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V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167|回复: 11

旅美散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2-8-30 17:0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旅美散记(一)
经过十余个小时的飞行,我们终于达到观光的第一站——旧金山。
旧金山是美国西部三大港口城市之一,面积约为120平方公里,南部属于加利福尼亚州圣马提奥县,东部和东北部是海湾,西部和西北部地处太平洋水域,整个城市坐落在一片山地上。著称于世的“硅谷”就在旧金山至圣何塞之间长48公里,宽16公里的地带上。旧金山春秋两季温和多雨,夏季凉爽,冬季温暖湿润,每天有三分之二的日照时间,年平均气温11——17摄氏度,称得上是个四季如春、景色宜人的游览胜地。
旧金山国际机场位于城南七英里处。从这里,我们踏上了神奇的美利坚国土。规模宏大的旧金山机场,是美国西海岸最重要的航空港之一。如果站在高架立交桥上你会发现整个机场就象是座城镇,到处呈现着一派繁忙的景象。接团的导游介绍说,在这个用山东青岛生产的水泥改建过的机场里,平均每28秒钟就有一架飞机起降,可见其是繁忙至极。
旧金山市政厅是我们参观的第一个景点。远远望去,通体银白的市政大厅与厅前的绿色草坪相映生辉。市政厅主楼上端,高耸着装饰精美的穹顶,下方群楼向两翼对称展开,其整体气势酷似一只振翅欲飞的苍鹰,这或许是意在体现旧金山市民蓬勃向上的精神。其建筑风格豪华、典雅,与周围简洁、明快的现代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给人以鹤立鸡群之感。我们穿过马路,拾级而上,鱼贯进入大厅。环顾厅内四周,那豪华的装饰 ,典雅的陈设,精巧的布局,营造出一种金碧辉煌的视觉氛围,令人眼花缭乱,漫步其间仿佛走进了古罗马帝王的宫殿。大厅的左侧是供游人参观的展厅,玻璃展柜内陈列着反映该城发展历史的文物,吸引着各种肤色的游人驻足观看。我独自在展品前搜寻,企盼发现当年华工开发旧金山的遗物,但结果令人失望。值得一提的是,市政厅既是行政官员的办公地,又是向公众开放的游览景点。除了大厅右侧入口处设有安检外,并无荷枪实弹、戒备森严的岗哨。当地市民和外国游客无须办理任何手续均可自由出入。这里的执政者用这种开放式的管理来增强当地市民与官员之间的亲和力。当我们走出大厅的时候,一对幸福的情侣正在亲朋好友的簇拥下拍照。据说这是当地的一种习俗,凡在市政厅办理完结婚登记手续的新婚夫妇,都会在它的门前合影留念。此种情景着实为市政厅平添了几分祥和的气氛。
参观结束了,我顺着原路返回,可此时马路上的车辆骤然增加。这是一段既无红绿灯,又无斑马线的道路,我只好无奈的驻足路边,等待横穿马路的机会。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就在这一刻,马路上的过往车辆全都在十米开外嘎然而止,只见车中的鬼子们以手示意让我通过。我飞也似的穿过了马路,此时车中的鬼子用英语连声道谢。事后有人告诉我,美国的交通规则本来就是如此。在后来的游览中我又验证过几次,屡试不爽。原来,鬼子们“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是仅仅只挂在嘴上。
接着,我们驱车前往旧金山艺术宫、金门大桥、海湾渔人码头等处观光游览。
据说旧金山艺术宫是美国历史上一次大型博览会的遗迹。艺术宫依水而建,风格古朴而雄浑,高大的廊柱上装饰着精美的浮雕,凝重的廊拱托起弧形的穹顶,浅黄色的宫壁上印迹班驳,镌刻着岁月的沧桑。放眼望去,参天古木环抱中的艺术宫倒映在清澈的水面上,三三两两的白鹅在碧水中悠闲的游弋,不时发出悦耳的叫声。见此情景,你会情不自禁的吟诵起“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唐人诗句。湖心喷泉喷射出的高大水柱,晶莹剔透,象是一簇巨型的冰挂定格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此时,一群白鸽飞速掠过湖面,转眼间又消失得无影无踪。站在芳草茵茵的碧水湖畔极目远眺,依山而建的豪华别墅鳞次栉比、一望无际。这里既没有繁华都市中的喧闹,也无旷野中的寂寥。恬静的环境、清新的空气、典雅的房舍、构成了一幅迷人的风景画,置身其中令人流涟忘返。
来到金门湾眺望海面,只见通体橘红的钢索悬拉式金门大桥在蓝天碧波的映村下熠熠生辉。据介绍,这条千百万淘金者跨越过的“金桥”是由德国杰出的桥梁建筑师施特劳斯主持设计的。大桥1937年竣工,次年这位积劳成疾的大师撒手西去。为了纪念他,人们在桥头公园为他树立起一尊青铜雕像,每天来此凭吊的游人络绎不绝。在铜象的右侧,展示着一段钢索,其长约两米,截面直径约1米。细观其局部,方知桥上的每根钢缆都是由上万根钢丝捆绑而成的。试想,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建造规模如此宏伟的大桥,其施工难度是不言而喻的。时间虽然过去了半个多世纪,雄伟的金门大桥仍旧笑傲江湖,岿然屹立。无疑它既是旧金山海湾风景画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近代桥梁建筑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
渔人码头是我们在旧金山游览的终点站。车到目的地,方知所谓的“渔人码头”其实是一条集休闲,娱乐,购物,餐饮为一体的临海步行街。这条沿海小街规模不大却很别致。街面是用方木铺就的,走在上面十分舒适。街道的两旁是高低错落、形态各异的欧式 木楼,也许是圣诞节将至,各种小商店、咖啡屋被五光十色的彩灯装饰一新。沿街还别出心裁的装点着奇花异草,尽显异国风情,漫步其间宛如进入了童话世界。街道的中心区域,设有一个露天舞台,台上正表演着令人捧腹 的滑稽剧,一个小丑模样的演员上窜下跳,逗得台下笑声,掌声,尖叫声响成一片。美国人乐观、开朗、率真、张扬的个性在此表现得淋漓尽致。精明的汽车推销商也无孔不入,正不失时机的在此展示最新款的跑车。据说只需填上一张摇奖卡,你就有可能在一夜之间成为该车的免费得主。步行街尾才是名副其实的码头,从这里可以看到海湾中著名的“魔鬼岛”。1934年至1963年期间,这里是关押囚犯的地方,因此它也被称为“犯人岛”。不过,昔日的监狱,如今已成为休闲的好去处。码头上,喜爱清静的游客可以坐在长椅上,倾听大海的涛声,沐浴清凉的海风;游兴未尽的观光客则可以借助投币望远镜饱览碧海蓝天。但更多的游人是饶有兴致的聚集在一起,观赏海豹在水中追逐,嬉戏,觅食的憨态。
美国是一个只有200余年历史的国家,据说,这条不起眼的步行街就有近百年的历史,这样说来这条小街是美国半部历史的见证了。
夕阳的余辉为我们第一天的观光划上了句号,返程的旅行车缓缓地启动了。蓦然回首,我发现那棵五光十色的圣诞树正静静的伫立在步行街口,她是那么端庄亮丽,就象是一位多情的少女,面带着羞涩的微笑,在依依惜别即将远行的恋人。我深情的凝视着她,直到她渐渐消失在浓重的暮色里。


