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V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ddyanglin

【求助】【讨论】如何选择?UNI还是FA?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9 19: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不说高新技术,是我的专业方向,servo驱动,恐怕国内现在除了几个会出书的教授,没人还掌握这种技术,但是servo驱动几乎涉及到各个行业中,所谓中国的高端技术,都离不开它,包括磁悬浮。一个笔记本的外壳,当上made in china,里面的卡件和芯片都是国外的技术,还能叫自己研发的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9 22: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liangshine2003]呵呵,政治是有原因,不过技术上也有原因,长征,神6谁在搞?磁悬浮又是谁在搞呢?
事实结果你看着吧,到时候肯定还是德国人的技术。
有些东西别看表面,所谓的技术到底是怎么会事情,这方面我不想说,汉芯一号的例子足以证明当今中国技术界的现象。
要套用高工的话,呵呵,在下就有一位叔叔工作于类似的位置,是总工级别。所谓真相,我比你清楚。
不要用你以为,真相告诉你这样的词语,你我到底知道多少?少谈这个[/QUOTE]

OK,我们一条一条的看:

1、长征、神6的团队和磁悬浮的团队有什么本质差别?你先把这个讲清楚了再讨论。
2、什么叫“德国人的技术”?磁悬浮本来实现的方式就那么几种,德国人想得出来,我们就想不出来?真像龙芯二号兼容MIPS指令集就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称为“抄袭人家的技术”一样(对计算机了解稍多的人都知道兼容和抄袭的区别)。模型磁悬浮火车的制作方法50年代在中国就已经被写成小学生科普动手读物,当年花1元钱左右就能做出来(我直到几年前还保存着这本书)。我不知道当时中国人抄谁的。
根据公开的报道,目前中国的吊轨磁悬浮列车的悬浮力已经到达8吨/米,这一能力远远超过了德国的技术。这一点连德国人也不得不承认,中国人在磁悬浮方面已经赶上甚至超过了德国。

3、汉芯一号是一个反面教材,但是这足以证明当今中国技术界的现象吗?那么多其他的例子,龙芯什么的,你怎么就视而不见?你怎么就不以龙芯来代表中国技术界的现象?
4、磁悬浮技术和商业化运营的磁悬浮线路的建设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而且中国也有几个不同的研究所在研究几种不同的磁悬浮技术。你的那位亲戚究竟是研究所里面的总工,还是建设磁悬浮的总工?再说了,“总工”只是一个职称,并不见得就是统领这个领域研究的领军人物。领军人物通常被称为“总设计师”,只说“总工”真实侮辱他了。我的岳父就是总工,所以我对此也很清楚。
5、即使你的那位亲戚真的是领军人物,真正核心的东西是不能对你讲的,否则就是重大泄密,可能被国安请去喝茶哦!我有朋友在国安工作。如果他认为必要,他们可以查出你的叔叔是谁,然后请他去喝茶(你有没有兴趣同去?)如果你的叔叔没有被请去喝茶,说明你叔叔的级别还不够高,还接触不到多少“真相”。——磁悬浮是中国战略级的技术!
6、我并不知道什么机密的东西(知道了也不会在这里说),但是对于情报的分析整理是很重要的,就是有条理、有逻辑的进行分析。另外,我什么时候说过“真相告诉你”的话?大家都来找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9 22: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liangshine2003]我举个简单的例子,不说高新技术,是我的专业方向,servo驱动,恐怕国内现在除了几个会出书的教授,没人还掌握这种技术,但是servo驱动几乎涉及到各个行业中,所谓中国的高端技术,都离不开它,包括磁悬浮。一个笔记本的外壳,当上made in china,里面的卡件和芯片都是国外的技术,还能叫自己研发的吗[/QUOTE]

我不是你那个专业的,不懂servo。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用servo做到的东西,不用servo也一样有办法能做到。美国有link16数据链,风光得很,日本、台湾、西欧诸国都用,但是苏联一样有自己的数据链,中国也有自己的数据链,跟link16毫无关系。就这么简单的东西。WAPI vs WiFi业是一个例子。中国建国之初就是这样自力更生起来的。

你说“里面的卡件和芯片都是国外的技术”,是不是表示出美国人发明了晶体管,我们现在自己做一个3DG三极管就算用美国人的技术?最起码,我知道PCB板的设计制造,中国不在话下。太多的芯片也是中国产的——如果你是台独分子,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另当别论。现在好多笔记本电脑除了CPU之外都是地地道道的中国设计、中国生产,甚至采用VIA CPU和龙芯的电脑,100%是中国制造。

