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V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weisskopf

【公告】德国脊柱临床和科研年会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7-20 00: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布】利用RNA干扰技术降低Survivin表达量 可抑制食道癌

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最近利用RNA干扰技术证明了Survivin(生物通注:一种新发现的抗细胞凋亡基因)表达量的降低可以抑制食道癌细胞的生长。这一研究结果公布将在9月Cancer Biol Ther上。

    食道癌又称食管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食道癌以前被称为国人十大癌症死因之一,目前已经成为了全球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了,其症状主要有进行性咽下困难、食管反流和食管气管瘘,甚至呼吸困难昏迷等。而目前对于食道癌的治疗还没有显著成效的特效药物,主要是通过手术切除或放射性治疗,但这些治疗以及提出其它治疗方案需要进一步加深对食道癌的了解才能得以完善,因此进行食道癌基础机理研究就显得额外重要了。

    之前的研究中表明食道癌细胞Survivin表达量会增多,在这一基础上,协和的研究人员设计了针对survivin的RNA干扰,并将其导入人食道癌细胞系KYSE510,获得稳定细胞克隆后进行Western印迹检测其表达水平。研究人员并且分别应用台盼蓝染色排除法(Trypan  Blue  Dye  Exclusion  Method)和裸鼠(nude  mice  experiments)进行体内和体外实验检测肿瘤细胞生长情况,以及Annexin  V/propidium  iodide  staining和常规TUNEL法进一步检测细胞系和裸鼠中的细胞凋亡情况。最后证明survivin可以强烈抑制体内和体外癌细胞生长。

    这一研究不仅为加深了对食道癌分子机理的了解,而且说明survivin可能会是治疗食道癌潜在的靶位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20 00: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告】患过敏并非坏事 可减少患脑癌几率

据合众国际社7月19日报道,美国医学专家的一项研究发现,如果患有哮喘、花粉热或者其它的过敏疾病也并非是不幸的,患有这些疾病的人比其它人要较少的受到致命的脑癌的侵袭。

    来自俄亥俄州立大学公共医疗中心的医学专家朱迪恩称,某种基因的变异使得个体更容易患哮喘或其它过敏疾病,但是同时这种变异也会保护你免受大多数普通脑癌的侵袭。

    多形性恶性胶质瘤的发病率大概是每10万中有3例,儿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患病几率则上涨到10万中13例。研究人员发现,对于那些患有致命脑癌多形性胶质瘤的患者而言,一种特殊的遗传特性也许能够使生存率提高一倍。

   美国得克萨斯医学院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对301名患者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36名患者存在hTERT基因“SS”变异,生存率平均为25个月。而基因出现“SL”或“LL”变异的患者,其生存率仅为14个月。

   hTERT基因能够产生端粒酶,端粒酶是一种能够调节端粒长度的酶,构建了细胞染色体的“帽子”并控制细胞区域。在成年人的细胞中,端粒酶通常是无活性的,但专家们认为,在癌细胞中这种酶会具有活性,来掌控它们不能控制的区域。

    而此前一项近期报告指出,使用移动电话和发生脑肿瘤之间并无必然联系。一位研究员向822位健康人士和427位患有脑肿瘤者进行了这项调研。调查发现,人们使用手机电话和他们通话的时间长短,与脑癌发病率没有相应的联系。

    最近的研究表明,可以导致哮喘几率增加的相关基因的变化,可以减小患上致命的多型性神经胶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 GBM)的几率。来自俄亥俄州州立大学的Judith Schwartzbaum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将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7月15号的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上。

    基因的量变或者说一点多态性的变化就可以让与之相关的蛋白在细胞中的表达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它行使功能。

    在过去已有多项研究表明,患上哮喘的人患上脑瘤的几率较小。在这项最新的研究中,Schwartzbaum带领的研究小组对111名患有这种脑瘤的人进行研究,同时设有422名对照。研究发现,有两项量变因素会使患上GBM的几率增加,同时有一项量变因素会使几率减小。可是令人沮丧的是,前两项量变因素会使患哮喘病几率减小,而后一项量变因素使几率增加。令研究人员感兴趣的是,到底是这些因素凑巧在这两种病中起到这样的作用,还是哮喘或者是一些过敏症状可以减小患上GBM的几率。

    不过对于这种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现象并不是研究人员愿意见到的。科学家希望能找到一些量变能同时造成这两种病的患病几率增加,因为这样意味着抑制了这个因素就可以同时防止两种疾病的发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20 00:2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布】新英格兰医学:新药它赛瓦可延长晚期肺癌者寿命

据最新出版的美国《新英格兰医学》周刊报道,以加拿大玛格丽特公主医院肿瘤专家谢帕德为首的研究小组发现,新药它赛瓦(Tarceva)可延长晚期肺癌患者的寿命。研究显示,服用它赛瓦药物的晚期癌症患者与服用安慰剂的晚期癌症患者相比,存活时间更长。

  它赛瓦是由OSI药品公司和基因技术公司联合推向市场的。该药物每日服用一次,可减缓肿瘤生长,其药理机制是阻碍可促进细胞分裂的特殊细胞的路径。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已批准其作为晚期癌症患者的常规用药,加拿大卫生当局目前还未批准临床使用。

  该项研究涉及世界各地的731名患者,他们均经过了一个至二个疗程的化疗。患者被随机分配到服用它赛瓦和服用安慰剂的两个小组,服用它赛瓦的488人,其余243人服用安慰剂。

