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V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24|回复: 0

作为德国设计高校面试官助理杂谈设计入学面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8-29 00: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和我的上一篇文章一样,先发我这篇文章的知乎原文地址 https://zhuanlan.zhihu.com/p/183638779
上一篇文章《调研漫谈一些德国本土声誉很高却在中国鲜为人知的设计名校(一)》:https://zhuanlan.zhihu.com/p/114641460
还有一些关于德国学生设计手绘以及关于语言考试文章都在我知乎上。


以下全部只有文字描述(无图可能会看不懂),abcdv编辑器操作图片很麻烦,建议前往知乎原文地址,图文并茂。

前段时间作为学生陪审代表参加了德国知名设计院校hfg施瓦本的入学考试面试和作品集评审环节,所以我打算从面试官助理的角度来带大家了解一下德国产品设计留学的部分情况以及给出一点点小看法。

背景
先说说hfg施瓦本的2020年冬季学期申请者的人数情况。虽然今年因为疫情影响“百废待兴”,但是本科申请人数反增不减,因此今年入学考试多加了一次,共两次,每次一整天。从今年考前教职工动员大会上的内部表格数据可以得知,2020年冬季学期本科4大专业的申请人数总共是600多人,面试后录取人数是90人,录取率是15%。硕士策略设计的申请者人数是145人,通过作品集评审环节人数为30人(往年40人),面试后预计录取人数是12人(往年20人),录取率是8-13%。


考前教职员工动员大会(已隐藏数据,数据保护)
从上述数据分析可知,硕士作品集评审环节是由145人筛选到30人,也就意味着145份作品集选出了30份作品集,紧接着由面试环节又筛选出12人。所以许多申请者觉得只要作品集通过了就可以入学了,其实不然,还有超过50%的申请者是在入学面试中被淘汰。我选用的是hfg施瓦本的内部数据,并来分析谈谈整体情况,因为hfg施瓦本是一所典型的有名气的热门设计院校,因此对于其他一些热门设计院校譬如hfg奥芬巴赫,柏林白湖,乌珀塔尔大学,ABK斯图加特等也都有参考价值。



本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面试环节,第二部分作品集评审环节。

一 面试环节
先谈谈本科。本科面试官一共有5-6位;分别是2-3位教授,2位学生代表,1位面试笔录秘书。为了更好准备有针对性的面试策略,我先从面试官在面试中的工作流程和分工带大家了解一下。

面试前

面试笔录秘书准备出该考生申请学校时提供的个人简历,动机信,Bewerbungsfragebogen(直译为申请问卷)给教授们翻阅,教授们通过这些申请文件对该考生有一定了解后,就会让学生代表通知其进场。

面试中(20-40分钟)

考生简短的自我介绍后,教授会根据自我介绍的内容,个人简历以及动机信的内容进行询问。之后考生便开始家庭作业的presentation,从如何调研,获得灵感到原型等一系列完整的流程讲解,讲解后教授会针对家庭作业进行提问以及质疑环节,此时需要考生对每个问题进行回答。家庭作业评审结束后,最后进行作品集评审环节,考生解释自己的作品集和个人对设计的看法。在整场面试期间,面试笔录老师会记录考生家庭作业的presentation,作品集阐述,教授们对此提出的问题以及考生的回答。

面试后

考生离场后,笔录秘书将文字记录与个人简历等文件夹订一起,并给教授填写评分表格。教授与学生代表讨论考生的综合印象。面试评分分为专业能力评分和通用能力评分。专业能力评分包括作品集与家庭作业,以及入学考试的评分。通用能力评分是通过整个面试环节中的对话进行整体印象评分,基本涉及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个人特征等。填写完分数后,准备下一个考生的资料。最后统计好所有考生分数后,按照总分数高低排名发录取通知书。

硕士面试的过程会相对单一一些,面试官一共有6位;分别是3位教授,2位学生代表,1位面试笔录秘书。

面试前

硕士无入学考试,考生也无需带作品集进场。教授们翻阅考生的个人简历,动机信以及Expose(研究生开题报告),不会涉及作品集。

面试中(20-30分钟)