旅美散记(二)      
告别了温暖如春的旧金山, 波音客机又将我们送入到冰雪的世界——芝加哥。
芝加哥地处依利诺州的北端,东靠密执根湖,与密执根州隔湖相望,西邻密苏里和爱荷华州,南与印地安那州接壤。面积为591平方公里,总人口700万,城区人口280万,黑人200余万。年平均气温摄氏13度。是美国第三大城市,也是美国中部的金融、交通、经济、文化重镇。
晚上,朋友在一家华人餐厅设宴为我们一行接风洗尘。宴会气氛热烈而友好,交杯换盏、谈笑风生与国内盛行的吃风没有什么两样。宴毕入住朋友安排的自助式公寓。这种自助式公寓很有意思,四人一套的房间里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做饭、洗碗、倒垃圾、整理内务都由自己动手,每当大家围坐在餐桌前品尝自己烹饪的中式佳肴时,公寓房间内弥漫着的那种家庭般的温馨,令人感到“宾至如归”。
此时,公寓外纷纷扬扬的雪花正悄然装扮着芝加哥,似乎是想在天明之后,让银装素裹的芝城以更加俊俏的容颜带给我们一个意外的惊喜。
旅行车顶风冒雪,在通往芝加哥市区的高速公路上风驰电掣般的疾驶,尽管车外气温已降止零下10摄氏度,但大家的观光兴致丝毫未减。据朋友介绍:芝加哥还是一座体育名城,拥有多支专业体育队伍,著名的橄榄球“熊队”,棒球“白袜队”,冰球“黑鹰队”以及拥有篮球顶尖巨星迈克尔· 乔丹的“芝加哥公牛队”,都出自这座城市。于是,参观 芝加哥公牛队的比赛场馆成了全天活动的首选。
这是一处现代化的比赛馆,是由美国联合航空公司出资建造的,建筑风格简洁明快。在比赛馆左右两侧入口处的墙壁上,分别画着公牛队和湖人队的队徽,前者是一个双眉紧锁、怒目圆睁、气势咄咄逼人的牛头图案,后者是一个印地安人的头像。两队队徽个性鲜明,充分表达了各自所崇尚的体育精神。入口处的正前方是一尊青铜雕像。黑色大理石基座上,塑造着两位作攻防之状的篮球运动员,进攻者势如破竹,已撕开防线、跨步扣篮,而防守者虽斜身倒地,仍顽强抗争,以图挽回颓势。我想,这尊体育竞技雕塑不仅是竞技运动的生动写照,也是世间万物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真实缩影。令人惋惜的是此时赛事已过,人去楼空,已无缘目睹众球星撕杀、鏖战的风采了。我审视着风雪中的这尊塑像,空旷、宁静的场馆内外仿佛回荡起NBA激战时震耳欲聋的尖叫声、欢呼声。
芝加哥西尔斯大厦,同深圳的地王大厦和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一样是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也是观光客的宠儿,更何况西尔斯号称是世界第一高楼,没有不去的道理。
我们的旅行车在摩天大楼之间缓缓穿行,仿佛行进在壁立千仞的谷底,许久,我们才到达大楼的入口处。读完中英文对照的导游图,我对大厦概况算是有了初步的了解:西尔斯楼高443米,加上天线塔共520米。大楼总面积为42万平方米,并拥有106座电梯(一说87座)。整座大楼是由上千名工人花费三年的时间于1973年建成的。不过,就造型和外部装饰而言,雄踞黄浦江畔420米高(88层)的中华第一高楼——上海金茂大厦远在它之上。西尔斯观景台距离地面412米,我们乘座的电梯仅用一分多钟就提升到了这个高度。观景台是个内圆外方的玻璃大厅,厅内巨型圆柱上的图片、实物展示着该城发展变化的历史。其中,对1871年“芝加哥大火灾”的展示,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印象:芝加哥1871年夏季的一场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波及全城三分之一的区域,造成18000栋建筑被毁,300人死亡,10万人无家可归,2.5亿美元财产付之一炬的灾难性后果。如今,引起那场大火的磨房小油灯仍展示在那里,连同密执根大道上的大火中唯一幸存的建筑物——水塔一起,警示着一百余年后的人们。信步观景台,透过方厅的玻璃幕墙俯首鸟瞰,芝加哥城区全貌尽收眼底。此时,你会有一种“君临天下”“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感觉。放眼东南是浩瀚无垠的密执根湖,眼下她虽然失去了夏日里碧波荡漾、白帆点点的妩媚,但也给人一种的沉静、安宁的美感。沿着湖岸便是长达47公里的湖滨大道,道旁上百座高级公寓大楼星罗棋布,鳞次栉比。著名的海军码头、湖点大厦、天文馆、自然博物馆、谢德水族馆、格兰特公园等都分布在这里。虽然是在冬季,但皑皑白雪中的芝城风光仍会使你感到美不胜收。
“游芝城不去密执根大道,就如同到纽约不去曼哈顿,到巴黎不去香榭利舍大道一样。”朋友一边吊着大家的胃口,一边将我们带到了这条著名的大街。漫步密执根大道,旖旎的都市风光果然名不虚传。且不说这里商贾云集,车水马龙,也不说这里繁华喧嚣,流光溢彩,单只说那千姿百态的各式建筑,就令人叹为观止了。那座集办公、停车、购物、居住、娱乐于一体的“海港城”,宛如一对巨型的玉米棒高耸入云,其构思之新颖使人耳目一新;那幢独具文艺复兴建筑风格的“箭牌口香糖大厦”晶莹剔透,酷似一位风姿绰约的少妇,其装饰之独到令人神往;还有那个芝城大火中幸存的小水塔,至今风韵犹存,似小家碧玉,亭亭玉立于摩天大厦的丛林之中,其造形之优美让人拍手叫绝。至于那些不知名称的建筑,林林总总,更是风格各异,引人入胜:有的简洁明快、雄健挺拔,有的古拙苍劲、雄浑伟岸。它们究竟是哥特风格还是巴罗克风格、拜占廷风格的建筑,现在已经变得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徜徉其间,你会深切的感受到美国这个移民国家对外来多元文化的包容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个民族的强盛,与它对世界多元文化所表现出的博大的包容精神是分不开的。你同时还会从这些风格怪诞的后现代主义流派的建筑中,深切地感受到它在包容、继承外来多元文化时所表现出的创新性。无庸置疑,一个富于创新精神的民族,才是最有希望和前途的民族。
 楼主| 发表于 2002-8-30 19:2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旅美散记之二

旅美散记  之二
(三)
中午时分,我们乘坐的波音客机抵达美国最繁华喧闹的城市——纽约。
纽约位于美国东部大西洋海岸哈得逊河口东岸,面积830平方公里。1886年建市,总人口1680万,市区人口730万,是美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和金融中心,也是世界最重要的国际贸易港口。外贸出口占全国30%,服装、印刷、食品工业居全国之首。17世纪初叶,荷兰人首先来到这里,为其起名新阿姆斯特丹。英国人占领该地之后,以约克公爵的名字将他定名为纽约。1898年曼哈顿岛与布隆克斯,布鲁克林,昆斯和斯达顿岛共同成为纽约的五个区,并被誉为纽约的五颗珍珠。著名的金融中心华尔街,娱乐中心百老汇均在曼哈顿辖区。
走出侯机厅,旅行车穿越隧道,横跨大桥,首先将我们送到纽约市区一个不知名的街头(应是华尔街)。在街头的三岔路口,一头硕大无比的铜牛雄踞在道路的交汇处。它前倾着身体,高翘起后臀,躯体上肌腱凸起,嘴巴里喘着粗气,看得出这是一头艰难跋涉中的公牛。它那股左冲右突,奋然前行而义无返顾的牛劲,令人肃然起敬。有人说它是股民的吉祥物,也有人说它是股民为乞求“牛市”好运而顶礼膜拜的图腾。对此,我深信不疑。美国拥有2亿6千万人口,据说,大约有53%的人,即1亿多人口投资股票,美国人把投资股票视为一种高知识基础上的经济行为,波士顿一家私立学校还在小学开设了股票课,并受到美国社会的一致好评。有人统计过:证券投资占美国家庭财富的28%;从1926年到1996年70年的时间里,美国每年股票投资的平均回报率为7.56%;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美国的各种基金共从亚洲赢得了1万多亿美圆,相当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7万亿美圆的七分之一。难怪美国人如此钟爱这牛,美国人也真牛。
接着,我们又马不停蹄的来到了第二个观光景点——华尔街。
我站在华尔街一处丁路口的华盛顿铜象下环顾街景,只见右边街道的尽头有一座高大的歌特式教堂挤在摩天大楼的缝隙中,给人一种闷的感觉。而正前方街道的一旁高耸着世界著名的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所被打扮得花枝招展,给人一种俗的感觉。只有左边的街道可以直达江边,在十分狭窄、压抑的华尔街摩天大楼下仿佛是一条逃生的通道。高楼林立的华尔街商贾云集、繁华喧闹,素有“富人天堂”的美称,但这里狭窄阴暗、拥挤不堪,也有“藏污纳垢之所”的恶名。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暴发与破落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不知有多少淘金者被金钱无情的吞噬,也不知有多少幸运儿在一夜之间被造就成百万富翁。这里就象是一盘永无终结的赌局,对形形色色的冒险家永远充满着无穷无尽的魅力。
不过,对于我们这些来去匆匆的观光客,最具诱惑力的还是曼哈顿的摩天大楼。这里不能不提起它们中的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世界第一幢高层建筑出现在1884年的美国芝加哥。随后,建造高层建筑在美国蔚然成风,20世纪30年代以后,高层建筑的建设进入了鼎盛时期。1930年纽约建成了319米高的克莱斯勒大厦;1931年建成了381米高的帝国大厦;1933年建成了259米高的洛克菲勒大厦。它们都成为这一时期高层建筑的代表作。据说,1945年一架美国轰炸机在雾中撞上了帝国大厦,大厦安然无恙。(报载:1945年7月28日,星期六,上午9点49分,一架米歇尔式B--25D双引擎轰炸机撞上浓雾弥漫中的帝国大厦的78层和79层。飞机在这两层之间撞出一个约42平方米的大窟窿!飞机的油箱发生爆炸后,大厦的上半部在烈火和浓烟中立刻变成一片焦黄。所幸的是事故发生在周末的早上,大街上行人极少,大厦内办公的人不多,第78层完全无人,第79层只有十余人,尤其是飞机经过长时间的飞行油料几乎耗尽,撞击爆炸后迸出的火星和碎片,又全部落在大厦的天井内,因此,所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都非常小,死亡的只有11人。这次闯祸的飞行员名叫威廉·富兰克林·史密斯,时年27岁。他毕业于著名的西点军校,英俊、聪明、勇敢,是那个时代的“金童”式的人物。)无庸质疑,帝国大厦在当时全球的摩天大楼中是独占鳌头的,它将此殊荣一直保持了41年之久。打破帝国大厦最高记录的是1966年动工,1973年落成的纽约世贸中心大厦。它是由五幢建筑物组成的综合体,它的主楼双峰并立,分别高417米和415米。如果你乘电梯登上107层的观光大厅极目远眺,方圆可及72公里,纽约的全貌和浩瀚的大西洋海滨会尽收眼底。不过,1993年2月26日12点18分在纽约世贸中心姊妹楼地下停车场发生的大爆炸,造成6人死亡,2人失踪,1000多人受伤,经济损失5.5亿美圆。被称为“美国本土历史上最有破坏性的恐怖主义活动”。爆炸事件发生后,动用了近1万人,花费了9个小时,才将楼内办公的10万人营救出来。可见天堂般的摩天大楼也有变成人间地狱的可能。
朋友一边开车,一边“指点江山”,我们也只能跟着走马观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庐山中”,其实,在曼哈顿是无法看清摩天大厦全貌的,只有在哈得逊河的对岸,才能真正领略到它们大气磅礴的英姿。
纽约是世界政治的大舞台,联合国总部就设在曼哈顿附近的东河之滨。联合国总部的地皮是美国富豪约翰. 洛克菲勒以900万美圆买下来捐赠给联合国的。1949年,建筑工人在这块名叫“乌龟湾”的地方拆掉原来的肉联厂厂房,历时3年建成联合国大厦。1945年联合国宣布正式成立的时候,只有51个会员国,如今以发展到189个。现在许多来纽约的人,大多会到飘扬着189个会员国国旗的联合国总部观光。
很不凑巧,我们一行达到的时候,所有会员国的国旗已经降下,只有189根洁白的旗杆在联合国总部的大楼前一字排开,象迎宾仪仗队一样,精神抖擞地欢迎我们这群远道而来的客人。进入楼前广场,有两尊铜雕特别引人注目,一尊的大理石基座上立着一把枪管打结的手枪,另一尊是一个千疮百孔的地球。他们被静静的安放在那里,似乎在向世人昭示着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的神圣宗旨。
进入总部大厅,我们在两位联合国导游小姐的引导下,开始了参观活动。此时,每个人的胸前都被贴上了一块绿色的不干胶标记,上面用英文写着:“UNITED  NATIONS  GUIDED  TOURS  14  DEC  2000”。它的中文意思大概是“2000年12月14日游览联合国”,不过你可以把它视为进入联合国的“特别护照”,因为参观者不贴上这个标记是禁止入内的。负责讲解的一位是华人小姐,另一位是名叫苏姗的黑人小姐,她寸步不离的跟在队伍后面。我们首先被带入了二楼陈列厅,这里展示着各会员国赠送给联合国的礼品。环顾展厅,那些充满异域风情的壁画、挂毯、马赛克拼贴画和各国的民间手工艺品,琳琅满目,挂满了展厅。我国赠送的大型象牙雕刻——《成昆铁路通车》也展示在这里。这件精美的牙雕,以其巧妙的构思、磅礴的气势、精湛的工艺,将成昆铁路穿越祖国丛山峻岭的壮阔场面刻画得栩栩如生,也将华夏儿女“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宏伟气魄在世界人民面前展现得淋漓尽致(不过,在保护野生动物大象成为世人共识的今天,品味这件精美的牙雕艺术品,心里确有一种难言的滋味。)。
接着我们又被带入“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的会议厅。这是我们在电视节目中能经常见到的地方,此时身临其境,倍感亲切。联合国的主要机构有秘书处、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和荷兰海牙的国际法庭。“联合国大会”是联合国6个主要机构之一,它每年举行一次大会,必要时可就具体问题召开联大特别会议。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就是在这个会议大厅里,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并接纳中国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成员。“安全理事会”是联合国各组织中最忙碌的机构,为调解纷争、维持和平,各国代表们唇枪舌剑,慷慨陈词,在它的会议厅里,每年要通过上百个决议。
联合国总部所在的院落是国际区,它有自己独立的保安、邮政和翻译系统,联合国入口处的警察和大街对面保卫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的警察,在制服、帽徽以及警徽上都存在明显差别。如果你有兴趣同阅历丰富的游客聊天的话,他们会告诉你联合国的四大怪:“升降国旗用手拽,机构设在总部外,汽车不锁随便开,客来凉水作招待。”我无法一一验证此话的可靠性,但美国人一年四季爱喝冰镇自来水是不争的事实。记得在芝加哥学校访问的时候,室外下着鹅毛大雪,我们却在室内餐厅就着冰水吃“热狗”,啼笑皆非地享用校长先生的盛情。
参观结束后,我们来到一楼大厅。这里除了有各种商店以外,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小邮局,它出售的联合国邮票、明信片只能在联合国内使用,我用明信片给国内的朋友写了信,感到很有意思。当我步出联合国总部大门时,黄昏已悄然来临。此时,在广场外的小树林里,几只觅食的松鼠正忙得不亦乐乎,有的在上上下下,搬运果实,有的在寻寻觅觅,搜索猎物,这些无忧无虑的小精灵们,此刻正和人类共同分享着眼前的和平与安宁。

