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V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85|回复: 1

多云转晴:经济信息人才的就业前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11 18:3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译者前言:《Uni Magazin》 是一本由联邦劳工局主办的双月刊杂志,主要报道德国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市场和行业动态。本文原载于该杂志的2003年第7期(增刊),详细分析了德国社会如今对经济信息人才的需求状况,并阐述了德国企业的择才标准,对我们选择专业、应聘就业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正文


IT业繁荣的逝去对经济信息专业人才的就业形势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毫无疑问,信息技术人才炙手可热的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尽管如此,他们没有理由对未来感到悲观,因为只要掌握一些其它技能并有一点耐心,如今找到份工作并不是什么难事。


90年代末期,德国面临由于缺乏信息技术人才而导致科技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因此联邦政府于2001年推出了“绿卡”计划,旨在通过从非欧盟国家吸引人才来缓解这个矛盾。但“新经济”的神话就象肥皂泡一样忽然破灭了,市场也在一夜之间发生了巨大变化。联邦劳工局的统计数字就能说明这个问题:2000年拥有大学学历的IT人才只有2000人失业,三年后就已经达到了6100人。其中,计算机专业人才(Informatiker)的就业状况近年来明显恶化:截止到2003年9月30日,拥有大学信息学学位的人才的失业率已经比上年增长了55%;从1996到2003年,他们的失业率几乎增长了四倍。相比整个IT界从业人员,他们的就业形势要差一些。


“在失业的计算机人才中,大约20%是经济信息学专业的,”联邦劳工局下属的职业介绍中心(ZAV)的专家曼弗里德.鲍施(Manfred Bausch)根据他的统计说。在2003年失业的4300名拥有大学学历的计算机人才中,大约20-25%出身于经济信息学专业。值得注意的是,自1996年以来,FH毕业的计算机工作者的失业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1996年时,失业的计算机工作者中有65%是Uni毕业的,到2003年这个比例已经降到了52%。


如今,德国经济界大概能为每9名失业的经济信息人才提供一个空缺的岗位,形势比几年前差多了――2000年时这个比例还是1:1。尽管如此,鲍施先生称,他们的就业前景还要比德国大学毕业生总体的状况要好很多。尽管如今不象两三年以前那样很容易就找到份工作,“但人们不能就因此说经济信息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不好,它只是比以前困难了一点而已,”他说道。


德国信息学协会经济信息学分部的发言人、法兰克福大学经济信息学专业的安德烈亚斯.奥伯维斯(Andreas Oberweis)教授也持相同的观点。他说:“就业市场不象两三年以前那样好了,但相对来说还不错。”毕业生们必须作好思想准备,以面对更长时间的等待、更激烈的竞争和较小的岗位选择余地。


谨慎的招聘政策


这个紧张的形势是由很多德国企业目前奉行的谨慎的招聘政策造成的。联邦劳工局的统计数字就能清楚地表明这一点:2000年9月德国企业还能为IT业人才提供了9000个空闲岗位,两年后就只有不到2000个岗位在招聘新员工了。据统计,从2002年7月到2003年6月,德国印刷媒体上只刊登了628个招聘经济信息人才的广告,还不到上年同期(1382个)的一半。然而不应忽视的是,很多企业越来越重视主动求职申请了。比如化工巨头拜耳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乌韦.赫兰德尔(Uwe Hollaender)就对此说道:“我们对每份主动寄来的求职申请材料都会和公开招聘的申请一样对待。”他估计,在IT业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岗位是通过主动申请得到的。


引人注目的是,在2003年失业的经济计算机人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总的来说,失业的计算机人才中有22%在30岁以下,而相同年龄段的经济计算机人才的失业率则达到了34%。鲍施先生猜测,原因可能是在当今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企业招聘的复合型人才比单一型人才要少。


几乎活跃在所有行业


经济信息人才几乎在所有行业都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根据联邦劳工局2003年8月底的统计,招聘岗位主要来自工业企业(18.5%)、软件公司(16.7%)和高校(16.7%)。而且企业管理顾问公司(11.7%)、人才顾问公司(7.4%)和电子商务企业(7.4%)也在积极招聘经济信息人才,此外还有财政服务公司(5.6%)、公共服务业(3.7%)和物流企业(3.7%)。


卡尔斯鲁厄理工大学信息经济和管理研究所的克里斯托夫.魏因哈特(Christof Weinhardt)教授认为,对于经济信息学专业的毕业生来说,雇主主要来自工业企业、小型创业企业和中大型管理顾问公司。他指出,而且管理顾问公司的实习岗位也是很有吸引力的,因为实习生在这里通常从第一天开始参与到具体的项目运作中。


结合领域的专业人才


根据一项对2002年7月至2003年7月德国印刷媒体上刊登的招聘广告的分析,德国企业现在招收的经济信息人才主要用于企业内部的信息处理,占所有同类广告的三分之一。五分之一的招聘广告是针对商业软件开发部门的,还有不到五分之一是科研和教学。9%的招聘广告是针对市场推广部门,技术管理、企业领导、规划、调控、行政管理或者财务部门的招聘广告各占7%。


“经济信息人才经常从事对软件系统和结构进行规划,尤其是在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领域,”魏因哈特教授说。鲍施先生补充到,软件推销、数据仓库管理和SAP等管理软件系统的应用咨询也是经济计算机人才的典型工作岗位。