另外,指出你的一个语病:“servo驱动几乎涉及到各个行业中”

你口口声声说“我的专业方向,servo驱动,恐怕国内现在除了几个会出书的教授,没人还掌握这种技术”,那么你自己是否掌握servo驱动?如果你自己已经掌握,你一定是会出书的教授,相信你没有时间没有雅兴在这里和我讨论。如果你自己没有掌握,而servo应用又是如此普遍,那证明你该学的东西没有学到,该打屁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0 01:5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我不想和你抬杠,有什么问题讨论,不要把语气放的凶狠,论坛是用来讨论问题的,大家平等交流,几个问题,我就自己知道的说一下。
1.长征、神6的团队和磁悬浮的团队有什么本质差别,首先,要分清2个概念,长征、神6是国家项目,磁悬浮是民用项目,区别在于,对国家而言,长征、神6项目是摆在首要位置来考虑。说中国没有精英,是不可能的,国家级的几个研究所,着力培养人才,确实很有实力,但是问题是,在面对磁悬浮这样一个综合性很强,开发平台复杂,国家无法抽出这样的人来应付,所谓民用系统,不是科学实验,是一旦竣工验收就要被拿来使用,运行多少多少天不出问题的那种,不是科研项目,可以通过几百次的实验来调整。我们有具备解决问题的工程师,但是不多。个人来说,我倒很想成为这样的工程师,也正在努力,呵呵。
2.磁悬浮技术原理大家都知道,当然你所谓的小模型也能做出来。同样的道理,我现在也能做小型机器人,也能让机器人按照我的想法去做事情了,但问题是,我的机器人能给NASA上火星提供帮助吗?太专业的技术概念我不想和你讲,篇幅太大,你也不一定能懂。就说机车本身把,光用来采集信号的传感器就500多个,加上驱动电机,驱动器,如此多的信号,通过一个通讯系统,如何进行传输,信号如何协调,这些技术问题都很关键。我给个专业名词,这个叫工业现场总线系统,是时下的热门,很遗憾的说,现在的总线系统大部分掌握在德国人手里,磁悬浮原理很简单,但是真正要把它用在应用系统上,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你说悬浮力已经到达8吨/米,也许,不过这是理论数据,你力再大,不能把机车开动起来,不能让信号正确处理,不能让乘客感受到坐车的舒适,你的系统就是失败的系统,这个就是最基本的URS。中国可以在一些尖端上掌握,但是基础部分做的很差,你做过DB的火车,你感觉不到左右前后摇晃的感觉,你也感觉不到火车过枕木的声音。DB的铁路许多都至少50年了,为什么他们还能做到如此,中国的火车轨道就做不到呢?这和悬浮关系不大,但是反映中国科学界一个最本质的问题,不重视基础技术的建设!
3.我还是那句话,你对龙芯了解多少?汉芯没曝光前也是吹的很牛,结果呢?不想多说这个,太敏感,不是对中国技术悲观,而是先阶段我们需要做出调整来适应,而不是象某些产品那样投机取巧。
4.我之所以不想把总工的问题说的那么清楚,正是处于机密的问题,这个请谅解。他不是直接搞相关的东西,但是他处的那个位置,了解的比我们平民百姓多,他没和我说过任何涉及机密技术的东西,但是借鉴德国技术,和德国人合作,这有什么说不得的,本来就是那回事情,该想人请教的时候就要请教。那么请问你的真相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莫非是你的某位亲戚被请去喝茶了,还是从一些所谓的知道真相的或者“级别不够”的人或者某些自认为曝光真相的网站上听来的呢?很想听听你的消息来源!
5.磁悬浮是中国战略级的技术,我同意,但是概念里还是没有摆脱民用系统的范畴,注意,我们讨论的是沪杭铁路的问题。
6.“其实告诉你吧,不仅仅是技术的考量更多是政治的考量。”以上这段话摘录自你的帖,我不知道所谓的“其实告诉你”是要告诉我什么,我的理解就是你想告诉我所谓的真相,这样的推理不过分吧。