今天的日程是前往费城和华盛顿访问,在离开纽约之前,朋友特意安排我们去向心仪已久的“自由女神”告别。
上午,我们从曼哈顿对岸的客轮码头登上了游轮。游轮在略带寒意的江风中缓缓前行,此刻我们兴奋不已,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时而斜靠在船舱顶层的长椅上沐浴冬日的暖阳,享受江风的抚慰。时而依偎在船舷护栏边领略哈得逊河沿岸的风光,搜寻女神的身影。在不知不觉中,女神走进了我们的视野。
自由女神像是纽约的标志性建筑,也是美国和西方自由世界的象征。她的全称是“自由女神铜像国家纪念碑”,正式名称是“照耀世界的自由女神”。眼前,高大的自由女神像孤零零的耸立在一个江中小岛上,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神情木然的俯视着脚下自由和不自由的人们。她身穿古希腊宽大的长袍,头上戴着女王的皇冠。右手高高擎起的火炬,金光灿灿,直指苍天,似乎在向世人炫耀着美国的民主与自由。左手则紧握着一本法典,显得那么神圣、庄严。她的脚下踩着一根被砸碎的锁链,那或许是废除黑奴制度的象征。
据说,自由女神像的设计方案出自法国著名雕塑家柏陶蒂之手,1876年美国独立100周年时由法国政府赠送给了美国,直到1886年10月28日自由女神像才得以建成。女神像高93米(象高41米,底座高52米),它是以120吨钢铁为骨架,80吨铜片为表皮,30万只铆钉装配固定在支架上,总重量达225吨。底座内设有电梯可直达它的上端,若再拾级而上,还能到达女神的头部。那里有一个可容纳四十余人的游览厅,通过厅内的25个窗口可以眺望大西洋海湾和曼哈顿的风光。可惜我们的日程安排太紧,失去了登临的机会。
如今,阳光下的“自由女神”铜锈斑斑,早已失去了昔日的光彩,但渴望自由的人们仍然将它奉若神灵,可见人们对自由是何等的向往和热爱。美国人大概是仰仗着“自由女神”的庇护,总爱在世人面前张扬、炫耀,认为美国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并以自己的价值观念去评判、指责别人。其实,上帝并没有赋予美国人这种特权。美国人可能忘记了这样一个事实,在世界上还没有美利坚和众国时,许多国家的仁人志士就早已开始了争取自由的斗争,只不过斗争历程不尽相同而已。况且美国人也不是绝对自由的,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被法律约束着,稍有不慎就会招至麻烦。我想,人人都有追求自由、享受自由、维护自由的基本权利。但不必乞求绝对的自由,因为世界上并不存在超然于国家法律和自然法则约束之外的自由,人们不要忘记,即便是高擎着自由火炬的女神,在她温柔的腋下还夹着一本美国的法典。
参观结束了,我们依依惜别了自由女神和纽约。
 楼主| 发表于 2002-8-31 07:5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旅美散记 之三

旅美散记  之三
(四)

