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年·留德路
今天是2016年9月12日,下午3点钟接到了成都领事馆的电话,通知我下周一下午一点半去取签证。这意味着我这段辛酸的留德准备过程终于告一段落了。我真的该坐下来把我这段狗血的申请经历画上一个句号。一方面是想自己做一个总结,好为接下来的专业学习和转学做好准备;另外一方面是希望回馈ABCDV,这个在我的留的道路上为我提供了无限资源的论坛。也能为正在挣扎在考试,审核和申请中的同学提供一点可参考的信息和意见,少走一些弯路。
为了方便文章进行,我先把我的这个流程按先后顺序排列一下:
德语基础学习(2012-2014.10)
德福准备(2014.8-2014.11)
第一次德福考试(2014.11.1)
APS准备(2014.9—2015.1)
第一次APS(2015年的大年初五)
第二次德福(2015.3.28)
第二次APS(2015.9.28)
第一次SS申请(2015.11.1)
第二次WS申请(2016.6.15)
拿到第一封zu(2016.7.19)
开户(2016.7.29)
递签(2016.8.17)
拿到签证(2016.9.12)
第一篇 为什么选择留德?
我去德国的原因是学历性价比高。现在很多本科毕业的同学他们并不甘于自己的一个学士文凭,加之目前就业竞争真的很大,所以提升自己的学历很重要,但是我又觉得国内的研究生读着没有意思。(ps.虽然这只是我当时的片面之见。后来我去看了我同济,交大的那些同学,我觉得他们的研究生生活还是很棒的,怪我见识短咯)于是我想能出国留学,提高学历的同时丰富了经历。但是由于家里并不富裕,去美国英国的话,家里压力比较大,所以后来不知道从哪里了解到德国不要学费,一年开销六七万人民币的样子,而且德国的教育质量还很高,于是我就下定决心,Deutschland。
第二篇 两次德福考试
先总结一下我通过德福的时候的德语水平:我并没有语言天赋,加之对基础语法学习甚少,所以当时是一个基础薄弱,学时不足的状态。但是,考第一次拿了4335,听力和写作都是3,第二次拿了4444,刚好通过。我当然不是考19分20分的大神,但是对于大多数挣扎于德福考试中的,像我一样没有超人的记忆力,没有超人的语言天赋的同学,也许还是有一些帮助。
大二的时候我在我们学校隔壁的东北师范大学里参加了德语的A1课程,上了下来有三个收获:1、德语的读音学会了;2、德语好难啊;3、英语好简单啊。
在在大二的那个暑假,我参加了一个莱比锡大学的夏令营,在莱比锡溜达了28天,顺带学了82学时的A2,但是并没有学到什么语言方面东西,只是这一次德国之行,让我坚定了我留德的决心,我下定决心毕业后一定要来。从柏林临走时,我对着飞机下方的柏林说:德意志,三年后见了。只是现在已经四年了,我还是终于要出发了。
大三的时候同样在东师学习了B1。这个B1的过程收获很大,主要是语法,句子,听力这方面有很多提升。B1结束后,我的报班学德语的过程就结束了。对于报班学习德语的必要性,我持保留性意见:一方面如发音这些知识是一定要好的老师来教的,有外教当然更好;另一方面报班学习的时间很容易和大学上课的时间冲突,这上面的取舍就见仁见智了,而且报班学习的进展速度效率极低。如果条件允许,脱产学习是才是最理想的状态。
不管报不报班,我在这么两年的过程中,最重要的还是自学:上课的时候在学,上自习的时候在学,走路的时候在学,睡觉之前呢就不要学了,不然影响休息。词汇方面我坚持背新求精的词汇,背德福的那本词汇书;背词汇的同时借助词典找一些简单的例句背下来,反复说能很好的提升语感;然后,最重要的自学材料是利用DW 出品的TopThema强化听说读,这个TopThema难度不大,都是一些实事要点主题的文章,而且写作手法很赞,读音也很标准。把这个听好,德福听力也就没什么过不去的坎,具体的学习方法自己掌握,反正每天一篇,0死角,常复习。我当时每天学习德语的时间控制在4-6个小时,最重要的是天天坚持哟。(这个资源现在沪江不更新了,所以同学需要的话需要自行翻墙去DW上面找)。
