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V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青城

关于工业设计di个人文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0 15:44:14 | 显示全部楼层

作品输出

这几天做的事,记录一下技术细节。倒不是说这种东西重要,而是因为容易忘。下次要用的时候找出来一看,就省事多了。

在Rhino里面建好模以后:

1.导出二维线框图
(Rhino菜单)Dimension
–>Make 2D Drawing
–>得出所选物体的三视图,在Top(顶视)视窗里
–>进行恰当清理
–>“文件”菜单,export selected
–>保存为.dwg格式,即工程图一般格式
–>直接把该文件拖进打开的CoralDraw文件窗口,即显示为线图
–>缩放到合适大小,可手工标注尺寸

2.导入Cinema4D准备渲染
Rhino里预先将不同材质的物体分到不同的层(Layer)里,并编辑层的材质(而不是显示颜色),赋予明显区别的颜色以作标记
–>把要导出的物体置于坐标系中心(一般是单件产品)
–>“文件”菜单,export selected
–>保存为.3ds格式
–>在Cinema4D导入(德文命令居然不在importieren而在hinzuladen)
–>每导入一群物体,先在右侧物体管理器里组成群组。群组可以分多层管理。因为一群物体都是流水号,很不明确,选择过程可以参考事先在Rhino赋予的材质颜色
–>调节完材质,渲染。有局部预览功能,很快速和方便。也可以用Bild-Manager管理大图,也就是说,可以开着几张图,让它通宵弄完自动保存,我们就去睡觉吧。

对Cinema4D的疑惑:
选中多个物体的时候,貌似按住Ctrl或者Shift都没用,一定要在右侧管理栏选群组?所以群组必须强迫性地搞得很清楚。
视图的变化没有Rhino自由。我都习惯右键和滚轮在Rhino视图里飞来飞去,结果Cinema几乎是”凝固“的,变化视图要找菜单选项,而且也不是那么随心所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3 04: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设计杂言

我认为一个完整的设计,是一个核心形的结构:概念(精神实质)+外围(物质性的体现)
而设计的过程,简化而言,是一个漏斗形:创意(idee)--概念(Konzept)--赋形(Gestaltung),其中创意要收集很多,筛选或综合为一个概念,然后从概念出发,再扩展后期的实现部分。
两部分的结构,分三步来构筑,是因为“创意”到“概念”之间,是一个类似定位的过程。定位完毕,才开始建造。
就好比,假设你要创世纪,则先应该在茫茫宇宙中找一些恒星,再挑一个最合适的作为太阳,然后造一个地球,花个六天,使其自转公转,一切就绪。另几大行星可以造,比较随意,这就是所谓的Geschmacksache(品味问题)。

我的学校很偏重训练捕捉Konzept的能力。“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老毛是这样说的,老M同志是这样做的。
也因此,我有些怀疑自己后期“赋形”的能力,毕竟训练相对较少。不过这些天在做家居设计,很要求对简单形态的精微琢磨,我的表现还可以。想来高中的立体几何没有白上,大学的构成课没有白上,摄影玩构图也没有白玩。

Konzept vs 概念设计 http://axuan.de/blog/?p=1590
设计流程 http://axuan.de/blog/?p=2582
设计的“肚子” http://axuan.de/blog/?p=2688

----------------------------------------------------------------
家居聚焦:中国VS意大利 设计前沿对话
http://home.focus.cn/news/2005-10-21/52959_1.html

Francesco zurlo对意大利设计的特质做了解释:
1,意大利设计的这些特殊的地方在于,它不仅仅满足了客户的用途的需要,同时也满足了客户的很多其他方面的需求。他帮助客户更好的,个性化地表达自我,如果我选择一件衣服,它要代表我自己,如果我选择一个家具,它要能给我激情。所以意大利设计传递了很多信息、含义,它是一个创造含义的这么一个过程,所以它已经超过的物质的或者单纯的用途的层面。所以如果我们比较意大利设计和其他的地方的设计有什么差别的话,可能就是这个信息含量上是有差别的。
2,意大利设计的第二个特点,就是它能够把人的潜在需求表现出来、预报出来,能够给人惊喜,能够给人意想不到的惊奇。同时,意大利设计还有一个强的能力,就是对于这种造型的掌握。意大利设计对很多人来说,都是非常漂亮的。因为,从意大利设计上,能找到一种和谐的感觉。能看到很多的细节,能够看到材料之间的平衡,材料和色彩之间的平衡。比如在这方面德国设计就和我们有很大的差别,他们的设计当中充满了工业的逻辑性,但是基本上没有办法传递激情。很多时候让人觉得比较冷。

