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V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12|回复: 1

【转帖】德国的天空下雨了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2-20 02: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CENTER]德国的天空下雨了吗[/CENTER]               
  



  初到德国,首先并没有对她的现代化大吃一惊,因为那些东西在电影中早已反复见过了。相反倒有点怀疑,当飞机在法兰克福上空盘旋时,望着无限巨大的绿色之中点缀着一片片低矮的房屋,心中不禁一动,这就是那个强大的德国吗?那个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国家?

  太不象了。从法兰克福,慕尼黑,汉堡,到柏林,你很少能看到象纽约或东京那些气势磅礴的摩天大楼群,几乎一切都只有三五层楼高,掩映在重重的绿树丛中——她更象一个乡村。这就是德国。

  看德国人工作就更令人怀疑了。初到马尔堡时,老城区修一条路,是普普通通的人行道,总共不过三五百米长,四个月过去了,当我离开这座小城到亚琛工作时,路还在修。八个月过去了,一位朋友从马尔堡来约我到巴黎去玩,顺便问起那条路的情况。朋友慢不经心地答道:“还在修呢”。

  修路慢,修房子也慢。维修一幢小楼,脚手架一支就得一两个月才能拆开。靠近一看,不过是刷了层漆。慢!慢得简直是在磨洋工。难道这就是现代化的速度吗?

  时间长了,慢慢懂了,这种“慢”是表面上的。他们在追求尽善尽美的质量。开车从亚琛到法兰克福,汽车在平整的高速公路上飞驰,你很难想到这条路竟是希特勒时代为准备二战而修建的。在德国人的不断维修下,路面上几乎见不到裂纹。这同美国的高速公路相比,确实好许多。在欧洲大陆开车,一旦汽车驶出德国边境,你几乎马上能感受到车体的震动大了不少。

  把尽善尽美的质量放在首位,是德国人的一大特点。从速度上看似乎不是很快,但这种工程可以几代人使用,效益极高。高质量的产品带来高信誉,高价格和高利润,实际上是“快”不是“慢”。这是一种高明的经营策略。

  再讲一件小事。一天晚上下班,在公共汽车站转车,不巧二路车刚走,下一班车要过半个小时才能到,于是等在路边。这时看到街边一个面包店的服务员在擦地板和货架,算起来总共只有四、五米长的地板,到我上第二辆车时她还没有擦完。这半个多小时里,她一点也没有休息,也没有一丝停顿,一直在不断地打扫,不断地擦拭。

  回到家中,我拿起拖把,用五分钟拖完了走廊的一半,用三十分钟拖完另一半。吃惊地望着这“意料之中”的结果。天啊,用五分钟擦一块四五米长的地板怎么能和用三十分钟擦同样的地板质量一样呢?

  每办一件工作,就要“尽善尽美”,使其质量达到最好的精神恰恰是德国成功的一个
重要秘诀!
                  (二)

  德国是一个伟大,优秀的民族,许多人这样认为。

  这个民族最优秀的品质实际上是人最普通,最普通的品德。那就是“认真”,“实干”,和“节约”。这几个字看起来毫不闪光,但当一个民族的大多数成员都具有这种品德时,它的威力象核武器一样惊人,可怕。

  德国人的“认真”,有时让你感到迂腐,蠢笨。在马尔堡学德语时,一次学校组织到
Alsfeld旅游,不巧,天上不停地下着雨,许多学员没有带雨伞,想到屋檐下避一避,可是见解说的教师仍站在雨中为大家介绍,只好任凭雨水落在脸上,身上。这位担任解说的教师还随身带着个孩子,躺在手推车里,身上只盖一块塑料布。雨水浇透了解说教师的头发和衣服,把冰凉的塑料布压在孩子的脸上。可他还是在不停地讲,因为计划是这样安排的。他拿了这份工钱,就要做事。

  无独有偶,一次环德旅游到了马克思的故乡(Trier),参观一望无际的葡萄园。那天骄阳似火,烤得大地白烟四起,让人睁不开眼睛。但可爱的园主还是按计划领着众人在烤箱般的葡萄山上走了三个小时,向大家逐一介绍。

  好实在的德国人!

  正是这种让人看起来一点也不伟大的品格构成了一个伟大的民族。他们老老实实一步步地向前走,象一只与兔子赛跑的乌龟,最后是胜利者。

  大学教育也能让人强烈地感受到这种“实干”精神。在我身边的德国学生都是自己动手操纵机床和各种测量仪器。连打字,绘图,以及论文的编辑排版都要自己动手去做。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能不强吗?

