目标人群定位、市场调研等等,无非都是要让“内行”能够尽量贴近“外行”的感受。但是这种理论和方法一搞再搞,是不是有可能脱离群众?我们怎样确定这样的方法确实有效呢?可能出现内行分析起来“按理说”不错,但是外行没什么感觉的情况,比如我说过的,对清华美院大楼的看法。

内行的人都曾经是外行,但是一旦懂得很多专业上的东西,就没办法回到原来的感觉。所以和用户之间就有角度的差异,需要注意。

那么身为内行,应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
还有就是:内行和外行,谁向谁靠拢的问题。
到底是大众要提高水平呢,还是内行要体贴大众呢。是不是有一个倾向,还是说相互的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1 03: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生活中对于产品的感悟:

其实我们分析设计对象的时候肯定会主动去使用和体察,提出问题的效率肯定会比一般用户高。
但是有很多东西确实是长时间使用才有体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1 21:24:55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qqbeast]这段话最终会将你引向比楼主更迷茫的境地,因为脱离的方式和方法的思维是空虚的,一如你这段话的逻辑,让人不知所云……你能说说你所谓的“技术”是什么吗?[/QUOTE]


有时候多余的感情没处释放,就做设计贝,我所谓的技术,就是将个故事,或者画图,或者干脆做出来,这其中的方式方法都算技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2 06: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曾经说:当“功能主义”——注意“主义”两个字———[/COLOR]变成一个外观特征,就可能开始脱离功能(比如钢架玻璃房子,开头是很实惠的办法,现在变装饰——装饰究竟占多大比例——[/COLOR]了吧,尤其在国内)。这也许算一种风格,有好多人追捧,但是我不欣赏。

设计方法也是这样。目标人群定位、市场调研等等,无非都是要让“内行”能够尽量贴近“外行”的感受——???——[/COLOR]。但是这种理论和方法一搞再搞,是不是有可能脱离群众?我们怎样确定这样的方法确实有效呢?可能出现内行分析起来“按理说”——复习理论与实践的关系——[/COLOR]不错,但是外行没什么感觉的情况,比如我说过的,对清华美院大楼的看法。

内行的人都曾经是外行,但是一旦懂得很多专业上的东西,就没办法回到原来的感觉。所以和用户之间就有角度的差异——好还是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COLOR],需要注意。

那么身为内行,应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想明白上面那些,还没解决?——[/COLOR]。

-----------------------------------------------------------------------
还有就是:内行和外行,谁向谁靠拢的问题——为什么要靠拢?——[/COLOR]。
到底是大众要提高水平呢,还是内行要体贴大众呢——有矛盾吗?——[/COLOR]。是不是有一个倾向,还是说相互的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2 06:24:38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青城]关于生活中对于产品的感悟:

其实我们分析设计对象的时候肯定会主动去使用和体察,提出问题的效率[/COLOR]肯定会比一般用户高。
但是有很多东西确实是长时间使用才有体会的。[/QUOTE]

“效率”还有一个分子量叫“成果”,那行动的重点是分子还是分母呢?设计师和用户的差别究竟在哪里呢?
德语有两个单词,effektiv和effizient,试分析其间的差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2 06:50:06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zhus]有时候多余的感情没处释放,就做设计贝,我所谓的技术,就是将个故事,或者画图,或者干脆做出来,这其中的方式方法都算技术[/QUOTE]

不错,有进步!

请问:根本没有实施或没有实现过的方式和方法是不是技术?

请分析以下这句话: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到个很好的处理方法,但是却还没有真正实现它的技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2 16: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全是理论派啊……
看了这上面几位的评论颇有些无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2 21: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还说我缜密,你看我不缜密根本不行啊~

不过在这里发帖本来就是想理一下思路的
自己写的时候理好了一点点,然后看评论又昏过去了 :lianhong:

我这两天本来都比较昏。狂汗一下,过后回来。诸位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3 05:05:2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yangzimo59]全是理论派啊……
看了这上面几位的评论颇有些无语[/QUOTE]