  研究结果表明,服用它赛瓦的人平均存活了6.7个月,而服用安慰剂的人平均存活了4.7月,平均延长生命42.5%%。其中15%%使用药物的患者活了两年以上,而使用安慰剂的患者存活没有超过两年的。也就是说,大约1/3服用它赛瓦的癌症患者与大约1/5服用安慰剂的癌症患者相比,多活了1年或更长时间。

  谢帕德说:“这个结果极具意义,因为这是第一次在化疗不起作用后,一种治疗方法还能起到延长患者寿命的作用,所以这是决定性的一步。”

  它赛瓦不仅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命,而且还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它副作用非常小,用药患者减轻了诸如疼痛、呼吸困难以及咳嗽等症状,能够更正常地进行活动,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改善。目前已知它赛瓦的副作用主要是皮疹和腹泻,专家认为,这些副作用相对容易应付。

  谢帕德认为,研究得出的数据对多数晚期患者看上去意义并不那么大,但对以治愈早期肺癌为目标的研究却非常令人振奋,它使人们看到了该药物对早期肺癌可能更具效力的前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20 00:2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布】放射治疗成神经管细胞瘤病易损患者阅读能力

据8月23日美国媒体报道,对成神经管细胞瘤采取放射疗法很可能会削弱患者的智商和阅读能力,这种情况在少儿身上尤其如此。相比较于大一点的孩子,即使减少放射剂量,对少儿来说其伤害也是非常大的。这个结论是圣·犹大儿童研究医院、德克萨斯儿童癌症中心和澳大利亚皇家儿童医院共同研究得出的。

    研究人员们发现在诊断中,那些智商和阅读能力下降严重的小孩年龄都在7岁以下。那些治疗失败的小患者们在后续的治疗中出现了明显的阅读能力下降。在研究中采取了“危险控制法”,即对患者使用的放射剂量要根据其脑内癌细胞扩散情况和手术后癌细胞的剩余情况来酌情使用。被研究的患者被分为高度风险(37人)和中度风险(74人)两类,分类的依据是他们面临的治疗的风险情况,也就是高度风险患者被认为更容易面临治疗失败,因此也需要承受更大的放射剂量。

    起的,而这个系统在少儿早期形成各种技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证明年纪越轻越容易导致认知缺陷的危险,研究人员采用了一种新的方法对那些小于7岁的患者(无论是高度风险的还是中度风险的),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他们的智商指数的损失作出预测。

    研究人员们现在正利用研究的结果来鉴定和帮助那些接受了成神经管细胞瘤放射治疗的少儿,训练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和机能。所有的孩子之后都通过了神经认知测试,其中的104名患者还接受了复杂的测试,如韦彻斯勒智力水平测试和一系列的阅读,数学和拼写测试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20 00:2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布】生物荧光抗癌药物敏感性检测技术

前不久,一位男性患者的颈侧、右锁骨下、胸壁、纵隔淋巴结广泛转移,气管、食管压迫移位并伴有吞咽困难,经病理活检,诊断为绒毛膜上皮癌。在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内科专家建议下,患者及家属同意取患者锁骨上转移淋巴结一枚,应用国际先进的新兴技术——ATP生物荧光抗癌药物敏感性检测技术(ATP——TCA)进行体外检测。

  由于该患者曾经用过多种抗癌药物无效,因此该院肿瘤生物学检测中心为患者设计和筛选了九种联合化疗方案,经过检测比较,专家发现长春瑞滨加表阿霉素为惟一敏感治疗方案。治疗一个半周期后,患者胸水消失,颈侧、右锁骨下、胸壁、纵隔淋巴结病灶消失或缓解,HCG激素水平从600单位降至60个单位。

  今年4月,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在国内率先开发研制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TP——TCA试剂盒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经营许可,标志着我国成为继德国之后,第二个掌握ATP——TCA技术并实现产业化生产的国家。

  为病人“量身定制”治疗方案

  医科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生物检测中心常务副主任张伟教授介绍,目前化疗药物的疗效仍然较低,以胃癌为例,目前胃癌患者的单药化疗有效率仅为15%~30%,联合化疗的有效率仅为30%~50%。大家公认具有较高化疗疗效的乳腺癌新药紫杉醇一线单药有效率为32%~62%,二线有效率仅为26%~33%。严酷的现实使临床化疗界意识到,探寻一种更科学高效的技术手段,在实施化疗之前,从体外检测肿瘤细胞的药物敏感性,是为患者“量身定制”治疗方案的关键。

  肿瘤的体外药敏试验研究已有数十年的历史,所涉及技术也有十余种,但这些方法在某些方面存在较严重的技术缺陷。

  张伟说,应用ATP生物荧光技术检测细胞活性的过程,就是模仿萤火虫尾部“发光”的过程。当肿瘤细胞经体外给药死亡时,内源性三磷酸腺苷(ATP)即迅速水解,因此测定细胞内源性ATP的含量可以即时反映细胞的活性和活细胞数量,从而评估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ATP含量越低,荧光强度越弱,说明药物越有效。

  德国和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敏感组患者的无病生存期为28.5个月,而不敏感组按传统方案化疗无病生存期为12.6个月;比较患者的总生存期发现,该技术指导的化疗组为46.1个月,传统方案化疗组仅为17.6个月,个体化治疗显著提高了疗效。

