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汉语表达中,我们并不是很爱使用被动态,但被动态在德语中是比较常见的。
在主动态中,主语是句子中动作的执行者,在被动态中,主语则是动作的承受者。
一般来说,有动作对象的及物动词才有被动态。汉语往往用“被”“受”等被动词来表示被动的意义。 立即咨询>>
在德语表达中,被动句是由一个被动的辅助动词(werden,sein)和动词的过去分词(Partizip II)构成的,辅助动词是必须的。
那么为什么有两个辅助动词呢?因为德语有两种类型的被动态,分别为过程被动态(Vorgangspassiv)和状态被动态(Zustandspassiv)。
过程的被动句由助词werden和一个动词的过去分词(Partizip II)组成;状态的被动句由助词sein和一个动词的过去分词(Partizip II)组成。
werden被动态的特点是与过程相关,而不是面向行为的发出者,及物动词在被动态中将会占主导地位,在介词 von或durch的帮助下,主动态就可以变成被动态。
大家看文字解释可能不太明白,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例子。 立即咨询>>
例子
Die Tür wird von dem Lehrer geschlossen. 门被老师关上了。
如例子所示,德语表达中的过程被动在汉语表达中会用“被”字句表示,“被”相当于是汉语被动态的助词,汉语的“被”字句就是德语的被动句。
例子表明, 在这种情况下,在两种语言中句子各个部分的位置是相同的,但对于施加动作的那个人会有一个小的区别:在汉语被动句中,主动句中的施加动作者在被动结构中是不需要通过介词引入的,就直接是老师,而不会变成通过这个老师,意味着不需要添加额外的成份,但在德语被动句中,施加动作者前的介词一般是不可省的。
由sein+Partizip II构成的被动态形式主要描述一种状态,但它描述的状态并不是表示过程,而是过程结果的状态。在德语语法规则中,状态被动态不是直接源于主动态,而是依靠过程被动态。因此,只有在同时存在对应的过程被动的情况下,才能形成状态被动。
例子
Er wird geimpft. (Vorgangspassiv)/ Er ist geimpft. (Zustandspassiv)他被注射疫苗。
一个强调的是他接种疫苗的这个过程,一个是他已经接种了疫苗这个结果。 立即咨询>>
“被”是汉语被动句中非常普遍的标志性词,但是在汉语表达中,被动语态的使用频率不是很高,大家更倾向于使用主动语态,因为汉语的被动语态总是表达一些不太好的意思。比如:杯子被打碎了。
所以汉语表达中一般都用主动语态来表达,相比之下德语会更经常使用被动语态,就像“他接种了疫苗”,但在德语表达中只会说“他被接种疫苗”。
大家学会了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