考生自我介绍后,教授提问动机问题等常规面试问题。之后教授们询问关于毕设或者作品集的专业问题,最后询问考生的学习,职业规划等问题。

面试后

根据刚才的面试印象给考生按照团队合作能力,个人能力,沟通能力来评分,最后和已算好的作品集分数相加,从高往下依次排名。

由此可见,无论是本科还是硕士,教授都是在面试后(30乃至40分钟后)根据整体印象来打分,因此在教授们在长时间疲劳面试后还能使其印象深刻的记忆点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那怎样面试能让教授们记住你的闪光点?我们不妨先看一下其他人的面试经验。

我这次面试了大概一百多人(全德国人,无中国学生),此前也跟许多参加过不同高校的中国考生聊过面试情况,也总结出了考生们的不同的失败经验。按照我的经验,大部分的考生的面试情况无非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发挥的差“,此类情况下,考生感觉自己面试没有讲好,比如有超过一个问题答不上来或者答的不好,甚至冷场。此类考生基本最后都没有通过面试评审环节。

第二类“发挥的稳“,此类情况下,考生非常的稳,准备的东西该说的都说了,该回答的都回答了,总之准备的充分且正常发挥,教授也会在面试中对考生进行特定能力的表扬。但此类情况通过率大概是40%,例如可能4所学校的面试只通过1所学校的面试。

第三类“发挥的好“,此类情况下,考生的闪光点被教授看到,或者个人魅力能与教授“谈笑风生”,甚至没有谈任何专业问题,面试完双方愉悦值非常高。此类通过率高。



很明显出现第一类情况原因基本是:对面试准备不够充分,对专业,教授,学校不够了解。

第二类的原因基本是:虽然准备充分但是过于平庸普通,面试流程如同“流水账般”的你问我答,缺少充分的情绪互动,面试是一个双向交流的活动,不能一直被动回答问题,一定要主动控制节奏。

现实中第二类情况在我的面试经验中是最为普遍的,因为许多考生对面试的想法往往是好好回答问题。其实只是回答出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虽然教授会在面试中态度友好,可能会表扬考生的某些特定优势,此时考生可能会心生喜悦觉得自己一定能通过面试。其实不然,根据我作为面试官的陪审经验,教授表扬考生的整体人数占到70%,而面试筛选率却为50%-60%左右,这也就诠释了在德国艺术留学考试中有句老话“教授的嘴,信你的鬼”。

第三类,我们天天说要发挥的好,那什么样才叫发挥的好,让教授记住自己呢?其实发挥的好并不是一门看心情的玄学,背后也隐藏着一整套方法论和逻辑策略。

例如在UX设计,心理学中有一条定律叫做Peak End Regel,研究发现我们对体验的记忆是由两个因素决定:高峰时(无论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与结束时的感觉。这条定律基于我们潜意识总结体验的特点:我们对一项事物的体验之后,所能记住的就只是在峰与终时的体验,而在过程中好与不好体验的比重、好与不好体验的时间长短,对记忆差不多没有影响。高峰之后,终点出现得越迅速,这件事留给我们的印象越深刻。而这里的“峰”与“终”其实这就是所谓的MOT,MOT(Moment of Truth)是服务设计乃至服务界最具震憾力与影响力的管理概念与行为模式。运用到此定律的设计方法论有很多,比如user journey map,service blueprint map等。


Peak end rule
对于更全面的peak end rule,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己网上查阅。这里我们只是用这个定律来分析一下入学考试面试。由这个定律可以知道,在面试中如果一个考生发挥出高峰时刻(正值),并且能不错的收尾,合理控制高峰时刻距结尾的时间,那么教授对其的印象会相当不错并且深刻。同时,如果一个考生发挥出高峰时刻(负值),并且很快落入被动状态,从而进入面试末尾阶段,那么教授对其的印象会非常的差。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会提醒考生一定不能冷场!(高峰时刻负值)。

举个例子,比如现在有两个考生。蓝色是考生A,红色是考生B。你觉得谁在面试中的通过率更大?


