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V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040|回复: 79

由凯泽斯劳滕工大的Electrical Engineering谈开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20 02:55: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先说明一下,我想在这里提供一些客观的信息,并不是想说服谁放弃什么学校来凯劳,大家自己做决定。

也希望大家不要通过短消息和msn之类的方式联系我,有问题在这里提就可以。谢谢。

凯劳的ee特殊性在于授课,不同于一般的英语master专门安排英语师资,这里的master学生是混入diplom学生中一起听课的,也就是说,除了第一学期一两门热身课,剩余的专业课和2个学期的实验基本是德语操作的。最后的毕业论文可以选择英语或德语。

录取时的语言要求只是托福成绩,上课用德语。这中间的差距只能靠德语课弥补。所以他要求没有德语证书的学生提前2个月到校接受强化训练,同时在第一学期末的时候设德语考试。

刚才说到了,不需要专门配备师资。这就又形成了凯劳master的一个特点,专业方向自由选择,课表自己制定。大家可能注意到了,其他master项目在标题里都明确注明了方向,例如基尔的digital communication,而凯劳只是叫ee。因为他下面的5个方向通信,自动化,微电子,数字电路和能源都可以作为master的方向(事实上是7个,因为diplom里还有allg Elektronik和Mechtronik)。申请时的你填专业方向不是定死了的,只供系里统计用。在第一学期末的时候才是真正选择方向。那个时候你可以根据你的兴趣,系里的师资,就业的前景选择适合你的方向。另外课表自己制定,并不是完全自由,只是说在你本来方向的基础上进行一些跨方向的组合。比方说数字电路Informationsverarbeitung,你可以像最常见的那样同微电子结合成计算机工程,也可以同通信工程结合往数字通信方向发展,或是结合自动化搞工业驱动。甚至还可以到别的专业学你感兴趣的课,比方说计算机专业的Hardwarenahe Programmierung和System on chip,再加上前面的微电子和数字电路,就是正宗的计算机工程了。

总之,德语使得这些都变成了可能。只要你语言方面能跟得上,凯劳的master会提供十足的发展空间。

顺便说一下,karrier杂志最近的一次排名,电气工程里凯劳表现很好。但我认为那个排名过多考虑了用人单位的意见。从学术角度来说,凯劳应该只是前十里后半段,毕竟是个小规模大学。

未完待续
 楼主| 发表于 2007-5-20 19: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一篇好文"一个电子工程师的经验之谈 "


    “工程师是科学家;工程师是艺术家;工程师也是思想家。”一位伟大的工程师曾经提出过这样的一段感言。不错,工程师是利用自然科学来创造工程的人。工程既是物质的也是思想上的。许多不朽的工程,伟大的发明以及出神入化的技术方案,许多人往往只看到了他们的瑰丽,而作为工程师则更应该看到设计的灵魂。因此我们应该深入的理解“工程师也是艺术家和思想家”。工程设计的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也是工程师思想的结晶。一部精密的机械设备,一个高效而又健壮的程序,一个复杂而又无懈可击的电路,这些都反映着一些杰出工程师的思想和灵魂,有时你甚至会认为他们的生命已经融入到设计中。

    成为一个杰出工程师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热爱自己的职业”。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许多优秀的电子工程师都是从小作为电子爱好者的。爱好不仅要体现在行动中更要深入内心甚至深入骨髓。有许多人问:“每天应该花多长时间在学习中和工作中。”可以肯定一份耕耘就会换来一份收获,但作为工程师和科学家想取得成功并不是比赛谁花的时间最多,而是看谁付出了更多的“思考”。不要以为一个学生坐在自习教室里看了多少小时的书就是“勤奋”,也可能比呆在寝室里的学生还要“懒惰”。也就是说“勤奋”是大脑的勤奋,而不是身体和和形式上的勤奋。我学电子也差不多有15年了,也发现了很多问题。一次别人问我你每天花多长时间来工作。我回答他:“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几乎都在思考。”不夸张的说我的很多工程构想都是在梦境中诞生的。每天早起床后刷牙的时候、上班的路上、吃饭的时候甚至和别人谈话的空闲瞬间都有可能诞生灵感。当然热爱工程师职业的前提是一定要能领略到工程和自然科学中的美感。一个优秀的工程师同时也是一个热爱科学的人,从科学的常识到科学的精神都会渗透到他的生活中。一次我看到一位教研室里的老师安排答辩的顺序,尽管这位老师在机电领域写了很多的书也在所谓“理论领域”有很多建树,单从他安排这样一个简单的顺序来看,他并不是个理论很高的人。因为在我看来他的工作方法是效率极低的。换句话说就是在他的生活中没有科学的精神可言。