接着你的上一个帖子说,
首先servo的概念和数据链本质上不一样,你说servo能做的东西,其他也有办法做到,没错,人类社会要前进,没什么做不到的,但是现实不是这样,servo驱动的概念在当今的社会的应用层面还是无法取代,你不得不承认它的地位。
关于产品,我从来就没说过中国造不出自己的产品来,只是指出中国科学界的一个现象罢了,你硬要把中国没自己技术的帽子扣到我头上来,不好意思,我承受不起。但是回到某些领域,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和发达国家寻求技术合作呢,这又不是什么丢脸的问题!我们的许多领域缺少实践性的人才,缺少理论到实际的转化并且在实际中扩散应用,这是我的出发点,请你不要误解。
语病的问题谢谢你指出,不过这不是辩论,大家交流而已,何必那么较真呢,有失风度了吧
我说恐怕没几个人掌握,和以上说的一样,指出一个不好的现象而已,现实是如此,你不相信,可以去调查,事实很清楚。至于我,正在处于学习阶段,我尽自己努力学,掌握该掌握的东西,将来回中国解决我应该面对的东西,就是这样。难道我还没在掌握足够多的技术之前就没这个权利说一些这个领域国内的现实情况了吗?这也有点太可笑了吧。至于普遍应用,我会,应用并解决问题,也是我之前所说,中国缺乏的实践领域的人才,正是我努力的方向。我也相信中国servo不久以后也拥有自己的拳头产品。


回头一看,我们讨论的太远了,你想继续探讨,我们另外开个帖子,这个和主题甚至和master(fh)都偏离。
另外,还是一点,既然开帖子交流,请你把语气放平和,要争执要抬杠,别的论坛多的是,就别来这里占地方了。
你觉得如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0 11: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文人相倾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文人本是知书达礼识大体的角色,但实际上它也是一种排外意识很强的集团或个人。

  "文人相轻",互相看不起,白眼一翻,嗤之以鼻,倒也罢了。但更进一层,则还有"文人相倾" 不但"党同伐异",有时就连"同"也要"伐",而且更其要"伐"。手段毒辣起来,并不一定比奸商政客差。比如文革中,知识分子挨整,被人整得死去活来,直接打他骂他羞辱他的人是谁?很多正是同类(学生害老师、同学害同学、同事害同事)。所以我是不大愿意以"知识分子"自居,让他们来代表我或我来代表他们。哪个是脊梁,哪个是混蛋,全得另着说。

  知识分子排他,首先是以集团。正象同业有行会,流氓有黑帮,知识分子也有许多同气相求的圈子。比如"清浊"、"雅俗"之分便是两种较大的圈子。文人为了对付来自圈外的威胁和取得圈子内的认可,"清"有时还不是十分必要,但"雅"则一定不可少。例如我们有各种从国外翻过来、港台传过来和古书查出来的"黑话",可作识别标志(或防伪标志),一对暗号,则友敌自分,这就是"雅"。前一阵子,商业文化和"痞子文学"抢了我们的地盘,他们对知识分子不理不睬,而知识分子对他们则不依不饶,非要"绝地大反攻",谋东山再起,"嫉俗"嫉到毫无"雅量",即使宽容者各打五十大板,临了也忘不了抢白一句,曰"阶级仇,民族恨"(没上过大学,没出过国),照样蔑视其"出身",那原因也在于"难伸雅怀"。再比如为了对付早晚要爬上来的年轻人,职称头衔也是一种圈子。评上了是"罪有应得",评不上是"死有余辜"。教授上面有博导,博导上面有学术委员,学术委员上面有院士,以及各种会长、理事。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一张名片递上来(正反两面都印不下),也是贵贱立明。特别是近来我们还有许多钦点或自封的"大师"或"学术带头人"(又名"跨世纪人才"),"老有所养"(论资排辈评自己或自己的朋友),"幼有所归"(破格提拔评自己的学生或朋友的学生),爵衔后面密布着师生、同学和校系出身的网络。虽然从道理上讲,学者也有按学术观点不同划分的各种"流"与"派",但它们不是太少,就是淹没于朋党宗派,有时难以分辨。

  在"文人相轻"或"文人相倾"这件事上,知识分子排他,可以从大圈子到小圈子,一层层排下去,直到个人(所谓"一条板凳坐不下两个先生")。这对了解"轻"与"倾"的实质很重要。孔子曰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当仁不让于师"。知识分子唯真理是从,不苟合于世,虽"千夫所指"也敢"横眉冷对",这本来是他们最可宝贵的地方。但这种"特立独行"也有它很可怕的地方。如果"真理占有者"认死理,一直认到"唯我独尊"、"舍我其谁",绝不能与他人分享认知上的自由(谬误千百种,真理只一个,二者岂能共容?),一定要义不容辞地挽救他人于"荒谬"之中,则其专制和侵略性可以超过任何暴君和战争狂。因为政治家还懂得权力平衡,商人也懂得利益均沾,而知识分子却很难在真理的问题上让利分权,实行民主集中,或损有余而补不足。这往往是他们从"独立"走向"孤立","一字之差"可以"谬以千里"的深刻原因。