面试表现
显然考生B的综合实力更强,其能力水平整体高于考生A。但考生A在面试中发挥了“个人闪光点”,在面试末尾阶段,即使A考生面试表现低于考生B一点,但两者相差无几。所以在面试后最终评分时,教授一定会给出A考生更高的分数。

所以一个即便是平时综合实力不高的考生,只要面试“发挥的好”,打败能力强的也不难。如果“发挥的不好”,被能力低的打败也不足为奇。

Peak end rule不仅适用于面试,也适合许多通过书面、面谈或线上交流形式来考察一个人的工作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活动,非常的基础且实用。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在hfg施瓦本的本科课程安排中一定会有两门大课,商业演讲技能和学术答辩技能课。当然Peak end rule只是面试策略中其中一条定律,同时也是比较有效的定律。大家可以根据这条定律拟定适合自己的面试思路和技巧,通过不断的练习,控制好节奏,更好地表达出自己“个人闪光点”。



说完整体策略,杂谈一些细节思路。比如在面试开始前,教授们会先看考生的简历和动机信。因此除了动机信要写的结构清晰,一目了然,突出个人魅力这些前提外,面谈中的自我介绍就不要重复简历中的内容,并且可以适当的融入“语言的魅力”来情绪化自我介绍,例如storytelling。讲故事的能力应当是每位合格设计师应有的设计能力之一,具体如何讲故事可以参考学习网上有许多相关知识点和练习。如果面谈自我介绍大幅度重复简历和动机信的内容会给面试官一种念稿的错觉。

此外,storytelling也可以用到后面的作品集以及家庭作业的叙述,用讲故事的方式讲清楚你的作品集,而不是解释清楚你的作品集。



其次需要明白的是入学面试的意义是判断考生是否能融入教授的研究生团队。因此在硕士的入学面试中,会主要涉及以下三点重要因素。

动机和学习期望因素
专业因素
角色因素
在上述硕士面试流程提到,教授会先进行动机因素和学习期望因素的询问。之后讨论专业因素例如跟作品集或者毕设相关的问题,最后教授也会着重问到考生未来5年的一些职业规划。对于前两者动机,学习期望因素和专业因素,我想大家一般都会非常注意这两点的准备。

所以我着重谈一谈第三个因素角色因素。硕士和本科面试最大的区别就是,教授招收硕士学生的目的其实是在组建一个团队,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德国设计硕士基本招生人数为10到20人之间。既然是组建一个团队,那什么样的团队是较为优质的团队?一定是充满团队意识和执行力的团队。但这有两个前提:

团队成员
团队目标
第一,对于团队成员选拔标准,我会用“求同存异”来解释。

求同:并不是说一定要求每个团队成员都是一种性格的人,但整体对设计的理念价值观是基本一致的。这样会更容易建立起一个高效的团队。完全不同思维理念的人不是不可以组成一个团队,只是培养和管理这样一支团队的成本很高而成功率很低。

存异:在基本相同的设计理念下,一个好的团队一定是“各显神通”。比如有的人领导力强,有的人管理能力强,有的人文案好,有的人设计输出强,有的人善于获得好的创意灵感,有的人技术过硬,有的人商业嗅觉好。只有这样一支神仙打架的团队,才是一个充满执行力的团队。

所以考生一定要着重突出自己的优势,但也需要注意的是,在德国设计留学申请中,中国学生的竞争者基本就是中国学生。德国设计留学不会像英美一样,全球招生。基本参加德国设计留学的外国人基本就是中国申请者,而在我这几年看了近50份华人申请者的作品集后发现,没参加过作品集辅导的作品集基本是同一种中国式思维流程,参加过作品集辅导的是中混德式定式思维流程,还有一种是在德国或者国外接受过本科设计教育的华人作品集是纯德式或者欧美设计思维,但这种很少。所以大部分中国考生的作品集其实在一定层面来说,是具有趋同性的。因此在面试中找到你和其他中国考生的区别以及特点尤为重要。