对于未来设计趋势的展望:
1,基本上简约主义的风格正在走到尽头,从我们的角度来说,我们觉得很高兴,总算简约主义就快过去了。未来的设计会更充满活力、更充满线条。所以,从这么一个严格的秩序的一种设计语言中走出来,走向一个更符合人性的,更接近自然的这么一种设计语言是让人高兴的事情。
2,对于环境的关注,对于环境的关注,会激发企业去创造一些制造一些更少耗材的产品,更简单的产品,更方便安装和拆卸的产品。包括用一些天然材料制作的产品,或者是用一种自然的方式来加工的工业品。
3,另外一个趋势就是对于新的行为方式的关注,未来的产品会更加容易被更广泛的人方便的使用。更能够符合未来的人的行为方式,它的技术性使得它的造型成为一个次要的因素。

xuan:
说白了,就是说意大利的设计比较重形式感,德国比较重逻辑的核心。所以德国人可能会容易觉得意大利设计浮华不实。
但是问题在于,意大利的设计并不是没有核心,而是会把情感和审美的需要本身作为核心。德国人不习惯于把这些非理性的东西放在中心位置。这个实际上是现代和后现代的区别。
所谓的现代风格,并不止是简约的外观,而是简约外观所包围的理性内核。它是一种冷静的,希望达到永恒完美的努力,因此体现到外观上,就会简约,冷静,貌不惊人,但是隽永耐看。
现代主义虽然号称关注人的需要,但是主要是偏重物质方面,发展到极致,反而有些“存天理灭人欲”的味道。所以以上某人很高兴,说“总算简约主义就快过去了”。这就是后现代主义。一般认为,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反思和反动,对传统的复归。这种“回归”似是而非,就像文艺复兴运动,虽然号称是回归希腊时代的传统,但其实是旧瓶装新酒了。
除此之外,所谓的“后现代”并没有统一的风格,不过和又冷又酷的现代主义风格相比,都比较花。
建筑女哈迪德的设计明显是后现代,自由曲面第一,功能第二。这样的东西,随着经济发达而可支付,随着价值观变化而可接受,如果按传统观念,基本属于不道德。

仓廪实而知造型 http://axuan.de/blog/?p=2675

-----------------------------------------------------------------------
关于深泽直人,关于±0 ,关于“东方哲学”
http://www.hi-id.com/talk/commen ... 2&page=1#Item_0

今天演讲的主题是《意识的核心》,比如说,你找人家帮你设计这个东西,然后他会问你,你想设计成什么东西?这个时候你往往回答不出来。但是当有一天你走着的时候,突然看到,“我就是想要这样的东西。”这个是矛盾的东西,问你的时候回答不出来,但是当看到的时候,你就会知道,“啊,原来我是想要这样的东西。”实际上这种情况,是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是你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也许有一天世界上不需要设计师了,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会不时的发现一些你想要找的这些东西。
(影片)比如你看这个照片,大家都知道这个是电车的玻璃窗,但是电车上的这个乘客把这个玻璃窗当成镜子来用了。那么在设计之前,是不是已经存在了一些什么东西。比如在没有放雨伞的地方,几乎所有的人都会把雨伞往墙上一靠,而雨伞的另一头就放在瓷砖与瓷砖之间的缝隙中。这种情况下,比如你造一座新房子的时候,你要设计放雨伞的东西,你不需要把这个地方设计成平常的专门放雨伞的一个空间。你只要在地上开一条缝,当你家来客人的时候,他就会把雨伞往那儿一放。这个无意识的动作,实际上你设计者的目的就达到了,达到放雨伞的功能。设计者在设计放雨伞的地方的时候,可能会想到我要设计一个东西要放雨伞,但是他首先想到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影片)美国有一个有名的学者吉姆斯基(音译),他提出了环境提供给人的价值的概念。可以用这副照片解释他的话,下面横的是一颗倒着的树,这个女孩想都没有想就坐在了上面。也就是说树提供了这个女孩往上坐的价值。刚才都是无意识的行为,类似这种无意识的行为有很多,比如工厂提供给大家的一些可以坐的地方。大家也可以想象到,这个类似于一颗被锯断的一颗树。通过这些可以说明,人不是说自己想然后行动。而很多时候都是无意识的。
我自己觉得与其说是设计新的东西,倒不如说是找一个实际上已经存在,但是你还没有真正发现的东西。

xuan:
觉得有点意在笔先的意思。无意识。。。老兄的哲学不错。
以上关于意大利设计的内容也有提到:“意大利设计的第二个特点,就是它能够把人的潜在需求表现出来、预报出来,能够给人惊喜,能够给人意想不到的惊奇。”
人的很多需要,无法用量化的问卷去测知。你问他,他自己不知道。
又注:不要去猜测或者提问某人“喜不喜欢我”或者“爱不爱我”。世界微妙,并非黑白两极。

