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V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青城

关于工业设计di个人文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6-3 16:4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和人谈及设计理念:

我觉得呢,比较高远的想法肯定要有,要保持,但是眼下阶段还是踏实最重要。中国人的设计理论其实知道的,教学理论本来和德国派学的,问题是执行。
空谈很容易的,实践难。实践以后不流俗,还能跳出来,也难。
中国式的设计,我不希望流于概念。不要为设计而设计。我以为造型上的符号和元素,还是比较浅表的东西,并且市场上有炒作和附庸风雅的嫌疑。就这个问题,我听过一句有用的话:不必刻意追求自己风格,每个人独一无二,自然会有风格。中国人做出的,自然是中国的设计,外国人办不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4 04: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青城]和人谈及设计理念:
中国式的设计,我不希望流于概念。不要为设计而设计。我以为造型上的符号和元素,还是比较浅表的东西,并且市场上有炒作和附庸风雅的嫌疑。就这个问题,我听过一句有用的话:不必刻意追求自己风格,每个人独一无二,自然会有风格。中国人做出的,自然是中国的设计,外国人办不到的。[/QUOTE]

不是一个脸谱一个中国古代图腾就是代表了中国文化

设计之间的区别在于哪里
是个人的文化背景(可以影响设计风格),生活经历(可以影响设计方向),对生活的感悟(设计所要表达的情感)
然而世界上怎么会有两个相同的人呢?
因为没有所以才存在差异
差异并不代表不好
在国内的教育中常常很正统的观念就是统一
考试要有统一的答案,统一的着装...
基本不会去强调差异性的存在
但毕竟人和人是不同的
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做设计也是一样的

设计并不是什么高调的东西
设计是服务行业的一种
设计师所做不仅仅是设计一个外型
更是为消费者提供一个更优良的服务
你可能说这不是设计师所应该关心的
提供服务那是公司所应该做的事情
只有好的服务才能使达到双赢的目的
即设计和市场的良好结合
而公司只不过是负责把好的服务推广出去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21 23:5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22 00:2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3 09: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21 03:36:09 | 显示全部楼层

设计发表观后感

7月18日,听毕业设计发表和答辩。

突然意识到,设计的过程是重要的。单看结果,尤其只看几张图,其实无法判定设计的好坏。
这样的理论,早听说过,只是忽然自己又明白了一下,感觉是不一样的。
以后我会重点留意自己的过程组织,也留意别人的发表时候的结构叙述,应该会有所进步。

很多东西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大到古文学,小到某个具体的设计项目,其实要表述清楚,并不是那么容易。短短的表达时间或者有限的文字量,很多时候只能扼要陈述。这其中我最害怕的,就是因为表达的不全面,而造成别人以偏概全的误解。
所以我在谈文学、摄影、设计的时候,更愿意放低姿态,以一个具体的散点入手,来写系列文章,让别人自己去组织。一开头就给出一个体系,效果不一定好。
也不单是效果的问题,我并没有整体组织的把握啊。都是以管窥豹,自己不停地假设,不停地改。

忽然想到建筑里面“中庭”的概念。其实很多建筑是一个体块;功能部分的组织,可能是一张树状的网络;人的活动,却是一条连绵不断的线。怎样把块状的东西分割成线状呢?就可以从中庭挖空,让建筑变成环绕的线状,还可以通风透光。。。
那么要表达的内容是一整块,是一张网;发表的陈述却是线状的。如何在线性的陈述里把设计表示清楚和完整呢?这是个问题。
用演示文档页面上的大小标题可以帮助观众确立结构。除此之外,叙述本身应该怎样组织?
设计发表应该在多大程度上组织有序?在多大程度上遵从惯用的结构?
有多少难以组织进叙述的内容,或者次要的内容,允许放到提问答辩阶段?