  知识分子当然不是孤立的,他们和其它人一样也是生活于人群之中。一般地说,他们的"自由"或"不自由",总要受到三种人的限制:一是他们之上的统治者,二是圈子内的同行,三是他们之下的读者或听众。比如战国时代,大家都说这是中国思想文化空前活跃的一段,当时有诸子蜂议、百家争鸣,一切很自由。春秋末到战国初,礼崩乐坏,大家可以"乱说",主要是第一种限制被放松。但那个时期,儒、墨、道相互诋非,还只限于打嘴仗,因此"自由"的含义只是随你怎么讲,"说说而已"。这是"文人相轻"的阶段。但到了战国中晚期,知识分子不只是"乱说",还要"乱动",当然广告竞争式的"自由"也就式微。这时,人们会感到"自由"的限制主要是来自同行,特别是自己的老同学。孙膑与庞涓同师鬼谷,庞涓恐膑贤于己,非把孙膑的膝盖挖掉不行;韩非与李斯俱事荀卿,李斯嫉非重于秦,也一定要把韩非害死于狱中。在"位子"和实行主张的"大是大非"问题上,老同学对老同学不但不必客气,还往往会直接向君王建议 为国家安全计,莫如把他干掉(以免被敌国利用)。这是"文人相倾"的阶段。

  文人受其读者和听众的限制,一般地说在古代不是大问题。因为比如在上面所说的时代,知识分子鼓如簧之舌,他要打动的只是个把"人主";就是传播主张,也仅限于同一师门,手抄本已足以对付。大众不懂也不关心他们的高谈阔论。这类事在现代成为大问题,原因主要是有各种大众文化和大众传媒。文人在学术的圈子里还可以借学术训练和文凭为壁垒,但在通俗音乐、影视娱乐方面好象还没有什么好法子。北大中文系虽然有个作家班,可以给作家发文凭,但它毕竟不是工商局。"痞子"的"无照经营"谁也管不了。

  在"执照"的问题上,我们中国有一大发明,那就是科举制和八股文。这样的制度,在西方看来是很有"现代"意味的创设--尽管它的考核内容是另一会事。古代的知识分子曾以此为进身之阶,功名利禄所在,士人趋之若鹜,除了抽疯,几乎没人敢怀疑它。况且它所包含的理性设计就是今天也还管用,砸不烂,捣不毁,绝不是"张铁生罢考"所能替代。然而正是因为如此,我才觉得《儒林外史》特别可贵。吴敬梓以科场蹭蹬,屡试不第,起而抨击科举制,"机锋所向,尤在士林",不但会被圈中人视为"叛逆",还会招来"酸葡萄"之讥(其实吃到葡萄的人才不会说葡萄是酸的)。但他不在乎这些,反而以亲身体验为我们描画出,在这个堂皇的"儒林"之中,作为制度的"效益成本",有很多人不得不被牺牲,他们明明已被推搡到圈子的边缘或干脆排挤出圈子之外,却还要挣扎着爬回圈子之中的可笑与可悲。他的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在我看来,意义都不只是在于"反封建",还很有"后现代"(套用时下的时髦用语)的意味。

  吴敬梓笔下的"可怜虫",按很多朋友的说法,搁到现在简直算不了什么,就是其中最无行者,与今相比都反见其忠厚。所以当人们言必称"我们知识分子"时,我在想,"儒"这个"林"大了,什么鸟没有?
-----------------------------------------------------------------------------------------------------------------------------------