关于 意识--无意识--潜意识--前意识--下意识--集体无意识,还要整理一番才能明白。日常一般乱用的,把无意识、潜意识和下意识都混在一起,无非是指在普通“意识”之外的东西,大概明白就可以了。

--------------------------------------------------
李永诠设计录
http://www.sjs8.com/article/detail_1107.html

五六十年代,大众伦理以“好”“坏”作为做人处事的度量衡,但进入九十年代,“成功”和“失败”等同一切,“名利双收”就是成功最佳印证。
“设计”这门行业是要经过极度漫长时间方有成果的工作。我所说的“漫长”,不是每天工作十四小时的意思,我的意思是十多二十年的漫长艰苦岁月!首先,设计业是较一般专业工作来得抽象及非理性,性质类似其它创作行业,如音乐、电影或文字工作,需要耐性,专业精神,讲求风格,质素再加上运气,一步登天是绝无仅有的,但年轻一代欠缺的就是耐性。设计行业可以说是一种“大器晚成”的行业,耐性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条件。其次要考虑自己是否真正热爱这种文化,我说的是“文化”而不是“工作”!若你对艺术,普及文化创作及美学有真正的兴趣,你就拥有入行的单程套票,否则请三思而行,因为入行十多年而放弃转业的例子太多了。很多学生只是喜欢这门行业,而并非醉心美术设计。“设计师”这个名字充满虚荣的诱惑。这种对设计的心态是很常见但也是很危险的,因为当他们晓得设计行业需要十多二十年才可得到认同的时候,若本身缺乏对设计真正的热诚,就很难挨过此悠悠岁月。
设计师理应从创作中享受其中之乐趣,继而得到工作的成果。职位、金钱及名誉反属次要,因为十居其九的设计人可能一生呢感籍籍无名,更难成为大富大贵。唯一可以让他们愉快地生活下去的,就是从创作生命中得到享受。“活着就是创作,创作是生命之粮”,创作使他们进步和满足。另一方面,这种最基本的态度也可能是他日成功之主要元素!但“成名”绝非参与此行列之最终目标。如果你去问一些成功之大师,他们会告诉你当初入行时并未有想到自己可以拥有今日的成就。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他们极其享受所有创作的过程及成果。此种对创作之真,人格之善及视觉之美的追求,才是一个真正设计人之首任!

在欧美日文明发达国家中,设计已被接受提升至 “另类艺术”之层面,不再以单纯为满足商业要求为主要责任,或沦为“商品”之打手。其独特之创作形式及深度已自成一体。设计师之地位也由工匠升格为专业身份。创作本身由“概念”(idea)之层面,转向“表现手法”之原创追求。风格已成为一种必须之手段!
成功之国际大师都有一个共通点,就是具备自家之风格。这种条件是重要及必要的。但并非有风格就一定成功。风格之形成是一种比较复杂之组合,前面曾提到过设计是大器晚成之工作,就是因为风格需要不断尝试及寻找,当性格成熟后才能成为一种实体。可惜时下部分新进同业常常误解风格与成功之关系。他们努力地去创出一种自家风格,就认定这是他们的终生路线,往后的作品就如这般一成不变重复翻印下去。过早奠定风格,可能会错失很多自己应有而未发现之潜质及空间。故此我不大赞成太早或太年青就为自己定下方向或风格,应该容让时间给自己证明一切!
后来在一次摄影展览中,欣赏到一些很人性的作品,大为感动。那时刚巧遇上我在学校时教摄影的老师冯汉纪前辈,在问谈中,我问了他一个问题:“如何才可以拍摄到这样的作品?”冯老师给了一个轻描淡写的回答:“他是怎样的人,就拍出怎样的东西。”我想今天冯老师可能已经忘了这段简单的对话,但这句话对我后来,甚至今天都有莫大的影响。在往后的数年,这句话不断在我脑海中反复出现:“什么样的人就做什么样的事”,一个十分存在主义的答案。

xuan:
关于“不要刻意追求风格”这一论点,曾在不同地方受教两三次,就在此“凝固”下来作一记录。之前每每说设计中不要刻意追求“中国风”,也是这个道理。
我整理作品的时候发现,较受好评的两三件产品,虽然门类各个不同,却呈现出类似的外观。隔开分散在几年中固然不觉,拉起来对比却让自己颇为吃惊。如果要算,也是有风格了,但我有一种感觉:很多所谓风格,搞不好只是——思维定势!当然思维定势也不一定是坏事。。。