然后我谈谈语法的学习。我的语法是很薄弱的,在考德福的时候,我连形容词的词尾变化,不规则的动词变化都搞不清楚,从句什么的更是一团糟。语法薄弱是限制我拿高分的重要因素,但是语法薄弱不是限制你通过4444的因素。毕竟,德福是不怎么看语法问题。
这段比较扎实的自学过程为我后来挑战徐丽华老师的托福班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之所以说是挑战,是因为这个班强度超极大,收获也极大。2015年8月暑假,报了XLH老师的德福基础班,在这里我要衷心感谢XLH老师的教学对我的帮助。每天都是一天的课,从早上八点上到下午五点,我受益匪浅,每天都要花上一整晚的时间来归纳整理她白天讲的东西,毕竟我底子薄,所以要花更多的时间在这上面。那时候我们在矿大上课,我在中关村附近找了一个日租房的床位,条件极其极其凄惨,以至于我完全没办法学习,所以我当时就去北理借了一张饭卡,每天放学后坐公交车去北理吃饭,上自习。在公交车上的的时候就背单词。每天晚上学到图书馆闭馆,然后坐最后一班公交车回住的那个凄惨8人间。二十多天的强化学习后,德语水平突飞猛进。
那之后,我就回学校又开始了一个多月的自学过程。然后在10月份的时候,逃课去北京继续参加了徐丽华老师的德福强化班。这段经历可以说是我打小学起最最痛苦的一段了。汲取了上一次的教训,我在矿大后门那个小区里找了一个单间,28天3500元,加上那几天的大雾霾,我不得不感叹北京是多么的不适合人类生存啊。但是,那个房间还好:有书桌,有简单的家具,也比较干净。在那段时间里,一天的上课时间是8个小时,下午放学的时候是4点半,放学后我就回到出租屋,赶紧睡他个半个小时,起来出去简单吃点东西后就是漫长的夜间学习时间。因为自己11月1号在重庆考试,而且抱着必过的决心,导致我这段时间的学习超级痛苦。每天晚上7点开始,我就坐在桌子面前开始整理学习,一直学到凌晨1点,才上床睡觉。同住一套房子的另外一个房间是一个日租房,每天晚上都会换一对情侣租客,每天晚上他们也是不亦乐乎。第二天是6点起床,出去吃碗豆腐脑,吃根油条后又开始准备7点半的课了。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任何我在路上的时间,我都在练习口语,因为我基础薄弱嘛,自然要花更多的时间。这种练习方式,让我第一考就拿到了口语5的成绩。但是第二考4分,有点不解。
但是后来事实证明,这样的学习方式对提高水平是有效果的。但是,这种学习方法并不适合备考。因为这种强度会让我极度紧张:上课的时候犯困,我干脆就去买一块小方巾,打湿了,一困就擦一下脸。因为徐老师节奏很快,一不留神就过去了。后来考前的那一周在重庆,我每天早上按时按点地模拟考试,为了防止犯困我直接去买了一件红牛,每天早上一罐;在8点到12点的这段时间我还坚决不从凳子上起来。因为抱着必过的决心,所以注定我第一次会失败的(至少对于我来说)。成绩下来4335,心里超级失落,作文是练习过的题,怎么会拿3呢,郁闷了好久。
在这之后不久,以极其高的代价参加了第一次APS,也失败了。整个人当时沮丧到了极点,总觉得什么东西在作祟。但是,自己不能调节好心态,难道等一切都能变好吗?所以,从2015年3月1日开始,我开始了为期4周的德福二考冲刺。这段时间主要就是做常规练习,做一些不太难的题,把黄皮书上的所有词汇全部背了。那时候心态很轻松,学了两周后太累了就和家里人出去放松一下,钓钓鱼,爬爬山什么的。3月28号也以比较平静的心态去参加了考试,当听完听力后我就想,估计这次回去又可以开始抢考位了哈。但是,当我5月的某一天早上查到成绩的那一刻,我已经感动哭了。总算是过了。
