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木折子 于 2017-6-19 20:14 编辑
如果单单列举我过去两年多完成的事,我的人生大概是所谓的“开了挂”的:德福满分,顺利拿到满意的zu,顺利适应大学学习,漂亮的成绩单,奖学金,以及,还在第四学期的我,即将迎来毕业,并且即将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迎来硕士的一年。
但是,抛开所有这些表面的浮华,我在德国的日子,仍然和所有人一样,高兴和难过交织,正能量和负能量同在。曾经抱着对1.0的执念,在看到1.7的成绩时怅然若失,也曾经在房东老太太那受到委屈晚上默默哭泣;出于性格的原因,我喜欢躲在自己的空间里拒绝社交,所以直到今天在口语会话时仍有心理障碍。所以,从挑战自己的层面上来评判,我显然是个失败者——我几乎不曾强迫自己走出舒适区,而且老实说,我心安理得地这样放任着自己。
我不知道我这次离开德国算不算是“逃离”。我不讨厌德国,但是我好像觉得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太多我的稚嫩和局促。是的,尽管我能带走一张漂亮的成绩单和满满含金量的毕业证,但是至少在我心里,我仍然不是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离开。
我不想讲太多在德国的经历,那些经历对别人来说只是故事,这个世界上的故事太多了,不缺我一个。我想以半个“过来人”的身份,帮助那些正在路口犹豫徘徊的人们,解答一个问题:我适合来德国吗?
首先,一个支持肯定回答的论点,并且适用于所有人:留学最大的意义,不在于改变你自己,而在于认识你自己。这句话是我来德国不久后说的,现在,我还想加上半句:以及认识整个世界。很少有什么事情能像留学一样给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自我认识带来如此大的变化了。大多数人的一生,时间上的差异,不过是十年二十年,而思想上的差异,却可以大至整个银河。也许亲身一天天走过来并不会觉得有多少变化,但是我知道,如果我是在国内完成了四年的本科,我脑海里装着的世界,一定会是另一个模样。
其次,关于德国大学的客观特点,它不是适合于所有人。它的自由,一方面对于那些缺乏自制力,没有明确目标的人是个挑战,另一方面,让那些擅长自学,能有效安排时间的人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浑浑噩噩拖了8,9个学期还毕不了业的人并不少见,当然也有人一步一个脚印稳稳地按着自己的节奏前进。顺便一提,如果单从学术来讲,德国的教育并不比国内高明多少,至少本科如此。“接受更先进的教育”其实反而并不足以成为留学的一个理由,更何况,在知识全球化的今天,除非是博士阶段的尖端理论研究,其他的东西,只要想学,大概没有哪里学不到。
再次,关于经常被问及的,在德国会不会很寂寞。这个问题更加因人而异。如果你德语不是太烂并且足够外向开朗,你完全可以和外国同学打成一片,这种人不多。如果你本身就像我一样喜欢一个人,非常偶尔想聊天的时候微信上可以找到一两个中国同学,那也没什么问题,这种人也不多。大多数人,在这浩浩荡荡的留学潮下,找到一帮能经常聚在一起做菜或者下馆子或者逛大街的国人朋友,也不会是什么难事。必须承认,德国没有国内热闹,但是孤独这个东西其实很多时候和外界环境无关,是否有颗强大的内心才是关键。
最后,关于费用,因为我没有乱花钱的习惯,我没有仔细算过账。可以肯定的是相比英美等国,单从费用上考虑德国实在是个太好的选择。如果要“开源”,奖学金和打工都是可行的方式,但是我不建议把它们当作减轻生活负担的手段,总是想着怎么省钱赚钱的求学之路大概会很累。如果经济条件真的成为了一个限制因素,那个中的权衡也只能由自己完成了。
以上,我所能想到的,来德国或者不来德国的理由。至少我自己,我永远不会后悔我做出的留学德国的这个决定。我在德国,虽然很少与人打交道,但倒也见识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希望每个来德国留学的人,都能成为他们心里觉得最好的那一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