以“国”的名义 http://axuan.de/blog/?p=9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4 17: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木屐”在中国

很多年前,大概是muji(无印良品)店刚在上海开张的时候吧?他们以招聘为名,搞过一个小的产品探讨,我有幸被忽悠进去了。
一行六七个和设计多少相关的学生集中在一个会议室内,还有一个muji方面提问的大叔。我已经忘记他是日本人,还是在日本同化的中国人了,总之气场和宝光兄很像。他给我们展示了muji的一套床单,就是灰色的棉布做的两个口袋,一个给被子,一个给枕头。然后,很疑惑地提问:为什么卖不好?在日本卖很好的!
我们也愕然:为什么要卖得好?
他就说,纯棉布,自然,实用,blabla。。。总之我记得都是无关痛痒的词。他怎么不说价格很贵?
当时的天真的我,还以为这是招聘,于是就很表现地和他侃侃而谈:这样简单的东西,消费者会觉得不值。你说是设计,他不认为是设计。也不一定要染花,太夸张了,但是一些缝纫上比较素净的细节还是可以做的。。。我当时甚至给他画了好些草图,现在想想还是有两下子的:)
大叔不死心,而一再解释,受到我们的轮番打击。作为消费者,我们不会买。
于是大叔终于,遗憾地结束了此次谈话。

现在,无印良品在上海的生意应该还好了吧?有人说,用无印良品在日本是自然,在中国是装逼,买了一件,恨不得全世界都来知道:我用的是muji哟~!品味哪~档次哪。。。
我很替muji可惜,他们是“无印”。否则在床单上做个类似LV的图阵(Monogram),想必效果不错。
玩笑啦。这样的床单要真卖好了,muji的品牌也毁了。

想来,muji在日本的销售,是由产品而及品牌,在中国,则是由品牌而及产品。
我不认为这是“品味哪~档次哪。。。”的问题。无所谓好坏,只是真的不同。
想起来在找“彼岸花”的资料的时候,发现它在日本的花语是“悲伤的回忆”,韩国的花语是“相互思念”,中国的花语则是“优美纯洁”。
其花学名红花石蒜,我种过一个很好的变种,花开的时候是纤细的一个红色丝球,我觉得喜庆得甚至有点俗,一点也没什么悲伤或者前世今生的鬼气。
同样的一件东西看成这样,人的差别真是很大。
说起来,日本的历史和中国的历史,都是很折腾的吧?一样是好日子过不了几天,偏偏日本人就会在繁华盛极的时候悲伤起来,而中国人呢?赶紧喜庆一点过着,想东想西干嘛啊。。。
而由此我有一个比较沮丧的结论:简洁的产品在中国有先天不足,中国人太喜庆了。。。不过这也不算坏事。。。

彼岸花http://axuan.de/blog/?p=2559
百度词条:曼珠沙华http://baike.baidu.com/view/6620.html?tp=2_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6 00:03:11 | 显示全部楼层

11

11[QUOTE=青城;2169544]嗯。“三合板”的德文应该就是Sperrholz,我上段时间碰巧稍微调查了一下。
国内三合板都显得很低端。不过东西确实分档次的,有些名家具也是Sperrholz做的,非常好的材料啊。
Sperrholz不但指平板,而且泛指一切用多层木片压起来的材料,可以做成不同形状。
有时候叫Furnierholz
下图来源:Sperrholz Architektur – Baufachverlag Lignum  ISBN 3-1185565-242-2[/QUOT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2 08:37:11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青城;2158230]图。左草稿,右成品。[/QUOTE]

[QUOTE=青城;2165108]好人做到底,看图!
这是瓦楞纸做的草模[/QUOTE]
我要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 20:27:37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是工业设计好学些 还是平面设计好学些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 01:0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学过平面。都不算容易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5 23:5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查了下楼上的所有帖子,都是合金管一类。。。貌似还是人肉发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6 00:0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应该是第一次在ABCDV论坛上说话带脏字,但我不得不说:

青城,你真是太牛逼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7 11:49:05 | 显示全部楼层
被人破例说脏字?很荣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4:4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 05: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讲座记录 - 用户分析

听讲座的记录,关于用户分析和设计概念进展的具体步骤。来源:Dipl. Designer Martin Beeh, Beeh Innovation, K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6 18:41:15 | 显示全部楼层
书店看到一本书,讲环保/生态设计(oekologisch)的,列出要点如下:

- abfallvermeidend避免废弃物
- energieeinsparend节能
- fair gehandelt公平贸易
- giftstoffsfrei无毒害物质
- kompostierbar可降解
- recycelbar可循环利用
- regional就近生产使用
- recycelt循环使用旧物
- nachhaltig持久