第二,对于共同的团队目标。它是团队成功的基础,起到团队激励作用。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教授要询问学习期望,动机因素,为什么要求写Expose(研究生开题报告)的主要原因,来确保招收的考生都有类似相同的努力奋斗目标,最重要的也是符合学校的人才教育培养目标。

所以因为上述原因你会发现教授一般在开始都会提这些问题,比如:

“你为什么想来我们学校“(考察动机,有动机就有学习动力,以及对学校教学的信任),

“你对未来有什么样的学习计划“(考察学习期望,也就是寻找与学校的教育理念目标相似的人),

”未来5年职业规划如何“(在团队的求同存异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至于这些问题怎么回答,需要深入了解学校背景,项目背景,教授背景及喜好后,结合个人自身情况来设计回答内容。



注:Expose(研究生开题报告)有时学校也会称为 Projektskizze。我见到网上很多人会误解为项目手绘,这里的skizze(sketch)不是手绘的意思。Expose是许多德国设计专业硕士申请必要的非常重要文件,设计类的Expose有德国严格详细的文本结构和写作规范,但作品集机构,中介用的模板都是极为不规范的,并且大部分德国设计艺术院校硕士阶段并不会教Expose,因为这是本科学习范畴,而大部分来德国学设计的学生都是硕士,因此中文世界里关于德国设计类的规范Expose教程是0,以后有机会我会专门写一篇关于Expose的文章。


除了本文的开篇用Peak end Rule打造高峰时刻外,也可以使用一些别人不太注意的“细节亮点”来打动考官。比如我举一个例子,5年前我在北京APS面试的时候,面试官在结束时问“你还有什么其他问题吗“,我回答能否提一个小建议。我说我认为APS是一个非常authority的地方,而我刚刚在门外排队的时候,我发现门面墙上的字有5种字体,作为一个设计师我接受不了,因为我觉得这给APS的权威性和专业性带来一定的影响。说完两位面试官开始相互激烈地吐槽aps起来 “ja ja,stimmt blabla........“完全忽略了我的存在,我内心os喂,是我在面试诶。后来就在她们两个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面试,其中主面试官临走时帮我披起大衣好穿进袖子,还我我作品集时说笔试期间有私下看我作品集,期待在德国看见我的作品。所以结果当然是必过。


2016本人拍摄于北京亮马河APS
其实我直到面试前我都没有100%确定要用这个字体谈,直到面试开始,见到是两位非常年轻的女面试官,同时主面试官说她就是hfg施瓦本毕业的,加上后面整体氛围,节奏,面试官心情态度,基本都了解,也基本熟悉了面试官的性格,所以才决定好用什么方式讲出这个字体建议。这个字体建议如果用对的方式说出来,既能表明你真的是学设计的(APS面谈的作用就是审核你学历),二来证明作为设计师的设计素养和细心。

所以假学历是可以用他人作品集以及课程表冒充,但是面谈时考生展现出的设计素养一定是最真实的,这也是APS即使带了作品集,面试官也不一定会看的原因。(但还是建议带上一本精装好看的作品集,至少蝴蝶装,不要用A4纸彩印骑马钉甚至散着带着;如果到APS了还没有至少3个完整的设计项目做好作品集,可能要反思,考虑,计划一下来德国申请院校的完整作品集来不来得及做完。)

这只是我自己当年的一个例子。虽然结果不错,但我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当面试官最后结束时问你“你还有什么问题吗”,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但是很多人会忽略的一个问题。你可以有很多的回答,但不要说“没有问题”。

例如你可以询问,这个专业最大的Schwerpunkt学习重点,困难点是什么;学习绩点是如何评估的;我在学习过程以及个人发展中有多大的自由度;贵校在设计教育领域最大的成功之处是什么,等等一系列最能体现出你对学校,专业的深入了解,充分动机,分析能力强的问题。

最后,最主要的还是多练习面试,熟悉自己的面试风格和技巧。写好稿子就找人练,察言观色,从而掌握好时间以及节奏。网上有很多企业面试技巧,大家可以多看看找到一些适合院校面试的经验知识点,然后最重要的是要实践。整篇文章我只提了大概的思路,具体的一系列面试方法以及技巧,可以根据思路自己在网上找到相关内容。

