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初到艾森,到今日的离开,中间7个月的学习生活带给我的感触不可谓小。2013年3月28号那天拿到了大学的休学证明,我踏出了本科留德的第一步,一年后的这一天我又拿到了dsh3证书,知道结果的瞬间的却是又喜又惊,这张稍厚的A4卡纸承载着所有汗水,最终努力也没有白费,但我同时惊讶的是,听力写作常出问题的我竟然也能拿到3,事实上直到考前两周,我还在想象那些拿着3的人长什么样呢。结果证明,拿3的人既不是牛鬼蛇神,也并非居庙堂之高。他可以出现在普通的你我之中。在此我也并非炫耀,因为拿3的人也不少,仅仅是分享一点自己的经验,聊胜于无,权当参考,诸位姑且听之。
来之前我在同济预备部读了A2和B1,而A1则是自己捧着新标准啃下来的(大家不要学我啊,我是吃了亏的,A1还是要正规去学的),我认为来德国读语言最好能有一定德语基础,有些人主张“像婴儿一样去学习”,不可否认在德国零基础开始会更纯正一些,但这样一来效率会稍慢。国内的语法教学水平都挺高,而且一个中文的环境下,你对于语法结构的理解会更深,比如一些语法口诀会让你牢牢地记住他们。在ibz的课堂上,中国学生和东欧过来的那些小伙伴相比,简直就是活语法书。课堂练习时,他们还在吭哧吭哧运作,我们早就写完开始泡茶喝看家庭作业了。
来Essen后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分级考试了,虽说分级考试不难,但大家还是要提前去准备一下的,一方面恢复一下因为等签证等杂事的被搁置的德语,另一方面告诉自己进入有规律的学习状态。而我就不幸没去准备,顺利被卡住了,所以再次读了B1。教我的是Nora,一个看起来非常冷漠的青年女教师,说话音调很平,但实际上是挺热心的。她有以下优点或者是特色:1)包容,不责备学生,与学生关系平等。 2)语法讲的也挺透,课堂上的语法小练习就像小孩的零食一样不断 3)课堂内容和引申闲聊达到了一个平衡,不至于紧也不至于偏离主题 4)B1结课后热情地带领大家玩转了圣诞市场。 5)漂亮,嗯.....。总之,Nora给我总体感觉就是Nett以及温和。B1的课程内容其实挺多的,词汇,语法都上了一个新高度。但这些内容,我以及周围大部分同学都在国内学过所以没表现出吃力,唯一不熟悉的就是语法名称,比如遇到Finalsatz,Konzessivsatz,各种Ergänzung以及Angabe会好久才反应过来。但我相信这不会难倒大家。
B2选了Steffen,也换成上午班,上午班就得逼迫自己早些起床,也避免了懒觉。这次我也换到了第一排,声场更宏大,低频细节也更足,最重要的是,做第一排就等于逼迫自己更多地与老师交流,而且提问时总少不了你的。比起B1时的尾排,这个位置简直就VIP,你把提问回答完,后头的同学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呢。Steffen是一个极端外向的人,而且非常interdisziplinär,没记错的话他有Media和日耳曼的学位,经常讲着讲着立马转身在黑板上写个Polytheismus,Dualismus,Poststrukturalismus开始做引申了,如果这部分你专心听,跟上了会发现挺有趣的,有人则不太适应。B2和B1相比,重心是在逐步往DSH转移的,有时候课程就完全围绕DSH2020了,而Auf neuen Wegen会用的越来越少,b2除了作文基本就没什么硬性规定的作业了,自己回家是需要开些小灶的,比如复习课上的内容。我到后期就每天一两篇地把Auf neuen Wege 上的阅读消化掉,同时把生词记在一个跟随一年多的巴掌大小的记事本上,有时间就掏出来看。我还听说一些高人坚持每天写一篇长长的作文,拿给老师改,如此反复。我远没那么高,就是写Steffen布置的。他有时课上会组织大家共同完成一篇文章,把好句子写黑板上,这时别光傻看忘了抄。这个过程氛围都很轻松,与隔壁老太太Annabella富有节奏的训斥对比鲜明。在B2结束后我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报了Essen的DSH,这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所以在此也遗憾没办法比较essen和其他学校的dsh手感上的区别。