看了二位的争论,学到很多东西。但不希望看见二位开始带上有色眼镜相互抬杠。忽然想到了一个词儿,然后搜索这个词儿,于是就找到并转了这篇帖子。二位不要骂俺,俺也没有任何和稀泥的意思,还是回到帖子的主题上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0 20: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想骂人,也不想抬杠,
其实的大家网上有什么事情就心平气和的交流,何必上来就用一种盛气凌人的态度?如果以为自己说的才是真理,那交流的目的达不到,侧面还有误导人。我不是针对以上几个帖子的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0 21: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忍不住还是要最后说几句很简单的:
1、磁悬浮是国家军事级项目,和航天什么的是一个级别。早年的研究是极其保密的,因为其军事价值非常大……(不能说多了,我不想喝茶)
2、高速列车信号系统目前最先进的当属法国。这一点已经由中国铁道部多次确认。德国的信号系统?看看慕尼黑的信号系统就知道了,三天两头出问题,S1准点率不到40%。
3、我老婆在中国坐50几个小时的火车都不晕车(夏天,没空调),到了德国坐RE RB ICE都晕。你说DB的火车平稳?我有一次坐ICE从波恩到慕尼黑,路上德国人被颠得直骂。

4、不要以为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有多厉害。我的亲身经历:我在一个公司做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的程序开发,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个项目交给我做,给的是一段5000帧的录像,相差显微镜拍摄的神经元分裂的录像。要求做到完全自动的目标识别、跟踪、形态判断和各项形态特征的检测与统计。学过生物的人都知道相差显微镜拍出来的东西多么难处理,我当时查找了世界上最新发表的此类论文,发现目前的最前沿水平也就是非常简单的人脸识别之类,导弹制导之类的高要求文章也看过了,算法是在太简单,跟踪20帧结果就完全没法要了。我原先不是这个专业的,但是凭借生物学的底子用仿生学原理去做,跟踪到431帧一个错都不出,跟踪到600帧的正确率大于95%。斯坦福大学出价100万欧元买了这个程序。所以不要以为德国技术、美国技术有多么厉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0 23:0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要说信号系统,先问国内有没有,国内要是连这样级别的技术都运用不到普通列车中去,又怎么能去评价人家的东西,这是顺着你的逻辑下来的。你说慕尼黑车晚点是信号的问题,不好意思,你没理解,我说的概念是列车内部的系统,并不是你所谓的交通信号系统。车晚点和列车内部运行原理不是一个概念。
晕车,不好意思,我觉得恐怕是你老婆体质的问题,还有列车的服务设施问题,和技术层面无关。如果你觉得对你老婆这么说过分,那我向你老婆道歉。不过你拿一趟车来比,那么普遍现象呢,你怎么说?你来德国做车那么多次,你觉得是中国列车开的稳,还是德国列车开的稳呢?如果你硬要转牛角尖,我没话说,可以问问大家。请别拿个别想象和自己的理解来说明问题,有些地方不如人家的就要承认,何必要打肿脸充胖子呢。
中国有许多技术是和世界先进技术匹敌的,但是也有许多地方是要借鉴别人的,合作也好,虚心学习也好,是必须的。

不说了,既然你非要举一些个别例子来反驳我的观点,我觉得没什么讨论的价值。或者你非要争着口气,那请你继续好了,去工程科学开着帖子,我们接着聊。

再说一次,有不妥的地方,表示道歉,但是也请你注意,现在这个切入点的情况下,大家是讨论,不是争个什么理儿,请不要转牛角尖,怄气,OK?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1 02:05: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感觉,中国是个人才辈出的地方。可惜中国经历了近代史上100多年的屈辱,导致中国人在外国人面前的底气都不足,什么东西都要“和国际接轨”,却很少去想让国际街我们的轨。由于很多原因(体制等等)中国大量的人才都去了国外,使得美国等国家大占便宜(具体论据太多我懒得说了),反过来更使得中国人自卑。我是搞生物的,在我们这个圈子里有一句话:“世界上有生物实验室的地方必有中国人”。事实情况是,我的研究领域中80%重要的文献资料里面都有中国人的名字。

楼上的这位同志,其实3年前我跟你一样,对中国的发展充满了悲观。但是出国之后发现国外也不过如此,问题根本就不出在中国技术不行,而是出在其他的很多非科技的方面。我在德国碰见许多中国留学生,都有过人的才学和智慧,专业领域中都出类拔萃。我相信你也是其中之一(即使现在不是,今后也一定是)。

中国要发展,要进步,当然需要去学习,去借鉴,甚至要韬光养晦,自贬身价,宁可别人嘲笑。但是千万别小看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中国任何一个战略级的技术上面都有着世界级的水平。这种状况下,国际交流对于国家战略上的意义在于,借鉴别人的思路,来充实自己的思路,而不是片面否定自己的做法来全盘接受别人的做法。