经过一天的奔波,我们一行终于在晚上8时许抵达华盛顿。夜幕中的华盛顿是那么寂静、神秘、令人神往。
清晨,从睡梦中醒来的华盛顿终于揭开神秘的面纱,露出了她真实的容颜。我们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兴致勃勃的驱车来到市中心国家大草坪,领略了美国首都华盛顿的都市风光。
华盛顿的隆冬给人的感觉更象是深秋,这里没有旧金山的艳阳,也没有芝加哥的皑皑白雪,在阴沉沉的天幕笼罩下,所有景物都失去了应有的光彩。光秃秃的行道树排列在街道两旁,无精打采地迎送着过往的行人。路面上散落着的片片黄叶,仿佛是秋天留下的匆匆足迹。时断时续的绵绵细雨,象个调皮的孩子,不时的亲吻着游人的脸颊。只有白宫南草坪对面那棵高大华丽的圣诞树,向人们透露着冬天的信息。
华盛顿市是以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命名的城市,位于美国东北部波托马克河与阿考娜斯蒂河交汇处的北端。市区的核心部分是独立大街与宪法大街。一条宽阔的由树木,草坪,花坛组成的绿化带,从国会大厦开始,经过华盛顿纪念碑,直到西端的林肯纪念堂,全长3.5公里。在这条绿色长廊两侧分布着美国的首脑机关、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华盛顿不仅是美国的政治中心,也是美国的文化中心。全市拥有250多座图书馆和几十座博物馆,规模宏大的肯尼迪文化中心也设在这里。
我们首先瞻仰了林肯纪念堂。这座古希腊式的宏伟建筑,坐落在一块高高的坡地上,它背靠波托马克河,面对华盛顿纪念碑。其主体呈长方形,白色大理石砌成的墙体,被38根圆柱支撑的回廊环绕着 ,墙体正面三道高大的石门,与通向广场的56级石阶紧紧相连。纪念堂基座下的坡地上长满了苍松翠柏,远远望去,整座建筑显得庄严、肃穆。拾级而上,进入纪念堂内,我们发现这里的陈设极为简单,堂内只有一尊高5.7米的林肯座象安放在大厅的中央。据说,它是由当时美国著名雕塑家丹尼尔· 切斯特 ·法兰奇创作,并由石刻家皮齐里立兄弟历时四年,用洁白的佐治亚石料雕塑而成的。林肯是美国第16任总统,他维护联邦统一,废除奴隶制度的政治主张和颁布《解放黑奴宣言》的施政举措,遭到南方奴隶主的强烈反对。1865年4月4日,受南方奴隶主指使的暴徒在华盛顿福特剧院将林肯刺杀。没想到百余年后的1968年,曾在肯林纪念堂前发表著名演讲《我有一个梦想》的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 金,也倒在了美国白人种族主义者的枪口下。
站在纪念堂回廊里眺望国家大草坪,只见高耸入云的华盛顿纪念碑,倒映在广场中央数百英尺长的池水中。这座用巨大白色石灰石砌成的纪念碑,高约170米,主体呈下宽上窄的方柱形。它1812年奠基,1848年竣工,费时36年。其简洁的造型,质朴的外表,宏伟的气势,充分体现了一代伟人乔治 ·华盛顿平易近人的风格。1998年6月29日,美国总统克林顿访问我国时,在北京大学发表了演讲,他曾讲到过这座纪念碑里镶嵌着一块1853年由中国政府赠送给美国的汉字石碑。原来,在纪念碑内的第10层(60多米高处)西壁上,镶嵌着一块由花岗岩打磨而成、保存完好的石碑。它是咸丰年间宁波府官员赠送给美国政府的,碑文写道:
钦命福建巡抚部院大中丞徐继畲所著《瀛环志略》曰按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操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潜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凡于天下为公锓锓乎三代之遗意其治国崇让善俗不尚武功亦通与诸国异余尝见其画像气貌雄毅绝伦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
大清国浙江宁波府镌    耶稣教信辈立石咸丰三年六月初七日合众国传教士识
碑文讲述了这样一段美国历史:
1776年7月4日,由北美新大陆十三个殖民地代表组成的大陆会议通过了杰弗逊起草的《独立宣言》,并决定把军权授予44岁华盛顿,以便通过战斗实现独立建国的梦想。华盛顿受命以后,经过八年苦战,终于在1783年使这块新大陆赢得了自由。这个时候战功赫赫的华盛顿无疑是举国上下最有威望的人,但他拒绝了黄袍加身的提议,平静地回到自己的庄园,过起独立战争以前的生活。华盛顿向国会交出军权时说:“现在,我已经完成了赋予我的使命,我将退出这个伟大的舞台,并且向尊严的国会告别。在它的命令之下,我奋战已久。我谨在此交出委任并辞去我所有的公职。”1789年,已隐居六年的华盛顿被请出山,主持的制宪会议,并成功地制定了美国宪法。华盛顿众望所归,无所争议地当选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总统。此后,华盛顿虽然勉强接受连任了一届总统,但他坚决拒绝第三次连任。就如他当初率军苦占八年,赢得胜利解甲归田一样,他再次回到了自己的田园。
在一个还处在国王、君主世袭制的世界里,华盛顿毅然放弃了权力,开创了总统连任不超过两届的宪法惯例,从而为美国奠定了坚实的民主基础。作为美国国父,美国历史上的最伟大的总统之一,其人格风范将成为一切政治家的人格楷模。
无疑,这块汉字石碑真实地反映了150年前西方先进的民主政治对封建专制制度下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影响。同时它也是中美文化交流的见证,而这座历经百年风雨的纪念碑已成为华盛顿的标志性建筑。
乔治·华盛顿是美国的开国元勋,1789年1月他以无可争议的全票当选为首任总统,1792年12月他又以全票当选为第二任总统。以他的名字为美国首都命名应该是当之无愧的。
我们将视线移向林肯纪念堂的东北面,那里有一片不大的树林,树林里安放着两组越战纪念雕像,一块坡地由此自南向北缓缓延伸,直至尽头将两块巨大的黑色花岗岩碑墙托起。碑墙上镌刻着58132个美军阵亡将士的名字,这就是被称为美国人“哭墙”的“越南战争阵亡将士纪念碑”。
据说,建造纪念碑的想法是位叫杰恩·赛克罗格的美前陆军下士提议的,1979年4月27日他和一群越战老兵聚集在华盛顿,要求在国家大草坪博物馆和纪念碑群落地带为越战树立一块纪念碑,碑上只镌刻所有阵亡者和失踪者的名字,而不能有任何评价越战的文字。这道横躺的碑墙上确实没有评价越战的文字,不过,从空中鸟瞰,很象是镶嵌在大地上的一个黑色的“V”字,从它的正面平视又象是一部打开的教科书。它的设计者,当年21岁的华裔女大学生说:“当你沿着斜坡而下,望着两面黑得发光的花岗岩墙体,犹如在阅读一本叙述越南战争历史的书。”细细品味这道“哭墙”的设计构思,你一定会同设计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当年,美国先后向越南派遣270万军人,耗费3000多亿美圆,失去58191条生命,伤残30余万躯体,最终也未能赢得这场战争。这些不光彩的数字无疑隐藏在“哭墙”的字里行间。“V”是英文“胜利”的缩写,我怀疑这象征“胜利”的黑色的“V”字形“哭墙”能给阵亡者的亲属带来精神的慰藉。历史毕竟是一面镜子,愿所有傲慢的美国人能去认真解读被凝固在这道“哭墙”上的越战历史教科书。
在林肯纪念堂东南面的小树林后,还有一大片黑色花岗岩碑石躺在空旷的草地上,正好同北面的越战纪念碑遥相呼应。在它的附近,是一群身披雪地伪装,荷枪实弹的鬼子兵雕象。这群幽灵般的鬼子兵,排着散兵战斗队形向花岗岩碑石走去。我看不懂碑石上镌刻的文字,也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通过朋友我们才弄清原来它是“韩战纪念碑”。
韩战也好,越战也罢,号称世界第一军事强国的美国均以失败而告终。这两块纪念碑无疑是两道带血的伤痕,被永远地留在了惟我独尊的美国人的心灵上。
美国是一个三权分治的社会,根据美国宪法,总统握有行政权,国会拥有立法权,联邦法院享有司法权。它们三者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彼此制约。在朋友的安排下,我们先后参观了白宫,联邦法院和国会,它们是三权的象征。
 楼主| 发表于 2002-8-31 07:5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旅美散记 之四

(五)
白宫位于宾夕法尼亚大道1600号,地处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心脏地带。它占地7. 3公顷,拥有132个房间,与南面的华盛顿纪念碑遥相呼应。这座富于爱尔兰乡间别墅特色的建筑物,是由爱尔兰出生的建筑师詹姆斯·霍本设计,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下令兴建的。修建白宫时动员了大批工人,耗时近10年。1814年8月美国第二次独立战争时英国军队曾攻入华盛顿,放火焚烧过总统官邸。1815年官邸在原设计师和总监工霍本主持下重新修缮。为了消除大火留下的烟痕,霍本让工人把整座官邸粉饰成白色。从此,总统官邸被人们称为白宫。
白宫从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1800年11月1日下午入住至今,经历了200年的岁月沧桑,见证了两个世纪里世界风云的变幻。正如白宫历史协会(该协会是由肯尼迪总统夫人杰奎琳创建的)主席西德利评说的那样:“有200年历史的白宫,是世界最重要和著名的建筑物,是所有人自由和希望的象征,也是各式各样‘戏剧’上演的舞台。”200年来,这里入住过41位总统,接待过不计其数的“朝圣”者。福特总统把它誉为“最好的公共住房”,杜鲁门却把它形容成“华丽的监狱”。在这里,杰弗逊总统筹画过“路易斯与克拉克探险计划”;林肯总统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小罗斯福总统进行过“炉边夜话”。白宫同时也见证了种种丑闻,尼克松总统在这里被“水门事件”折磨得焦头乱额;克林顿总统在这里被莱温斯基绯闻案煎熬得死去活来。眼下,戈尔副总统与小布什先生为争夺总统宝座正在拼命撕杀。看来,白宫里的“戏剧”将还要绵延不断的演下去。
白宫是“美国第一家庭”的住所,也是总统处理国务的办公地,更是一座活的博物馆。从1801年春天起,近200年来它大门口摆放着的“欢迎”脚垫就不曾收起过。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每天平均有6000人之多。每周二至周六的上午8时到中午12时,是免费向公众开放的时间。据说白宫接待第一位造访的中国使节的时间是1878年。公元2000年12月16日美国东部时间上午11时,我们在白宫东门外冒雨排队近40分钟才进入白宫。在这里我们参观了椭圆形房间、书房、各种会客厅和种种陈设。格兰特的桌子、林肯的卧床、门罗的金质餐具、华盛顿的画像等都摆放在这里。据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一年,小罗斯福总统曾下令将亚当斯的一句名言挂在了国宴厅里,上面写着:“愿这房子的主人都是诚实,智慧之人。”遗憾的是我们不能参观宴会厅,也无从考证他们中有多少诚实、智慧之人。据资料介绍,包括华盛顿使用过的所有古老家具,都毁于1814年的战火,重建过程中,第五任总统詹姆士·门罗曾派人到巴黎,向拿破仑的御用工匠订购家具,所以现在白宫的部分家具带有浓重的法国宫廷色彩。参观结束后,我们随着络绎不绝的人群步出了白宫北大门,此时白宫外仍然下着淅淅沥沥的雨。
品味白宫这座漂亮的建筑,我深感美国是一个精神上没有任何历史包袱的国家,它勇于将白宫这座象征国家权力的标志性建筑交一个来自爱尔兰的外国人来设计。试想,如果我们把人民大会堂这座象征人民当家做主的建筑交给外国人来设计的话,国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会受到何等的伤害!不久前,“中国国家大剧院”的竟标设计被法国设计师安德鲁投中而引起的激烈争论就是这种“伤害”证明。其实,中国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人们完全没有必要背上“面子”之类的精神包袱。建筑是一种文化,多元文化的交流、碰撞、磨合、包容、认同只会使本民族的文化变得更加灿烂辉煌。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金茂大厦等一大批建筑全是由洋人主持设计的,它们屹立在中国的大地上,大家的感觉不是挺好吗?
我们沿着宾夕法尼亚大道向南行进,首先来到了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这是一幢三层的白色建筑,楼房的正中是一个古罗马式的门楼,10根冷冰冰的大理石门柱托起一个三角形的门楣,两扇紧锁着的大门就藏在柱脚后面。整座楼房孤傲地盘踞在宾夕法尼亚大道的北边,给人一种盛气凌人的感觉。门前广场上游人寥若星辰,只有那孤零零的星条旗和旗杆下示威的美国公民,为空旷的广场添了几分生气。因为法院未向公众开放,我们只好向国会山方向走去。
我们在电视上能经常见到的美国国会大厦,坐落在宾夕法尼亚大道与宪法大道的交汇处。它是一幢欧式建筑,整座大厦造型庄重典雅,气势宏伟,尤其是白色大理石外墙的银灰色调,给人以圣洁的美感。从1829年杰克逊开始,一百余年来,大多数美国总统都把这里作为举行宣誓就职仪式的圣地。戈尔和小布什的角逐已近尾声,究竟鹿死谁手尚难断言。不过,胜出者极有可能在此粉墨登场表演一番,届时这里又会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
国会是美国最高立法机构。它享有立法权、行政监督权、调查权、条约及官员任免的审批权、宪法修改权和弹劾权。美国国会由参众两院组成,目前,参议院有100名参议员,他们分别代表50个州;众议院有435名众议员,代表2 .6亿美国人民。国会每届任期两年,每两年进行一次国会选举。每次要选举所有的众议员和三分之一的参议员。国会参众两院均设有议长。在参议院,议长由副总统兼任。在众议院,议长名义上是由议员们选举产生,但实际上是由多数党议员从该党议员中推举产生的。当然,国会还有一整套立法程序。
三地的参观结束了。旅行车载着我们在华盛顿街区转悠,眼前的街景就象是录放机中的“快放”一样一晃而过。因为要赶去洛杉矶的航班,我们只能如此了。
 楼主| 发表于 2002-8-31 08: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旅美散记 之五