好了,那下面就是DSH时间了
阅读:的却是国人强项,个人觉得DSH阅读和我们熟悉的各个英语大考小考里的本质是差不多的,方法也可以互通。我推荐带着问题去阅读,然后划出重点,这样又快又好。通常如果你只是通读一遍的话,会没什么印象,还得带着问题再去读一遍。不过话说回来,dsh中留给阅读的时间还是比较充裕的,只要你用着顺手,错误率低就好了。
听力:所谓DSH中的必争之地,犹如欧洲的巴尔干,太平洋的中途岛。很多人就在这里落马。但我觉得听力是没有捷径的,像我听不懂就是能力不够,所以整个B2以及准备期间,我每天都有一定听量的,量不多但一定要坚持。如果你做过听力模拟就会发现,科技类文章就是这个DSH时代的主流(感觉更靠近生物和心理)。我要放干货了:隆重推荐WDR5的Leonardo 节目。除周末每天都有一期科技访谈,30-40Min,难度稍高,适合B2-C1。不要求全听懂。然后你会发现他的Thema经常和模拟题相似,很多词汇都出现过。这个每期都可以下载,我就是利用健身的时间听的。除此以外可以买个小收音机,回家收拾房间发短信发呆可以当背景播放。答题技巧上,我是用两个颜色的笔,比如一蓝一黑,听力第一遍是没有题目看的,我就听到什么记什么,这时候需要经常缩写(所以发展自己的一套单词缩写体系是很有必要的)其次,行间距要拉开。第二遍时候就用另一色在行间进行补充。还有一种方法是第二遍时直接在题目上写关键词,题目顺序是按照文章进度来的所以也挺方便。两种方法难分伯仲,全看个人偏好了。
写作:刚开始练习总是时间不够用,后来发现绝对不能过度思考。所谓过度思考,就是拿到题目还没描述图表就在构思了。在后期的准备中,我挑了几份合适的图表,上来就是手比脑快先把描述写了,这个过程没有思索的必要,句型来回就那么几种,想到哪种就写吧。下面就是分析原因,我刚开始总是拼命去想寻找一些很合乎逻辑能把自己深深说服的原因。事实上这是浪费时间,只要理由别太离谱即可,能举出支持你观点的例子就更好了。句子之间的逻辑倒是挺重要的。二三百字很容易解决,但别写太多,所谓“言多者,必有数短之处”。最后别忘了检查拼写以及语法错误。
口语:听力上去了口语不会差哪去,而且口语的图表和写作的图表相似度很高,句型可以借用,区别就是口语图表内容更多些。考的时候真的不用紧张,我原来以为是站着面向一排神色凝重的考官描述图表呢,事实上是和两个考官围在一张很小的圆桌子上讨论,你只管讲看到什么内容即可,考官会有提问,也会有打断,并不是让你一口气描述完。事实上整个环节氛围异常轻松,有30%-40%的日常问题。我甚至被问到假期打算去哪,我随口答了个城市,他竟然告诉我坐xx公司的大巴去会更划算些。总之别紧张呀,把考官当做老朋友聊就好了。在互掷“去死”后,在房门关上的瞬间,我知道,愉快的ibz学习生涯就要结束了。
在此很感谢德国IBZ学校热心的海哥,也感谢ibz的老师们。ibz学习的结束意味着新的开始,这只不过是在德国的第一步罢了,今后也会有更多的挑战。祝愿在德国的,和即将到德国的同学们,这一步能迈得漂亮,早日收到心仪大学发来的情书。
(也真心帮IBZ学校做个小广告。国内办事处QQ:1046415308 010-68988119 网站:www.ibzchina.net )
辣子鸡于2014.5.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