  临床应用还要过“三关”

  自2002年开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应用自主开发的ATP-TCA试剂盒对200例卵巢癌进行了临床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ATP-TCA肿瘤药敏检测技术在卵巢癌标本中的可评价率为94%,整体预测值为90.6%,其中阳性预测值达到94.7%、敏感性90%、特异性91.7%,其整体效果优于国外试剂指导的临床治疗的疗效。

  专家同时提醒,任何新兴技术势必都有一个认识、认可乃至修正的过程。ATP-TCA技术的临床应用将至少面临三方面的“考验”——

  就患者个体而言,该项检测仍然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国外学者研究发现,ATP-TCA技术指导下的膀胱灌注治疗显著降低了五年复发风险(由60.6%下降至19.1%),但仍然有接近20%的患者在五年内复发。因此,建议医生在应用该技术时一定要首先对患者讲明利害和缘由。

  其次,体外药敏实验平台下的肿瘤个体化化疗是一种客观有效的治疗模式,如何实现二者在化疗理念上的统一是医生面临的问题。在临床治疗实践中,医生经常发现除治疗无效外,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表现为肿瘤迅速增长,体外药敏实验也表现为加药后非但药物对肿瘤没有杀伤作用。张伟认为,临床医师应将药敏实验结果作为用药前的参考指标,将传统治疗方案和药敏结果二者结合起来,以降低无效治疗的风险。

  第三,从事药敏检测的人员除了具有一般的实验室操作和组织培养技能外,还要在药理学、临床医学和计算机方面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能力训练,因此从事药敏检测的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后才能上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20 00:2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布】意大利研究出预防宫颈癌疫苗

位于意大利米兰的一家欧洲肿瘤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目前已经成功研制出了一种预防宫颈癌的疫苗,不久即可投放市场。

  据意大利《晚邮报》报道,目前全世界每年新增宫颈癌患者约45万,每年因患这种病而死亡的有20万。宫颈癌成了全球第二大妇女流行病,得这种病的大多数是50岁左右的妇女。报道说,新研制的疫苗可以有效地杀死导致宫颈癌的菌株。

  目前,这种疾苗已经通过了临床实验,正在等待国家的批准生产许可,如果一切顺利,明年初即可上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20 00:3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研究发现血液铁和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增患癌风险

美国一项研究发现,人体血液中的铁和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会增加癌症的发病风险。

  美国南卡罗来纳医科大学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流行病学杂志》上报告说,血液中铁水平升高使癌症发病风险增加了66%,血液中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使癌症发病风险增加54%,两者同时很高时,罹患癌症风险增加了168%。

  研究人员是在近20年中跟踪调查了3278人的血液中铁水平、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和癌症发病风险后,得出上述结论的。该项研究始于1979年至1982年,研究对象当时年龄都在30岁以上。研究人员测量了他们血液中铁和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并在1996年至1997年跟踪调查了研究对象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量水平及其癌症发病情况。

  研究人员认为,这一统计结果证明了科学家先前关于铁参与调节的胆固醇氧化作用会增加氧化应激的假设,而氧化应激会导致癌症的发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20 00:3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布】利用病毒破坏恶性肿瘤的新型治疗方法

提起病毒总让我们咬牙切齿,许多病毒如:艾滋病病毒、埃博拉病毒、冠状病毒都让大家闻风丧胆。但是这次病毒站在我们这边,它帮助我们消灭恶性肿瘤细胞。加拿大Oncolytics Biotech Inc.研发的药物Reolysin?利用的就是这种原理。Reolysin中含有理奥病毒(reovirus,又称呼肠孤病毒),它在被激活Ras路径的恶性肿瘤细胞中可以复制,从而破坏恶性肿瘤,但是在正常的细胞中并无明显毒害作用。

    Reolysin已经在加拿大、美国、英国进入了临床实验,治疗包括恶性神经胶质瘤、胰腺癌、前列腺癌等各种通过Ras路径激活的癌症。近期,它将会在纽约的Montefiore医疗中心进行一期临床实验。

     Oncolytics Biotech公司的医疗与监控高级副总裁George M. Gill博士称:“通过一种无害的病毒去消灭癌症是一种革命性的方法”他们公司研发的这项新技术曾经发表在Science和EMBO等学术杂志上。

    公司的首席研究官员Matt Coffey博士称:“使用Reolysin完全不会像化疗那样导致呕吐和脱发等副作用。从目前临床实验的情况来看,病人没有任何严重的副作用。也许更多人会愿意尝试这种新型的治疗方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20 00:3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布】经遗传改造的病毒有潜力用于治疗结肠癌

在第二届ESMO Scientific & Educational Conference (ESEC)上,研究人员报道的一项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单一注射一种遗传改造的病毒有潜力用于治疗结肠癌患者(已癌细胞已经扩散到肝脏)。

    在Ⅰ阶段的临床试验中,来自纽约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的Nancy

    Kemeny教授和同事检测了一种肿瘤溶解单纯疱疹病毒(oHSV)。这些病毒能有选择地杀死癌细胞而不伤害正常组织,并因此被认为是治疗肿瘤的一种有潜力的新策略。在前临床试验中,它们还能有效治疗化疗抗性癌症。