旅美散记   之五(六)

走进华盛顿机场侯机厅已是下午2点多。外面的雨越下越大,一种不祥的预兆笼罩在人们的心头。不知何故,已经准备起飞的客机又折返回登机处,所有的旅客被请出了机舱。几经打听才得知原来是机翼出了故障。四个多小时后,当我们重新登上这架客机时,发现机舱内已宽松了许多,不少有经验的美国旅客早已换乘了其他航班。福兮?祸兮?我们坐在空落的机舱内,一种莫名的忧虑油然而生。
飞机在倾盆大雨中启动了,发动机刺耳的声音,就象是凄风惨雨中送灵车队发出的撕裂的警笛声,令人感到毛骨悚然。机翼两端惨白的信号灯闪烁着,透过风雨交加的夜空,投射到机舱内乘客的脸上,气氛恐怖,令人感到仿佛置身于地狱之门。客机在空中不停的颠簸,经过六个多小时的飞行,终于平安地降落在洛杉矶国际机场,在一阵动情的掌声中我们结束了这次有惊无险的幸运之旅。
洛杉矶是美国的第二大城市,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南部,西临太平洋,东南北三面环山,总面积460平方英里,市区人口300余万人。二战以后,洛杉矶成为美国的航天工业基地和电子工业中心,目前,是美国的电影工业中心、西部金融中心和农渔业产品集散中心。它与旧金山、西雅图并列为美西三大通商港口。
洛杉矶是由许多分散的市镇组成的,它辖四个县,拥有88个卫星城,32条高速公路,使用80种语言。它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1989年、1992年两次大地震给洛杉矶带来过巨大的破坏,因此,市中心高大建筑物不多,市民用房以轻质木屋居多。
洛杉矶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终年阳光普照,著名的好莱坞影城和迪斯尼乐园都坐落这里,因此,洛杉矶被世人誉为“欢乐的城市”。到达洛杉矶的第一天,我们首先游览了好莱坞环球影城。
著名的“星光大道”是前往好莱坞环球影城的必由之路,所有去影城的游客都会来此观光。不过,眼前的“大道”并不壮观,它宽不足四米,只不过是一条人行道而已。与众不同的是这条“大道”的路面上,镶嵌着一颗颗紫红色的五角星,每颗星的铜牌上都镌刻着一位大排影星的名字。不同时期,不同业绩的影星名字汇集在一起,简直就是一部形象化了的美国电影发展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如果没有好莱坞这些璀灿的群星,星光大道是不可能名扬天下的。不过,在中国如果把影星的大名写在地上肆意践踏,那是极为不恭的事,但在美国情况就不一样了,它无疑是褒奖和纪念影星的善举。这种美国式的创意体现了一种文化的开放性,来此观光的影迷们不必去博物馆就可以从中搜寻到自己崇拜的偶象。同时,也能让你在悠闲的漫步中轻松地了解了美国电影发展的历史,感受好莱坞电影的辉煌。
“大中华影剧院”和“星光大道”紧紧相连,据说这里上映过许多好莱坞首轮片,举行过奥斯卡颁奖仪式。它的入口处装饰着一座中式门楼,大红色的门柱上缠绕着一对戏珠的游龙,气氛热烈而火暴。两只汉白玉石狮雄踞在大门的两侧,威风凛凛地把守着“关口”。飞檐斗拱的门楼屋顶,色彩斑斓的图案纹饰,都洋溢着浓重的华夏民族的特色。这别具一格的装饰,在洋楼林立的星光大道上特别引人注目。最有趣的还是影剧院门前的地面。它是由大小不等的水泥方砖铺就的,每一块方砖上都有一位影星的亲笔签名和手脚印。我推测这是在水泥方砖将干未干时,由影星们亲自“克隆”上去的。如果是“盗版”、“仿造”品,那就太对不起千里迢迢前来参观的世界人民了。据说,它的始作俑者是一位三十年代的美国女影星,她在一次颁奖晚会前,无意中踩上了刚刚翻修的路面,留下了一双永不磨灭的足迹。从此,精明的影剧院主人“变废为宝”,日积月累直至发展到今天这种规模。我们中间虽无影迷,但也不乏熟悉美国电影的人。从众多的签名中我们辨认出了美国影星“性感女神”玛丽莲·梦露的方砖。它呈米黄色,一米见方,上面除签名外,还有一双纤细的手印和两只高跟鞋印。玛丽莲·梦露1962年去世,年仅36岁,这位红极一时的影后虽早已作古,但她光彩照人的银幕形象却永远留在了人世间。抚摸着这一块块不寻常的方砖,谁都会产生走进影剧院的冲动。审视大中华影剧院别出心裁的门面布置,我不能不被这独到的经营创意所折服。
我们随着旅行车翻山越岭,终于走进了好莱坞环球影城。
“好莱坞”是美国的电影生产基地,也是美国电影业的代名词。而“好莱坞环球影城”其实只是一座以影视制作为主题的娱乐城。它的主体部分坐落在树木葱茏的山顶上,山上山下各种娱乐设施星罗棋布,置身其中,恍若进入了梦幻世界。走进影城你会发现,景区之间有游览车相通,山顶山脚有层层露天电梯相连,交通十分便捷。我们在这里游览了整整一天,收获甚丰。如果是参观摄制电影的景区,你可以从中探寻到银幕背后的奥秘;如果是观摩模拟的城市地震灾难,你能够从中感受到电影特技的魅力;如果你想领略电影创作的艰险,那就去观赏海战表演;如果你想体验电影高科技手段带来的神奇和愉悦,不妨去漫游侏罗纪公园和遨游太空。不过,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观看这里的立体电影。
我们观看的这场立体电影十分独特,它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舞台表演和银幕放映巧妙的结合在一起,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是一部枪战片的片断,描述的是一位枪手在枪林弹雨中救助一个小孩的故事。电影开始时,舞台上的演员在电影背景下表演,随着剧情展开,那位枪手驾驶着摩托车,在火光和爆炸声中冲进了银幕。此刻表演由实到虚,由舞台切换到了银幕。而银幕上的枪战场面似乎就在自己的身边。不仅如此,伴随着电影中的火光和爆炸,场内不停地施放焰火和烟雾,随着建筑物的垮塌观众的座椅也为之震动。电影中的一些小细节也十分刺激。如出现章鱼伸展触脚、飞标反弹、砖石飞溅等场面时,全场观众大呼小叫,避之不及。一场电影看下来让人大汗淋漓,大有同剧中人一起死里逃生的悲壮感觉。或许立体电影的魅力正在于此。
在美国,电影是一种工业,拍摄电影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然而投资电影犹如赌博,好的电影可以有几亿美圆的进账,差的电影则可能血本无归。可是,在与电影工业相关的领域里,有一样产业似乎经久不衰,那就是由电影工业衍生出来的“电影副产业”。据统计,在美国电影工业总收入中,来自票房的直接收入通常只占20%左右,而80%的收入则来自与电影相关的副产业。
好莱坞环球影城的门口,有一条繁华的大街,大街上游人如织、买卖兴隆,琳琅满目的旅游商品绝大多数与电影人物有关。卡通明星小熊维尼的形象随处可见,在玩具、镜框、手表、拼图、文具等商品上,到处都有它的身影,陪伴它的当然还有跳跳虎和笨笨驴。别看这些卡通玩具(许多是来自中国的)个头不大,但价格都在10美圆上下。在美国据说看场电影也就7美圆,而与电影相关的产品几乎每一件都在这个价格之上。近些年来,美国电影每年的总有60亿美圆左右的进账,这个数字听起来十分惊人,但如果与卖座影片所衍生的相关产品销售相比,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了。如1994年,美国电影票房总收入不足50亿美圆,而同年电影相关产品总收入则高达70亿美圆。
电影业的另一个副产品是“电影旅游业”。可以这样说,利用拍电影搞旅游谁也比不过好莱坞的环球影城。好莱坞这个举世闻名的影城在许多年前就利用人们对电影拍摄的好奇心和神秘感将摄影棚、摄影场地等开发成旅游景点,游客们坐在观光游览车上边观赏边听解说,各种意想不到的电影场景会突然出现在你的面前:如山洪爆发、地震火灾、列车倾覆、大桥垮塌、巨鲨食人……一路上有惊无险,让你享受到无穷无尽的刺激。在《未来水世界》摄影棚,你可以亲眼目睹水上大战,快艇、飞机、空中飞人等,表演搞得浪花四溅、火光冲天,一场场活电影让你身临其境。
十分奇特的是,环球影城内的游客如果想到环球影城以外的地方购物、用餐,出门时守门人会在你的手臂上盖上一个用萤光粉作印泥的图章,等你返回时守门人用紫外线灯进行检验,出门时打在手臂上的萤光图章如果即刻显形,此时你就可以顺利通过检票口了,门票根本就不看。这种“验明正身”的办法虽然可以堵塞“一票多人使用”的漏洞,但是给人的感觉很糟,那种打印、验印的情景几乎同检验牲畜无异。环球影城的成人门票是45美圆,每天前往游览的人3至4万,这样看来影城每天收入是十分可观的。
 楼主| 发表于 2002-9-1 17: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旅美散记 之六