之前说过,德国式的设计分析,重视“Problemstellung-Problemloesung(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此外的关键词,包括Zielgruppe(目标人群)、Recherche(调研)、Szenario(应用场景)、Anforderungsliste(设计要求列表)、Konzept(结构性的草案)、Gestaltung(详尽到细节的设计)、Massstab(尺度比例)等等。
我做发表的时候,曾经把这些词语作为固定的框架来套用,也可行。
但我逐渐发现,这些其说是结构,不如说是内容。它们不是骨,而是肉。要是一定要的,但是可以灵活地分布。而组织结构,我还要寻找。
可能每个设计项目都有最适合的、独特的表达结构吧。

当天听到的一个设计发表,简记不完全结构如下。作者Ulrich Scholz。
AirRider(压缩气体驱动的座骑)
-Thema(因主题新颖,先导入介绍)
-Technik(主题相关)
--Vorteil/Nachteil(注意,也客观提到该技术的缺点)
--Rechnung(成本计算,在学生设计项目中常会被回避)
--...
-Recherche(Geschichte der Technik)
-Konzept(其实内容包括Anforderung)
--Zielgruppe ,Beispiel 1/2/3...
--Formsprach
-Konstruktion(此部分以设计思考过程为纲)
--Konzept auswaehlen
--Sitzposition
--Rahmenkonstruktion
--CAD-Umsetzung
--Verbindung(Detail)
-Ergonomie
--InterfaceDesign(Lenker/ Sitz)(广义界面,包括人与产品接触时的舒适度)
-Gestaltung(狭义的细节设计,如果广义的话,其实可以涵盖到前面的Konstruktion)
--Gesamtgestaltung
--Kontrol der Groesse per 1:1 Plott(以等大三视图确认尺度和比例)
-Details(一些局部细节的展示)
-Farben
-Fertigung(加工技术的考虑)
-Danke(结束页)
内容是非常丰满的,让我很感动。组织上并不是那么明确,有些同一部分的内容打散到了几个地方,这样看结构列表觉得有点乱,但是听的时候不很觉得。这也就是我之前说的,在多大程度上组织有序就够了?

设计发表是一门学问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21 03:3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德国学习设计,发表/Praesentation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很具有表演性。每个人都必须上台讲,其实和性格无关,是个技术问题。经常发现德国同学作充满自信状,侃侃而谈,其实仔细看他们的手,也抖个不停呢。
外国学生就会吃力一点,之前要做很多的案头工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21 05: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聊天记录整理

Q:我效果图很差,怎么办?
A:这个不要怕。德国人其实手绘,很差,渲染,更差。建模有的还可以。
但是效果图和渲染,都是表面功夫,他们会惊叹我们做得好,但是自己不会去搞
Q:那德国的工业设计那么厉害,是体现在了理论?
A:中国其实比德国重视效果图
你没发现吗?效果图好看的东西事实上可能做出来恶心无比
德国很重分析和调研,外观只有很小部分。比如说效果图的炫目程度。。。不作要求
Q:你说德国重视调查是什么意思?
A:他们重视前期的分析调查,以便能够卖。他们重视一切技术细节,以便在最终产品(而不是效果图上)完美呈现
说实话,因为这样的教育倾向,我觉得我回国工作是成问题的
当然在这里镀完金,也许别人会给我点面子。但是专业理念真的不一样
Q:我一向也觉得设计重要的是思想,但是中国,现在,趋势~就是这样
A:我知道。就是所谓的 包壳
所以我说,留德的人回国也不一定好混阿

Q:生产技术我们都是理论知道点,实际的全不懂
A:德国这里倒也不是全部教给你。但是强调要知道一点,然后用得到的时候要自己去找去问,无论如何要有确凿的说法

国内学校教过说,要分析调研的吧
但是其实,很少的能真正做,所谓的分析是走过场,和最终结果没有关联,要么牵强附会

作品集
Q:作品集放了多少东西?我的作品不够。
A:各个学校都有要求,印象里面,比如20到25件。有的15件。有的要求要原稿。
Q:都是成品么?原稿?手绘的?是所有东西加一起总共那么多啊?
A:手绘。如果你设计作品不多,估计要有很多是手绘了。
我什么都放了,素描色彩,立体构成的照片,自己做的手工小玩意,设计草图,用户分析,成品。。。
Q:手绘要怎么个要求呢,是很漂亮很绚丽的,还是结构素描那种。类似谁的风格呢,carl 刘?还是清水?
A:偏结构。这些风格我不熟悉,似乎都很干净。风格上真的难说。
读到现在,我也觉得很多德国同学的手绘不能看
风格其实无所谓,只是表象
这方面也就是凑数而已
Q:那什么是他们最看中的呢
A:创造力?对形态的把握?新颖的角度?
Q:那就是说都体现在了成品上?
A:不见得。
我们留学生也没有达到教授的水平,根本不知道他们是怎么看作品,也不知道该评判什么
我只知道,看作品集其实是不代表多少东西的。也许高手能够看得深,一般人只是看看外观。我介于两者之间,比较尴尬
他们能从各种作品中洞察出什么,我是不会。所以我的建议只能是,老老实实展现自己