    一个工程师和科学家在生活中也是工程师和科学家。这个问题引出后我们要提到的是培养自己的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习惯,深度和广度,以及思维方式和思维素材的选取。成为一个工程师确实有很多品质是天生的和决定性的,学校的培养和自己的努力也只是一些辅助措施。一个人曾经问我一个关于感性负载的问题,其实我心理很清楚他并不理解这里面最基本的物理概念,首先对电感的认识就不是用语言和数学公式能解释得了的。所以物理学和数学的基础是对工程师有很高要求的,这里所提到的物理学和数学是指一种最基本的认识而不是停留于表面的文字和公式。我可以推断这个人不太适合作工程师,其实他提出的问题都真真切切的存在于生活中,抬头看看日光灯的启动,或者当你看到电源插头的放电瞬间。可这每一个瞬间都被示为理所应当的话就错了。那样当牛顿看到苹果落地时也会感觉理所应当的。

    每个人的思维着眼点和注意的方面都不相同,很多人从小就会将注意放在自然科学之上,这些孩子中有很多就是未来的工程师。比如一个10岁的小学生看到一幢大楼,他会马上考虑大楼是如何建造的,塔吊又是怎么一节一节接起来的,那么高的大楼外墙的玻璃是如何安装的。另一个孩子会想工程师真伟大,还会想到一些诗句来抒发内心的感受。显然两个孩子一个可能更适合作工程师另一个适合成为文学家。所以人们经常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有些人的长处和思维方式在工程师职业中无法发挥,可中国教育的教条化却无法让每个人都能做自己喜欢的专业。我的一个大学同学是文学爱好者,对中国历史和社会有许多见解,阅读广泛文笔也好,可偏偏学了电子这个专业,这不是人才的浪费吗。所以工程师和科学家在生活中也是工程师和科学家,而不是工作时和端起书本时才是。很多学生很努力的去学习,可一直无法入门就是这个原因。当拿起书本时发现一个问题或者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他们会努力的解决,可放下书本就不会再自己提出问题和独立的思考了。

    我从来不认为中国的教育是真正的“教育”,书本、试卷、分数、所谓的答案都是教条的,就好象一条生产线给每个经过其中的学生盖上一个学历的烙印。将创造性和个人的特长统统抹杀,再加上长期以来的教育大跃进和人才评定标准的偏差,无数天才失去了发展机会。本来没有那么多的教育资源却非要扩招--扫盲。将大学教育至于尴尬境地,应届生就业就是最好的例子。所以请不要抱怨工作机会少,中国是非常缺乏工程师的呀!缺到让很多公司开始“呐喊”的程度。工程师的缺乏又和应届理工科毕业生的过剩形成矛盾。所以你不要以为学习成绩高就能成为一个好的工程师。要清楚的认识到学校的教育和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

    工程师要有“自己的思想”,很多学生在读书过程中养成了一些很不好的习惯。比如思考深度不够,和不会独立思考。一个公式放在面前能做题,能考试就OK吗?自然科学好比一个花园,一些科学巨匠写下了无数“不朽的文章”来描述它。数学公式就好比文章中的文字和句子,只是做文字游戏或者简单的背诵有什么意义吗?请问问自己你对这个“大花园”了解多少。你闭上眼睛能想象出这个花园的景象吗?记得我曾问一个大四毕业设计的学生你物理学的怎么样。他回答我“还好”,可又补充说“就是公式忘了”。工作中他看到我随笔可以写出很多方程,惊讶的说我的记忆力真好。我说“我根本就没背过公式”。因为我记得“花园”是什么样的,即使哪位大家用什么词汇描述的“花园”我记不清,可我依然能清楚的描述出来。这才是理论,理论不是指“文字”和公式而是前人的思想。