我做那个100万欧元的程序的时候,查到的最牛B的一篇论文是中文的,讲的是导弹成像制导,其算法之简练和高效让我惊叹,不同于任何欧美的传统思路。(可惜对我的项目不适合,而且效果不如我的方法,所以不能直接用,但是是很好的借鉴)。做完那个项目之后,我突然想到,美国如果把我的这种方法拿回去改进一下用在导弹制导上面岂不是非常的... (理解核心思想之后是很容易移植的)  所以交活之前,我销毁了所有的中间资料。虽然他们也能用反向工程的方法破解,但是毕竟非常费事。
我不是这个专业出身的,都能够搞到如此地步,我相信中国那么多科班出身的高手(看看微软研究院就知道了)一定能做得比我更好。数年前美国吹嘘他们空空导弹的凝视红外阵列多么厉害的时候我还很忧虑,现在,我不知道国产的红外元件性能如何,但是如果硬件能过关,起码用我的方法,我们的导弹也可以轻易达到这一点。从目前公开的消息来看,已经侧面反映出国内有高手突破了此类模式识别的难关,而且推广到了可见光波段。呵呵,本来我还想回国去军方效力,现在看来不必了。

我讲这些,仅仅希望大家能够树立起信心。我们这些留学生,有着中国的思路,也看到和学习了西方的思路。如果我们抛弃我们的思路,我们只能在人家后面跑,而且永远不可能追上人家。但是如果我们能够用西方的思路来补充我们的思路,我们就能够飞越他们,使得中国的发展更令他们瞠目结舌。

民国时期,中国的科技大发展是留学生带动的。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国的科技大发展也是留学生带动的。而这些时期著名的科学家、工程师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洋为中用。21世纪,中国的科技需要更大的发展,我相信我们这些留学生将发挥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前提是——洋为中用。

不要太自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1 15: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太自卑,
但也不能过于乐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4 01:52:28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frankswift]我的感觉,中国是个人才辈出的地方。可惜中国经历了近代史上100多年的屈辱,导致中国人在外国人面前的底气都不足,什么东西都要“和国际接轨”,却很少去想让国际街我们的轨。由于很多原因(体制等等)中国大量的人才都去了国外,使得美国等国家大占便宜(具体论据太多我懒得说了),反过来更使得中国人自卑。我是搞生物的,在我们这个圈子里有一句话:“世界上有生物实验室的地方必有中国人”。事实情况是,我的研究领域中80%重要的文献资料里面都有中国人的名字。

楼上的这位同志,其实3年前我跟你一样,对中国的发展充满了悲观。但是出国之后发现国外也不过如此,问题根本就不出在中国技术不行,而是出在其他的很多非科技的方面。我在德国碰见许多中国留学生,都有过人的才学和智慧,专业领域中都出类拔萃。我相信你也是其中之一(即使现在不是,今后也一定是)。

中国要发展,要进步,当然需要去学习,去借鉴,甚至要韬光养晦,自贬身价,宁可别人嘲笑。但是千万别小看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中国任何一个战略级的技术上面都有着世界级的水平。这种状况下,国际交流对于国家战略上的意义在于,借鉴别人的思路,来充实自己的思路,而不是片面否定自己的做法来全盘接受别人的做法。

我做那个100万欧元的程序的时候,查到的最牛B的一篇论文是中文的,讲的是导弹成像制导,其算法之简练和高效让我惊叹,不同于任何欧美的传统思路。(可惜对我的项目不适合,而且效果不如我的方法,所以不能直接用,但是是很好的借鉴)。做完那个项目之后,我突然想到,美国如果把我的这种方法拿回去改进一下用在导弹制导上面岂不是非常的... (理解核心思想之后是很容易移植的)  所以交活之前,我销毁了所有的中间资料。虽然他们也能用反向工程的方法破解,但是毕竟非常费事。
我不是这个专业出身的,都能够搞到如此地步,我相信中国那么多科班出身的高手(看看微软研究院就知道了)一定能做得比我更好。数年前美国吹嘘他们空空导弹的凝视红外阵列多么厉害的时候我还很忧虑,现在,我不知道国产的红外元件性能如何,但是如果硬件能过关,起码用我的方法,我们的导弹也可以轻易达到这一点。从目前公开的消息来看,已经侧面反映出国内有高手突破了此类模式识别的难关,而且推广到了可见光波段。呵呵,本来我还想回国去军方效力,现在看来不必了。