Q:我做东西,对于形态的处理能力就不够。就是可能功能我想完了,每个人机交互界面都想了,但是对于形态的怎么处理我就空白了
A:其实学德国式的工设,不需要多少天分。这是一个工程式的东西,艺术成分很少
我就见过德国同学,分析到位,逻辑清晰,他的产品几乎每个细节都是推导出来的。当然这太过分了。。。
Q:这样的形态出来也会让人理解吧,呵呵
A:产品的形态也是人机界面,很大一部分也可以推导出来。广义的人机界面
Q:我说的我的空白是完全空想出的形态
A:是不是效果图上笔一挥:挺好就它了
如果这样,德国人会要求你解释,解释不出来,你就完了
艺术和美学还是要自己加强的,但在德国不是很重
我想在德国式的严谨之后,造型上大概会有30%的自由度吧?有的德国人缩减到10%。有的中国人大笔一挥,70%。

Q:德国人不重视渲染图?
A:国内流行的效果图往往太花,不能真正体现产品
其实那幅图和产品并没有关系,纯粹是哄外行的
可是你真的以艺术角度来看,它也不能算绘画作品。所以我不干
Q:给客户看的嘛
A:糟糕就在这里。说起来大了。国内的客户,决策往往在老板一个人。他往往是外行,只能看效果图。这个就变成导向了

关于手绘
我现在手绘基本上在草图阶段,几乎不上色
简单的草图甚至包括那种抽象的结构图,几个圆拼在一起写写字,像中学数学的集合图一样
复杂一点可能是后面一点外形的东西,基本上也就是三视图的水平,透视不大好的
这个我也觉得可以再提高,但是不觉得急迫
透视还是要的,一个熟练度问题
还有就是,设计师的草图是用来互相交流的,所以要快要灵活
我bs清水老师,蹭半天一张,只是表现,没法讨论
可以练练,本身不一定好用,但是还是作为一个基本功
Q:但是作品集里还是要有好的手绘的吧?
A:如果有清水式的图,不妨拿出来骗人
如果没有,就把草图结合到成品的流程里
包括发想方案的简单小图,一大片一大片的也很壮观。可以体现你的思维活跃,体现思路
同一张纸上的小草图之间的关系很有意思,可以多留心
有idea以后,后面的路还长。设计不是拍脑袋。但是毕竟开头的创意也是重要部分

(看了一张清水吉治型的图)
呵呵,下面的一圈黑阴影,清水。。。
这样真的会加强效果呢,我一直不惯用
确实是会变得好看
也算是不错的方法,要给人看的时候这样,很好。如果日常这样,会对自己降低要求,以为自己真的很会画了

Q:我们做模型的材料除了油泥就是石膏,再有个abs板。没了
A:也不错,油泥和石膏
德国人也有很多用电脑建模,然后用数控成型,对实际造型把握没什么好处
你可以用国内的材料练,最后只要加上一点点的德国模型tips,就像清水吉治效果图里面的阴影,效果马上就改观了

我们的学生对效果图有偏执,他们的学生对模型有偏执。有时候做得太过分了,其实也没有实际意义,除了自己心里爽

其实一个设计里的亮点没必要很多的。
Q:设计点多为什么不好呢
A:因为你的用户群是固定的,有的东西对老人比较有用,对其他人就多余
同一个用户不会有这么这么多的需求
自己想多了,目标用户就不明确
(不过这也是中国设计的特点吧,功能越多越好)
Q:对的,老百姓觉得这样的产品买了合适
德国的项目都是有很明确的用户群体么
A:恩,基本上
再有就是,做多了吃力不讨好。老师会搞不清你的重点在哪里。卖的话,成本上去了,客户也会弄不清
但是中国客户好像喜欢多功能的,贵一点也认了
这个就算是极端型的用户分析了。。。消费心理
Q:做起设计来的话这个前期都要确定明确的用户群么
A:是的。这样才能细化,否则调研都是空的
最细的情况:会假设一个人,性别年龄,一切情况。当然不一定每个项目都这么做
Q:比如说给儿童设计,具体到年龄,家庭状况,受教育程度,父母影响,等等?
A:当然要的.也许更注重儿童的共性。但是目标小群体的情况也要,哪怕举例细化,以便落实

