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北京莱茵春天 于 2013-1-7 13:15 编辑
德福班课堂体会
由于第一次自己准备的溃败(4443),所以决心在11月德福考试之前报了徐立华老师的班,之前也是听同学说徐老师很好,名气也就渐渐的在我周围形成了,就连我们学校准备3.30德福考试的同学都报了她的班。由此可见徐老师还是挺厉害的。
说说具体的课堂体会吧:首先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徐老师的教学方法中对于解决问题,分析问题思路的强调! 很多德福班老师把主要精力都放在给同学灌输所谓的模板,殊不知,德福考试绝不是一尘不变的,也就是说你背得了一个模板,你不可能把所有德福考试中出现的模板都背得下来,德福考试每次考试都不一样。例如作文,就有很多的形式,如果只是一直练习一种模式(带两种观点,然后自己进行阐述的),那么你对于其他形式的考题必然不知所措。这也是考官所强调的。徐老师把每种考试题型都详细的分析了一遍,虽然没有手把手教怎么写,但是我觉得对于有一定德语基础的同学来说,思路理解了,自然写出一篇符合要求的文章是没有问题的。之前举的关于作文的例子只是一个缩影,对于口语,听力也是同样如此。
另外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老师对于复习的安排很合理。我是11月参加考试,由于之前种种原因是才10.8才报的名,很多之前参加过徐老师强化班的同学和我说,这么晚有点晚儿。但是我想说的是根本不晚,因为徐老师对于复习进度和安排在我来说应该是不急不慢,有条不紊,而且对于在复习的各个阶段出现的问题,老师还是挺得心应手的。例如,口语复习的时候,我们先讲了表格描述,因为和作文中的表格描述比较类似,所以串在一起讲了,接着就是最重要的5分题:第四题和第六题。这两题我们基本上花了2个星期的时间,由于最重要,所以相应的花更多的时间,接下来说了5,7题,这两题还是比较类似的,所以讲的比较快1个星期,还有3天就要结课的时候很多同学反映:老师,为什么1,2题为什么一直不讲? 老师就说这两题不重要的,稍微练一下不需要花很多时间。正如老师说的,1,2题完全不需要花很多时间,因为确实挺简单的。顺便说一句,老师在为每一个题目进行讲解的时候都说了很多的主题,例如Schuler, Ausbildung , Arbeitssuche , Finanzierung ,等等总结这些Themen对于考试确实很重要。不然有些稍微变化的题目,即使我们平时花了很多时间练习了,但是还是不会说!
德福考试考场经验
由于11月的德福考试是我第二次“上战场了”,而且两次都是在同一个地方(上海),所以没有了初次对于考试的各种无知(顺便提醒一下,由于第一次是自己准备,所以对于考场技巧要求根本一无所知)。
对于考场经验我想分两部分进行仔细的阐述: 上午的笔试和下午的口试。
由于笔试和口试不是在同一个地方,所以有必要进行区分。
笔试:
由于有1次考试的经验,所以还是有很多值得说的。首先笔试教室分为两种:非语音教室和语音教室。第一次我是在非语音教室考试的,相对来说自己的空间比较大,一个教室一般就30~40人左右。虽然环境还算不错,但是听力设备确实不太雅观,是用一排插线板串接着一组的考生的听力设备,而且耳机外观一看就是已经用了很久的古董了,还好音效还行,当然了自己是不能调音量什么的,不用担心,有问题,监考官会热情的帮忙,只可惜一般的考官上海本地人,不太喜欢说普通话。而在语音教室,听力设备和效果都要好很多,但是座位不是很大。另外,上午笔试一般只有在听力结束之后才可以去厕所的,所以建议大家早上还是不要喝很多的水。
上午的笔试一般12点就结束,期间,可以吃饭什么的,还好上外外面吃的真不少,味道对于我这个典型的南方人来说还算不错,至少比北京好多了,好有家乡的感觉。
口试:
下午口试一般在1:30(口语第一批的同学)或者2:00(第二批或者第三批的同学)。口语教室一律语音教室,有一部分为磁带,一部分是电脑录音,本人两个都尝试,第一次考试比较紧张,所以说的比较烂,可能也是由于我第一次考试自己准备的缘故。。。第二次就好很多,磁带录的没什么问题,出问题的情况极个别,有问题,考官还是很有耐性帮你解决的! 第一批和第二批一般间隔1个多小时,到最后一批大概已经4:30了。
满分作文回忆
这次的作文总体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没有特别大的意外。
首先从内容上来说,我还是不得不佩服徐立华老师对德福考官的洞察力果然厉害。考试之前,老师几乎对于一般的主题都有布置作业,其中一篇我记得特别清楚,关于学习兴趣和就业前景对于专业选择影响的问题。所以当我看到德福这篇作文的时候,心里至少还是有点儿底的。
对于表格描述,我是觉得有点儿“小小的惊喜”。不过对于这么复杂的表格还真是第一次遇到,首先对于每一个理由,其变化不是特别明显,再有就是数据很多,而且所用的词汇有点儿复杂。但是,按照我的经验,我首先将所列的几个理由进行分类,即:兴趣导向型的以及就业前景导向型的。其中选文科的可以和兴趣导向型联系到一起,同时选一些理工科的就被联系到了后者。对于变化不明显的数据我直接进行忽略,也就是说抓住主要矛盾。每篇作文中最重要的当属Argument的辩论了。由于时间的原因,我只是列举了2个Gründen,如果像以前一样,在Heimat里面也再列举一个最重要的Argument的话,那么时间肯定来不及。所以我就采取了以下的策略:将以兴趣导向型的这个理由放在前面,期间也在举例的时候和Tabelle联系了起来,接着就是直接把就业前景导向型的这个理由和Heimat的叙述放在了一起,中国大部分的学生都是为了找到一个好的工作而选择专业的,所以在高中的时候,一般的学校理科生都是比文科生多很多!最后就列出自己的观点,在考虑到就业市场的同时也注意从小培养在这个方面的兴趣,这样才能可以顺利的完成学业。基本上就是这样了,最后需要补充的就是,平时由于我注重语言表达方式的多样性,例如词汇,短语,语法的灵活运用,所以即使我写的时候书写很乱,但是可能正如徐老师说的,考官注重的还是你的内容,而不是你书写的怎么怎么好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