所以总结下来,尽管学习德语不像英语这样有漫山遍野的学习资源,但是DSH和DAF也并没有托福对外语能力的要求那么高啊,所以要想能够顺利通过最后的DSH或者DAF最重要的就是持之以恒和方法得当。例如参加这个德福班,你可以一无所获,困了就睡,放学了就和同学出去吃好的喝好的,没人管你。你当然也可以挑战自己的极限,试试自己的抗压能力,不枉这几千块点的学费。同样,很多同学抱怨自己通不过考试是因为语言环境不够,心想去国外读语言班肯定就能好了,但是我从我观察来说,先不管读语言班这段时间的花销,我认识的同学去那里读了一年语言班,现在都还没有考过德福的人太多太多了,在德国考了三四次德福的人也太多太多了。要知道8个月就是某个语言培训机构给出的脱产学习从0基础到通过德福的时间标准了,他们还不是0基础。所以出国读语言班这个事情,见仁见智,我的意见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考试的压力是随考的次数的增加而成指数增加的。一鼓作气,在国内硬下头皮把德福过了,就好了,不要花这么多时间在这上面,也不要觉得花很多时间在这上面是为了有更扎实的语言基础,德福就是一个套路大于能力的考试,掌握了就会了。况且咱们是去学习专业知识的,不是去给德福考试院提供大量资金的。
第三篇 两次APS审核
平心而论,APS真的很简单,方法得当就很简单,方法不得当弄死我。我第一次准备APS的时候是在上完德福基础班到上德福强化班期间,那时候口语已经还比较自信了,所以就果断选择了德审。现在想起来还是觉得好笑,为什么我1月份审核,我9月份就在准备了?这就是我走的弯路。
先说说我总结的工科APS的精髓吧,我两次都是小土,应该算比较高难度的审核了吧。我总结的技巧如下:
1、每一科!一定是每一科都要准备3-5个段子,重要的科目五六个,不重要的科目二三个,对于专业行很强的科目,成绩很高的科目,成绩很差的科目,学分很重的科目,名字很奇怪的科目要尤其重视。小土的提问方式都是“你这一科学了什么?”然后你要做得就是自行展开,主动引导话题;
2、对于小土来说,笔试不重要,如果笔试不会答,你就把相关的东西写点上去,但是切忌滥竽充数。你同时需要准备好如果笔试不会答的时候,你要怎么来找借口就OK了;
3、说话的时候一定要直视面试官,不要东张西望。
4、在等待大厅的时候也不要和同时等待的同学东说西说的,要礼貌要安静,因为面试官直接来叫人,如果看你在那里张牙舞爪的,第一印象就不好了;
5、面试官不知道你到底学的啥,所以要说好说的,这个东西不一定是你学过的,但是一定是维基百科上或者其他权威文献上的,因为这个才官方,才地道,他们才好懂。因此在准备的过程中不要胡乱造句和造词,实在找不到的词用英语代替也行;
6、不要做老实人,不要说对自己不好的老实话;我有个同学因为当时生病了,有一科成绩很差,小土问他为啥,她说我当时生病了,请假在家。然后小土就说:那你的意思是说,这门课你根本就没去上课咯?这就是小土。所以千万不要答任何对你不利的东西,提前也要想好遇到这些奇葩问题的时候怎么答。记住,真话不是最好的答案;
7、任何问题考虑2秒钟后再回答,别想当然,别对方一问你就开说。你可以不会,但是你不能前后矛盾。我第二次面试的时候就被刁难了一下:他问这个,我说没学过;他问那个,我说没学过;最后他很无语的问我,那么你爸爸妈妈知道汽车吗?我说知道;那你说说看,你知道的汽车和你爸爸妈妈知道的汽车有什么区别?这个问题是不是很打脸,这不是怀疑我的专业性嘛。我的答案是我爸妈只知道价格,外观这些东西,但是我,作为一个21世纪新大学生,我学了一些专业的知识,比如说发动机的那个外特性曲线,然后一画,一说,小土就表示很满意;
8、面试官的第一个问题一般都是“这一科你学了什么?”,所以你要学会引导话题,让面试官对你的话题感兴趣,故意埋伏笔,故意展现你夸张的面部表情,其实这些很简单,不要想得太难。
论坛上多是抱怨小土多难多难过,但是我觉得,小土并不刁难人,他只是比其他几个和蔼的考官可能更遵守规则。大家只要准备好了,做到面面俱到,一次通过APS也是没有问题的。
第一次APS,过程超级坎坷,如我上面已经说了,我过早的准备了APS,导致我主观喜欢的课程就准备了好多好多好多知识点,我主观认为不会问到的课程我就没有好好准备;而且,我只准备了知识点却没有准备好段子托辞,所以后果就是临场什么都说不出来。当时通知我在大年三十的前几天去北京面试,当我把机票什么都买好后,审核部又通知我面试被挪到大年初五,当然APS也很厚道,给我报销了因为退票而造成的所有损失。当我大年初五来到北京,看到堵京也有空空如也的大街,看到国贸那边人影都见不到一个,到处都紧闭着的商店,也是北京的另一种别致的景象。