    Kemeny研究组使用的特殊的病毒株是NV1020——Ⅰ型单纯疱疹病毒的一种经削弱和改变的形式。

    在12名患有结肠癌并扩散到肝脏、对常用化疗药物产生抗性的病人中,研究人员通过动脉输入途径将不同剂量的NV1020传递到病人体内。接着,病人接受局部性的化疗治疗。研究人员发现研究中的病人普遍出现了温和或中等的副作用,但是没有病人发生疱疹感染扩散的症状:这种病毒只在一个唾液样品和两个接受了最高剂量病毒的无症状病人的血液中检测到。

    到目前为止,12名病人的平均存活时间是23个月,其中一名病人在治疗后30个月仍然存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20 00:4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白血病儿童中与治疗抗性有关的基因型

最常见的儿童癌症——白血病的治愈率达到80%,而仅仅40年前这个数字只有5%。为了进一步增加存活率,来自St. 儿童医院、田纳西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人员调查了病人的遗传如何对化疗药物的效果产生影响。研究的结果将公布在6月15日的Blood杂志上。

    研究人员调查了246名患有急性淋病细胞白血病(ALL)的儿童。这些儿童被分入两个治疗强度不同的组。具有较差的预后因子的病人(130个儿童)被分入高危组,而剩余的儿童被划分到低危组。

    在基因型分析过程中,每个儿童的正常的血细胞中的DNA被提取出来并筛选出了16种基因变异。研究的基因编码与体内化疗药物代谢和活性有关的酶,并因此可能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

    在高危组中,研究人员发现GSTM1 non-null基因型与疾病的复发有关。血液和骨髓中这种癌症的复发是治疗ALL儿童失败的最常见的原因。如果儿童还具有TYMS 3/3基因型,那么复发风险就会更高。在低危组中,没有基因型与血液中的复发有关。

    研究人员还在每个病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中寻找了白血病的证据。遗传变异尤其对药物穿透血脑障壁产生影响。在高危组病人中,VDR FokⅠ基因型与CNS(中枢神经系统)的复发有关,尤其是当与一种VDR 基因内区8基因型结合时影响更加明显。在低危组中,TYMS /3基因组是一种风险因子。

    这项研究揭示出了癌症治疗的一个新方向,即根据病人的遗传学特征进行个性化化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20 00:4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靶向治疗 书写白血病药物治疗的新篇章

曾经,白血病这个字眼似乎是死亡的一个代名词,好像机体一碰上这个病就别无选择,只有在慢慢逼近的死亡线面前无奈的等待。但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白血病已不再是不治之症。对于由造血干细胞基因的变异,产生费城染色体所致的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来说,可以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方法而治愈白血病。也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延缓病情的发展。

  造血干细胞移植有两种,一种是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使用HLA配型完全相合的健康供者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最佳的治疗方案。但是,仅有20%左右的患者有条件做造血干细胞移植。原因有多种,如找不到合适的供者,年龄太大,或其它复杂的医学因素。另一个方案是自体移植,即在经过强烈化疗和放射治疗之后使用其自身的造血干细胞。尽管这种疗法能够延长患者的寿命,但几乎所有接受自体移植的患者最终都会复发,其中部分原因就是他们体内仍留有恶性的CML细胞。

  药物治疗也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治疗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的方法。目前用于治疗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的药物有一系列,包括α干扰素(interferon-alpha)、羟基脲(hydroxyurea)、阿糖胞苷(cytarabine)、白消安(busulfan)和格列卫®(伊马替尼)*。它们分为细胞毒药物、干扰素类和靶向治疗药物。细胞毒药物通常来讲对细胞无选择性,它既能杀死健康细胞,也能杀死肿瘤细胞,对机体的损伤相对较大。注射干扰素并不能治愈CML,却能够延长部分CML患者的寿命,在使用了干扰素治疗的一些患者体内,出现了血液学反应和相对较弱的细胞反应。然而,随着慢性髓细胞白血病变得越来越厉害,许多患者开始对干扰素疗法没有反应。靶向治疗药物就像一枚子弹,能定位,只攻击癌细胞而不伤害健康细胞,它的代表药物就是格列卫。

  曾被美国《时代周刊》称之为“抗癌战争新弹药”,治疗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的特效药格列卫,已经让中国的医生和患者真正见识到“神奇子弹”的神奇。这枚“子弹“的“准头”完全取决于对肿瘤细胞内信息传导系统的了解。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是由于造血干细胞基因发生恶性变,产生费城染色体(因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发现而得名)。费城染色体会产生一种蛋白,这种蛋白具有激酶的活性,可以向细胞不断发出增殖的指令,结果导致大量的白细胞在患者体内堆积,引起消瘦、疲乏、脾脏肿大等一系列症状,体征随着时间推移疾病会进展至难以逆转的终末期。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副所长江滨教授介绍,随着对肿瘤细胞信号传导途经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肿瘤细胞内部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相互作用己越来越清楚了,特别是最近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肿瘤组织内可能存在一群具有类似干细胞功能的细胞,这群细胞数量虽然很小,但他们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复发及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针对肿瘤特异性分子靶点设计的肿瘤治疗方案,具有治疗特异性强、效果显著、基本不损伤正常组织的优点。这种肿瘤的靶向治疗是肿瘤治疗中最有前景的治疗方案。

   格列卫是世界上第一个在了解癌症病因后合理设计开发出的口服抗肿瘤药物。 它直接瞄准了癌细胞的信息“司令部”, 即恶变的费城染色体所产生的蛋白这个“靶点”,在“源头”上“短路”了产生癌细胞的“信号”。 因为“子弹”攻击的“靶点”只存在于癌细胞,所以格列卫不影响人体健康细胞的功能。