经济信息人才通常都在一些部门的结合领域工作。比如在拜耳公司,他们主要在企业调控、物流、采购、推销和市场营销部门负责各自部门的IT系统。“但是我们公司的其它部门也聘有经济计算机工作者,他们通常负责企业管理软件的操作,”赫兰德尔先生强调说。在世界著名软件制造商SAP公司,经济信息人才的身影出现在各个部门,公司人力资源部的女经理苏珊.卡普费尔(Susanne Kapfer)对此说到:“主要是在软件开发、质量管理、咨询顾问、售后服务和培训部门。”


对于这些人才来说,重要的是应该意识到,在他们的工作领域是经常不断地出现新的课题和就业领域的。“主要是在互联网领域近年来出现了大量新的就业领域,”奥伯维斯教授说,“比如在开发网页,在互联网上设计供应链,为不同信息系统进行安全和可行性分析,建立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和规划电子商务的应用。”


与企业管理和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竞争


经济信息人才很少单独出现在就业市场上。作为一个交叉学科的专业,他们要经常和一些相近专业――主要是经济学、信息学和经济工程专业的人才竞争。联邦劳工局的鲍施先生观察到,从招聘广告可以看出,他们和经济专业的毕业生的竞争最为激烈,因为这些人也往往“掌握了很多软件方面的知识”。魏因哈特教授也证实了这个趋势,他说:“很多企业管理专业的大学生选择经济计算机作为自己的专业方向,因为他们已经认识到,这项技能对自己将来的就业极有裨益。”而且经济信息学和信息学专业的学生之间的差别也越来越变得模糊了,主要是有很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上大学期间就辅修了一些企业管理的课程。总的来说,在这种情况下还是信息学专业的毕业生更受欢迎,“特别是在软件系统开发这样的纯技术工作上”,魏因哈特教授说。赫兰德尔先生则根据拜耳公司的实际情况讲到:“在最尖端的IT工种上我们几乎没有聘用一名经济信息学毕业生。”


高要求


为了能顺利找到理想的工作,经济信息学专业的大学生最好在上学期间就积累应用经济计算机方法(比如数据和程序建模)的经验,奥伯维斯教授建议到。此外还最好有使用数据库系统、系统建模工具和软件设计相关工具的经验。“他们必须至少熟练掌握两种流行的编程语言,”鲍施先生对经济信息学专业学生的要求补充到。


此外,企业还期望应聘者有优良的毕业成绩和一个“紧密联系实际、有吸引力的硕士论文”,魏因哈特教授认为。“重要的是,在上大学期间就通过实习或打工为自己将来的就业作好准备。没有做到这一点的人,将来在找工作时就会面临困难,” 奥伯维斯教授警告说。鲍施先生对此建议到:“他们在软件和硬件生产方面,或者在商业领域要注意多积累一些经验。”


而且专家们对一些跨行业的技能也有一致的意见:必须会英语,最好有较长的国外居留的经历。在软技巧(注)中,团队协作和交流沟通能力显得尤其重要。应聘者强烈的好奇心和乐于接受新事物的性格也同样受重视。“因为在计算机领域,人们必须作好活到老学到老的准备,” 奥伯维斯教授强调到。


专家们用一些实际的例子进一步解释了他们的主张。“我们期望应聘者精通英语并有实习经验,”SAP公司的卡普费尔女士说。职业培训毕业的经历或者在校外的工作经验能增大他们的录用机会。而且SAP公司特别看重应聘者是否有海外学习、生活的经历,“因为我们的每个部门都是国际化作业的,” 她说。此外,独立工作能力、首创精神、团队合作能力、责任意识以及灵活性都是很受好评的。


想去拜耳公司工作的人,最好尽量掌握一些SAP系统方面的知识。而且软件演示技巧也是“十分必要的”,赫兰德尔强调说。这家世界最大的医药保健及化工集团尤其看重应聘者是否具有良好的客户需求理解和沟通能力,因为“经济信息人才要直接面对客户,” 赫兰德尔说,“他们要和客户一起设计、生产企业管理软件并负责售后服务。”而且企业还希望应聘者有生产一线的实践经验。“我们很注重,大学生在学习之余作了些什么,”他说。有在国外实习或者攻读海外学期的经历对进入这个跨国企业是相当有利的,“但这也不是说一定要去加利福尼亚,因为现在很多人都去那里,” 赫兰德尔警告到。精通英语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再掌握一门外语就更好了。在软技巧中,项目作业和团队协作能力是最被看重的。



良好的前景


毫无疑问,德国经济界对经济信息学专业毕业生提出的要求是很高的。“除此之外,新入行者还必须预见到,他们要和很多其他的求职者竞争,” 魏因哈特教授说。很多人第一次求职没有成功,因此他建议到,尽早地――最好在写硕士论文时就发出求职信。“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他们还必须作好先签订一份短期劳工合同的准备”,鲍施先生强调说。


尽管如今就业市场有一点萎靡,但专家们都对未来持乐观的态度。“在今后的四到六年中,可能现有的不利因素又烟消云散了”,鲍施先生认为。奥伯维斯教授也同意这个观点,他说:“因为在计算机知识应用的过程中,经济性、安全性、可靠性和易操作性变的越来越重要,这使得未来对经济信息人才的需求不仅会减少,反而会大大增加。”


注:软技巧(Soft Skills)指有别于专业知识、技术等“硬”技能的员工技能因素,包括领导艺术、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人际关系、时间管理和演讲技巧等。
发表于 2004-1-12 00:57:2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精”和“博”确实要好好协调才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ABCDV网站,版权所有:北京佳景时代文化有限公司 ( 京ICP备19037940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322 |||| 工信查询网址: https://www.beian.miit.gov.cn )

GMT+8, 2024-6-3 02:34 , Processed in 0.076642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