各国的设计还是不一样,也许美国,英国就和德国不一样,不一定这么理性
我想我一定要把德国派学精,但是不必固执在里面
德国派不是唯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1 15:2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8 05:2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概念设计

Q:
设计作品集里的概念设计?
A:
我觉得作品集里的非常规技术要给出一些简短的说明,或者技术的来源。老师不一定会考证(不过这些人神通广大,很可能真知道),但可以由此知道你的设计观念和习惯。
关于概念设计,是不是一定要越出位越好,吓人一跳才叫概念设计?概念是在观念上有所创新突破,但也要考虑实现的可能性,不然就任你写科幻啊?指着一个方块硬说它是变形金刚啊?车展上面的概念车,至少是一台样车,并不是虚拟的渲染模型。它的突破,也会涉及到一些技术上的东西,比如节能,比如风阻,或者可能是前期分析提出的,针对某些用户的需求。为了吸引目光,外观很可能会做得比较拉风,但也可能不做。我以前看过一辆宝马的概念车,并无前突后翘的曲线,只有前盖做了一个透明窗口,里面的引擎是烧氢气的!真是闷骚啊。
“概念设计”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商业宣传上的概念吧。到德国学了这么久我都没听说“概念设计”这个词,德国人果然实在。
我觉得很多设计学生太看重外观(深刻一点的还可能埋头研究“形态语义”),太看重标新立异,前无需求分析,后无技术支持。做得不够深入,考虑不够周全,不是一句“概念设计”就能搪塞。一些大奖赛也在无形中鼓励胡思乱想,但是你看获奖的作品,多少有他的道道在里面,并不是那么信马由缰。创新思维没有错,要放的开,更要收得回来。
其实项目可以做到多实在,是个问题。我在德国做的也不是实际生产的东西,只是学校教育会有意识地尽量模拟,将设计推向深入。有和各大公司的合作项目,作为练习,和实际的生产还是很有距离。这些看上去不错,就是没生产的东西,也可以叫概念设计吧?设计到生产是个系统问题,比如与市场销售部门的配合就很重要,不能搞个人英雄主义。协调之下能投产(涉及技术),就是了不起,投产了能够卖(涉及市场),就更好了。然而中国因为生产成本低廉,市场混乱,这方面经常会有离谱的事情,就不说了。
国内的设计,做外观的还是比较多(外貌协会的。。。)。但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如果用心琢磨,其实外观里面也可以涉及到很多分析,并不是瞎做做的。瞎做的人是有的,现在居然还吃得开,咱们争口气,不学他。
劈头盖脸说了这一堆。我不是提倡极端理性,这很无趣,但是面对过度的自由,还是板起德国面孔好些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15 17:58:42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刚注册,看了那么多,真的觉得受益匪浅。
我倒是觉得,在国外学习,楼主的视野和观念一定是开阔了不少。前面文中说到的德国人和注重用数据来support设计,我倒是很好奇。难道是德国人的普通美学基础都较好的缘故,导致即使在整个设计的流程中偏向Research和analysis,但是最后做出来的东西依然不会太难看?

还有关于Anforderungsliste(设计要求列表)、Konzept(结构性的草案)这两点能不能略微讲讲?很好奇里面的具体内容是啥?

开学就大三了,2月开始学德语,毕业之后也准备来德国继续学习...先向你拜过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17 16: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说的,我找时间写写好了。

今天来点零碎的单词表,大部分是最近在设计的技术支持阶段接触到的:

Gluehbirne白炽灯泡
Leuchtstoffrohr日光灯管 Energiesparlampe节能灯
Halogenlicht卤素灯
LED=Licht Emittierende Diode 发光二极管