   格列卫在中国上市两年来, 医生和患者亲眼目睹了它的“神奇”。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一个体征是大量白血病细胞浸润所引起脾脏明显的肿大,是许多患者在经历各种化疗和干扰素治疗后都解决不了的问题。 然而在服用格列卫不久,脾脏就“奇迹”般地缩小了。

  当然,江宾教授更强调:不管什么癌症,要达到最好的临床效果就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慢性髓细胞白血病为例,疾病的发展可分三个独特的发展期:慢性期(通常持续4至6年)、加速期(通常持续6至12个月)和急变期(通常持续3至6个月)。江滨主任指出,随着该病的发展,其他的基因突变也可能会发生,为肿瘤的靶向治疗带来了困难。 所以提高每个人对疾病的认知,让处于疾病早期的患者能得到治疗是决定所有癌症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关资料:

  什么是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是发生于造血干细胞水平上的克隆性疾病。细胞呈恶性增生,以细胞成熟障碍为特征,临床为一慢性过程,大量白血病细胞浸润引起脾脏明显肿大以及新陈代谢增高等表现。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发病人群――慢性白血病在小儿时期较少,约占儿童白血病的3%~5%,其中主要为慢性髓细胞白血病。在世界范围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发生率为每年每100,000人中1至2例,即每百万人有20例,占成人白血病的15%至20%。中国约有2万到3万个患者。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症状――CML在婴儿时期的临床表现与成人CML有显著差别,故一般将小儿CML分为幼年型和成人型。幼年型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此型几乎皆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尤以2岁以下的婴幼儿多见。男性发病多于女性。可发生于家族性神经纤维瘤,生殖泌尿系畸形或智力低下的患儿。起病可急可缓,常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诉。成人型慢性髓细胞白血病发病年龄在5岁以上,以10~14岁较多见,很少见于3岁以下儿童。男女差别不大。多起因于多能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增殖,故粒系、红系、巨核系等多系均可受累,急变期可转变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20 00:4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布】Cancer Res:多晒太阳可防前列腺癌

如何预防威胁男性健康的头号杀手——前列腺癌?答案很简单:多晒太阳就可以了,这是美国癌症专家发布的最新研究成果。

  前列腺癌在欧美发病率极高,在高龄男性中仅次于肺癌,尤其是六、七十岁的男性很多。

  据一些前列腺手术或尸解的结果表明,50%的70岁男性和几乎100%的90岁以上男性的前列腺有癌变。只是大多数扩散得很慢,而且从未有过症状,所以不为人所知。由于人种的差异,前列腺癌在西方发病率很高,亚洲人,包括中国男性患这种癌症的概率要少很多,但是近年我国男性发病率也在增加。

  著名医学杂志《癌症研究》6月15日发表的研究文章称,美国癌症专家研究发现:男性多晒太阳比不经常晒太阳的男性患前列腺癌的几率低一半,甚至于低65%。癌症专家认为这是因为太阳光有助于降低前列腺癌的发病几率,通过晒太阳身体能够产生一种维生素D活性成分。之前有癌症专家证明维生素D能够促进前列腺细胞的正常生长,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入侵扩散。

  癌症专家对450名具有前列腺癌高发病率倾向的男性和455名没有此病的健康男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具有前列腺癌高发病率倾向的男性在经常从事户外活动一段时间后,其前列腺癌的患病率明显降低。专家同时也强调,太阳光虽然是获得维生素D的来源之一,但男性不能够一味依靠太阳光来减少自己患前列腺癌的风险,因为过多暴晒会导致皮肤癌,如恶性皮肤瘤。

  癌症专家表示将继续研究,是否多晒太阳、多摄取含维生素D的食物、服用维生素D片是安全降低男性前列腺癌的途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20 00:4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PNAS:新型药物联合战胜了药物抗性骨髓瘤细胞

由Dana-Farber癌症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发明的一种新策略已经在实验室中被证明能够高效地杀死药物抗性骨髓瘤细胞,并以一种新的方式攻击这种致死性的血癌。基于实验结果,研究人员希望这种疗法能够尽快进行临床研究。

    这种新策略是药物Velcade和一种实验性化合物的联合。这种实验性药物由麻省理工和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设计。研究的结果公布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的网络版上。研究表明这种联合的杀死病人骨髓中的抗性细胞的效率是单独使用药物的两倍以上。

    这些结果令人振奋的原因是许多病人对Velcade已经没有了反应。而在仅仅两年前,这种药物被证明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一种重要的新疗法。

    Velcade是第一个所谓的“Proteasome”(蛋白质降解体)抑制剂类药物:它通过抑制Proteasome对癌细胞产生死亡压力。但是,许多癌细胞对proteasome抑制剂产生了抗性。近期的研究表明一种可替换的蛋白处理复合体——aggresome(聚集体)在proteasome的抑癌功能发生动摇时承担这项工作的大部分。因此,Dana-Farber的研究人员认为同时抑制这两种蛋白质处理器可能是抗性产生的机制。

    Schreiber领导的研究组设计出了一种叫做tubacin的药物——它能抑制组蛋白脱乙酰基酶6(这种酶对aggresome的功能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项研究的结果为以改善病人对Velcade敏感性并克服抗性为目标的临床试验提供了一个框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20 00:46:14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疫苗可能预防宫颈癌和生殖器疣