第二次APS面谈是在9月28号,对,期间有大半年的间隔,尽管我在规定时间内就提交了申请,后来催促才催来了这次面试机会。那个姐姐是提前十五天通知我,我也就复习了15天。事实证明,15天来准备APS是最完美的时间,不要太早提前复习,不要花大把大把的时间在这上面,当你你觉得你要花很多时间的时候,你可能已经走偏了。
好了,现在德福过了,APS过了,接下来就是申请学校了,心想肯定没有问题了吧。但是当时的我哪有想到,真正折磨人的还在后面。
第四篇 两次学校申请
申请的过程是我最痛苦,故事最喜剧,也是心路历程最丰富的一个。2015年11月1日,我准备好了一切材料,在成都联系的DHL代理将我的六份申请材料全部寄了出去,随后满怀信心的开始了漫长的等待。从15年11月到16年2月,我的心情从开始的期待,到怀疑,最后到了彻底放弃等待。时间已经来到3月份,一个一个的ab接踵而至,而所有拒绝我的理由都是专业不符,学分不够这些,有两个学校直接没理我。我心里很奔溃,真的很崩溃,我对这个结果有点接受不了,傻眼了,欲哭无泪。我这么努力三年的事情最后没有一个结果吗?我放弃了,这时候我放弃了,我想去找工作。接下来便是我那浑浑噩噩的3个月。
这里说说我为什么会被拒吧。罪魁祸首是专业匹配度。在本科学习的过程中,我已经了解到我这个本科专业在吉林大学的专业设置上很有问题。我们一个汽车类专业,热力学,材料学,流体力学这些烂大街的基础课居然学院没有给我们安排课程。当时很多同想去留德的同学都在问我有没有选这些课程,但是那时候的我很理想化,我很糊涂,做了一个极其愚蠢的决定:到德国了再补呗,大不了补一年。因为我听说有的人拿到zu的时候要求补十几门课,我想我大不了就补呗。哈哈,结果怎么样我也不必多说。所以同学们如果发现自己专业匹配度不够一定要去补休课程啊。因为有时候就是差一两门课,学校是不会让你入学的。
随后我开始了我之前提到的找工作之旅。那时候已经不是应届生,做为一个本科生,我有德语16,英语六级502,发明专利一份,奖学金,科研经历,应该说条件还不错,但是在我只要求和应届生同样待遇的时候,依然找不到一份满意的工作。目的地上海,目标德企。我面试了很多企业,知名的有大陆和福特,我都努力地进入了最终面试环节,而且在面试后还通过一个同学的导师给我面试那个部门的主管搭了个桥。结果却是同样让人失望。我在找工作这个事情上决不妥协,因为如果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比较保守的话,今后我的职业生涯都回比较保守。
后来回到成都,我想明白了,还是要继续学习,想办法提高自己的学历,但是我的专业这个事情我已经改变不了了,我该怎么办呢?我打听到美国并不限制专业,我想大不了就拼一拼,去申请美国呗,然后就报了新东方,像原来准备德福的那样有如火如荼的开始了我的托福备考。
时间来到6月10日,距离大多数德国学校的申请截止时间还有一个月零5天,我妈妈突然给我打电话说在网上看到JJL这个中介在做德国留学,让我安心备考,然后由中介来给我再做一次申请,我说可以啊。所以第二次德国的申请就开始了。
到这里,关于留学中介,我想敬告各位找中介的同学:自己一定要非常非常了解申请的流程和步骤,不然中介会坑到你嗨。但是呢,也是JJL他救了我吧:在7月8日左右的样子,因为申请TU Ilmenau的事情一直没有办好,准确说申请这个学校只用网上提交申请材料就可以了。但是这个中介只给我申请5个学校,我一怒就说你们别给我申请ILMENAU了,给我申请TU FREIBERG吧,结果就是这个决定救了我,不然我还是一份ZU都没有。!!前方高能,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当时我很糊涂,中介说像我这种情况只能申请本科的“高段位”(这是他们的原话),他们答应我的是通过本科的补课可以马上进入硕士学习,不需要毕业设计,不需要重新申请,我当时就信了,所以后来我其他学校拿到的zu全是所谓的本科高段位,其实他们的初衷是申请从第五个学期开始读,但是实际上呢,拿到的都是从本科第二个学期开始读的ZU,不可能了吧。所以和我相似的情况同学,一定要擦亮自己的眼睛哟。