PMMA=Polymethylmethakrylat有机玻璃
GFK=Glasfaserverstaerkt=glass-fibre reinforced玻璃钢

Zement水泥
Beton混凝土=Zement+水+鹅卵石。狭义指Stahlbeton
Stahlbeton钢筋混凝土

e-control glass 具体不明
e-paper 大概知道,但是太长了懒得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30 12:56: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30 22:4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学工业设计的。
不知道你写这些干什么。
我对中国古典文化和哲学抱有一种崇敬的心情。
你不是很了解中国。最好补习一下。
外国人在学习老子和庄子的时候,我们再干嘛!!在学习马克思主义!!!
作为中国人就要对自己的文化相当了解。我们能背下工业设计史,能背下西方艺术史。那我们就更应该了解中国绘画史和中国工艺史。
风水是一种科学。说它是伪科学的通通拉出去枪毙!!!
风水是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哲学。也许你不知道古人为什么这样做,但是古人已经给你这个规范、这个条例。我们只需要按着做。但是研究下去,根据风水建造的房间是最宜居的建筑。看看北京四合院就应该知道……
算了,不多说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有些人在为自己国家的文化感到羞愧是不应该的,因为你不了解,也不去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31 06:5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何出此言?
太现实太马列的中国我也许不很懂,传统文化么,呵呵。。。
传统文化不是当神来拜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31 07: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会背工业设计史,不会背西方艺术史,不会背中国绘画史,不会背中国工艺史。但请楼上上相信我,我了解。
如果你不相信,嘿嘿,那就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7 11:50: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图片都看不见呀?青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7 23: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论坛升级的时候丢掉了。
既然有人要看,我再贴就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9 20:30:3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的图片贴好了。
今天写了下关于工艺品鉴赏的东西。这方面与工设的关系模棱两可,不过作为个人兴趣还是有意思的。
匆匆写就,若有补充请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9 20:3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工艺品鉴赏

传统工艺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鉴赏:
1.工艺:
这是最基本的方面,一般人都会注意到。并不是工艺越细就越好,虽然从技术角度是这样的。太细致的东西,有时候会琐碎、影响整体感,显得匠气。如果胸有成竹,大刀阔斧,效果也会不错,只是少见而已。
2.材质:
说白了,就是这东西论斤能卖多少钱。好的工艺用在差的材料上,是非常可惜的。这往往和艺人的意识和制作时的经济基础有关。比如红木家具,木材质量就是很重要的一个指标,甚至是压倒性的。
3.题材:
在材料好,工艺好的情况下,表现的题材就成了关键。传统的,比如民间故事的桃园结义,胜在情深意重;喜上梅(眉)梢图案,含义吉祥,图文关系巧妙。其他等等,不胜枚举,总是要好的含义为先,或比较深刻。这种天长日久的东西,要耐得咀嚼品味,可以有小小诙谐,太过无厘头是不合适的。常用的典故数量也不多,且比较固定,多接触多积累自然懂得。

对于古董工艺品,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年份:
并不是越早的一定越值钱,仅供参考。
2.稀缺性:
即同样产品的存世数量。当然物以稀为贵。
3.代表性:
它的工艺、材质、题材在同时代中的典型性,这样往往易鉴别,也有行情可参考。相反地,若较特殊,且工艺水平高,又能确认为那个时代的作品,作为反例,价值亦高。
4.完整性:
对单件来说,就是所谓的“品相”,是不是保存得好,有没有破损。像瓷器和玉器,不怕潮湿不怕虫蛀,只怕磕坏一小块,价值一落千丈——这是商业标准。此外,如果多件作品成完整系列,互相对照,可以增加趣味性和学术价值。

以上的标准,有的是约定俗成的商业习惯,有的是文化方面的考量,很多情况下没法全部满足。值钱的东西,不一定有格调;个人喜欢的东西,不一定昂贵。大家各取所好。
工艺品和艺术品的区别,有时也模糊,不要被这些称呼冲昏头脑。

练习鉴别的场所,一是博物馆,二是商店,三要看书。博物馆里陈列的无疑是最高标准,培养感觉还是要看大量的正面案例;商店里面可以看到各种真假好坏的东西,参差不齐,加上价格,也有趣;书上的理论呢,还是不能缺的,要对照进行。
进一步的话,最好要内行带着看东西,还有就是去了解制作工艺和技法。这不能强求,看机会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6 21:3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想问一下
是在国内学半年语言 然后过去一边读语言 一边申请学校好
还是在国内考过DAF再过去好
因为我听说好多都是前者,想了解一下好处在哪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6 23: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leonhappy]想问一下
是在国内学半年语言 然后过去一边读语言 一边申请学校好
还是在国内考过DAF再过去好
因为我听说好多都是前者,想了解一下好处在哪里[/QUOTE]

如果你考过daf。。没有申请到学校怎么办

边读边申请相比较而言更节约时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7 21:33:14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错错儿]如果你考过daf。。没有申请到学校怎么办

边读边申请相比较而言更节约时间[/QUOTE]


谢谢版主的回答,Vielen Dank~!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4 06: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记:高迪

