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V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802|回复: 0

从交换生到硕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7-15 15:5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德国回国已经很长时间了。依然时常会想起那段在德国的青葱岁月,那个见证我最美好年华的国度和那些改变我命运的人们。它赋予我的远不仅仅是游历欧洲各国和拿到的硕士XXX。而是不断冲击着的意识形态和思维方式,是曾经不断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间矛盾纠缠的自己,也是如今这个依然学习着思考着习惯着却已经淡定如斯的自己。

还是从大三交流说起吧。决定大三作为交换生其实是需要鼓起勇气的。首先大三一年在本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很多高翻课,文学基础课等从入门升级到高级德语的课都在大三。如果决定大三去交换就意味着要放弃本校的进阶课程,去适应一个新的学习系统,而且交换生是没有学位的,只有相应的学分抵课程。

雪上加霜的是,我们学校当时只能在大二下学期考英语四级。这就意味着,大二下学期必须一次性考德语专四和英语四级,而且一次通过,不然就会影响大四找工作。因为大三的出国也意味着没法参加国内的考试,只能大四补考。而很多知名企业的校招都一般都安排在毕业前,没有各种证书辅助找工作是完全没有优势的。

但是最终,我还是选择了交换生。

也许骨子里,我知道,我还是想去德国。

我的德语学的并不好,但是我总有一种错觉,就是我只有去了德国才能学好德语。

于是我坚定的踏上了去耶拿大学交换的路途。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是我本科大学里做的最正确的决定,没有之一。

首先耶拿大学的Daf系非常好,虽然不是每个老师都很优秀,但是不乏经验相当丰富的老师。到了那里才发现,我们学德语的方法,和人家的教学体系完全不一样。虽然德国那边的教学方法未必适合所有中国学生,但是你至少了解了,有另外一种学语言的方法。而且最重要的,那就是,你终于知道,你的德语学的有多差。

和之前预料的不一样,交换生是区别于去读学位的学生的。虽然入学流程也要办注册开户等等,但是从课程上来说还是区别对待的。交换生的课程是和全球各地的交换生一起上的,会通过一个考试进行分班,然后把语言水平差不多的学生放在一个班一起上课。上的课程都是语言学习为主。这样看来更像是一个语言班的感觉。当时知道是这种形式心里不免有小小失望。不过后来发现,其实自己当时那点水平,去上读学位的课,也不过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我曾经也根据课程名和课程内容注册过2门课正常的课程,但是都没有上到最后。虽然原则上,很多读学位的课,是可以注册选上的。也就是你可以去上,通过考试了你也可以拿学分。

但是首先你没有之前学科的背景,也就没有任何课程联系,老师和学生手中的讲义你基本看不懂。而且一般的小课都要做报告,意味着你要花很多时间去研究你要做的报告题目。如果你什么都不懂,也就很难选题。而且从这个角度,你作为交换生也很难找到小组成员愿意和你一组。所以去听课,只能说去感受一下氛围。和正常的读学位修学分的同学所承受的压力是不一样的。这个也是我在读学位之后才更深刻的体会到。

所以在像一个语言班一样的学习环境里,渐渐会找到自己德语水平的定位。不是国内的专四或者国四,而是B1B2C1C2,教材和讲义也大有不同。没有国内统一的教科书,课堂基本都是老师带来的讲义。即使有老师会按照某一两本教科书来上课,但是风格也和国内的不一样。所以国内学习语言要比国外系统得多。我个人建议,教科书不用太挑,关键是要坚持,静下心来从头学到尾的学好一两本,比东一本西一本的学效果好很多。按照一个体系先走下来,然后在开枝散叶。国外的教学则零散很多,一堂课下来就是一文件夹的纸,当然,把那一堆纸好好学,效果也很明显。这种教学我觉得更适用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适应起来会更快。如果是没有基础的学生,这种零散教学就要日积月累,举一反三,要么拉长学时,要么自己去花更多的时间总结。

作为交换生,没有太多学业压力。但我过的很充实。首先我感受了和大学宿舍完全不一样的生活环境,无论是wg合租还是单独住,都要慢慢习惯和国内宿舍不一样的热闹,以最快的速度学会独立和忍受孤独。我们去的同一批交换生,一个姑娘在食堂吃着吃着土豆,眼泪就掉了下来。新鲜感和不习惯是并存的。尤其如果你和我一样,天生一个中国胃,对那些个咖啡奶酪和三明治毫无感觉的话,那么强烈建议,在国内就先进厨房锻炼锻炼,哪怕只是煮一包方便面,都会让你充满幸福感。学业之后的很大一部分时间都用来锻炼厨艺了。

交换生的学分修起来很容易。基本上只要跟着老师的步伐走,考试通过并非难事。而且不需要写结课论文,所以寒假和暑假真的是有大把时间。所以交换的时间里,也是旅游,游历整个欧洲的最好时机。真的去读学位了,就没有这个时间和心情了。


