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deyu 发表于 2018-9-26 16:06:49

【德福考试】超细致德福经验分享贴,给你最全面的建议!

本帖最后由 uudeyu 于 2018-9-26 16:08 编辑

优优学员背景:
王同学,德福首战18分
优优德语寒假班优秀学员
德福基础强化班成员

本来想早点和大家分享这些想法,但一直忙于毕业设计。我写下这篇文章,主要是因仍然念及当时与大家一同努力的日子,也为佛祖一心育人的热忱感动,希望拿自己的一些感想来与大家交流,在留德的路上互相帮助,能够走得更远。

德福备考心得
关键词:#理解考试意图,提升基础能力#
个人也不太倾向于介绍一些偏于取巧的应试方法,作为偶得的小助力或是添补当然并无不妥,但专注愈多,实则所获愈少。凭借它通过德福,我认为反而是一件坏事:

考试永远不是一个金库的门锁,但开之而无后虑
它是对我们的评价,是我们找到自己位置的指向标。若只学考试技巧,不清楚目的而备考,不具备能力而通过,我认为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出发一时畅快,落地举步维艰。

阅 读
阅读是我们最擅长的,也是最亲切的,因为我们在学习和练习中与之谋面最久,但这也意味着我们对阅读的学习是最差的。阅读的高投入与低回报才是方法错误的明证。

就像很多老师一直在说的,要摒弃逐词翻译的错误习惯。为什么我们在读一个中文说明书时,看到众多新部件的专有名词不会对理解有碍?为什么到外语时,句中一个词的卡壳却会让我们放弃理解?

每一篇文章的阅读都不是作词汇对应的任务,而是一个学习了解的过程。读到进化论的标题,就要想到它会论述基因的原理,会介绍物竞天择的过程,读到网络的主题,就要想到信息的存储、调取、隐私泄露等等方面的讨论。理解应当是由上而下的,应当是不拘细节的。例如在环保文章中,题目如果问“文章说这片水域中氮含量是降低还是提高了”,根据富营养化的常识,答案其实是显而易见的。因此阅读题目它不是希望检查我们的词汇量,而是考验我们在工作学习中遇到一篇有用的文章时,能否排除生词障碍理解它的用意,掌握它传达的信息。

在这一方面,德福的题目我认为是有意设计并且十分合理的。它常常希望考验我们:能否对这两者的因果有正确判断?能否读懂比喻句放在这的意思?能否知道究竟是谁负责这件事(Sie常有迷惑性)?能否清楚从句表达出的条件限制?还有一些小的考点,比如数字和“大多”、“少量”、“几乎所有”一类形容词间的对应、比较级和普通er词尾之间的混淆辨别等。

总而言之,阅读理解的出题目的在于考验我们避开歧义陷阱、清晰人物(事物)关系、把握作者要旨的能力。训练也应该相应进行,正如张炜前老师上课要求的那样,练题时不能埋头而做,要对每一道题作思考:它在考查哪种关系?关键词在哪里?在长期思考形成模式后,我们面对一篇新的阅读就能快速把握重点,正确选择了。

听 力
听力首先同理,绝不能采用逐词翻译的方法;一来德译汉的过程非常耗时,极容易跟不上速度或是打乱记忆;二来听力同样存在生词,一个生词的出现对于逐词翻译的过程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

题目的中心考查点和应对方向都在于核心信息的把握:例如原句说同学5点20分在食堂门口接我,那么我们应该把握时间和地点,而不必关心这个句子如何具体实现,在表达时我们可以自由选择“5点20分在食堂门口碰面”或是“同学5点20分开车到食堂门口”都是可以的。这只是非常简单的例子,对复杂句的处理则更应如此,就如同对阅读中事物关系的理解一样,做听力时也是尽量去弄清叙述主体的行为和关系,以理解取胜。

当然,在复原句子时要有较好的语法和写作功底作支撑。我们常常对这些能力不自信,总是希望复制原句,连介词都不肯漏掉,这就导致我们把精力集中于词,从而把握不住原句结构和意义,瞻前忘后,并对生词的出现无计可施。然而事实上我们完全找错了重点:听力考试顾名思义,听力为其重心,给分原则多是关键词,而对答句的语法错误不会深究。因此,要清楚本末关系,把精力集中于理解主旨而非句式用语,再大胆用自己的语句表达即可。听力的锻炼同样如张炜前老师所讲,逐个锻炼抓取从句连词、名词等的能力,等到能够习惯性把握好句子的结构时,几个生词已经不足以对理解句意构成障碍了。补充的一点是,我在理解时如前面所说,绝不进行翻译,而是直接在脑中生成画面或者概念,也就是不经汉语而纯粹利用德语思考,这样不光直接快速,而且更利于使自己浸入语言,对语句有快速反应。

