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心陷阱
小茵
前几天读到一篇关于在德意志银行无缘无故被扣了14欧元所谓的调查地址的费用的文章,真是心有戚戚焉,因为这件事情也刚好发生在我身上,好在我所在城市的银行工作人员还算通情达理,又或许是这种事情不止一个人来问过,因此在我提供了足够证据以后,她便退回了这没理由的14欧元。就在前天又碰到了意外事情,总之都是和金钱相关。虽然事情发生后对O2公司非常不满,但还是安慰自己,不要因为一点钱跟自己过不去,好心情是买不到的。
前天查银行帐号信息,发现本月手机话费飞涨。因为怀孕的缘故,我基本不带手机,可为什么费用会这么高呢?一查网上帐单,发现一个flatrate的费用,又对比了前3个月帐单,发觉之前这笔费用每次都以免费的形式出现在上边。找出合同一看,我并没有订购这个服务啊。带着不满和疑问,今天下午我去了本地o2公司。一问之下,原来因为我是去年11月签订的新手机合同,因此他们附送了3个月flatrate的服务,他们宣称三个月内是随时可以取消这个服务的,但如果我现在要取消,就必须交37,5欧元手续费。我问,我并没有要你们送我这个服务,为什么我取消却要收费?工作人员说,这个服务在我购买手机时是自动加上去的,因为到期之前他们已经发了手机短信通知过用户,意思是说责任不在他们了。我印象中却不记得收到这样的短信,立刻打开手机才发觉,在今年1月7日,当时我正在参加展会,收到o2公司的2个短信,一个说我的flatrate还可以免费享受1个月,另外一个说我可以从网上简单取消合同。当时我还很糊涂,我什么时候有这个服务呢?因为忙于展会,并没有过多注意,当时亦没有上网条件,所以之后也就淡忘了这事,直到发现手机费用不对。这件事情上我自然是有错的,错在太疏忽,没有留意这些提示,因为偶尔都会收到他们的广告类型的短信,所以也未多加注意查看,以至要花这笔冤枉钱。但算下来总比每个月多付10欧元要好些。
O2手机公司的这种做法合理么?这当然是他们的营销策略,相信像我这种“疏忽”的人一定不在少数,尤其是很多中国学生在德国也都习惯使用o2手机,因为基础费用便宜,加上有手机座机号,方便自己也方便打电话给自己的人,这些都是他们的优势,也正因为这些原因我和老公已经在O2公司签过三个手机合同了。相对于德国学生,留学生就更容易因为语言或者因不了解这些公司的推销策略而大意,造成经济上的损失。类似的“自动赠送几个月特殊服务”的事例其实已经屡见不鲜,尽管如此仍然防不胜防,一不小心就落入商家的陷阱,平白无故地被迫将钱用在自己并不想买的东西上。
再说说发生在我身边的这类事例吧,最直接的是老公去年被web.de扣了60多欧元所谓的会员费。老公有一个web.de的email信箱,因为注册时就要填写相关的个人资料,感觉是个比较正规的网络服务公司,信箱是免费的,时不时也会收到web.de的各类广告信。去年忽然有一天老公发现,银行帐号被扣除了60多欧元的所谓会员费,莫名其妙中就打电话过去询问,一问之下,原来是web.de说曾经发过信,通知所有用户他们提供的一些免费会员服务,在免费期结束前,如果没有写信给web.de取消这项会员服务,那就必须在接下来的一年缴纳会员费。老公觉得很委屈,平时他使用outlook收信,在几个email信箱中,来自web.de邮箱的垃圾邮件最多,所以多数情况下就直接删除掉了。尽管如此,web.de的工作人员很肯定地答复,钱是不会退的,接下来列举了很多作为付费会员的优势,而事实上,这些好处对我们来说等于一无是处,因为我们一项都不需要。
这种销售手段有些近乎无赖和强制,对方只需要表明他们已经送达通知,至于用户没在规定时间内取消这些所谓的被赠送服务,便是用户自己的问题,钱是照收不误。诚然有些服务很不错,用户通过免费试用可能会喜欢而自愿付费,但是否接受这种试用用户至少该拥有自主权吧。凭什么我们要接受这种硬塞过来的暂时“免费”,而在懵懂之中不自主地“接受”后,却要被迫承担取消试用的责任。一旦没有及时取消,就等于签订了合同!因为不是学法律专业的,所以并不知道在德国法律中,这种做法是否合法,至少我不认为它是合理的。
有些事情经济损失并不很严重,却是违反个人意愿的,因此就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了。碰到这样事情,通常只能很无奈地接受。我想今后在德国的生活中,我会变得很警惕,不仅会拒绝这些所谓的“免费午餐”,而且还要当心各类商业推销陷阱。也许有的人会觉得我小题大作,无论怎样,作为消费者,我更喜欢主动去选择我喜欢的东西,而不是被迫接受我不需要的,无论它是多么的便宜又或者多么的好。
转自欧华导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