学好并熟练运用面试,访谈技巧,不仅只作用于面试,也服务于用户访谈,用户研究,用户观察等一系列设计初期的设计流程。



二 作品集评审环节
说完面试环节,简短提一下作品集环节。硕士作品集评审环节中,无论是哪所大学,硕士作品集都会被评分,不是大部分学生认为,只要作品集通过了,就看面试发挥了。并且其实作品集分数的合格线是定在一个比较低的分数,本意是发出更多的面试邀请函,通过面试来找到教授中意的学生,因为如果只是主要靠作品集环节来招生,这样并不能完全确定申请者的实际水平,也不能确保申请者作品集的真实性。

所以大部分艺术设计学院都会发出很多的面试邀请函,比如hfg奥芬巴赫。hfg奥芬巴赫只要你申请了就都会发面试邀请函。

虽然hfg奥芬巴赫是diplom学制,严格意义来说属于本科申请环节。而硕士申请环节因为没有入学考试环节,所以绝对不会只要申请了就能被邀请去面试,但不得不提的是合格线是定在一个比较低的分数,并且在面试前学校记录里每位考生的作品集已经有了相应分数。最后算分是根据作品集的分数+面试分数,最后按排名从高往下。所以并不是作品集通过后只需要比较面试分数高低。但值得一提的是,作品集分数除了工作人员,申请者是看不到的。拒信上只会有总分分数和最终总分录取分数。

所以大家会在网上看到一些成功的案例,一些申请者会拿到很多艺术设计院校的邀请函,但是最后拿到zu的却只有很少的学校。一是有些院校的邀请函的面试时间重叠,无法分身两地都参加(2020年线上面试除外),二是作品集分数不够高,可能只是刚刚通过被发邀请函的合格线,三是面试发挥的不好。

因此为了增大被录取的概率,除了面试要发挥好之外,作品集的分数一定要尽可能的高,作品集尽可能制作完善。

虽然大家看不到作品集分数,但其实有很好的办法就是看上一届本科毕业生的项目作品集,这个只有学期展上能看到。知道心仪学校的本科毕业生项目作品集的完成度后,等到自己被邀请面试的时候,自我对比一下,自己是属于刚刚过线被邀请还是属于过线很多,从而打好有准备的战。

关于作品集分析教程,德国学生作品,德国艺术设计院校信息和德国设计留学大类信息可以看这篇文章。

Timmy Lu:调研漫谈一些德国本土声誉很高却在中国鲜为人知的设计名校(一)

zhuanlan.zhihu.com
图标
最后补充一点,很多人担心德语不好而不能很好的发挥。其实在入学面试中语言不是太大的问题,我一些善于交际的朋友德语B1水平(非国内语言班B1水平)就通过了面试,打败了同场面试里许多德福16的竞争对手,成为唯一被录取的中国考生,所以主要还是面试的结构逻辑性和控制聊天情绪氛围。



对于准备2021年前往德国设计留学(工业设计,产品设计,用户体验设计,服务设计,交互设计,策略设计)的同学,我和三位目前分别来自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青蛙设计,戴姆勒奔驰集团的hfg施瓦本毕业生建立了一个微信群,也会陆续邀请一些其他各个德国设计高校的学生进群,主要旨在给意愿明年前往德国留学的学生提供一个认识交流,互帮互助的平台;对于特定复杂问题我们这些老前辈们也会提供一定的帮助。本群公益留学讨论群,作品集中介广告勿扰。


进群后请备注专业
对于已经在欧洲工作的华人设计师以及建筑师,或者即将毕业的设计专业欧洲留学生,可以私信我加入我们的百人欧洲华人设计师交流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ABCDV网站,版权所有:北京佳景时代文化有限公司 ( 京ICP备19037940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322 |||| 工信查询网址: https://www.beian.miit.gov.cn )

GMT+8, 2024-12-27 01:54 , Processed in 0.106098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