很多都是细节,不是口号。使用了木材不一定就是环保的,塑料也未必是不环保的。
注解:
fair gehandelt公平贸易:主要指对原产地的和手工业的保护,让予一定经济利益,促进其良性发展。有一点“文化环保”的意思。但是也有听说国际fair trade组织僵化执行条款,反而造成不平等情况的。
regional就近生产使用:使用本地的材料和工艺达到目的,可以大幅降低交通等成本。xuan认为这点就包括,不盲目追求外来的“高科技”。
recycelbar和recycelt:前者重在可回收的潜力,后者重在使用已折旧废弃的材料。
nachhaltig持久:产品的寿命也是重要因素。长寿的产品,等于在单位时间里消耗的资源就少。

文艺一点说,我认为可以概括为善意、朴素、合理。

旧文:
环保设计的类型 http://axuan.de/blog/?p=147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5 18:5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打扰了!

你好,我今年大三,学的是工业设计,准备明年毕业了去德国,因为对于去德国留学和德国大学里面工业设计的情况我还有太多的疑问,所以想跟您做个朋友,多向您讨教,可以吗?打扰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30 01:4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设计项目上遇到过危机,虽然之前一直都很好。
Ch说,从前一直很好不说明就是对的,可能以前没有碰到问题而已。现在发现是好事情。
嗯,一时一事的正确,只是局部。
这样来看一些迄今为止很富有很成功的人,光环也就淡了很多。

想到了理论的意义。
如果一直在做小范围内的事情,那么熟能生巧就可以,不用脑,手都可以做,就像从前的匠人。
而受教育的、懂理论的设计师应该在什么方面胜过传统的能工巧匠?我觉得是一种跨界的能力。也就是说,能够应付新的情况,能够在自己的有限资源内做出最好的反应。理论能给予人一种对陌生事务的推断能力。
如果不超越现有的知识圈,其实不需要理论的。

听讲座听到一句话:Jede Projekt ist einzigartig.(每个项目都是独一无二的)
是不是废话?
我觉得,每一个项目,跟着内容的不同,它所需要的设计流程也是有差别的。原则当然大同,但是很难有一个普适的设计流程模板。
把设计流程作为重点观察了很长时间,最后是这个结论。

最近注意到的设计关键字还有Experiment和Inspiration。
突然发现Essen的设计教育中很重视Experiment(个人体验),一种在冷冰冰的理论、调研数据之外的东西。上次讲座记录的用户分析方法,也是重于设计者和用户的个人接触。(http://axuan.de/blog/?p=3317)
上项目课的时候,老师愿意让所有人把调研结果公开地都讲一讲,交流信息。如果有人是去亲身体验了某种产品,更是值得分享。甚至有一次,T同学去参加过一个残疾人用品的研讨会(Workshop)后被邀请来我们这个完全不相关的组,给我们看他访问残疾人康复中心时候拍的照片,且看且讲解。虽然对当前项目没有直接作用,但是也算一个难得的经验积累,只不过是二手的经验。

至于Inspiration(灵感激发)比较简单,就是在设计过程中看一些不相干的东西,联想得到Idee。之所以拿出来说,是因为刚刚意识到,在注重逻辑的德国,Inspiration仍然可以作为一个正当的设计步骤。并且,发表结果的时候以拼贴图板形式表现,很有感染力。

去看ziying公司的设计流程图,突然发现,设计流程是“环状”的,而不是我们通常说的一条道通到底。
学校教育一般把设计流程拉直了说,从市场分析,到创意,到设计实现。我刚刚醒悟到,这条链像一只咬住自己尾巴的蛇,转头回到了市场,因为产品是要推广,是要卖的。
一般设计项目,拉直了进行都无所谓,单个项目也只限于此。到了企业统筹的层面,圆环的面貌才开始呈现。

品牌可以说Marke,也可以说Branding。Branding这个词蛮有意思的,发源于以前农人给牲畜身上打的烙印。所以一个商品上面的品牌标志,说Logo也可以,有点冷,Branding就特指打在商品上的“烙印”,或者可以翻译成“商标”吧。
不过在市场之类宏观层面上,Branding还是可以和Marke一样指代“品牌”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19 20:5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4 22: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这个贴无限感激 可是时间太久了 有些图都看不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ABCDV网站,版权所有:北京佳景时代文化有限公司 ( 京ICP备19037940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322 |||| 工信查询网址: https://www.beian.miit.gov.cn )

GMT+8, 2024-4-28 17:39 , Processed in 0.085230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