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V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12|回复: 1

关于性的七个问题(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23 12:24: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哺乳动物多有「发情期」

  在上文,我们还有两个问题没有回答﹕

  ●为什么人类是唯一喜欢在隐密处交配的社会性动物?

  ●为什么女人不像其它所有的雌性哺乳类动物其有易辨识的发情期?

  这两个问题其实彼此关联,也是人类和其它哺乳动物最大的不同点。绝大多数的哺乳动物在大多数时间都属于「性不活跃期」,而只在雌性「发情」─—也就是排卵期有受孕可能时才交配。雌性哺乳类显然「知道」自己正在排卵,她们在这个时期会主动将阴部朝向雄性。很多灵长类的雌性动物在发情(排卵)时,阴部、臀部及乳房还会肿大、泛红,让雄性看了之后「春心大动」,体内的「雄性素」(男性荷尔蒙)分泌大增,而与之交配,完成自然所交待的传宗接代的任务。很多哺乳类的雄性,为了适应雌性这种季节性、周期性的发情,在雌性进入发情期时,牠们也会增加精子的制造量,而在雌性脱离发情期后,牠们也跟着停止精子的制造,偃兵息鼓。

  多数学者均认为,人类既然身为哺乳动物家族的一员,那人类的祖先「应该」也具有「发情期」这种由自然所安排的生殖策略,只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因为「某个原因」而使发情期消失,再加上大脑新皮质特别发达,时至今日,终于使「性」脱离了原来的生殖目的,成为四季皆宜的愉快体验。

  哈佛大学的两位学者调查卡拉哈里(KaIahari)仍行猎集生活原始部落的妇女性行为,结果发现,她们在月经周期的中段(即排卵期) 有较频繁的性行为,而且达到性高潮的频次也以此期间为高峰,这可以说是人类先祖具有发情期的一个「遗迹」。一九五○年以前,对文明社会女性的研究显示,女性性欲的最高点是在月经之前及月经之后,亦即受孕力最低的时段,但这种「异于禽兽」的现象也许是对「安全期」的认知所致,她们担心在月经周期中段性交会造成怀孕。在妇女大量使用避孕措施后,已有些研究显示,女性性趣会在月经周期中段升高。一九七八年《新英兰医学杂志》即发表一份对康乃狄克大学小区妇女性行为的调查,结果发现她们在月经周期中段较易采取主动。

性行为的私密性

  另一个现象是,不管是行一夫一妻制或杂交的群居性动物,都是在大庭广众之下交配,譬如海鸥不会成双飞到僻静之处交配,而是在群鸥环视之下公然为之。又譬如杂交的黑猩猩,雌黑猩猩也是在其它伙伴在场的情况下,连续与五、六只雄黑猩猩交配。

  但人类则大异其趣,男人根本无法像雄黑猩猩一样,知道他周遭的女性有谁在排卵,连女性也不知道自己正在排卵,身体没有任何可察觉的变化,而需要用「基础体温法」靠体温的变化才「晓得」自己正在排卵。而且,排卵也与「发情」无关,在避孕药未问世前,排卵期通常是女性「性趣」最低的时期(可能是来自担心怀孕的「认知」)。

  另外,人类认为「性」是很隐私的事,都在极隐密的地方为之。若要在大庭广众之下,绝大多数人都无法完成此项自然交办的任务。

  为什么人类会「隐藏」发情期及性行为?关于这点,目前最少有近十种「理论」,有男性人类学家的、女性灵长类学家的、男性社会生物学家的、女权运动者、男性灵长类学家的、妇产科医师的......可谓五花八门,各有说词。一个最传统、也最平常的「理论」是﹕人类是唯一建立文明的灵长类动物,文明需要人际的合作与伦理规范来维系,隐藏发情期与性行为可以降低攻击性并促进人际间的合作。如果女人有明显可见的发情迹象且在大庭广众之下公然交配,则势必影响男性与男性、女性与女性、女性与男性间的关系,而使人类社会瓦解。

  当然,还有其它更「深奥」的原因,以下就是几种说法:

顺应男人需要的「男性观点」

    有一派学者认为,人类祖先在约四百万年前即基于生存的需要而开始行一夫一妻制,这种永久性的配偶关系使得女性失去发情期,她们需在周期中的任何时刻都有「接纳」其配偶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她的配偶每天带食物回到她的身边,并帮忙养育下一代。此派看法以《裸猿》(The Naked Ape)一书的作者摩里斯(D.Morris)为代表。

    而出版过《人类性行为的进化》一书的西蒙(D.Symons)则认为,在人类祖先仍行杂交的时代,能随时满足男人性欲的女人,可优先获得男人带回来的食物,具有这种行为特质的基因获得了延续,而只有在发情期才能接纳男人的女性即受到淘汰。