德国,一个认真的民族,一个实干的民族。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一点不假。

                 (三)

  环德旅游了一次,共经过了二十多个城市,行程四千多公里。从最南部的阿尔卑斯山 到最北面的波罗的海;从最西边的特里尔到最东边的德累斯顿。既有广阔无垠的农村,一望无际的葡萄园,也有驰名世界的超级大都市和历史著名的古城(如法兰克福,慕尼黑,汉堡,和柏林)。欣赏了慕尼黑大剧院的歌剧;聆听了柏林音乐厅的演奏。在马克思的出生地特里尔深深地感受到了历史的沧桑。

  老实讲,观赏德国风光时总觉得这里的山山庙庙太平淡,和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古迹无法比拟。登上阿尔卑斯山时,竟有几分疑惑,这就是那座世界著名的大山吗?拿破仑声言要登上的地方?同中国的五岳相比,它太普通,太缺乏雄伟的气势了。那座末代皇帝追溯梦境建造起来的大宫殿——新天鹅宫,今天几乎成了德国历史的最大骄傲。可是同紫禁城比起来,马上黯然失色。做为一个中国人,真是越游越自豪。

  参观了慕尼黑那大得令人吃惊的科学博物馆,令人出了一身冷汗。小小的德意志,竟然有浩若星河的大科学家。从法拉第,麦克斯韦,库仑,到爱因斯坦,……从这里你可以看到一个弱小的农业国是怎样走上世界强国的舞台,也理解到泱泱中华为什么会衰落。在这里你不会抱怨中国人口太多,而是哀叹国中无人。为什么我们的土壤里没长出这些参天大树,社会栋梁?为什么连印度,巴基斯坦都有人获得了诺贝尔奖?我们中国人在长长的五千年中干什么去了?我们中国人究竟在干什么,在想什么?做为一个中国人,真是越游越感到压力。

  当旅游车驶进前东德时,虽然昔日的国界牌已经荡然无存,但那根曾用甏挂牌子的八字形白色水泥柱子却依然立在那里,孤零零的,似乎在默然沉思着什么。边境检查站那宽戢的庭院已经长满了野草。

  这里已经没有了荷枪实弹的士兵,但你马上能感受到已经进入了前东德。汽车速度迅速降了下来,并剧烈地颠簸起来,象一条船驶进了波涛。高速公路突然变窄了,窄得单向只能同时开过两辆车。

  这里的高速公路是由一块块的水泥板拼成的,由于年久失修,路面上到处可见黑黑的沟痕,没有金属架封闭着高速公路。在西德路上隔不远就可以可见到的路标、自动加油站、小吃店、立交桥、紧急电话、厕所,在这里变得十分稀少。森林变少了,视野顿时辽阔了许多。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缺乏修饰,色彩暗淡,象火柴盒一样的建筑和许多没有树林的秃山。

  到了Erfurt,到处可见年久失修的房屋,有的墙皮脱落了一大片,门窗的玻璃所剩无几。不少路口没有红绿灯,行人、自行车与电车、汽车抢路先行。东德人似乎比较烦躁,即使在商店里买东西,也少有谦让,推着购物车几次撞到我的脚上。

  看来经济是决定人们行为的最根本因素,一旦经济衰败了,洋人也不洋了。

  在柏林门旁,小贩子到处兜售着苏联军帽,军衣、望远镜、放大镜、甚至军用红外线夜视镜。一块块的墙皮(柏林墙的碎片,鬼知道是真是假)也变成了小贩子们赚钱的工具,号称冷战纪念品。置身于这群人中,你会隐隐听到那个当年的超级大国倒塌的轰鸣声。

落后就要挨打,曾听人这样说过。

  看来,落后不但要挨打,而且会灭亡。

                 (四)

  是什么力量推动着德意志民族走出中世纪的愚昧,实现了工业化、现代化?建设出一个高度发达,高度富裕的国家?

  当乘车驶向毗邻德国的比利时,荷兰,或法国,放眼四望,你会看到一片片的山林,一片片的农田,一片片的牧场,以及星星点点的农房。好美丽的自然风光,好象到了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可是,望着这美不胜收的大自然,你总觉得它同德国相比少了些什么。

  工厂!它缺少星罗棋布的工厂,自然也就缺少公路上那川流不息的车辆,缺少铁路上满载货物的钢铁洪流。工业化是一个国家走向富强的必由之路。谁在这场比赛中走在了前面,谁就更发达,更富强。

  一个瑞士人曾这样对我说:“我们国家这样小,又缺少资源,只有一个办法,一个出路才能使我们走向富裕,那就是工业化!运进别国的资源,生产出高技术的产品再卖给别国。一吨铁矿石卖不出多少钱,可一块不足二两沉的劳力士手表却值上万美元!工业化,技术化!人脑资源可以替代任何自然资源的不足!”