我讲这些,仅仅希望大家能够树立起信心。我们这些留学生,有着中国的思路,也看到和学习了西方的思路。如果我们抛弃我们的思路,我们只能在人家后面跑,而且永远不可能追上人家。但是如果我们能够用西方的思路来补充我们的思路,我们就能够飞越他们,使得中国的发展更令他们瞠目结舌。

民国时期,中国的科技大发展是留学生带动的。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国的科技大发展也是留学生带动的。而这些时期著名的科学家、工程师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洋为中用。21世纪,中国的科技需要更大的发展,我相信我们这些留学生将发挥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前提是——洋为中用。

不要太自卑![/QUOTE]


我同意你的观点,许多中国技术是可以和世界的顶尖抗衡。没自卑。但是也不能矫枉过正,认为中国就必须和外国技术进行交流。
中国技术的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改进的地方也很多。比如基础学科的科研人数,等等,工程科学,经济学,生物学,医学,这些大家都喜欢读,认为是热门,但是自然科学,数学这样的基础学科,情况却不乐观。
再这里有给一些博士提个醒,并不是说一个好大学好研究所的博士学位和发表的文章,在中国就能找到实现自己抱负,和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中国科学界即看能力,也看关系。中国无论大学,研究所,还是公司,如果在人与人这个层面上能吸取德国人的态度,无论是技术还发展,都能提高一个档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6 16:54:55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liangshine2003]中国科学界即看能力,也看关系。中国无论大学,研究所,还是公司,如果在人与人这个层面上能吸取德国人的态度,无论是技术还发展,都能提高一个档次[/QUOTE]

强烈赞同!!!
不过这就不是技术层面的事情了……反正我是搞不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6 22:2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现在许多这方面的问题影响到技术层面了。
你是生物的,可能也知道1年多前有个在美国华人论坛很火的帖子,国内许多论坛也都转载。一个美国知名大学的博士,做的课题有水平,但是回国面试上海生化所,被一些参加面试的科学工作者嘲讽,既而开了帖子埋怨,还引起了他和上海生化所的口水战。
事情内幕我不清楚,但是我个人觉得,既然人家有技术,也肯回国服务,即使个人性格上有这样那样的缺陷,也应该欢迎,为什么不接受反而要嘲笑人家呢?
我本科论文有个指导老师,南洋理工回来的,论文是控制理论在心电图信号采集上的研究,曾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但是在学校教书一直受到老资格教授的压制,连研究经费都分的很少,最受不了的是,毕业论文,他带的学生答辩的时候直接被一位教授嘲笑其做的研究是“空对空”,简直要被称为丑闻了,哎......

在中国,讲通俗点,要做好,一是过硬的技术,二是交际能力,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7 00:4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中国不缺人才,但是真正的人才基本上都被排挤走了。这才是中国最大的问题。

你说的那个“准海龟回国挨了一闷棍”,我当时非常关注。从各方面综合的情况来看,我觉得上海生化所的问题比较大(当然那个海龟写文章实在太尖刻,才引发了大战)。其实并不奇怪,因为国内就是这样的。互相拆台倾轧,尤其是“海龟”和“土鳖”之争。“海龟”的水平普遍高于“土鳖”,“土鳖”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只能用一些卑劣的手段,不是政治斗争就是弄虚作假。在中国,要做好,技术可以不过硬,但是一定要有过人的交际能力。

至于为什么有这种问题,我们可以归结到中国的文化和宗教思想当中去。我思考这个问题已有数年之久,有空可以做一场报告,这个问题可不是一二十万字可以讲清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7 16:0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讲清楚也未必有人能听的进去,就好比中国足球,问题谁都知道,可是就是改不掉
这是一个观念上的问题,改变观念需要大家尤其是海龟不断的努力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7 20:05:47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frankswift]
你说的那个“准海龟回国挨了一闷棍”,我当时非常关注。从各方面综合的情况来看,我觉得上海生化所的问题比较大(当然那个海龟写文章实在太尖刻,才引发了大战)。[/QUOTE]