    许多学电子的学生说模拟技术难学,我告诉他们其实学好模拟技术并不是要学好模拟电子本身。世界本来就是模拟的,所有的物理量都是模拟的,这就是模拟。所以你对自然科学的最根本看法和世界观直接决定模拟水平的高低,也就是物理学水平的高低。我的意见是:不要以为拿着模电书学下去就能有本质的改变,一定要提高对事物的认识和对自然科学的理解,提高对模拟量的驾御能力。重要的是思维方式,和对概念的感性认识。

    思考问题要有深度,思维的深度是一种习惯。有些人总是喜欢点到为止,他甚至没有意识到我还可以再深入的思考。作为工程师和科学家要培养深邃的思考习惯。一些学生看到一道物理题,认为作对就好的人居多。可你是否发现了其中的内在联系,甚至从考点中受到启发。有很多高中学生喜欢做大量的习题,结果效果却不理想。就是因为这些学生只是在“做题”,没有付出更多的思考。所以工程师要注重概念性的思考然后深入进去。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工程师要重视实践,自然科学不管发展到何时都离不开实验。电子学本身就是为了指导工程实践。所以不要谈空洞的理论。现在很多院所都面临这样的问题,总是谈一些空洞的理论,甚至错误的但还不以为然的理论。实践可以提高对自然科学的认识甚至改变着我们的世界观,只有这种认识提高了才可能创造和应用有价值的理论。我们不要“玩弄理论”,但要重视理论。理论是思想,是认识,不是公式和文字。

    另一方面,我们还要重视理论。因为你是电子工程师,而不是电子爱好者。工程师要从整体到细节全面的把控你的工程。人做事是一定要犯错误的,工程师要将这样的错误减到最少。因此全面的理论和对工程对象的认识是必须的。一些从电子爱好者出身的工程师比较容易忽视理论,认为把东西做出来了就可以。当然是要把东西作出来,但我们最终是要掌握尖端的技术,推动中国科技的发展。不可能象电子爱好者那样拿过别人的图纸来“制作”了事。IT技术发展迅速,理论的发展也非常迅速。我们一定要接受潮水般的新观念和新技术,工程师必须有全面而又坚实的理论作为后盾。我们学习信息技术就好比盖一座大厦,我们可以很快掌握流行的开发工具和技术--可以盖个比较高的大楼,可是没有全面坚实的理论作为地基,是不可能盖成摩天大厦的。

    而且理论体系一定要完整,IT技术本身就是多学科交叉产生的,他已经涉及太多的东西了。所以在这个行业内如果掌握更多更全面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搞硬件的往往容易忽略软件方面的东西。现在哪里有离开软件的硬件和离开硬件的软件呢?而且一个工程师不仅要懂得本

    专业的知识,还要有广泛的自然科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出色的工程技术人员。

    培养自己的学习方法也是工程师的必修课。知识爆炸的年代里,仅仅靠学校里学来的一点皮毛想成为优秀的工程师是不可能的,90%的知识都要靠自己去学习。很多学校刚毕业的学生并不会自学。拿过一本书来一阵看,看不懂就咬牙看下去,最后仍在一边。其实自学是非常讲究技巧和方法的。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好办法。我通常把知识分成几类:

1.基础知识 ----包括数物化和专业基础。

2.流行的技术 ----比如潜入式系统开发,大家都在做的技术。

3.未来将要流行的技术 ----比如生物DSP技术,就是你对未来的预测。

4.我要用到的技术 ----就是你工程中急需使用的。

5.其他学科的重要进展 ----紧跟科技发展的脚步是必须的。

    我通常均匀的分配时间,而不忽略任何任何一个方面的进展。这样才能保证知识体系的不断更新和扩充。这只是宏观上的精力分配。具体的学习过程当然因人而定,但一定要有战略的进行。工程师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计划有步骤的去执行。逻辑不仅仅是体现在程序中更要体现在学习和生活的进程中,也就是做任何事都要科学的安排时间,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方案。大家可以参考“大脑思维图谱”的方法。