旅美散记  之六
(七)

拉丝维加斯是我们在美观光的最后一座城市。据说全球有四大博彩圣地为赌客们所向往,它们是澳大利亚的黄金海岸、南韩的济州岛、中国澳门的葡京酒店和美国的拉丝维加斯。而拉丝维加斯以“赌城”著称于世,在“四圣”中雄居龙头老大的地位。因此,它也是我们最感神秘的地方。朋友在访问接近尾声的时候安排这样一次参观活动,无疑使大家的好奇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上午8时,我们乘车从洛杉矶出发,行驶一个多小时后就进入了莫哈维大沙漠。眼前的沙漠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荒凉,这里见不到绵延不绝的沙丘,也看不到悠然行进的驼队,只有光秃秃的山峦偶尔从眼前掠过时,你才会意识到自己正置身于异国荒漠。极目远眺,高速公路的两旁是一望无垠的沙漠平原,浩瀚的沙漠戈壁上长满了人工种植的灌木,它们虽然没有中国沙漠中的红柳树那么高大茁壮,但也密密麻麻,漫无边际,如果是在枝繁叶茂的春天穿越戈壁,那就更不会有荒凉之感。因此,尽管这时刮着六、七级大风,沙漠中并没有出现黄沙遮天蔽日的沙尘暴天气。更出人意外的是在荒无人烟的沙漠腹地,竟建有一个购物区,商店内的货物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往来洛杉矶和拉丝维加斯的游客既可以在这里休息就餐,也可以在这里歇脚购物。看来,光顾这里的主要是过往游客。旅行车继续前行,此时,高速公路两旁的建筑物越来越多,人们的视线也越来越开阔,在接近拉丝维加斯城时我们还意外的见到了美国的铁路和火车,火车上拉着大炮和汽车,朋友说那是军列。美国国内交通现在似乎是以汽车、飞机为主,没听说有乘火车旅行的。经过六个多小时的旅行,“赌城”拉丝维加斯终于出现在远方的地平线上,影影约约象海市蜃楼一般。
进入神秘的赌城,我们一行被安排在一个叫“CIRCUS   CIRCUS”的酒店下榻。这个酒店虽然有18层之高,但在赌城只能算作二、三流的酒店。它的一楼设有停车场、接待处和搏彩厅,二楼是集搏彩、餐饮、购物、休闲为一体的娱乐城,二楼以上才是游客住宿的地方。看来,你只需带上大把的美钞,不出酒店便可“潇洒走一回”。接待大厅被装饰得富丽堂皇,因为它是酒店的脸面,而房间里的陈设就太普通了,即或是在国内,最多也只能算作中等挡次。与众不同的是每个房间的墙壁上都镶嵌着一只精巧的保险箱,保险箱的铁门是敞开的,一旦关上铁门电脑就开始自动计费,这的确是赌城客房的一大特色。在这里住宿还有个特点,那就是每位房客在入住时都会得到一张卡片,卡片上印有饭店名称、房客姓名、住宿期限、联系电话等,你如果不慎迷路的话,凭着这张卡片出租车会把你安全地送回饭店,这种服务真够周到的。
搏彩自然是酒店的支柱项目,不仅营业面积大,而且服务十分周到。赌具主要是“老虎机”,玩“21点”的台面不多,看得出这家酒店的搏彩服务是面向普通游客的。老虎机的玩法很简单,每次向“虎口”里下注5美分、25美分或1美圆,再拉一下闸就行了。手气不好的如同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手气好的多少都能有些收获。赌场内环境优雅,空气清新,秩序井然,给人以舒适、安全的感觉,见不到电影中描绘的那种乌烟瘴气的场景。再加上赌资可大可小,输赢都不会伤筋动骨,所以来此光顾的人才会趋之若骛。我同一位来自厦门玩老虎机的太婆攀谈搏彩的手气,她高兴的说,儿子给了她10美圆来此消磨时光,没想到4个小时赢了这么多钱。我看了看老虎机下的钱箱,大约有两、三百美圆的彩头。言毕,太婆又沉浸在美妙的硬币碰撞声中。与她比邻的一亚裔小姑娘几分钟的时间赢了好几纸桶硬币,估计有上千枚之多。另外两名外国游客赌注下得大,赢得也多,其中的一位女性赌客看来是个行家里手,她一人操作两台老虎机,两只手交替投币、拉闸,动作娴熟,忙而不乱。不过,象这种收获大的赌家在换钱的时候要出示身份证,为的是防止不法之徒乘此机会“洗黑钱”。我们每人用5美金体验了一下赌博的“酸甜苦辣”,虽然结果是竹篮打水,但大家仍然十分开心。听说,东方赌城澳门葡京大酒店的大厅门上悬挂着这样一幅标语:“赌博无必胜,轻赌可怡情;闲钱来玩耍,保持娱乐性。”这大概是提醒赌客的警示语。可是人性中偏偏包含着贪婪的一面,赢了的想再赢,输了的想翻本,其结果只能是不能自拔,哪里还有什么“保持娱乐性”哦。
据说,真正的豪赌是在象“凯撒宫”这类一流酒店里进行的。据《参考消息》报道,1999年台中广三集团的老板曾正仁,在拉丝维加斯凯撒宫一战至少赢了3000万美圆,使举步唯艰的广三集团一下子起死回生。难怪台湾当局也想在澎湖列岛筹建“赌城”。不过豪客中象曾老板这样的幸运儿只是极少数,赌场里的老虎机是不会光吃素的,据统计拉丝维加斯仅在1999年就为内华达州创造了90亿美圆的财富,拉丝维加斯今天的繁荣毕竟是输钱的赌客带来的。
搏彩业是西方社会的特产,也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它会腐蚀人们的灵魂、毒化社会风气、诱发抢劫、凶杀等刑事犯罪;另一方面它也确实能创造商机、提供就业、调剂社会分配。赌城治安良好,城市繁荣,似乎实现了趋利避害的目标。譬如拉丝维加斯所在的内华达州,每年全部教育经费的70%来自搏彩业的税收。1996年赌城一年中就为该州提供了4. 67万个就业机会,并使商业、零售业的销售总额超过140亿美圆。同时全市每年还吸引3000万游客,其带来的商机更是不可估量。
搏彩业以及形形色色的赌博活动在中国大陆是被法律严格禁止的。改革开发以来,中国大陆基于自己的国情也陆续发行了各种体育、福利“彩票”,这是否就是同国际搏彩业接轨?值得研究。我看中国大陆发行彩票只是一种公益性的社会捐资活动,或者说是一种社会慈善活动,大可不必谈虎色变。
不过,搏彩业确实象只老虎,要使之达到趋利避害,造福社会的目的谈何容易。老虎在动物园的铁笼中时可供人观赏,给大人孩子带来乐趣,而一旦没有了铁笼,或是铁笼出了问题,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看来用铁一般的“游戏规则”来规范、约束搏彩业是十分必要的,这或许就是赌城的成功的秘诀。
除了搏彩之外,“表演”可以说是赌城的又一特色。拉丝维加斯有许多世界知名的饭店,如米高梅、大马戏团、神剑山庄、恺撒宫、海市蜃楼、金字塔、希尔顿、百利、百乐宫等都是世界一流的饭店。据说,当今全世界最大的12家饭店就有10家在拉丝维加斯。为了吸引顾客,各大饭店都在夜间自行安排了内容不同的大型表演,时间一般是每场90分钟,内容包括大型歌舞、魔术、杂技等,演技堪称世界一流。世界各地的著名歌手如猫王、芭芭拉 ·史翠珊等都在这里的饭店作过表演,世界各地的表演艺术家都以能在拉丝维加斯一显身手而感到自豪。
此外,不少饭店还在门前开设免费的大型表演,如金银岛饭店前的“海盗船大战”、海市蜃楼饭店前的“火山爆发”等都是很吸引人的。据说这些节目的创意来自一位叫史蒂夫·温的美国人。史蒂夫·温有拉丝维加斯“赌场之父”的称号,是令拉丝维加斯赌城脱胎换骨的一代功臣。史蒂夫·温的父亲是赌场Bingo的主持人,史蒂夫·温10岁便开始在赌场打转。在完成大学学业后,他携妻子返回拉丝维加斯,转辗成为金砖酒店的管理人,小试牛刀便成功地将赌场营业额翻了几番。80年代末,拉丝维加斯赌业停滞不前,史蒂夫·温创立了结合家庭娱乐和赌场的主题式酒店Mirage,为赌城重新带来生气。酒店外每晚15分钟一次的火山爆发表演,酒店内梦幻般的园林景色,令人神往。紧随其后的金银岛饭店,以海盗为主题,每晚在酒店外上演加勒比海的海盗故事。这两家主题酒店的建成,改变了拉丝维加斯的形象,成功的将赌城带出了困境。
夜深了,我从第18层的客房里俯瞰全城,只见拉丝维加斯被淹没在火树银花、五光十色的灯的海洋中。
 楼主| 发表于 2002-9-1 17:05:27 | 显示全部楼层