激动之余,断了自己以后回国的后路,以后还有国内敢要他吗,当然他也不必回国,不过我还是觉得冲动了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9 19:40:38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说的的确是,她的确太冲动了一点。我相信他这样写应该是已经准备好不回国或者回国也不在学术界混。
国内学界的问题太大,已经到了积重难返的程度,就算有一批正直的人来慢慢扭转风气,也得10-20年才能见到明显的成效。中国还是需要很多干实事的人,否则光凭能吹能跑,总是出不了成果还是不行的。
其他学科的情况不太了解,生物方面的我了解得多些。国内太急功近利,所以生物学科一直就搞不起来。生物是长线学科,出成果一般都是要5-10年的,不像技术科学(尤其是电子、机械等)猛投资就能1-2年出成效。所以国内混得住的人(生物领域),除了老教授,年轻一代的多少都有些问题,要么是重复研究(你做柳树我做杨树),要么就是弄虚作假,要么就是抄袭剽窃。而且这年头老教授的位置也不保了,所以就拼命压榨下面的人,下面的人被逼得没办法了就只好干一些不好的事情。前些年比较著名的有北大陈章良事件和武汉大学齐义鹏事件。
国内教授对学生的冷漠与利用已经到了一个惊人的地步。虽然说一般学生出国写推荐信都是自己写好给教授修改,前几年和现在完全不同了。前几年我的推荐信给教授修改,教授把修改稿发过来给我看,几乎完全重写了,洋洋洒洒2张A4纸。而且我的教授非常了解我,写出的东西很有感染力。现在我的导师收到一个中科院某所的硕士毕业生申请博士位置的申请材料,其中的某著名教授的推荐信(上海的,在这里就不点名了)以大号字也就半张A4纸不到,明显的是模板,懒到连学生姓名、对方教授姓名什么的都懒得填空的程度。这也难怪,这年头绝大部分年轻教授都只把学生当成牟利的工具而已,他们姓甚名谁都已经不重要了——根本没把他们当人看。
说实话,真要说骂人,那个准海龟的文章骂得还不够,换了我会骂得更狠些——那帮人该骂!但是骂归骂,有本事的人远走高飞,甚至都懒得费口舌,因为骂完了之后不解决问题。我想的是,要是我哪天得了诺贝尔奖,回国转一圈,把那帮人骂个够,可能还有点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9 20:2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要是得天拿了诺贝尔奖了,不用自己回国转,早会有国内的人请着把你往国内带啦,哈哈。
推荐信这个东西以前申美国的时候,也弄过,算自己识趣,每个老师用不同的语气自己写,然后让老师签字,中年的老师最开心这样,倒是1老教授,很认真,几乎是重改了,还把我特意叫过去,指出我英语上的一些问题。那个教授在波士顿呆过,回国也参与了几个60年代的科技大项目。他的经历和认识决定了他对留学的态度,他一直鼓励我们出去,和其他教授的莫不关心不一样。可惜这样的教授国内不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9 20:27:03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arth]激动之余,断了自己以后回国的后路,以后还有国内敢要他吗,当然他也不必回国,不过我还是觉得冲动了些。[/QUOTE]


我觉得换了那种情况下,不冲动那心理素质实在太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0 17:53:57 | 显示全部楼层
hehe, 那种情况下不冲动的人我已经见了好几个了。本来人家就只是回国打探一下回国工作的可能性,你不要我我就走,没什么大不了的。可能那个准海龟开始报国之心拳拳,结果却被泼了一盆冷水,落差极大,于是开始骂人,因而成名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1 03:2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道理。还是没在国内的人际关系圈里打过滚,空有一腔热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1 12:2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说道生物,呵呵,估计是国内工科中数的着的就业困难专业了,牛一点的老师学生都出国,留在国内的那叫一个惨啊。我们学校(浙大)今年生物工程的硕士,很多毕业就3000不到一个月。当初他们进来分数可是比计算机系都高啊,呵呵。哭都没地方哭。  :tongku: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1 15:4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内的生物工程产业根本没有起来,2003年的时候国内大学就没有真正的生物工程。其实还是个理念和制度的问题。就说各种维生素和抗生素的生产,为什么国外价格便宜量又足,就是因为他们无论在菌种、质粒构建和发酵罐设计上面每个细节都有精确的计算,甚至工艺流程都要考虑到,如何在最开始的菌种选择和质粒构建上就给与下游过程简便和低成本的分离方法。国内的就只知道把一个质粒转到细菌里面去就好了,能生产出东西,但是产率低,产物难分离。颇有点像中国古代的所谓“科学”——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ABCDV网站,版权所有:北京佳景时代文化有限公司 ( 京ICP备19037940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322 |||| 工信查询网址: https://www.beian.miit.gov.cn )

GMT+8, 2024-11-25 08:44 , Processed in 0.100193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