    工程师做事要严谨求实。神州飞船由多少复杂的系统构成,如果每个部件都有99.9%的成功率,恐怕到最后返回的时候连一半的安全性都谈不上。所以工程师一定要严谨,从整体到每个细节都要有足够的重视程度。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就是这个道理。工程师不能接受“差不多”这样的词汇。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这是工程师最基本的素质。一次公司里的一个工程师拿了一块作好的超声前端板交给我,并说板已OK了。可当我问他信噪比如何时,却回答我“差不多”。我理解差不多就还差,让他拿回去什么时候不差了再交给我。所以工程师要用指标说话,要用实践说话,差不多不是工程师的嘴里应该出现的词汇。

    工程师还要注重积累,一个好的程序员和电路设计师就是一个好的收藏家。不仅收藏自己的智慧结晶更要收藏别人的智慧结晶。IT技术领域有无数的巨匠和天才将他们智慧沉淀于现代科技之中。所以我们要不断的积累好的做法和前人的思想。你的周围会有很多人的很多东西值得你学习,你应该将这些作为财富积累起来,总有一天会发挥出作用。另外我们学习的不仅是简单的知识更是前人对知识的理解和对工程的看法。比如每个人眼中的电阻都不相同,你要主动去了解高手眼中的电阻是什么东西。

    工程师不要过分的将注意力放到开发本身而看不清“开发”。这样的话听起来有些绕口,但其实很简单,就是要在一定的高度上看整个开发过程,而不要陷入某个具体问题无法自拔。不识庐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就是这个道理。尤其是遇到问题后容易出现无法自拔的现象,结果一头雾水什么都是一团糟,这时就需要从

    更高的角度从新审视问题,找到突破口,而不要钻了牛角尖。

    工程师不要轻易问别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同样重要。有一些同学会经常向老师提出问题,这也是好事,说明某某学生爱学习。可我们并不提倡这些,相反的如果能自己解决问题才是最好的。要学会独立的猎取信息和知识,并从其中得到自己判断。每个人在工作中都会遇到很多问题,在学校的时候有老师去解答,在工作单位又有谁能解答呢?或者当你做的是最尖端的技术时你能去问谁呢!所以工程师要有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要做思想上懒惰的人。中国教育往往要求学生考出高分,答对答案就是好学生。所以老师告诉的答案只要记住就OK。可老师告诉你的答案能说明你自己具备了解题能力吗?请不要相信这样的分数,至少它无法反映你的真实水平。

    工程师要有《亮剑》精神。用都梁的话说,古代剑客明知对方是天下第一剑客,明知是死也要亮出宝剑,没有这个本事就别当剑客。“尽管敌强我弱,尽管身陷重围,我们也要亮剑”。工程师也要敢于挑战对手,敢于战胜自己。一项工程如果连做都不敢做还能谈成功的问题吗?成功是一种习惯,一种来源于自己的信心。战略上轻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工程师即要有个人英雄主义情节又要能融入团队。出色的个人能力和人格魅力是何等的宝贵。我们在崇拜盖茨和乔布斯的同时不要忘记他们身后庞大而又高效的研发团队。以一戟之力完成霸业的英雄已不属于这个时代。所以团队的合作才是创造神话的必经之路。

    工程师要有发展的眼光,不仅要能在复杂的技术和市场面前游刃有余,更要对未来的发展态势做出精确的展望。只有比别人想的远才能比对手走的更远。当然这与坚实的基础和勤奋的思考是密不可分的,在群雄逐鹿的当今IT界,恐怕需要更多的胆识才能做到。要不断的关注技术和市场以及其它领域的发展,什么时候这种关注放松,什么时候就会被竞争所淘汰。