旅美散记 之七

旅美散记  之七
(八)

今天的日程安排是逛迪斯尼乐园,寻找童年的感觉。
日本东京、法国巴黎都建有迪斯尼乐园。但美国洛杉矶的迪斯尼乐园资格最老,它是由沃尔特· 迪斯尼先生于1955年首创的。据说乐园的宗旨是让所有的人都能在此寻找到童年的欢乐。每年世界各地到此造访的游客不少于1200万人次,可见人们对追寻逝去的童年时光是多么执着。为了纪念这位童心永驻的乐园创始人,迪斯尼乐园在其中心位置,为他树立了一尊铜像,铜像旁的环形通道上衬托着银色的冰花以及米老鼠、唐老鸭等八、九尊小型青铜雕像。它的四周分布着各种娱乐设施,整个迪斯尼乐园的布置小巧玲珑,置身其中,犹如进到梦境般的童话世界。其中最令人流连的是温馨的小人国、神奇的太空馆、恐怖的魔鬼屋以及惊心动魄的海盗劫杀表演。据说,每天下午和入夜散场时全体员工的化装游行表演,更是令人乐而忘返。或许是我们与洋人的童年不一样,我虽然在此开了眼界,感受了欢乐,但始终没有找到童年的感觉。因此,我们与洋人扮成的米老鼠在一起照了几张像之后,就再也不想找“童年的感觉”了。
朋友考虑到我们在美国的参观活动只有最后半天,他及时改变了日程安排,下午,带着我们到一家名叫“沃尔玛”(WAL  MART)的大型零售超市参观。
我仔细观察了这家“沃尔玛超市”的商品,小到一枝铅笔,大到家用电器,应有尽有,无所不包,只是美国产品很少。商品的价格很低,几乎所有的商品都贴着降价的标签,比如各种手表、亚金手饰,标价只5美圆(均为中国产品,在深圳约为15元人民币),日本产的一种小摄像机标价150余美圆,这在美国是很廉价的。售货员多是衣着朴实的中年人,虽然语言不通,但说话语调亲切,眼睛里流露出友善的神情,不象国内那些花枝招展的售货小姐,追着顾客推销商品,令人望而生畏。
“沃尔玛”在美国其实是所谓的“穷人商店”,在美国人的眼里这种商店够不上什么档次,商品是大众化的,质量也一般。但就其经营规模和经济效益而言,它在世界上却号称是“零售帝国”。目前在“沃尔玛”名下的传统连锁店、超市、杂货店在美国国内有3153家,在美国以外有1088家,其中在中国6个城市有它14家连锁店。统计资料表明,沃尔玛 的4000余家商店接待顾客每周达1亿人,每家商店每天有7万个品种的商品上架,年销售总额达2000亿美圆,近10年来它一直雄踞世界500强企业的前10名(截至1999年底,在堪称‘经济奥林匹克竞赛’的世界500强企业排序中,美国179家,日本107家,英国38家,德国和法国各37家,韩国12家,荷兰11家,有4000多万家企业的中国只占9家。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的企业达466家,占世界500强企业的93.2%)。如此威力无比的沃尔玛零售帝国,是凭什么取得如此不凡的业绩的呢?据说它的过人之处是“薄利多销,天天降价,以人为本,注重服务。”事实上,这些看起来极平常的营销术在实际商战中被沃尔玛发挥到了极至。沃尔玛认准的目标是面向中低收入的大众阶层,经营低价位、多而全的商品。它之所以能天天降价,是因为进货不要中间环节,配送商品作到了零库存。在管理上,沃尔玛还投资4亿美圆巨资,委托休斯公司发射了一颗商用卫星,实现了全球联网,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其高效的配送系统提供保证。沃尔玛总部通过全球网络可在1小时内对全球4000余家分店的每种商品的库存量、上架量、销售量全部盘点一遍。贴近大众消费水平的低价位、先进的管理手段是沃尔玛成功的基础,而独特的企业文化则是沃尔玛长盛不衰的秘诀。沃尔玛的创始人山姆· 沃尔顿有句名言:“请对顾客露出你的八颗牙齿。”在山姆看来,这样才称得上是合格的“微笑服务”。山姆还为员工制定了一系列服务准则,例如“十步法”(即当顾客走到距离你十英尺的范围内时,你要温和地看着顾客的眼睛,鼓励他向你咨询和求助)、“永远提供超出顾客预期的服务”、“不要把今天的工作拖到明天”等,都已写进了美国的营销教科书。难怪他的同行,另一家零售集团“卡玛特”的创始人哈里· 康宁汉说:“他所建立起来的沃尔玛企业文化是一切成功的关键,没人能够比拟。”
沃尔玛的经销之道其实是极普通的,可是中国的商家就是学不到。这大概同熟读兵书的人不一定个个都能打胜仗的道理一样。据说,沃尔玛这个私人企业的成功不仅仅是经营有道,更令人称道的是父子两代人虽腰缠万贯,但心静如水,始终过着寻常百姓的生活。仅此一点我们的一些私企老板就难以学到,他们有了银子就浑身发烧,不是吃喝,就是嫖赌。国企的一些老总就更不能谈了。看来,事业的兴衰成败最终是取决于人的素质高低,而不仅仅是技巧的优劣。
中午就要离开美国了,临行前朋友首先带我们到一家台湾风味的豆浆店进餐,然后又领着我们参观了他的住宅。他居住在一个中等生活水平的华人社区,社区里夹杂着一些其他国家的亚裔移民。社区内道路四通八达,环境干净整洁。因为洛杉矶地处太平洋沿岸地震带,所以这里的高层建筑很少,老百姓住的是清一色的木板平房,所有的房前都置有两块草坪,碧草茵茵,环境优雅而宁静。据朋友介绍,他的住房地皮是自己筹钱买来的,而房屋则是自己动手建造的。这种木质房屋内外墙都喷了高强度水泥,既防火又美观、舒适。朋友在美国成家立业多年,收入也不菲,可至今没敢要孩子,室内的主要家具也都是自己动手制作的。看来,他还处在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指望将来有一天能发达起来。说实在的,在朋友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华人在美国创业的勤奋、节俭和艰辛。

中午,我们在洛杉矶国际机场登上了返程的客机,15天的美国之旅终于在兴奋与疲惫的交替折磨中结束了。不过,旧金山的宁静妩媚、芝加哥的流光溢彩、华尔街的繁华喧闹、费城的恬静闲适、华盛顿的深沉庄严、洛杉矶的欢乐畅快、拉丝维加斯的光怪陆离仍时时萦绕在脑海。美国,这个富裕、发达、强盛的庞然怪物确实令人不能忘怀。如果有人问我美国怎么样。我会真诚的告诉他:你最好自己“去听,去看,去感觉”。
 楼主| 发表于 2002-9-2 15:4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旅美散记 之八(花絮六则)