也是在那一年,我才对欧洲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不同于历史书,也不同于博物馆里的油画,那么栩栩如生的欧洲,终于展现在了我眼前。微微倾斜的埃菲尔铁塔,马德里的斗牛场里的血腥,罗马的斗兽场壮观,巴塞罗那的沙滩和椰树,维也纳的美泉宫,那些充满历史感,艺术美学的建筑让人美不胜收。那一年,是我真正认识,享受欧洲的一年。

当年交换生的签证上写了,打工的时间不能超过180个半天和90个整天。也就是说,我可以在有效期内合法工作一段时间。我也是没浪费这个机会,在耶拿大学的联合会里,我就做了一学期的中文老师,给三个德国人教中文。想想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毛的经验都没用,就用蹩脚的德语跟人交流去说中文。不过这也为我之后在硕士阶段做德语老师打了一点基础,知道做老师应该怎么准备,做些什么。至少不再怯场。

然后就是去中餐馆小打工了一个月。走了很多留学生赚零花钱的道路。在国内,是怎么也不可能去餐馆打工的,平时在家都不刷盘子洗碗,到了国外还去干体力活。不过我的工作是酒水,并不刷盘子洗碗,顶多洗洗杯子,然后就是各种倒饮料。倒是练就了倒一杯好啤酒的本事。可惜时间太短,也没能学会调鸡尾酒,遗憾了点。

交换生的学习生涯总体而言时快乐的。学业压力不大,吃喝玩乐倒是一样没落下。但是也因此,交换生的一年,进步是有限的,成长也是缓慢的。如果想要在这一年,德语有个突飞猛进的进步,还是要努力学习。我想很多学习外语的同学都有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只要到了母语国,就一定能快速学好当地的语言。是,到了母语国,你的词汇量和口语化的语言会急速增长,那是环境所迫,每天接触的词汇量信息量太大。可是落实到语言水平,还是要落实到课堂和学习。参加几个party或者和德国人出去玩几次,是提高不了真正的语言水平的。但是对于感受德国文化和作风还是非常有帮助的。

这里又要说到跨文化学的一个观点了:语言水平的高低,并不代表着你和德国人打交道的能力。同样,你和德国人的相处好,不代表你的语言水平一定高。但是两者可以相辅相成,互相帮助。

所以到国外,有一个观点要摆正,要真正提高语言水平,还是要静下来看书学习,当然最好是和德国人一起学习。

交换生的学习形式还有另一个优点:你会认识来自全球不同国家的人的学习,生活,行为方式。热情的南欧人,见了面无论男女都先来个大拥抱和大kiss。东欧国家虽然小,但是盛产美女,一个个金发碧眼,身材高挑。背着大登山背包的北欧哥们,谈起捕鱼头头是道。裹着头巾的穆斯林女人,说着一口流利的德语,无论多热都不会揭开罩在头上的面纱。日本姑娘时尚意识强,每天都倒腾的漂漂亮亮去上课,学习起来却也是一丝不苟。韩国小伙也极其注重外貌,一副太阳镜,窄脚裤,吐槽最多的就是德国的发型师手艺有多么糟糕。中国孩子们大多都是努力学习的主,带着一副框架眼镜,感觉就像高中生一样。零零散散一些南美,非洲的学生,那就更是“奇形怪状‘,形态各异了。

如果说交换生的一年让我错过来很多国内重要的高阶课,那么也是让我真正感知我所学的的语言,国度真正是怎样一种面貌。从习惯喝苏打水,吃各种各样的烤肠和土豆,到开始喜欢看足球,听band,从手无缚鸡之力到肩扛20斤口粮回家,从习惯喝下午茶,坐在教学楼高高的阶梯上和同学讨论报告主题,从理解不了的教堂和宗教开始,到看到德国情侣共同有了一个3岁的孩子还没有结婚的生活方式,交换生的一年,是思维方式,人生观,价值观开始颠覆的起点,是认识一个新的体系,文化,教宗信仰和生活方式的的开端。

交换生涯毕竟短暂,而且并不是真正的留学生涯。所有的感知都太快,也太浅显。所感受到的大多还是新鲜,美丽,趣味。即使冲突,即使不知所措,都是轻松愉悦的。交换生真的是我学业生涯最美好的时光。甚至有些美丽的误导,让我总觉没有呆够,总觉得还要在回去。于是大四忙碌的补完各种考试,实习之后,我再次踏上德国,开始一段新的留学生涯。然而此一时非彼一时,再次去读硕士,已然是另一番风景和心情了。


(未完待续)

公众号:美人何处
微信号 : meirenhechu0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ABCDV网站,版权所有:北京佳景时代文化有限公司 ( 京ICP备19037940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322 |||| 工信查询网址: https://www.beian.miit.gov.cn )

GMT+8, 2024-6-17 08:37 , Processed in 0.102746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