Lancet online公布一项研究报道称,一种预防引起宫颈癌和生殖器疣病毒的疫苗可以保护9/10的妇女。

    科学家们发现该疫苗保护妇女免受人乳头状瘤病毒16型及18型的感染。这两种病毒共同引起大约70%的宫颈癌,而人乳头状瘤病毒6型及11型,则导致了90%的生殖器疣。

    研究者们对552位来自巴西、欧洲和美国,年龄介于16~23岁之间的健康妇女进行了疫苗实验。其中一半人注射了这种疫苗,另一半则注射了安慰剂。在试验过程中,妇女定期接受子宫颈涂片检查以鉴定可能的宫颈癌细胞,同时测试病毒DNA的存在。

    该病毒感染世界上近70%性生活频繁、处于某个年龄段的妇女。尽管筛查降低了罹患宫颈癌妇女的人数,癌前病变仍然需要密切控制,通常必须切除。绝大多数宫颈癌病例(占每年新增的370,000个病例中的80%)出现在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极少开展宫颈癌筛查计划。

    该文主要作者,巴西圣保罗Lugwig癌症研究所的Luisa Lina Villa说,疫苗可能极大地降低发展中国家宫颈癌的发生率。10~13岁大的女孩是理想的疫苗接种群体,她们不太可能性生活频繁,因而接触病毒的可能性不大。

    研究者们不知道他们的疫苗能保护接种者多长时间。但他们强调妇女在整个性活跃期都面临着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风险,因此接种疫苗获得的保护必须是长效的。研究者们补充说能预防生殖器疣的疫苗,可以如保护妇女一样保护男人。大规模疫苗试验正在进行之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20 00:4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转基因自然杀伤细胞能有效杀死白血病细胞

美国田纳西州St. Jude儿童研究医院的科学家研究发现了一种大量培养转基因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细胞)的方法,这样培育出的转基因自然杀伤细胞可以有效杀死白血病细胞,从而有望改善白血病的治疗。相关研究结果将发表在新一期Blood杂志上。

    自然杀伤细胞属于粒状淋巴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它能迅速溶解某些肿瘤细胞,因此开发它的抗癌功能是近年来癌症研究的重点。St. Jude儿童研究医院的坎帕纳博士认为此前用自然杀伤细胞治疗白血病的研究进展不快,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自然杀伤细胞对白血病细胞不敏感,也难以在实验室大量培养,而他们在这两个方面都取得了进展。

    研究人员首先使用了含有各种免疫细胞的血样,将其与经过转基因处理的K562人类白血病细胞混合培养。这种K562白血病细胞经转基因处理后,表面带有“4-1BBL”和“IL-15”两种蛋白质。他们发现,这种转基因白血病细胞能刺激血样中自然杀伤细胞大量生长,其数量很快达到原先的1万倍,这使得自然杀伤细胞能提纯出来。此后,研究人员对自然杀伤细胞进行转基因处理,使其表面生成能识别白血病细胞的受体蛋白。这种受体蛋白能与白血病细胞表面的蛋白质CD19结合,促使自然杀伤细胞溶解白血病细胞。

    坎帕纳博士在文章中说,他们的方法能从少量血样中培养出大量转基因自然杀伤细胞,从而使自然杀伤细胞能实际应用于白血病治疗,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接受骨髓移植治疗的白血病患者。医生可以用骨髓捐献者的血样大量培养转基因自然杀伤细胞,然后在移植手术后注射到接受骨髓移植的患者体内,消灭残余的白血病细胞。

    St. Jude儿童研究医院的研究人员将很快对患有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儿童进行临床试验。如果试验显示积极效果,这种方法会成为白血病治疗的“利器”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20 00:4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一种融合蛋白能够阻断肿瘤血供

一项动物研究结果表明:针对VCAM-1(一种肿瘤内皮细胞标志物)的融合蛋白能够阻断肿瘤血供进而抑制其生长。

    该结果发表在《国立癌症研究院院刊》(J Natl Cancer Inst 2005;705-707,733-747)上。Claudia Gottstein博士研制了针对VCAM-1的重组融合蛋白,并在三种人类肿瘤的异种移植物模型(霍奇金瘤和两种小细胞性肺癌模型)上检测了其疗效。在所有的模型上,融合蛋白均能诱导肿瘤坏死,减缓肿瘤生长,在一些动物还能促进肿瘤消退。且耐受性好,未发现系统性血栓形成效应。

    作者指出:据我们所知,由可溶性组织因子研发的针对腔内内皮标志物的融合蛋白尚属首例,并且首先证实了其诱导血栓形成导致的肿瘤坏死和生长抑制的疗效;通过检测治疗小鼠的血凝参数来评价其副作用;率先在肿瘤模型中针对人类血管发生研制可溶性组织因子相关药物。

    相关评论指出:在肿瘤组织中针对闭塞血管的治疗策略可能是有效和具选择性的,这项工作为这一观点提供了又一个有利的证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20 00:55:42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告】怀俄明州大学开发的一种目前处于实验阶段的癌症疗法