写 作
我起初以为,写作与口语本是一体,都是语句组织能力,基础好就自己造句,基础不行就背范文。但经过大量背范文之后我明白了它真正的考查内容:是否有对社会情况的一定认识与是否有清晰逻辑的表达能力。这是在我背会几篇范文,对它们的行文思路十分熟悉之后体会到的。很多人会沿用从小到大的一套英语作文应试方法,认为只要用更多“高端”的表达方式和词汇,再套点名言俗语就万事大吉了。诚然,以上两点都是使作文提色的有效方法,但仍是那句话,德福考查的第一重点不在此处。因为倘若如此简单,题目就可以是看图说话、笔友写信、帮李华写作业这样包罗万象的内容了。

为什么德福作文题往往是社会现象?——因为它希望知道我们有没有作为社会公民的基础常识与责任意识(只是了解但应该不作评判,也不必强迫自己政治正确,本来就大多是开放性话题,应该也是鼓励有不同见解的);

为什么作文题往往要有数据图表?——因为它希望考查我们通过图表正确读取数据、理解数据含义并且清晰表达数据的能力,这是工作中正确接收、处理和向他人展示信息时的必备能力;

为什么作文话题往往并非正误分明,而是现存有多种观点?——因为它希望考查我们精确把握问题本质的能力,希望知道我们能否提炼问题要点,并对其进行横向比对,作出最优决策;为什么作文题综合以上内容,要求我们基于图表,综合多种观点,对社会问题发表个人看法?——因为它最想要考查的就是德式的观点表达能力,我认为这也是德国人最看重的一项能力:

基于数据事实
对问题进行提炼分析
对方案进行多方比对
综合得出最优策略
当然,背范文让我能够对整个行文思路十分熟悉,也的确起到了很大的效果,仍然可以说是基础较差时的一个好方法。因此我对作文的想法是,练习时对行文的安排的优化是要优先于辞藻提升的。

当然还有一些常用技巧,如张老师所讲,可以先拥有一套熟悉的论证,在很多社会话题下可以将论述灵活引到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去。例如万事都可以讲到时间和经济成本,接下来省钱省时间能做什么,就完全是我们自己说了算了。

口 语
口语实则是我准备最少,而又最没有信心的一门。我的口语能力完全依赖于每周一次和外教结结巴巴的对话(还得靠德语助手长期助攻),唯一的优势可能在于我较为积极主动,并不畏惧错误而是努力寻找每次练习的机会。

总体而言,我的句子构建很不熟练,耗时而易结巴;词汇量不够大,在想表达一些语意时会出现难题。

我认为这次我能通过考试,可能有两点因素成为了关键:

1.语音。首先我是北方人,普通话很标准,因而在发音时就有一定优势,大多音准都能掌握得较好,不会出现易混、易错音;
2. 在早上和课间一次次找张炜前老师读课文或是听答疑的过程中,我对重音放置的了解从一无所知到现在的很少出错,实在提升了太多。可分动词重音前置、句中表意介词重读、固定搭配介词轻读等等原则,都是根据强调对象或是关键信息的不同而决定的,我在一次次揣摩、学习和请教中基本理解了重音的成因原理,对其安排基本能把握正确,因此在发音方面确有较大的优势。
3. 寻找表达途径的能力;我的一个同学同样表示自己在口语考试中有一点结结巴巴,但也最终高于自己预期,得到了4分。我觉得出现这样的结果,部分是因为国人口语普遍不够好,但也不仅仅是“瘸子里面挑将军”这么简单。我和这位同学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经常在外教课上发言。虽然从不能流畅,但我们在长期尝试的过程中,逐渐拥有了一些诸如临场寻找话题、即时对话即时思考、在遇到词汇困难时灵活改换表达方法的能力。

在考场上,我想考官可能恰好在意的就是我们能否在有表达需求的时候,采用适当的方法,将意思传达到位的能力。当然,高分题中同样可以表现我们在作文中锻炼的逻辑表达能力,为自己赚取分数。关于这个能力的锻炼,我觉得不是说必须有外教,而是要逼迫自己主动发言。当然与德国人对话是最好的,因为在这种情形下既有表达需求,又没有偷懒方法,能够让我们顾不得语法瑕疵,努力述清观点。在国内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我建议的方法是:在书上看到的句子,想一下它的中文意思,然后用word文档或者草稿纸进行造句,要坚持造完之后再看原句,在比对中提升自己的表意能力。当然即时对话的能力还是要在与人交流中练习。

11月再战,
送你最佳德福满分利器!
秋季德福班助力5555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德福考试】超细致德福经验分享贴,给你最全面的建议!