    要在竞争和解决问题中体会生活,研发和竞争是每个工程师不可避免的现实。大家每天都会遇到新的困难,可这才是工程师的生活,要轻松的活在这些问题之中,并体会其中的快乐和成功时刻的兴奋。很多工程师抱怨说做研发太累了,这里的“累”是一种心理的感受,工程师的职业就是不断的克服困难迎接新的挑战。我刚开始做研发时也整天愁眉不展,可现在同时做几个大的工程,同时面对几十个技术难题,我觉得自己每天因为能做这样的事情而感到非常的快乐和充实,如果哪天自己没事可做就会觉得很不适应,总要找些问题来思考。

    中国的未来需要太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科学家,我在此向所有从事或者有志从事科技工作的工程师和科学家致敬。我们为了民族的振兴,为了中国科技的腾飞而努力工作,拜托大家了。我只是给年轻的同学和同志们谈一下自己的见解,片面之处请大家原谅。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20 03: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干脆你设立一个专门的课程介绍讨论帖子好了,把什么凯泽,rwth,洪堡,康大,都包含到那个帖子了。那样我也可以写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20 03:45:14 | 显示全部楼层
除了康大好像目前为止也没有什么课程介绍的帖子。而且康大的那个,呵呵,我觉得课程介绍和饭馆拉客人应该还是有点区别的。

对于凯劳一直想写点东西,我当年很想了解信息的时候,别说找前几届的人问了,连个同去的都没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20 03:4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凯泽这个项目应该有不少中国人把,我多梦时候的同学就是从这个项目转学来的,04年的时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20 03:4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也有这个想法,不过还是回避不了敏感的字眼,避免引起口水,还是只能让了解的人单独找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20 03:50:17 | 显示全部楼层
等你找到工作了,个人差距一拉大,口水就没了,反而是佩服和羡慕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20 03:5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我就成莲蓬头的下场了。。。。
一直都要低调,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20 04:01: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扯了,补充几句我的了解,

凯泽学校来说还是很不错的,就地里来说,是整个莱法州理工学术的中心,好像工科综合性大学周围离得最近的就是tudarm,还要1小时40多分钟的路程。因此周围的一些技术企业,都比较喜欢要凯泽工大的人,比如曼海姆的几个大企业。

其次,凯泽的ee本身实力不错,而考试变态的并不多,是个能按时毕业的地方。

这个项目算是比较早开设的国际课程,模式比起其他学校比较特别,但是对将来就业,确实很有利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20 04: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扯也没关系,反正是我的帖子,你的版块,大不了扯完删了。
凯劳的项目也有先天的弱点,也是因为他这种特别的模式。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回头我会谈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20 04:25: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20 04:34:08 | 显示全部楼层
哦,楼上的对, s bahn1小时多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20 04:41:36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schwert]扯也没关系,反正是我的帖子,你的版块,大不了扯完删了。
凯劳的项目也有先天的弱点,也是因为他这种特别的模式。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回头我会谈到。[/QUOTE]

那我先谈点不足把

第一,缺少宣传力度,反而因为红楼事件,让人对凯泽的学习难度产生了一点消极的影响。
第二,也正是因为对德育的要求,迫使一些学生转学,虽然可能几率很小,但一定程度上也会扼杀了这批学生里中有技术特长而无语言特长的精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20 04:43:49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liangshine2003]哦,楼上的对, s bahn1小时多点。[/QUOTE]
先看得google earth比较了下 :p
卡大就比达姆近了那么一点点 :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20 04:44:47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liangshine2003]那我先谈点不足把

第一,缺少宣传力度,反而因为红楼事件,让人对凯泽的学习难度产生了一点消极的影响。
第二,也正是因为对德育的要求,迫使一些学生转学,虽然可能几率很小,但一定程度上也会扼杀了这批学生里中有技术特长而无语言特长的精英。[/QUOTE]
红楼事件是wa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20 04:53: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中国女生在凯泽工大的高楼上跳楼自杀。据说人都毕业了,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20 04:54: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中国女生在凯泽工大的高楼上跳楼自杀。据说人都毕业了,哎。。。。
其实我觉得肯定有很多因素在里面,否则不至于这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20 04:5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殉情 还是 怎么
你是凯泽的吗
就知道那的球队曾经辉煌
现在可喜到乙级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20 05:0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是,不过离得倒不远。