怀俄明州大学开发的一种目前处于实验阶段的癌症疗法可以通过合成“智能”颗粒来更有效地摧毁肿瘤。这种颗粒能够靶向癌细胞并在它们能被检测到前杀死它们。

    这项为期三年的研究项目设计出了一种能根除癌细胞而不伤害健康细胞的药物传递系统。这种系统用于改善癌症治疗的效果。

    这些颗粒就好像是释放到血流中的巡航导弹,能够识别癌细胞、降落在癌细胞上并扩散到细胞内。一旦进入细胞,这种颗粒就会快速分解,从而瞬时将药物准确地释放在它需要在的地方。参与这项研究的人员还有Youqing Shen、William J. Murdoch和Jun Ren教授。

    Shen专门负责研究通过化学方法使这种微小纳米颗粒具有一种对癌症肿瘤细胞壁的亲和力并将药物释放在正确的位置上。为了有效完成这些任务,这种颗粒必须能够躲过身体的免疫细胞、穿透进入癌细胞并在被识别和摧毁前释放药物。由于只靶向癌细胞,因此新的方法还能有效降低副作用。

    利用小鼠模型,Murdoch分析了对装载药物的纳米颗粒的离体和活体细胞反应。这种方法将小鼠的肿瘤数量从60个减少到了10个,而传统疗法只能从60个减少到30个。

    虽然这种治疗系统在获得FDA批准并投放使用前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以及更多的资金投入,而且它也不可能的完美的,但是它能够延长生命并且确实是一种新颖的方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20 00:5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研究发现蜂毒素可抑制肝癌细胞增殖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中医科近日在提取高纯度蜂毒素的基础上,开展了蜂毒素抗肿瘤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的研究,发现蜂毒素可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并且减少增殖细胞中核抗原(PCNA)阳性细胞的表达,影响细胞周期的比率,为蜂毒素临床应用于抗肿瘤提供了实验依据。

    蜂毒素是蜂毒的主要活性成分,约占蜂毒干重的50%。近年来,随着蜂毒分离、提取、纯化技术的不断提高,对蜂毒素的功能及作用机制的研究也日益广泛。有研究表明蜂毒素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影响细胞的信号传导系统,诱导细胞凋亡,并具有抗菌、抗病毒及抗肿瘤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

    研究人员采用台盼蓝染色法测定细胞的生长曲线,四唑盐比色试验测定细胞增殖的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PCNA的表达,观察蜂毒素处理前后肝癌细胞SMMC7721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蜂毒素可明显抑制肝癌细胞SMMC7721的生长、增殖,PCNA阳性细胞表达率随着蜂毒素剂量的增加而降低,经蜂毒素作用后的细胞周期表现为S期细胞增加,G2/M期细胞减少。

    研究人员介绍,以往的研究显示,大剂量蜂毒素在体外对多种肿瘤细胞有极强的杀伤作用,而小剂量蜂毒素具有明显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本实验结果显示,4、16微克/毫升蜂毒素对肝癌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4微克/毫升蜂毒素处理组经台盼蓝染色发现细胞坏死率不足1%,说明此浓度的蜂毒素对SMMC7721生长的抑制不是通过细胞毒作用,而有可能是通过细胞凋亡途径。进一步研究表明蜂毒素可以显著降低PCNA的表达,并与浓度呈负相关。PCNA对细胞周期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其合成和表达与细胞的增殖状态密切相关,蜂毒素对SMMC7721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有可能与PCNA的表达降低有关。

    另外,鉴于肿瘤的特征之一是细胞周期异常,使肿瘤细胞无限增殖,因而肿瘤治疗的中心环节就是干扰细胞周期,从而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本实验通过流式细胞仪观察了蜂毒素处理后细胞周期变化,发现4、16微克/毫升蜂毒素可影响SMMC7721细胞的细胞周期正常移行,阻止S期细胞进入G2/M期,造成S期细胞聚集,G2/M期细胞减少。

    研究人员指出,蜂毒来源丰富,作用广泛,生物活性强,是医药和生物工程方面的重要原料。但蜂毒在肿瘤临床应用方面尚受到一些毒副作用的限制,随着蜂毒素提纯技术的进步及对其结构、剂型改造研究的深入,蜂毒在肿瘤的临床治疗方面的价值将会越来越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21 00: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学】开放性和显微外科的椎盘切除术有什么不同 ?

使用METRx TM系统的显微外科椎盘切除术使用相当小的切口,通常只有一英寸(2.5厘米)长。这种手术只需要在腰部开一个小通道到达椎间盘突出位置的小通道。相比之下,开放性椎间盘切除术要开相当大的切口,并且要从脊柱上剥离肌肉以便医生能看到椎间盘突出区域的位置。在实际手术过程中,去除突出椎间盘的碎片在这两种方法都非常相似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21 00: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如何对截肢病人进行敷料包扎

一般多用弹力绷带,使用很方便,敷料可以U型使用,配合棉垫效果更好,当然,盲端的弹力袜也是很好的选择,如果是闭塞性脉管炎的患者截肢后可不用弹力绷带,局部稍微加压就行了,不能过紧 ,以免末端缺血坏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21 00: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关于色素沉着性滑膜炎