那么问题来了,他为什么会给我申请TU Freiberg的master呢,我的答案是他们为了省事。中介都是按照合同办事的,只要有一个学校录取你,合同就生效,你去不去是你的事,中介的东西,凡是不能落实到合同上的,都是骗你的。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小心。让中介给我申请的这段过程,可把我累坏了,我得天天催他们,催他们网申,催他们寄材料,终于他们把材料寄走了,给了我运单号。喜剧的来了,当时已经7月5日了,我发现这个运单号三天都没有变化,一直在北京,我才问他们怎么回事,他们花了很长时间查清楚了告诉我是因为把我把材料放在信箱,DHL小哥没拿走。用岳云鹏的话来说就是:我的天啦!在我的催促下,在他们的一遍又一遍的承诺下,材料终于寄到了。然后我自己申请TU Ilmenau了吧,于是我找他们要了他们强烈要求提供的实习证明的公证件的扫描件。喜剧又来了,当我拿到公证件的时候,我傻眼了:公证书上我的名字被弄错了。此时心中千万匹草泥马奔过。众所周知,这个实习证明申请硕士是不需要的,而且我也没有实习证明,但是他们一再要求说有这个能更好,于是我家里人找尽关系去给我弄了一个实习证明,因为时间原因我就寄给他们去给我公证,结果他们却把名字给弄错了。此时我家里忍无可忍,用官司来威胁他们。就这样,给我做申请的那个老师终于被他们领导换了,直接由他们领导来给我申请。我心想领导应该很靠谱了吧,结果是我想多了。………………偏题了,不说中介了,反正就是找中介的同学一定要谨慎。血淋淋的教训啊。如果我自己不清楚流程,任JJL摆布的话,那么现在我肯定在被疯狂的备考GRE,家里人也估计在和他们扯皮。
第五篇 开户,签证
开户和签证都简单,淡然是相比我前面的东西来说。但是每一个过程都不能出错。只要严格按照程序来办就好,论坛上对于这方面的介绍已经很完善了,仔细看好每一个步骤就都没有问题的。这一个步骤进行得很顺利,因为前人留下的经验很宝贵也很精准。
当然我在开户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个有惊无险的小插曲。大家应该都听说,现在开户手续和原来的开户手续不一样了,比原来要求多提交一个资金证明。但是,我开户的那天本不应该是这个政策执行的日期,但是德意志银行的工作人员,主管就要求我们所有人回去补材料。当时多亏我们一起开户的人里有几个很能说,很主动的同学,他们就是极力抗争,就是不怂,就是不向资本主义低头,他们思维缜密,想了一大堆问题出来把主管问得哑口无言,这才答应我们继续按照旧政策执行。这里我想说的是,在留德的这个过程中,随时都可能遇到不公平的事情,遇到这些事情一定要努力抗争呀,不然就只能任人宰割。
终篇
出发在即,心里满是感伤。看这四年的准备,真的充满挑战,辛酸,进步,成就和遗憾。其实从4年前,我们一个A1语言班里有二三十个人都是立志毕业后去德国留学的,但是走到今天,就只剩下寥寥两三人了,也就是说大部分人都或早或晚的放弃了,说来我也很惭愧,我差点在最关键的时候放弃了。
当我连续经历了一些比较狗血的事情的时候,我就不自主地会想,我这是犯着何方神圣了?但是都还是必须一直在安慰自己说,趁年轻,多经历一点这些事情是好的。引用郭德纲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吃亏要趁早。人生不能过得太一帆风顺。当我们经历了这些挫折后,今后才能够更勇敢地去面对一些事情,学会更多的是持之以恒。而且,如果去了解一下还在德国挣扎语言的千千万万同学来说,我已经幸运很多了。可能每个努力过的人都会想说:鬼知道我都经历了些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