  人类从树上爬下来时都是赤条条的,可是为什么发展到今天却这样不同?有的早已实现了工业化,自动化,有的却几乎依然是赤条条的生活在老祖宗爬过的树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走向工业化的动力究竟是从那里来的?

大到社会,小到个人,要保持比较高速度的发展,必须要存在适度的外部和内部压力。

中国奴隶社会末期,被分封的诸侯百国相互构成压力,要生存,不被别国吞并,就要寻求发展。诸子百家就是在这个时期产生的,并成为中国历史上罕见的一个哲人辈出的时代。没有诸侯并起的历史环境,就不会产生百家争鸣。在这种外部压力下,谁先发展上去了,谁就是群雄之主,谁就能吞并天下。秦本弱国,但由于率先改革,走入封建制,大力发展经济,几代之后就一统天下。(今天的世界是另一个诸侯并起的时代,落后就要受气,就要挨打,甚至亡国)。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不再存在什么巨大、长期的外部压力了,周围的藩邦小国,在大中华的压力下先后屈服。几片大山隔断了中国同印度、中东和欧洲的大规模联系与交往,相互之间长期以来构不成巨大压力,大中华被历史和空间封闭起来了。失去了巨大的外部压力,中国的封建社会持续得格外长,中国人的创造性消失了,社会发展减慢了,以致始终没有出现新的经济制度变革,没有突破封闭制度。

  然而,在地球的另一边,欧洲的情况就不同了。它们是众多力量基本均衡的小国,相互间的压力一直存在,发展与战争不断交替。欧洲社会正是在这种长期存在的外部压力下,由奴隶社会步入到封建社会,进而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与人的相互空间缩小了,社会内部以及国与国之间的联系和压力增加了。社会的发展速度变得更快了。

  失去了足够的外界压力,中国越走越慢,长期停滞在封建社会之中。清朝末年的资本主义革命也正是外压的结果。孙中山领导的资本主义革命最终能够成功,但是太平天国起义却以失败而告终,其中固然有复杂的社会原因,但从历史发展的宏观角度来看,清朝末年的中国要继续周而复始地循环那种封建式的改朝换代,历史已经不允许了。在沉重的外部压力下,只有变革社会制度的革命才能最终取得成功。孙中山和洪秀全以及清末皇帝的命运之所以那么不同,完全是由于他们是否顺应历史所造成的。此所谓顺天者昌也。

  外部压力是社会,个人维持一定速度发展的必要条件。但这种压力又不能太大,必须是可承受的,受压迫一方须有抗争的能力和余地。中国周围的一些小国,就是承受了过大的压力,屈服了,成为附属国。日本由于有大海相隔,欧洲也一直没有一个国家强大到可以持续的一统天下。各个国家的实力基本上没有出现一方长期绝对压倒另一方的情况。

  仅有外部压力还是不够的,社会或个人在外压下不屈服,并能以发展自强为根本任务,不断改造完善自己,建立起最佳化的社会结构,使整个社会能够长期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则是一个社会(或个人)发展的充分条件,或曰内因。

  欧洲各国虽然都承受着压力,但经济发展速度不同,东南亚也同样。可见充分条件的重要性。大陆和台湾同样承受着巨大的外压,台湾以发展经济为本,大陆却主要以政治和军事斗争的方式来抗争。三十年过后,差距巨大。从长远来看,经济斗争比政治斗争更能决定最终的胜利。一个社会不发展经济,单纯以政治斗争的方式打击对手,对手会象春天的野草一样,割掉一茬又生一茬,最终会把自己打垮。文革的结局就是如此。德国,日本在经济略占优势的情况下,曾试图以军事为主的方式打击对手,结局依然是自取灭亡。今天它们换用经济战的方式,取得的好处远比军事斗争得到的多得多。

  只有大力发展经济,当你的实力使对手无法比拟时,对手就必然面临灭顶之灾。清朝末期中国的步步沦落就是一个痛苦的证明。

  外压是社会历史环境造成的,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内压是社会承受外压的情况下如何构造内部结构,以形成合理的结构,逼迫全社会的人都处于非稳态,拼命地工作创造,释放出最大的能量。这样的社会内部结构就是成功的,无与匹敌的。

  也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永远避免类似南京大屠杀一类的民族悲剧。
发表于 2006-2-20 20:35:04 | 显示全部楼层
社會環境不一樣﹐生活習慣不一樣﹐成就也就有差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ABCDV网站,版权所有:北京佳景时代文化有限公司 ( 京ICP备19037940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322 |||| 工信查询网址: https://www.beian.miit.gov.cn )

GMT+8, 2024-6-2 06:32 , Processed in 0.077580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