看一本关于建筑师高迪的书,编排得很好,当然高迪本人更棒。我的设计同邪们,大多是他老人家的“粉丝”。虽然久仰,图片也零星看过很多,但是还是不住惊叹:高迪怎么能够这样!他那些,哪怕只是门窗的铁花,若我能做出一件,也足够荣耀小半辈子了,可他的建筑大作,充满整个巴塞罗那。
我已经定了下次旅行去巴塞罗那。先拿书来看看,一算做预习功课,二可以降低在实物面前失态的可能性。目前估计第二点的效果不大。
我看着书上的一个一个细节,心里不断大叫:这怎么可能!那怎么可能!
—插播广告:Impossible is nothing.—
那些房子,怎么看都是不可能的任务。
作为高迪先生广义的同行,狭义的不同行,我想,“不可能”只是相对的。每件所谓的不可能任务,都有它的“价位”在,努力达到了,就可以变成现实。
作为一个设计师,我早知道,我的现实,太现实。我是一个听话的人,谨慎的人,妄图对人民群众有益的人。所以我做设计的时候想太多,瞻前顾后,主动把创意和激情磨掉,得到一个中性的、基本正确的东西,似乎都好,就是没什么人要看。这也就是我总不会得设计奖项的原因吧——鸡立于鹤群,没被踩死就很好了。
不要和我谈MUJI/无印良品的所谓低调,他们那是以闷制骚。他们那空白是一片雪白,不像我没脾气的中性灰,学名18灰。
然而中性灰的我被花花绿绿的高迪感动了。
高迪的彩色世界击打着我灰色的壳。我原先想太多了,只觉得这不可以那不可以,其实世界上除了少数一点不可以,其他都可以。
我其实应该继续努力。想太多不是坏事,只是不要自己胡思乱想,有必要拘束的时候才拘束吧。

书:《高迪的房子》,作者 徐芬兰,河北教育出版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8 01:5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夹塞儿

我突然兴致大发地想做一回汽车了,虽然大家都说做汽车很累,虽然我并不想以此为业——正因此,算是“最后的疯狂”吧。甚至不计成本地想去学开车,这本是我不愿意做的事。
新学期Audi汽车项目的报名时间却错过了。写补救的邮件给教授,抄送助教,结果被助教卡洛琳拒绝,教授则是照例不回邮件。其实不怪她,助教最好照章办事,而法外开恩是教授的事情。所以我准备在开题的时候不请自到,尽量混进去。随身还带了一摞调研资料来表示诚恳,还有一肚子说辞。
早些到教室,第二个。坐在桌旁的t同学我认识,是个整天除了做汽车就玩单反的胖子。再进来的是系秘书N女士和Audi方面的L先生。和N女士搭讪,很好。帮L先生买咖啡,很好。N女士随即走了,原来只是带路。同学们逐渐进来了。M教授还是姗姗来迟。卡洛琳?M说她病得快死(tot krank)了,当然这是M的恶搞。我不想幸灾乐祸,但是避免面对她,是好事。
调研资料有意无意地摊在桌上,口头说明已经串好了,虽然后来没有用上。用专注的眼神看着说话的L先生和M教授,适时会意点头,适时从众微笑。承认只有我不会开车,也是噱头。他们说,没关系。
斟酌着,在课间休息的时候去问M,我能不能插进这个项目组。他指着打印出来的一张纸说,是您的邮件吧?我说是。M露出一贯的外交家的微笑,说,当然可以。
我看,本来也不那么当然。但他这么说了就好。
整个组,除了我和助教卡洛琳,都是男生。大致如我所料,但这么极端还是让我小吃了一惊。我算是单枪匹马上去和机车男们并肩战斗啦。。。有一种木兰从军的感觉。

以前在一个建筑论坛上看到大讨论,关于女人该不该干建筑设计。沙文主义的,大女子主义的,女人应该什么样的建筑师又该是什么样的,各种唾沫横飞几十页,只有一个姐姐的话彻底说服了我:
世界上有一半是女人。既然女人也要住房子,就要有女人盖房子。
十分合理,一锤定音。
那么。。。既然有的女人要开车,就该有女人做汽车设计!
不过我指的不是我。我只是跑来逢场作戏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ABCDV网站,版权所有:北京佳景时代文化有限公司 ( 京ICP备19037940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322 |||| 工信查询网址: https://www.beian.miit.gov.cn )

GMT+8, 2024-5-10 16:25 , Processed in 0.09171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