色素沉着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以膝关节多见,其发病原因不明。
目前主要有以下观点:(1)局部脂肪代谢紊乱;(2)外伤;(3)局部滑膜的慢性炎症;(4)肿瘤样变性。以肿瘤作为色素沉着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病因在近年来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并认为色素沉着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是良性的肿瘤性过程,是滑膜成纤维细胞和组织细胞的瘤性增殖 。
Granowitz等人曾将此病变分成两种类型:(1)弥漫型;(2)局限型 。
在临床工作中应行MRI与半月板损伤相鉴别。
色素沉着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治疗:
1,目前倾向于行病灶清除即可取得良好效果
a,关节镜,尤其是局限型色素沉着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关节镜可作为首选。
b,对弥漫型色素沉着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则以开放手术为宜。在弥漫型色素沉着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治疗中,暴露充分,滑膜切除彻底,是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的关键 .
2,辅助放疗则可明显降低复发率。但是放疗的方法并没有得到太多的认同.是基于以肿瘤作为色素沉着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作为病因.放射疗法的潜在缺点是关节僵硬,伤口及骨移植生长愈合慢,特别是年轻人中有诱发肉瘤的可能。以文献的报告,放疗有一定效果.但是具体作用机制不完全清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21 00: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布】显微外科的椎间盘切除术的切口有多大 ?

用通道管来建立一个到达脊柱的椎间盘突出部位的通道,通道的直径是1.6厘米。皮肤实际的切口要比这个稍微长一点,但通常只有一英寸(2.5 厘米)长。这种手术使用“肌肉劈开”的方法,所以通道管是在腰部肌肉的一个小通道通过而不是象开放性椎间盘切除术一样从脊柱上剥离肌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21 16:5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挑战arth、走!!!两大所谓医学垃圾

针对于arth、走!!!两大医学垃圾在ABCDV学桥网对于我无耻的攻击,为了维护医学界的荣誉,特向arth、走!!!两大医学垃圾宣战,既然,arth、走!!!自诩为医学专业人士,并在医学和生物科学论坛对我所发的帖子予以及其不负责任的攻击,那么请arth、走!!!这两大医学垃圾也在医学和生物科学论坛也发一点医学专业相关的学习体会,临床经验,医学生带教经验等等,也为广大的医学生尽点力!希望arth、走!!!两大垃圾别当缩头乌龟,大发与专业无关,无益于学习的帖子,继续垃圾的荣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21 18: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剧烈活动后左膝关节疼痛不适20余天

男性,32岁,剧烈活动后左膝关节疼痛不适20余天。
20天前跑步时出现左膝关节疼痛不适,性质为胀痛,无游走,无局部发热感,伴左侧小腿及左踝关节紧胀不适感,休息后缓解,未诊治,此后未再进行剧烈活动。1天前跑步时再次出现疼痛,比以前有加重,上下楼时显著。病后无发热,无头晕头痛,无腹痛腹泻,两便正常,睡眠饮食可,体重无明显减轻。
既往体健,否认其它传染病史,无药物过敏史,1997年曾行兰尾切除术。
查:一般情况可,T:36.8, P:68/次,R:12/分,BP:120/75mmHg,心肺阴性,肝脾未及,腹部未见明显异常.脊柱四肢未见畸形.左膝关节无红肿,膑骨下压痛(+),外侧纫带附着点处压痛,其(-)
血尿便常规正常,胸透未见异常,心电图正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21 18:3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与治疗---唐天驷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与治疗
唐天驷 姚啸生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骨科

有史以来,人类一直未能摆脱腰痛的困扰。在圣经和希波克拉底的著作中都可见到对于腰痛的描述。同时,腰痛对于人们健康和生活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Jackson的调查表明在工业化国家中,53%的轻体力劳动者和64%的重体力劳动者有过明显的腰痛病史[1]。但遗憾的是,对于腰痛,从基础到临床,从诊断到治疗,都存在众多的争议和待明确的问题。这在椎间盘源性腰痛(Discogenic Back Pain DBP)中也有充分的体现。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定义及分类
椎间盘源性腰痛(Discogenic Back Pain DBP)的定义一直未能统一,文献中广泛存在使用混乱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对诊断及治疗方法的评价。
Schwarzer(1995)[2]认为椎间盘源性疼痛(Discogenic Pain)是指源于椎间盘自身的疼痛,有别于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所带来的根性痛。
Saal JS(1995)[3]认为DBP可定义为“化学介导的椎间盘源性疼痛”,疼痛呈烧灼样,无根性痛,偶有放射学检查异常表现。
按照Zdeblick的分类[4],DBP则囊括了椎间盘内破裂(internal disc disruption IDD)、退行性椎间盘疾病(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 DDD)和节段性不稳(segmental instability)等疾病。其中与IDD同义的疾病包括了纤维环撕裂(annular tear)、椎间盘内紊乱(internal disc derangement IDD) 、疼痛性黑间盘病(painful dark disc disease) 等。与DDD同义的疾病包括了腰椎关节僵硬(lumbar spondylosis)、孤立性椎间盘吸收(isolated disc resorption)等。节段性不稳是指在静位和或动力位X线摄片有不稳的表现,包括了退行性腰椎滑脱、骶骨前移和退行性侧弯等疾病。Zdeblick的定义可以理解为所有不以神经组织受压(除外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等)为主要表现的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都可包括在DBP中。
本文沿袭Zdeblick的分类,论述IDD和DDD的诊断与治疗,由于节段性不稳的诊治方法与前两种疾病差别较大,本文未述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ABCDV网站,版权所有:北京佳景时代文化有限公司 ( 京ICP备19037940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322 |||| 工信查询网址: https://www.beian.miit.gov.cn )

GMT+8, 2024-11-28 22:33 , Processed in 0.088996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