让我在论坛里“谈”实践,我也会无语,这个属于缘木求鱼,根本不是地方。

就象上面那个关于“技术”的问题,没弄清“方法”和“技术”之间区别的,基本也弄不清“理论”和“实践”的区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3 05: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青城]有人还说我缜密,你看我不缜密根本不行啊~

不过在这里发帖本来就是想理一下思路的
自己写的时候理好了一点点,然后看评论又昏过去了

我这两天本来都比较昏。狂汗一下,过后回来。诸位继续。。。[/QUOTE]


因为你的这个问题是没有是非明确的答案的,只能引出来无尽的衍生问题,所以讨论可以,不要过于急着想收网,试图给自己一个摆脱挣扎的理由——在无边的波浪里晃荡,享受这种动态的平衡,这是对设计师最大的挑战和褒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3 18:39:10 | 显示全部楼层
q每次说到最后就开始写诗了。。。

泛泛地扯一下。感觉艺术是不需要完全亲民的,设计呢。。。姿态要低一些。
不过不同定位的设计,这方面的程度也不一样吧。比如奢侈品设计,也很拽,虽然和艺术拽得不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3 23: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qqbeast]让我在论坛里“谈”实践,我也会无语,这个属于缘木求鱼,根本不是地方。

就象上面那个关于“技术”的问题,没弄清“方法”和“技术”之间区别的,基本也弄不清“理论”和“实践”的区别。[/QUOTE]
我一直认为每个人经历的不同,甚至性格的差异都可能导致理论上的差异性,所以对于同样一个问题结果的看法很难求得统一,也是可以接受的。我觉得无可厚非。不可否认工业设计的艺术成分。或者成为艺术设计中的工业设计可能更好理解。
就好象对于“方法”“技术”之间的概念区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是因为这两个词存在在教育背景不同的每个人的语境不同的每句话里面,得出一个权威的结论该有多难。。

还有一个结论,我知道我的理论水平非常有限,我的认识是,无论设计从何思维开始,之间有多少理论支持,它最基本的最直接也是它存在的最大目的是解决问题。

工业设计师在我的脑海里一直是服务业,讲求技能,直接有效,但这能力其中有多少需要积累,我想大家都很清楚。

设计的途径有很多,不可否认很多人虽然没有在脑海中确立一个完整的,“权威的”理论体系,如果他有一技之长,或者身上的哪根神经比较敏锐,又有行动力和些许智慧的话,也是能做出好的工业设计产品的。这种例子大家应该可以从很多成功设计师的履历中能够分析出来。

以上是我的一些浅薄的看法,刚从学校毕业,没什么经验,随便说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4 08:25:55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青城]
泛泛地扯一下。感觉艺术是不需要完全亲民的,设计呢。。。姿态要低一些。
不过不同定位的设计,这方面的程度也不一样吧。比如奢侈品设计,也很拽,虽然和艺术拽得不一样。。。[/QUOTE]

不需要完全亲民,这似乎是“传统艺术”的论调;而真正意义的现代设计,还没美国历史来的长——似乎不好比较。

对于设计种类,不要光看表面,设计对象不是区分设计流派的依据;奢侈品也要注意区分消费对象的:一把100欧的羽毛球拍,对于普通爱好者是奢侈品,对于专业运动员是消耗品;消费过程决定了消费的类型,同一件产品,就可以有不同的设计出发点,由此决定了不同的设计方向和设计手法,这最终决定了设计与设计之间的不同归属,也是你所谓的“拽”还是“不拽”产生分化的原因。设计师是“实际”还是“艺术”,“主动”还是“被动”,“理性”还是“感性”,都不影响设计本身的客观规律。同样,理论化的思考设计问题,也不影响设计师的设计风格。因为理论无非是设计师交流的语言,学习语言并不影响其承载的内容。真正影响设计师的是理论的“再现”,或者说理论在现实中的共鸣,这是推动设计和设计师发展的真正动力。同理也解释了“方法”和“技术”的区别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ABCDV网站,版权所有:北京佳景时代文化有限公司 ( 京ICP备19037940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322 |||| 工信查询网址: https://www.beian.miit.gov.cn )

GMT+8, 2024-4-28 19:17 , Processed in 0.091316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