球队么,其实降级是注定的,有兴趣可以去足球版探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20 05:05: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20 05: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事件我是第二目击者,当时正好经过,第一目击者跑过来问我救护车电话号码。人就在不远处躺着,胆子小没去看直接走了。

官方解释是抑郁症。

这两天又有了个白楼事件,也是个女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20 12:4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那请问LZ开头两个月的德语强化班是必须上的吗?我问过我德语专业的朋友,意见是在国内打下基础,一个暑假,努力一下,达到A2的水平,然后再去德国.这样的形式,凯泽允许这样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20 14:59:1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要打基础为什么不现在打呢,拖到暑假不是晚了吗。那1000欧元不只包括2个月的德语费用,还有后面一学期或一年的德语课以及开始阶段专人帮助找宿舍和接待,游玩的总体。因为都是暑假里的人工,所以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20 15:53:17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说凯劳的DSI考试,这个考试以口试形式为主,基本上是做个vortrag然后就算过了。稍微上点心学的人第一学期之后都能过。难度我看也就是DSH的一半。这个考试是凯劳自己设立的,只是为了校内的一些master项目和博士服务,证书拿到外校也不被承认。很多master是过了DSI就又回到了英语环境,DSI考试只能被视作一门外语课。而一旦过了DSI,再想参加DSH培训和考试就要另外交钱。再考虑到课程越来越紧,第一学期为了求稳参加了DSI的人很少会再去考DSH。这个项目到现在9年了,据我了解就我一人过了DSH,除了diplom转master的学生。

而在德国,外语课的观念要纠正过来。不像国内学英语只是一门课,过了就行了,在德国学德语,是为了生活,工作,事业。一次延签证的时候我经历了一件事,一个中国博士因为不会德语,被接待处的老太奚落。撇去这个老太的职业操守不谈,这样的事情在德国是很多的。我在不会德语的时候多少次吃哑巴亏,受窝囊气,想起来真是一段黑暗时期。话说回来也正常,德国本来就是德语国家,老百姓不会像你一样international。怪谁呢,就怪自己是个不会德语的软柿子。工作也是一样,最近找工作,放眼望去工作位置描述全是德语的,其他的求职网站,求职培训,招聘会,没有一个不是德语。英语岗位比德语岗位大概差了一个数量级。一个普通uni或fh的学生可以在申请一个岗位时轻易打败一个名校的英语master,因为那个岗位是德语写的,英语master压根就没敢申请。事业就更别说了,很难想象万钢只会英语会有如今的成就,凯劳et的系主任liu,18岁就来了德国,一口德语也是出类拔萃,他的教学组是这里最牛的之一,人多财多项目多。为什么会这样,难道专业不是最重要的吗?专业确实重要,但是更多时候,决定你综合能力的不是你的最强处,而是最弱处,就像水桶一样。在中国笨嘴拙舌的人业务再好也吃不开,德国也是一样的。

所以德国留学的痛苦之一就是脑子里始终得有一根筋,学德语。即使你被大学录取了,即使你考试门门1分了,即使你毕业了,即使你找到工作或读博了。任何时候都得提醒自己,"我还有一门德语课没考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20 15:56:5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Uni Kaiserslautern关于EE的网页:http://www.eit.uni-kl.de/mplus/

有些疑问,希望LZ能解答,谢谢。

其中,在http://www.eit.uni-kl.de/mplus/Program/Curriculum.htm中提到:
“At the latest after the second semester the students have to prove their German knowledge in an examination.”
是不是说德语考试是每年两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20 16:01:5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学期结束时考DSI,没过的话第二学期再考一次,必须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ABCDV网站,版权所有:北京佳景时代文化有限公司 ( 京ICP备19037940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322 |||| 工信查询网址: https://www.beian.miit.gov.cn )

GMT+8, 2024-11-24 21:50 , Processed in 0.116007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