    这两派看法类似的地方是,他们均认为女性「延展」其性接纳期乃是为了顺应男人的需要。但这种看法亦被批评为是「男性沙文主义的观点」,是男人的意淫,不足为式。

女性自主的「女性观点」

    另有人从女性的观点提出如下的看法:有一派人士如R.A1exander,C.Noona等人认为,人类祖先原像很多灵长类是杂交的,社会阶级较高、较强壮的男性,在女性进入发情期时,经过竞争之后会垄断她们的「交配权」。阶级较低的男性则只能在平日跟女性厮混,帮忙照顾小孩,并在支配性强的男性离开后(即非发情期时),一亲女性芳泽。女性发现,这些阶级低,而终日随侍在侧的男性才是「可靠的对象」,因此「隐藏」起她们的发情迹象,以免攻击性强的男性入侵。此派人士认为,就是这种以女性为主导的生殖策略使女性「失去」发情期的。

    另一派人士如N.Burley等则认为,根据一些泛文化的比较研究显示,多数民族的女性所希望的子女数都比她们的丈夫及亲戚要来得少。女人有尽可能避免连续性怀孕的倾向,而隐藏起排卵期诱惑男人的发情迹象乃是避免怀孕的一种策略。

    女性学者较偏向上述这两种「女性观点」。所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种带有性别色彩的争论也许没完没了。

不含性别色彩的「中性观点」

    另外也有人提出较不含性别色彩的解释,一是由N.Tanner所提出的解释,她认为女性发情期的消失与「两足行走」的进化有关,当人类进化成用两足直立行走后,旁人难以再看到女性的会阴部,靠着会阴部性肿胀来吸引异性即失去它的效用性。而女性和男性同时需要有能做长程直立行走的体力,要有这种体力,女性的血中需要有较高浓度的男性荷尔蒙,而男性荷尔蒙与性欲密切相关,因此,女性在整个周期中即会表现出较高的性欲。

    另有一派来自医学界的看法:内分泌专家指出,人类女性的排卵型态、月经周期等比其它灵长类不稳定,而排卵方面的障碍也特别多,这可能表示,人类在这方面的遗传基因可能发生过变异,已经不太健全。

    最后一派的看法最直接了当,他们认为人类的祖先「原本」就没有发情期及性肿胀这回事,根本用不着解释。

人类近亲黑猩猩的模式

    多数学者之所以会认为人类女性原先应该具有发情期,因为在基因及生化反应上最类似于人类的黑猩猩,乃是具有明显发情期及性肿胀的灵长类。被关在笼子里的雌黑猩猩,因脱离自然的环境,也许会失去发情期,但若引进雄黑猩猩,雌黑猩猩的发情期及性肿胀即会恢复。在自然环境中,黑猩猩是行杂交的,雌黑猩猩在进入发情期时,理论上可以和族群中的所有雄黑猩猩交配(有一种雌弥猴,每年中只有一段短期间发情,会阴部特别红肿。她平均每十七分钟交配一次,和群族中所有的雄猴都至少交配一次以上),但雄黑猩猩会彼此竞争,脱颖而出者具有优先权。战胜的一只雄黑猩猩偶而会带着发情的雌黑猩猩离开伙伴,进入丛林中。很多人认为,人类祖先可能也有同样的遭遇,在某个关键点,由杂交迈向这种雏型的一夫一妻制。

灵长类的各种变异

    不过,如果我们的视野放宽广一点,即可发现在现存两百种的灵长类中,其性周期、性行为的变化是非常多端的,譬如苏门答腊巨猿(orangutan),雌猿没有发情期的性肿胀,但也很难察知月经的来潮(量非常稀少),她们在周期中的任何时刻都可交配,但在周期中段(即排卵期)性行为频次会增加。在平日,身边会有一些较弱小的雄猿尾随,寻求一亲芳泽的机会,但在排卵期时,雌猿会主动去寻找高阶级、强壮的巨猿交配。

    另有一种长臂猿是极少数行一夫一妻制的灵长类,雄猿长年跟随在雌猿身边,寻找食物并照顾幼猿,但并没有「性的报酬」。雌长臂猿每隔两三年才有数个月的发情期,雄猿只有在这段期间才能一亲芳泽,但牠们还是留在「配偶」的身边。

    如果将人类纳入各种灵长类所构成的「大家族」里,则人类女性的没有发情期,对性的持续接纳性及行一夫一妻制等,每种单项特征都不是唯一的,而将这些单项特征集合成特殊的「人类模式」,就像其它灵长类一样,也许是一种对自然的适应吧。
发表于 2007-5-29 20:5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ABCDV网站,版权所有:北京佳景时代文化有限公司 ( 京ICP备19037940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322 |||| 工信查询网址: https://www.beian.miit.gov.cn )

GMT+8, 2024-6-17 21:58 , Processed in 0.087169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