旅美散记  之八(花絮六则)
(九)
1,吃在美国
出发前我们非常担心吃不惯美国的西餐,所以大家相约都带上了白酒、四川榨菜等应急之物。离开上海,我在去日本的飞机上吃了走出国门后的第一餐。记得我向空姐要的是一份面条,打开餐盒之后我才真正领教了中美饮食文化的巨大差异,这份面条既无形状,又无味道,同糊墙的浆糊没有什么两样。我非常纳闷,这种食品怎么可能把洋人喂得个个肥头大耳?
真正到了美国,我才发现带食物出访是多余的。在美国我们走了7座城市,进过数十家餐馆,全都是吃的中餐。菜的品种、烹饪方法、颜色口味我看同大陆无异,在洛杉矶甚至还品尝了地道的云南特产“过桥米线”和中式早点——油条豆浆。即便是在荒无人烟的沙漠腹地你也可以找到味道不错的中式快餐店。有人说,凡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华人,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中国餐馆,此话一点不假。是勤劳的华夏儿女使东西方饮食文化得以交流,是东西方饮食文化的交流缩短了中美两国之间的空间距离,使我们吃在美国就如同吃在中国。此时,你不得不感叹人类的聪明,创造了“地球村”这样准确、科学的名词。
2,美国的WC
在中国的大城市,wc是“厕所”或“茅房”一词的英文缩写。现代的文明人把这个中国古代名为“五谷轮回之所”的地方称为“卫生间”,把上厕所称为“如厕”、“方便”。据说外国人对大陆的公共“卫生间”颇有微词,因为那里有的卫生状况不堪入目,有的对个人隐私全然不顾。尽管近些年来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仍使欲到公共“卫生间”去“方便”一下洋人望而却步。
美国的情况如何呢?首先,所有的公厕都是免费的。(公厕收费是一种乘人之危的缺德行为,水火无情,人不着急会跑厕所吗。大陆大大小小的公厕都有娘子军把守,可恶至极。)其次,所有的公厕都宽敞明亮,非常干净,进入这种公厕简直是一种享受。此外,所有公厕都有齐全的设备,十分方便。比如各种手纸、洗手液、烘干机等免费供你享用。其实,这些中国大陆是完全可以做到的,问题是雁过拔毛成了人们的职业病,入厕收费、候车收费……。“收费”可谓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就连小两口离异,还要向对方收取“折旧费”、“磨损费”、“青春损失费”。呜呼!巧立名目,收费成癖,哪里还有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
美国人是极不安分的,据说厕所有时也会成为他们取乐的场所,报载,某年洛杉矶湖人队同另一队比赛时,比赛场馆内厕所的两道电子门里分别输入了支持两队的密码,出厕所时,门上的电子传感器会问你支持哪个队,如果你的回答正确,厕所门马上打开,反之,30秒后你才能出去。
3,美国人的外包装
我们虽然是冬季到的美国,但是旧金山温暖如春,芝加哥白雪皑皑,华盛顿秋雨绵绵,洛杉矶烈日炎炎,可以说数日之内在美国经历了四季的变换。因而,我们有机会领略了美国人四季服装变化的基本走向。西装源于西方,在我们的想象中,美国人的外包装理所当然的的应该是西装。其实不然,除了少数正式场合外,很少能看见美国人穿西装,无论在东部还是在西部,也无论是男是女,最典型的装束是旅游鞋、牛仔裤。如果天冷的话上装多半是羽绒服、绒线帽,如果天气不冷上装就五花八门了。总之,美国人平时在穿着上讲的是随意、宽松、舒适,在非正式场合是不刻意修饰的。
有意思的是西装在中国大陆却非常流行,冬天有皮西装,夏天有超薄西装,上班有西服套装,下班有休闲西装。就连卖菜的小贩、杀猪卖肉的屠户身上也套着西装。改革开放前,人们都穿着蓝灰色的衣服,走在大街上的人群就象蓝色的蚂蚁一样。刻板的思维,把人们的生活情趣、爱美天性统统泯灭了,难怪洋人批评中国是“蓝蚁之国”。如今,要是洋人看见中国农民穿着西装下地干活不知会作何感想。改革开放二十年,中国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服饰的变化自然显著,客观的说,中国人的穿着不比美国佬差多少。
4,儿童不宜
国内媒体说“暴力和色情充斥着美国的文化市场”,实际情况怎样呢?我们在访问中留意观察了美国的文化市场。如果说美国的文化中没有色情与暴力那不是事实,据朋友介绍美国几乎每个城市都划有“红灯区”,从华人报纸的广告上可以看到几乎每个城市都有的脱衣舞表演。客观的说没有“色情与暴力”就没有美国文化。
“儿童不宜”的警示语或许是美国佬发明的,成人和未成年人在影视等文化接触范围上是有严格的区别的。从我们所到城市的电视节目来看,内容是干净、健康的。广告似乎是主打节目,其间穿插着一些搞笑的表演,万一有了“露”的地方,也作了“马赛克遮挡”的技术处理。在有的城市还可以看到台湾以及大陆的电视节目。至于宣扬色情与暴力的节目,朋友说是通过收费的有线节目来传送的。从书店出售的图书来看,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健康的东西,象《花花公子》这类黄色的杂志,出售前都是用塑料袋密封着的,而且陈列在小孩取不着的不太显眼的地方。总的看来,表面上美国是一个非常文明的社会,人与人之间彬彬有礼,殊不知,一块“儿童不宜”的遮羞布下掩盖着美国“文明社会”肮脏恶鹾的另一面。在美国文明与肮脏都是真实的,美国社会就是这样一个组合奇特、不可思议的怪物。
5,教科书
美国的中小学实行的是义务教育,包括学生使用的教科书都是由学校免费提供的。在芝加哥访问的时候,我们看到校长办公室里的巨型书架上堆满了学生使用过的教科书,书本是硬皮精装的,深兰色封面,新旧不一。原来,这些免费提供的教科书是每学期结束后学生上缴给学校的,目的是让下一年的学生继续使用。学校要求每个学生使用时不得将教科书损毁,不得在教科书上乱写乱划,否则,照价赔偿。从这些书的质量看,每本书使用五年是不成问题的。美国人非常精明,这种课本使用办法确有诸多好处,它既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浪费,又可以减少政府对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还有利于学生养成节约的习惯。
中国2000年有2·27亿青少年在校接受基础教育,其中,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小学生大约2亿人口,如果按每人每年平均花费50元的课本费计算,全年就是100个亿,这些钱如果节约下来,可以少砍多少用于造纸的树木?可以办多少个“希望小学”?可以让多少个贫困失学儿童复学?美国作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尚且注重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对教育经费精打细算,处在经济相对贫困中的中国为什么不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呢?
6,领先一步的美国乞丐
在旧金山参观完市政大厅后,朋友主动提出带领我们去看美国的乞丐。开始我以为是朋友给我们开玩笑,后来当我们在市政厅附近真的见到美国乞丐时,我才感到朋友话是认真的。没有想到的是这个乞丐的小汽车就停在他的附近,原来他是驾驶着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进行乞讨的。导游小许告诉我们,这些行乞的流浪汉其实都享有政府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他们不愿意呆在家里,觉得流浪更为自由。因为政府不提供酒钱,他们中有许多人是在向行人乞讨酒钱或者是汽油钱。不久我读到一份资料,证实朋友的话是真实的。资料称,为了救助最贫穷者,加利福尼亚州的伯莱克发行了一种“慈善券”,代替现金散发给乞丐,券上印着“可换食物、汽油票或支付洗衣费,但不能用来购买烟酒,也不能当现金使用。”也就是说流浪汉吃饭靠政府,烟酒靠行乞。后来,我们在芝加哥的桥涵中,费城的街心草坪里,华盛顿的大楼廊柱下都见到过这样的流浪汉。
行乞的职业化在中国早已见诸报端,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据说他们的收入不菲,其中有的已大大超过正常劳动者的收入,不知道社会学家是怎样看待和解释这个社会问题的。奇特的是美国的行乞不仅职业化,而且进入到了知识化、专业化的高水准。为了提高乞丐的乞讨能力,美国纽约开办有“乞丐学院”,学制6晚,学费100美圆,前4个晚上是行乞理论知识培训,后两个晚上是在院长指导下到街头参加社会实践,成绩优秀的学生,每月收入可达2000——3000美圆。洛杉矶35岁的企业家米克·普拉布林推出了《行乞套餐》一书,声称只要熟练掌握该书理论,配备必要行装,保证每年可以乞到3万美圆。更为奇特的是他们中的高手竟然能“冲出国门,走向世界”。报载,美国丐帮女头目南哥丽芙姬曾组织了一个189人的“乞丐旅游团”,她们从纽约出发,经意大利到达法国、德国、挪威、瑞典、芬兰,历时240天,其中行乞141天,游览99天。这群丐帮在身无分文的情况下遍游西欧,饱览各国风光名胜,这与他们受到过的“学院式教育”不无关系。美国在世界上是一个处处领先的国家,在行乞这个领域里,美国的乞丐比别国的乞丐着实又领先了一步。是啊,高度发达的国家,养育出了一批高水准的乞丐!
发表于 2002-9-3 15:3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6-4-8 20:34:03 | 显示全部楼层

tiffany银饰,皮具包袋,机械表和石英表,批发

主要经营tiffany银饰,皮具包袋,机械表和石英表,批发及定单加工
1.tiffany银饰批发,就在yibag商贸网
  .LV(Louis Vuitton),古奇(Gucci),香奈儿(Chanel),卡地亚(Cartier),迪奥(Dior)等名牌银饰
  各款项坠项链、戒指手镯、耳钉耳环、手链脚链等女性饰品批发;定单加工。
  价格优惠,物有所值。实物拍摄看图请进http://www.yibag.com

2.皮具包袋批发,就来yibag商贸网
   时尚.LV(Louis Vuitton),古奇(Gucci),香奈儿(Chanel), Dior, 爱玛士(Hermes)包包批发
定单加工。不同价位不同选购,
让您尽情选择。价格优惠,物有所值。实物拍摄(可零售)看图请进http://www.yibag.com

3.名牌机械表和石英表批发,yibag商贸网是好地方
   名牌机械表均是国际流行品牌,做工一流,进口机芯,有纯钢表壳,表带。周身陶瓷的名贵雷达表。贵族象征的劳力士。颜色多样,全白,乳白,金黄,玫瑰金等,超薄加厚机身,突显机械表带来的高贵。(可零售)实物拍摄看图请进http://www.yibag.com
   时尚流行的时装表,充分体现您的青春,阳光,时髦。富有活力(仅限批发)实物拍摄看图请进http://www.yibag.com
详情进入:http://www.yibag.com
服务OICQ:59850748
市场:634194788
售后:382274570
MSN : li_jun111@hotmail.com
联系电话:020-80976190
电子信箱:banadahapppy@126.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8 20:35:23 | 显示全部楼层
tiffany银饰,皮具包袋,机械表和石英表,批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21 13:2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不知道你是男是女,但是你的文笔很细腻 :hu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ABCDV网站,版权所有:北京佳景时代文化有限公司 ( 京ICP备19037940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322 |||| 工信查询网址: https://www.beian.miit.gov.cn )

GMT+8, 2024-6-8 08:59 , Processed in 0.101369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